导读:本文包含了复方黄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复方黄黛片,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eta分析
复方黄黛论文文献综述
赵衍东,马邦云,王梦亚,孙雪梅[1](2019)在《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eta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联合复方黄黛片的方案用于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Cochrane图书馆、EMBase、Medline、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查找与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相关的随机和半随机对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17年12月。根据纳入及排除标准对文献进行筛选,采用Cochrane Reviewer's Handbook 5.0评价标准和工具对纳入的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数据提取,采用RevMan 5.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共计纳入10个随机对照研究,共498例患者。结果: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与目前常用治疗方案比较,在完全缓解、达到完全缓解的时间、早期病死率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指标的RR及其95%CI分别1.64(0.53,5.05)、2.91(-4.55,10.38)、0.98(0.39,2.44);同时也对药物安全性进行了对比,在肝功能异常、胃肠反应、皮疹方面比较,两组之间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评价指标的RR及其95%CI分别为0.98(0.39,2.44)、1.08(0.74,1.57)、0.75(0.38,1.48);在凝血功能异常方面,其RR及95%CI分别为0.12(0.02,0.5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并未提高治疗有效性或减少治疗相关肝功能异常、胃肠反应、皮疹的作用;但可降低患者治疗相关凝血功能异常发生率。(本文来源于《中医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王晓东,刘传绪,张倩,周小辉,陈森敏[2](2019)在《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本院接诊的10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起效情况、生存时间、维持治疗阶段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100.00%(51/51)高于对照组的88.24%(4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小板计数(PLT)开始回升时间、血红蛋白(Hb)开始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死亡率为11.76%(6/51)低于对照组的29.41%(15/51)(P<0.05)。治疗组末梢神经异常、头痛头昏、肝酶升高、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序贯治疗能提高完全缓解率,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本文来源于《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8期)
何秋连,刘洋,魏锦,邹兴立,马春蓉[3](2019)在《口服维A酸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cute promyelocytic leukemia,APL)的口服治疗方案:维A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ATRA)联合中药复方黄黛片(realgar-Indigo naturalis formula,RIF)的临床疗效及经济性。方法选取38例初发低中危APL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口服组20例及静脉组18例进行诱导及巩固治疗。口服组采用ATRA联合RIF治疗;静脉组采用ATRA联合叁氧化二砷(arsenic trioxide,ATO)静脉输注,比较两组患者完全缓解率(complete remission rate,CR)、PML-RARa融合基因转阴时间、5年无病生存率及总治疗费用。结果口服组与静脉组C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54,P=0.074);两组获得CR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42,P=0.061)。监测两组患者治疗中主要不良反应、不同随访时间点PML-RARa融合基因水平、生存率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诱导治疗阶段口服组(n=17)和静脉组(n=15)平均总费用分别为(51 127.3±51.6)元、(52 332.5±32.9)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7次巩固疗程后总费用分别为(76 331.1±21.1)元、(114 153.2±45.5)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口服组在巩固治疗阶段费用明显少于静脉组。结论两组患者在经过不同治疗方案后,在CR、PML-RARa融合基因转阴时间、主要不良反应、5年无病生存率方面取得相似疗效。但口服组治疗费用明显少于静脉组,且口服方案减少静脉穿刺次数、缩短住院时间,明显节约医疗资源,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成都医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5期)
康建民[4](2019)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对6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治疗方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化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基础上给予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治疗。治疗后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后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红蛋白(Hb)及血小板计数(PLT)开始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无复发生存时间、总生存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死亡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应用于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患者治疗中,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可在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国民间疗法》期刊2019年07期)
姜腊[5](2019)在《基于药物代谢途径探究复方黄黛片中君药雄黄的体内命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基于药物代谢途径,通过研究复方黄黛片中君药雄黄在体内的代谢命运,来揭示含砷制剂中有毒成分叁氧化二砷的代谢行为。根据叁氧化二砷在体内的代谢行为,找到含砷制剂毒性作用的新机制,为下一步探索解毒机制提供线索。同时,通过对复方黄黛片中单药与雄黄的配伍研究,初步阐释配伍减毒的可能线索,希望为其他含砷复方制剂的研发以及临床安全使用提供有用的实验依据。方法:本论文的研究分叁个部分展开。第一部分,为研究无机砷毒性,本实验采用CCK8法检测叁氧化二砷对不同细胞系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在确证叁氧化二砷对白血病细胞的膜毒性以及诱导凋亡作用时,引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了白血病细胞的凋亡和活性氧的含量;凋亡相关指标的检测则采用了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技术;同时利用ELISA法检测脂质过氧化物(LPO)、谷胱甘肽(GSH)等膜损伤相关指标。第二部分,为进一步了解无机砷的代谢途径,本实验确定了合适的细胞对象以及给药浓度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Western blot以及相关技术检测叁氧化二砷、丹参酮ⅡA和靛玉红对CYP450酶系统和As3MT的表达影响;并采用小分子RNA转染细胞的方法进一步解释了叁氧化二砷、丹参酮ⅡA和靛玉红对As3MT的表达的影响;同时利用ELISA法检测了As3MT的酶活性。第叁部分,为了掌握砷在体内代谢途径的更多证据,在动物体内实验中,采用高效液相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技术,通过检测雄黄中可溶性砷的含量以及不同价态来研究砷代谢行为。结果:结果表明,首先叁氧化二砷对不同细胞系具有普遍的毒性,虽然其细胞毒性的具体机制还尚不明确,但在其使用的过程中膜毒性以及凋亡诱导的隐患会一直存在。接着在对叁氧化二砷代谢研究中发现,I相代谢酶不是影响砷代谢的关键酶,而Ⅱ相代谢酶(As3MT)才是砷代谢的重要和关键酶。最后在动物水平的实验也进一步证实了雄黄能显着诱导As3MT酶活性,雄黄与丹参和青黛的配伍更加强了这一诱导作用,高活性的As3MT能使有毒的叁价砷代谢清除加快。总结:纵观全文,本实验研究首次以八种细胞为研究对象,从细胞活力检测着手,确定了合适的细胞对象和给药浓度,并以Ⅱ相代谢酶(As3MT)为关键点,基于代谢的角度去探讨砷在体内的代谢行为。研究发现,一是发现Ⅱ相代谢酶(As3MT)是砷代谢的重要和关键酶,而As3MT可能是砷剂解毒的一个线索。二是配伍的实验结果提示,含砷的复方制剂在配伍使用时,如何达到增效减毒不仅仅只有剂量的考量,体内代谢调控也应时刻关注。基于以上,本实验研究期望含砷制剂在临床安全使用中可以有效规避或减少毒性风险,以及在其他含砷中药的研发中,可以基于代谢的角度,合理配伍以达到增效减毒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安徽医科大学》期刊2019-03-01)
董菊,张晨妍,许婧娴,王均琴,阮秦莉[6](2018)在《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系统评价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的临床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Cochrane循证医学系统评价的方法,全面检索复方黄黛片治疗APL的随机对照和半随机对照的研究文献,筛选合格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数据采用RevMan5.3进行分析。结果:共鉴定并纳入13个临床研究,合计848例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复方黄黛片组的死亡率[RR 0.42,95%CI(0.25,0.71)]和复发率[RR 0.25,95%CI(0.07,0.85)]明显降低;但无病生存率、完全缓解率、肝功能损害未见有明显改变;复方黄黛片可引起胃肠道不适反应的增加[RR 1.54,95%CI(1.06,2.04)]。结论:现有临床证据表明,复方黄黛片治疗APL可降低死亡率和复发率,但亦可能引起胃肠道不适反应增加。现有证据尚需更多大样本、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予以证实。(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8年06期)
林双,韩凌,吴新忠,冯梅,卢爱丽[7](2018)在《复方黄黛片灭活兔血清对人红白血病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JAK2基因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CRNIT)灭活兔血清对人红白血病(HEL)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JAK2基因的影响。方法应用PCR探针法鉴定HEL细胞是否存在JAK2突变,制备CRNIT、羟基脲片、生理盐水3组灭活含药兔血清,用不同浓度的血清处理HEL细胞,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JAK2基因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相关蛋白的表达。结果 HEL细胞经检测为纯合JAK2 V617F突变;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RNIT灭活兔血清对HEL细胞JAK2 mRNA表达有抑制作用,羟基脲及生理盐水灭活兔血清对HEL细胞JAK2 mRNA表达无影响;在一定浓度范围内,CRNIT灭活兔血清对HEL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的抑制作用呈浓度依赖性,羟基脲及生理盐水灭活兔血清对HEL细胞Survivin蛋白表达无影响。结论 CRNIT灭活兔血清抑制HEL细胞JAK2 mRNA表达,其意义及作用机制仍需进一步实验研究;CRNIT灭活兔血清抑制HEL细胞增殖,促进HEL细胞凋亡,与抑制Survivin蛋白表达相关。(本文来源于《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屈敏,梁华,张涛,崔晓航[8](2018)在《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研究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方法: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62例,参考随机数字表法,按照1∶1比例将纳入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两组患者均参考卫生部关于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临床路径维持期治疗方案(2009年版)进行相应治疗,对照组第1个月予以注射用叁氧化二砷、第2个月予以维甲酸胶囊;第3个月第1~7天、第15~21天予以6-羟基嘌呤,第9、12、23、26天予以甲氨蝶呤;观察组第1个月予以复方黄黛片,第2、3个月及治疗周期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血常规、骨髓涂片、肝肾功能、二便、心电图、各种不良事件。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87.10%、复发率9.68%与对照组的93.55%、6.4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1、第3和第5个疗程结束时,肝肾功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恶心呕吐51.61%、腹痛腹泻25.81%、关节痛0.00%、皮疹9.68%、口干6.45%、胸闷0.00%、皮肤干燥3.23%及QT间期延长率3.23%,低于对照组的93.55%、77.42%、6.45%、19.35%、9.68%、6.45%、9.68%和19.3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效果显着、确切,与叁氧化二砷疗效相当,且安全可靠,值得推广使用。(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刊》期刊2018年07期)
邓姝,曾宇晴,林圣云,项静静,沈建平[9](2018)在《CAG方案、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单用CAG方案、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及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的临床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患者接受CAG方案、19例患者接受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及20例患者接受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的临床资料,分别比较叁组患者的总反应率(ORR)、总生存(OS)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单用CAG方案组、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组及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组的ORR分别为50.0%、63.2%和65.0%,叁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不良反应主要为感染和出血。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组患者化疗后输血中位时间及粒缺期时间较单用CAG方案组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及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AML的疗效比较好,且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不良反应少,患者耐受性好,并有增效减毒作用。(本文来源于《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4期)
徐焕华[10](2018)在《基于药物代谢途径研究复方黄黛片配伍减毒增效》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论文的主要研究目的是基于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代谢酶)的技术体系,以社会广泛关注的含已知“毒性成分”中药(复方黄黛片)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各单药、拆方配伍及有效单体和毒性成分对药物代谢酶的作用,阐明复方黄黛片配伍增效减毒规律,揭示方剂配伍机制的科学内涵,为临床合理用药和新组方设计提供理论依据。本文在进行药物拆方配伍毒性研究时,采用毒理学中的常规毒性评价技术,分别对拆方、配伍后的急性毒性、亚慢性毒性进行了研究。在对雄黄的质量控制及影响因素探究中,采用高效液相联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HPLC-ICP/MS)技术,准确定量雄黄中可溶性砷的含量,区分雄黄中可溶性砷的价态。在后续的仿生提取、体外配伍以及其他实验中凡涉及雄黄中可溶性砷的含量测定均采用此技术。对复方黄黛片中各单药、两两配伍对药物代谢酶(CYP450酶)的影响研究中,采用国际认可的体外肝微粒体孵育法以及体内混合探针药物药代动力学方法。结果表明,在急性毒性实验和亚慢性毒性实验中,我们均观察到当青黛与雄黄配伍时,毒性明显增强,丹参与雄黄配伍时,毒性明显减弱。体外药物相互作用的仿生提取实验结果显示,青黛与雄黄配伍在肠内碱性环境下,能十分显着的促进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这或许是青黛配伍雄黄毒性明显增强的物质基础。丹参对雄黄中可溶性砷的溶出无明显影响,提示丹参减雄黄之毒与可溶性砷的溶出无关,可能存在其他途径。体内药物相互作用的I相代谢酶研究的结果表明,I相代谢酶并不是影响雄黄体内命运的关键酶,其研究结果对配伍毒性产生差异这一现象并不能提供合理的解释。然而我们还在进行中的II相代谢酶(砷甲基转移酶)的研究给出了一些有意思的启示。在毒性及机制探索的过程中,课题组也对实验中发现的雄黄的急毒数据与已发表的参考数据之间存在巨大差异这一不合理现象进行了探究,结果表明目前市售的水飞雄黄质量不均一,且水飞雄黄的质量极易受到水分和温度的影响。根据我们的研究结果,我们建议药典更新雄黄药材的检验标准,并提示临床在使用雄黄时,应当监测雄黄中可溶性砷的价态及含量。纵观全文,课题组首次发现雄黄与丹参和青黛分别配伍时的毒性存在显着差异,课题组首次基于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技术体系,从毒性角度初步探索了复方黄黛片配伍的科学内涵。(本文来源于《广东药科大学》期刊2018-05-23)
复方黄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期间本院接诊的102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化疗,治疗组患者接受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序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起效情况、生存时间、维持治疗阶段不良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完全缓解率为100.00%(51/51)高于对照组的88.24%(45/5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首次完全缓解时间、血小板计数(PLT)开始回升时间、血红蛋白(Hb)开始回升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随访期间死亡率为11.76%(6/51)低于对照组的29.41%(15/51)(P<0.05)。治疗组末梢神经异常、头痛头昏、肝酶升高、肌肉关节疼痛、皮疹等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采用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序贯治疗能提高完全缓解率,缩短起效时间,延长生存时间,降低死亡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安全性较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方黄黛论文参考文献
[1].赵衍东,马邦云,王梦亚,孙雪梅.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eta分析[J].中医学报.2019
[2].王晓东,刘传绪,张倩,周小辉,陈森敏.复方黄黛片联合全反式维甲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效果观察[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19
[3].何秋连,刘洋,魏锦,邹兴立,马春蓉.口服维A酸联合复方黄黛片治疗非高危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研究[J].成都医学院学报.2019
[4].康建民.复方黄黛片、维A酸片联合化疗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临床观察[J].中国民间疗法.2019
[5].姜腊.基于药物代谢途径探究复方黄黛片中君药雄黄的体内命运[D].安徽医科大学.2019
[6].董菊,张晨妍,许婧娴,王均琴,阮秦莉.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疗效与安全性的系统评价[J].东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8
[7].林双,韩凌,吴新忠,冯梅,卢爱丽.复方黄黛片灭活兔血清对人红白血病细胞的促凋亡作用及JAK2基因的影响[J].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2018
[8].屈敏,梁华,张涛,崔晓航.复方黄黛片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疗效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8
[9].邓姝,曾宇晴,林圣云,项静静,沈建平.CAG方案、复方黄黛片联合CAG方案、地西他滨联合CAG方案治疗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的疗效比较[J].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
[10].徐焕华.基于药物代谢途径研究复方黄黛片配伍减毒增效[D].广东药科大学.2018
标签:复方黄黛片;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 Meta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