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人道主义价值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中国红十字会,民族区域,红十字运动,红新月会
人道主义价值论文文献综述
刘维新[1](2019)在《边疆民族区域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的独特重要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国际红十字运动精神是"人道、博爱、奉献",基本原则是"人道、公正、中立、独立、志愿服务、统一和普遍",二者共同构成国际红十字与红新月运动开展的道德、行动和组织框架。中国是国际红十字运动重要成员,边疆民族地区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红十字事业重要组成部分。充分认识做好边疆民族区域红十字事业的独特重要价值,既是在这些区域开展好红十字运动的行动指南,更是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红十字事业顶层设计的重要维度。(本文来源于《新西藏(汉文版)》期刊2019年06期)
郭苗苗[2](2018)在《《共产党宣言》中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人道主义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体现:给予工人阶级极大关注和深切同情;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消灭私有制,深切关注人类解放和发展。探讨《共产党宣言》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渊源;用和谐思维看待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奠定了基础。(本文来源于《新西部》期刊2018年26期)
姜婉婷[3](2018)在《《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价值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着重研究狄更斯人道主义思想内涵及主要特征,探寻《双城记》中的人道主义对现实中人们的生活态度及生命价值具有的启发意义。通过分析作品中体现的人道主义精神,剖析了狄更斯人道主义的时代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同时,文章以发展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系统地研究和探讨了新时期弘扬人道主义精神的路径方法。(本文来源于《绥化学院学报》期刊2018年05期)
荣欣慧[4](2018)在《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埃里希·弗洛姆是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精神分析理论主要继承人,其人道主义思想可以称为其对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科学”和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最重要的贡献。弗洛姆的这种人道主义理论基于弗洛姆对人性与人类生存状况的分析,即人的本质与实际存在的差距,重点在于将人的需求与现实、对他人与对自己联系起来。弗洛姆在充分吸收和借鉴马克思异化理论与人道主义根本传统的基础之上,在社会批判理论的影响下,从心理学角度出发,开始了自己的人性思想研究,用来揭示西方社会下人的异化与社会的病态。通过对资本主义社会现象的深刻分析与激烈抨击,弗洛姆尖锐的指出资本主义繁华与虚荣的背后是精神的匮乏与人心的孤独,处在该社会状态下的人为丧失自我而全面异化的人,而为了摆脱这种状况,资本主义社会下人们似乎越来越逃避自由的机制而去追寻所谓的“自由”,却又陷入深一层次的孤独。因此弗洛姆主张建立和完善健全的人格与健全的社会,只有这样,才能够在更深层次上,从本质中实现人性的自由和发展。本论文在考察弗洛姆所剖析的西方现代社会现实的基础上,从弗洛姆的时代背景和生活经验出发,根据现实和理论依据,将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内核扩展到当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论文从人的存在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消费、精神、社会等各领域的典型异化现象,从人的存在方式的各个方面来分析异化现象的成因,通过“爱的艺术”、自由的追求与自我的实现以完善健全的人格;从一般的方法、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来消除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以形成健全的社会,探寻人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的实现方式,以及人的生存状况的改造方案。虽然弗洛姆的人道主义理论学说存在缺漏不足,但瑕不掩瑜,在对其进行准确定位的基础上深入挖掘其思想的内涵,并将其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是本文研究的价值所在。围绕“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和谐价值”这一主题,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历史背景及理论基础,探寻其思想的现实依据与学理基础以阐明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形成原因,以期对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产生的背景有一个初步的把握。传统的犹太教家庭及早年经历引发了弗洛姆对人的问题的思索及对人道主义的兴趣,其所处的“社会实验室”般的以战争动荡,与之后以经济过剩等异化现象为显着特征的时代是其理论的现实依据。在此背景下,弗洛姆在回归人道主义传统的基础上,批判继承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用以填补马克思人道主义思想微观世界的空场,同时汲取法兰克福学派等优秀成果,融汇形成自身独特的人道主义思想。第二章主要考察了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核心:“人”。从“人是谁”这个核心问题出发剖析人的异化问题,从爱的需要、自由的实现以及自我的追寻叁方面提出人的拯救与回归的方式。在一般的对于不健全人的分析与拯救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社会角度探寻人的生存状况的改造方案——健全的社会,即健全社会制度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的改革思路等,以求改变劳动者境遇、实现真正民主、实践爱和正义的观念。第叁章在了解弗洛姆思想背景、解读弗洛姆思想主旨的基础上,剖析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显着特点、独到见解与不足之处。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将现实的人作为主体,将人的劳动作为人能力的表现,将历史与现实不断糅合与展开,具有主体性、实践性、历史性等显着特点。我们要辩证分析、客观看待:既要嘉许其对于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及马克思人道主义学说积极意义上的调和,也要肯定其对“人”、“自由”、“爱”等问题的关注;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其人性论的抽象化与本体化的局限性及其片面强调意识的作用,这也是其“弥赛亚”情结与“乌托邦性”的主要原因。最后落脚到本文的最后一章,在肯定弗洛姆人道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和谐思想一致性的逻辑根本之上,进一步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肯定其对于马克思主义“人学”体系构建的深化,在进一步加深、更新对资本主义认识的基础上,我们反思叩问自身,以此为启思,探寻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的合理性,并将其应用于当代社会,为解决当今社会问题出谋划策。(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8-04-10)
张晓[5](2017)在《走出道德荒原——麦金太尔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及其价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麦金太尔在学术生涯早期加入英国新左派运动,在以《道德荒原笔记》为代表的一系列作品中,从人性和斯大林主义的理论、政治形态出发,批判了斯大林主义的非人道主义,指出在马克思主义内部产生了道德荒原。再以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为起点,借助道德与欲望的关系、道德与历史的关系、道德与革命的关系等角度,构建了历史主义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这一探索为他后来构建德性理论提供了基础,拓展了英国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野,也为我国构建社会主义道德体系提供了借鉴。(本文来源于《晋阳学刊》期刊2017年06期)
伊恩·威尔金森,曲云英[6](2017)在《理解现代人道主义问题及其社会学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的目的是对理解现代人道主义问题作出一份社会学方面的贡献。本文在这样做的时候,更多关注的不是人道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理想主义的地位,而是人们怎样通过具体的社会生活形式和人类社交方式培育和维持人道主义的。虽然本文的安排是围绕对福柯的人道主义批判的批判性解读展开的,但本文的目的是解释人道主义启发社会学理解的潜力,尤其是在社会学理解关注的是社会中对人造成伤害的场合,以及我们如何从社会文化上形成关怀他人的倾向的场合。在大致描述一种"人道主义的社会学"的同时,本文主张将"人道主义"文化和价值观纳入社会研究项目。(本文来源于《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期刊2017年03期)
齐晓红[7](2017)在《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一文中研究指出马克思的现实人道主义思想是在《神圣家族》首次提出的。这种现实人道主义思想以现实的人为前提,通过维护人的本质,肯定人的价值,实现人的解放,倡导人的自由,最终达到人的全面发展。人道主义在西方有着自身产生的原因和发展的历史。从文艺复兴到启蒙运动开始,到空想社会主义再到德国古典哲学,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马克思的现实人道主义一方面继承了欧洲哲学史上人道主义思想的精华。同时,批判了黑格尔的绝对精神理念、青年黑格尔派的唯心主义以及费尔巴哈“抽象的人”,在此基础上,结合社会历史现实,深入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固有矛盾,指出只有推翻资本主义,每个人才能真正获得全面发展。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的基本内容分为五个方面:一是人的本质理论;二是人的价值观;叁是人的解放思想;四是人的自由观;五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其基本特征包括:现实性、革命性、阶级性、实践性、时代性。现实的人是马克思现实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前提;革命是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的实现手段;现实人道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人道主义;实践性是马克思现实的人道主义最显着的特征;时代性是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思想有自身独特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方面,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个独立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关注和高扬其地位和作用,对于抵制现代西方哲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歪曲、反对、“修正”有着重要的意义;另一方面,它对我国当前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西北大学》期刊2017-06-30)
张永刚[8](2017)在《生命尊严:池田大作新人道主义的价值依归》一文中研究指出池田大作关于和平、文化与教育的叁大主义是一个互为关联、层层递进的整体理论,是面向21世纪的新人道主义理论,生命尊严不仅是核心内容,更是价值依归。生命尊严是池田大作亲身经历战争灾难之后,面对人类现代文明征途中的危机和困境进行的思考和探索。生命尊严融入佛学中的生命思想,追求人人平等的价值理念,弥补了西方传统人道主义的缺憾。从实践维度来看,生命尊严倡导的和谐理念与文化教育思想,与现代文明的发展之路相吻合。(本文来源于《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7年02期)
糜海波[9](2016)在《教育人道主义的伦理精神与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教育人道主义是人文精神和伦理精神的融合。教育作为一项培养人、塑造人和解放人的特殊实践活动,其出发点和归宿都在于"人本身"。弘扬教育人道主义的伦理精神要求确立"以人为中心"的教育价值观,激发受教育者的主体性,促进受教育者的个性成长。确立教育人道主义的价值取向,要求尊重教育对象的人格和尊严,形塑受教育者的善良人性,保护受教育者的生命权。教育人道主义坚守教育的"人学"立场,对现实生活中的功利主义倾向和非人性现象具有批评和超越意义。(本文来源于《教育探索》期刊2016年07期)
周芳名[10](2016)在《浅析人道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基础的人道主义价值观在其发展过程中内涵不断丰富,并与社会工作价值观形成了很强的契合性从而在社会工作价值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在我国本土社会工作实践中,人道主义的社会工作价值取向同样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黑河学刊》期刊2016年02期)
人道主义价值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介绍了《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代背景,分析了人道主义思想在《共产党宣言》中的体现:给予工人阶级极大关注和深切同情;描绘了共产主义社会的理想蓝图——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消灭私有制,深切关注人类解放和发展。探讨《共产党宣言》中人道主义思想的当代价值:是中国共产党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渊源;用和谐思维看待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坚定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奠定了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人道主义价值论文参考文献
[1].刘维新.边疆民族区域红十字人道主义事业的独特重要价值[J].新西藏(汉文版).2019
[2].郭苗苗.《共产党宣言》中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J].新西部.2018
[3].姜婉婷.《双城记》中人道主义的价值分析[J].绥化学院学报.2018
[4].荣欣慧.弗洛姆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D].山东大学.2018
[5].张晓.走出道德荒原——麦金太尔的社会主义人道主义思想及其价值研究[J].晋阳学刊.2017
[6].伊恩·威尔金森,曲云英.理解现代人道主义问题及其社会学价值[J].国际社会科学杂志(中文版).2017
[7].齐晓红.马克思现实人道主义思想及其当代价值[D].西北大学.2017
[8].张永刚.生命尊严:池田大作新人道主义的价值依归[J].井冈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
[9].糜海波.教育人道主义的伦理精神与价值取向[J].教育探索.2016
[10].周芳名.浅析人道主义社会工作的价值取向[J].黑河学刊.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