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证候论文-李靖,刘浩,杨立宏,史红,周铭心

基本证候论文-李靖,刘浩,杨立宏,史红,周铭心

导读:本文包含了基本证候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糖尿病,2型,基本证候,单核苷酸多态性,TCF7L2

基本证候论文文献综述

李靖,刘浩,杨立宏,史红,周铭心[1](2018)在《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关系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的相关性,以指导辨证分型。方法选择2012年3月—2014年12月于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288例、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29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聚酶联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法进行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分析,同时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进行调查分析,再关联分析中医证候与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的交互作用。结果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型中均以脾虚痰湿证分布最多,其次为气虚血瘀证,其他证型分布最少。不同族别的中医证型分布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基因型在维吾尔族和汉族患者各中医证型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4.702、4.238,P=0.031、0.042);维吾尔族患者中脾虚痰湿证与气阴两虚证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362,P=0.037),汉族患者中气虚血瘀证与其他证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693,=0.010)。结论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位点均有内在关系。(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8年07期)

李爽姿,王勤明,李志更[2](2018)在《量表评价证候要素的基本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量表评价作为中医临床实践病证观察的方法,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体现证候要素观察基点的目的性原则;展现证候要素研究首要条件,及证候要素观察的客观性和医家临床诊疗理性思维的客观性原则;表现以本质上认识证候要素的基本要求和注意异常现象,坚持证候要素观察的全面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实现在临床实践杂合证候要素的诊疗中,按照"但见一证便是"的"随证治之"原则,选出适当的观察条件,选择典型的证候要素作为观察对象的典型性原则。在本课题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的基础上,文章对量表评价作为中医临床实践病证观察的方法中,如何遵循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这几条基本原则,予以全面的考察和辩证的衡量。(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8年06期)

宫剑鸣[3](2018)在《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基本中医证候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收集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四诊信息,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总结证型,为今后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防治和临床新药的开发提供思路。方法:收集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河南省中医院脑病科叁个病区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指标、症状及体征等信息,利用因子分析方法对所有入组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四诊信息进行聚类,归纳中医证型。结果:1.一般资料:在458例患者中,发病最小年龄为45岁,最大年龄为72岁,平均年龄为59.22?5.08岁。其中男性337例,女性121例,男女比2.79:1。平均BMI值为30.53?4.33kg/m~2,最低SaO_2值的最低值为46%,最高86%,平均值为63.82?7.52%,AHI平均值为32.82?14.49次/h。2.四诊信息资料分析:本次调查共涉及症状和体征69项,其中舌象及脉象22项。频率>10%的症状和体征共42个,频数最高的前10项分别是:肢体无力、麻木、头晕、鼾声沉闷,形体偏胖、言语蹇涩、形体消瘦、肢体僵硬、痰多、纳呆。频率>10%的舌象及脉象共20个,在舌象上以舌苔黄、舌淡红、舌胖大、舌红为主;在脉象上以脉细、脉数、脉沉为主。3.主要证型:痰热互结、脾肾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痰热血瘀互结证;气阴亏虚证。4.因子分析结果:痰热互结、脾肾亏虚证:主要症状:舌边齿痕、口苦、头胀、脉数、耳鸣、噪杂泛酸、烦躁、腰膝酸软、舌红、大便偏溏、舌苔黄、小便清长、脉细、脘腹痞闷、饮水呛咳、痰黄;次要症状:神疲乏力、心慌、肢体僵硬、鼾声沉闷。痰湿中阻证:主要症状:舌苔水滑、肢体浮肿、头重如裹、脉滑、舌苔白、口腻、舌胖大、大便粘腻、痰白、痰多、形体偏胖、舌淡红、鼾声沉闷、脉濡、口舌歪斜、脘腹痞闷;次要症状:言语蹇涩、麻木、肢体无力、脉沉。痰热血瘀互结证:主要症状:脉濡、口唇紫绀、舌暗红、舌脉瘀滞、胸部刺痛、舌苔厚、脉弦、舌苔腻、鼾声如雷、痰黄、形体偏胖、痰多、肢体僵硬、胸闷、小便频数、小便短少色黄;次要症状:大便粘腻、口干。气阴两虚证:主要症状:面色萎黄、呼吸气短、脉细、舌苔黄;次要症状:肢体僵硬、五心烦热。结论:1.本次研究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较单纯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发病年龄要相对延后,而较卒中的平均发病年龄要提前。2.本次研究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患者中存在着性别的差异,男性多于女性。3.本次研究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常见症状:肢体无力、麻木、头晕、鼾声沉闷,形体偏胖、言语蹇涩、形体消瘦、肢体僵硬、痰多、纳呆。在舌象上以舌苔黄、舌淡红、舌胖大、舌红为主;在脉象上以脉细、脉数、脉沉为主。4.本次研究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主要证型为:痰热互结、脾肾亏虚证;痰湿中阻证;痰热血瘀互结证和气阴两虚证。该病以“痰、湿、瘀、热、虚”为病理特点,这既与中风和鼾眠各不相同,又具有二者的病理因素特点。(本文来源于《河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8-04-30)

陈宏志,李静蔚,何建成[4](2016)在《基于临床病案文献的帕金森病中医基本证候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前期期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应用数据挖掘技术进行临床病案文献研究,进一步探讨帕金森病中医基本证候。方法:查阅临床病案文献,构建数据库,运用频数分析、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对帕金森病临床病案进行整理,开展证候规范化研究。结果:临床病案组频次最多的5个证候: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衰证、肝风内动证、痰热动风证;聚类分析结果共分为5类:痰热动风证、阴阳两虚证、气血两虚证、肝肾阴虚证、阳气虚衰证。结论:肝肾阴虚证、气血两虚证、阳气虚衰证、痰热动风证是帕金森病的中医基本证候。(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杂志》期刊2016年08期)

楚腊梅[5](2016)在《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基本证候与B型钠尿肽的相关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背景: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疾病发展的终末阶段和主要的死亡原因,已经成为21世纪心血管疾病的重大挑战之一。尽管目前已经有不少关于心衰基本证候的分布规律及与相关指标的临床研究,但尚没有较为一致的结论,而且在疾病的不同阶段的证候的主次应有不同的特点,慢性心衰的中医基本证候与B型脑钠肽(BNP)的关系尚缺乏系统而具有说服力的临床研究。目的:前瞻性观察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中医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以及其与BNP的关系,以试图为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的规范化提供途径。方法:选择2014年2月至2016年3月的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作为研究对象。对每个对象进行中医基本证候的诊断分析,记录BNP值,用统计学分析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基本证候的分布特征及与BNP关系。结果:慢性心力衰竭中医基本证候从观察指标上统计,出现频率最高为气虚证候,一半以上的为水停证候,其余出现频率依次为阳虚、痰浊、阴虚、血瘀。但统计学结果显示,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BNP在各基本证候间无明显差异(P=0.476)。96例心衰患者共出现21种证候组合,可分为单纯虚证和虚实夹杂证,无出现单纯实证,其中单纯虚证13例,占总例数的13.5%,虚实夹杂证为83例,占总例数的86.5%。常见证候组合为气虚痰浊、气虚水停痰浊、气虚阳虚、气虚水停、气虚阳虚痰浊、气虚阴虚痰浊、气虚阳虚水停痰浊。但各常见中医证候组合间BNP尚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82)。慢性心力衰竭的基本证候与性别、年龄等因素无明显相关性。结论:气虚、阳虚、水停为慢性心衰临床中最常见的中医基本证候。水停证候组BNP最高;血瘀证候BNP最低。但各证候BNP间尚未达到统计学差异。(本文来源于《广州中医药大学》期刊2016-05-01)

李靖[6](2016)在《新疆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与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目的:探讨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基本证候、代谢特征比较及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第一部分,文献与理论。将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的认识做系统回顾,寻找2型糖尿病易感基因的研究热点,同时明晰现代医学对2型糖尿病主要症状的客观认识,基于这些主要症状特点对中医古典文献相关病证进行系统整理,试以仲景学说的思想进行系统梳理,以期找到适宜糖尿病的辨证体系确定其基本证候。第二部分,临床调查与实验。对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中医证候调查以临床验证糖尿病基本证候理论的科学性;同时采集患者的病史、生活饮食习惯,对人体测量学及生化代谢指标进行检测,以对比维汉两民族的代谢特点及与中医证候的关系,为中医微观辨证提供临床依据。第叁部分,通过对新疆维、汉两民族族2型糖尿病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进行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探求新疆维汉两民族的糖尿病易感基因。通过研究代谢特征中医证候与TCF7L2基因的交互作用,探索中医证候的基因组学本质。方法:(1)采用系统文献整理的方法,通过学术辨析,对中医古代文献内容进行分类、解析,结合传统中医逻辑推理与类比方法,梳理总结消渴病的演变规律,寻找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采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选取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其中维吾尔族288例和汉族292例为研究对象,(1)填写本课题组通过查阅文献、专家建议编订的《新疆维吾尔族和汉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医证候调查量表》,进行中医证候调查。(2)记录患者的病史,饮食嗜好、吸烟、饮酒、运动等饮食生活习惯,测量患者身高、体重、腰围、臀围、收缩压、舒张压等人体测量学指标,检测生化代谢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 A1c)检测,血脂谱中血胆固醇(CH)、甘油叁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及血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Cr)。(3)所有数据由EPIdata软件输入,以SPSS版本19.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以研究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的中医证候特点、代谢特点比较,及不同证型间人体测量学生化代谢指标的比较。(3)采用了病例对照研究,收集符合标准的2型糖尿病患者580例,其中维吾尔族288例和汉族292例,健康对照组307例,其中维吾尔族99人,汉族208人。利用imLD~(RTM)多重SNP分型技术对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和rs231362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位点进行分型,并采用卡方检验和各种遗传模型分析评估这些SNP与2型糖尿病病的关联性,同时记录患者的人体测量学生化代谢指标,填写中医证候调查表,通过关联分析研究代谢特征中医证候与TCF7L2基因的交互作用。结果:(1)中医历代文献系统整理发现,汉以前的文献,《内经》《伤寒杂病论》均强调禀赋体质因素为内因,是消渴发病的基本条件,由外感、饮食、房劳等诱发。病机上,《内经》强调阴虚燥热,治则益以寒药;以药测证,《本经》认识本病病机为虚(阴虚或阳虚),病理因素以热为主,还有水停与瘀血,《名医别录》认为本病病机主要为阴虚,病理因素主要为热与水停,亦有气逆;《伤寒杂病论》则在认可热病伤阴发病的同时,强调肾阳虚,气不布津为主要病机,疾病过程中可出现(1)阴虚(2)燥热(3)肾阳虚(4)水饮的病理因素,并强调病理因素之间的相互转化,最终四个主要病理因素并存。从唐宋时期,清热养阴生津之法已成为主流,金元时期,中医学经历了繁荣和发展,在刘河间的影响下,本病阴虚燥热病机得到公认。明清医家对消渴病的认识进一步深入,强调辨证论治。明确消渴病机主线为燥热津伤,肾阳不化亦不少见。因为时代自然环境、人文条件、疾病谱的不同,历代医家形成了个人的理论思想。孙思邈、刘河间、张子和、朱丹溪、李东垣等人重视燥热阴虚证,将叁消辨证不断发展完善,程国彭总结为“治上消者,宜润其肺,兼清其胃,二冬汤主之;治中消者,宜清其胃,兼滋其肾,生地八物汤主之;治下消者,宜滋其肾,兼补其肺,地黄汤、生脉散并主之”。另一方面,陈延之、陈无择、李梴等医家更重视阳虚水证,常用肾气丸、参苓白术散。(2)本此调查,维汉两民族T2DM发生频率前十的症状是疲倦乏力(98.3%)、唇咽干燥(93.3%)口渴(83.3%)、肢体麻木(80.5%)、短气懒言(71.4%)、尿频(70.3%)及视物模糊(70.2)、多饮(68.3%)、面色萎黄(68.1%)、眩晕(66.6%)。(3)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患者比较,(1)饮食生活习惯方面,维汉两民族在饮酒、锻炼、饮食嗜好方面有明显差别,并有统计学意义;(2)并发症方面,汉族周围血管病变发生率(43.49%)低于维吾尔族(52.08%),汉族糖尿病肾病发生率(15.07%)低于维吾尔族(28.13%),汉族糖尿病酮症发生率(5.14%)高于维吾尔族(2.08%);(3)合并症比较,维汉之间脑梗塞或出血、血脂异常发生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脑梗塞或出血发生率(14.04%)高于维吾尔族(6.25%),汉族血脂异常发生率(49.66%)低于维吾尔族(59.38%);(4)病史及人体测量学比较,维吾尔族腰围、臀围、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均高于汉族(P<0.05);(5)代谢指标比较,维汉之间有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尿酸统计学差异(P<0.05)。汉族尿酸高于维吾尔族,汉族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低于维吾尔族;(6)不同民族间C肽、糖耐量没有统计学意义,胰岛素释放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汉族患者空腹、餐后30min、餐后1h、餐后2h、餐后3h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4)本次研究中T2DM患者脾虚痰湿证所占比例最高(48%),其次为气虚血瘀证、气阴两虚证。不同证型间患者的性别、族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间(1)主要症状比较无统计学差异(2)饮食生活习惯比较,无明显差异(3)人体测量学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4)生化代谢指标比较,尿酸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尿酸高于其他叁种证型,其余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5)不同证型的糖耐量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29,P=0.876)。(6)不同证型的胰岛素释放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F=0.264,P=0.852)。(7)不同时间C肽的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F=1.826,P=0.124)。(5)汉族患者不同证型间病史、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比较经检验,汉族不同证型之间舒张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舒张压高于其他叁种证型(P<0.05)。(6)维吾尔族患者不同证型间病史、人体测量学及代谢指标比较,经检验,维吾尔族不同证型之间体重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气阴两虚型体重高于其他叁种证型(P<0.05)。(7)新疆维汉两民族与TCF7L2基因多样性研究中发现,(1)在新疆维吾尔族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均有显着差异,TCF7L2基因rs290487的突变CC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危险因素,rs864745的突变CC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保护因素,rs231362的突变AA基因型是维吾尔族T2DM的保护因素。(2)在新疆汉族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2型糖尿病组和健康对照人群均无显着差异。(3)在新疆汉族和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人群中,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4430796、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分别在维吾尔族组和汉族组均有显着差异。(4)表型关联研究发现,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臀围、DBP、FPG、Hb A1C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4430796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FPG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231362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HDL-C具有交互关系。(5)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31362、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本研究的创新点在于:1)运用系统文献研究的方法,通过学术辨析,对中医古代文献内容进行分类、解析,以仲景学说的观点进行梳理总结消渴病的演变规律,寻找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开展了横断面新疆2型糖尿病证型分布的流行病学调查,为2型糖尿病证型客观化研究提供思路与方法,资料证实了脾虚痰湿证是现代2型糖尿病的主要(基本)证型之一;3)结合现代医学研究进展选择多个人体测量学及生化指标,及TCF7L2基因多样性研究,对2型糖尿病脾虚痰湿证的生物学基因组学基础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积极探索。结论:(1)阳虚水停证与燥热阴虚证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证候。(2)本次研究中新疆维汉两民族T2DM患者中脾虚痰湿证为主要证候,所占比例最高(48%),其次为气虚血瘀证。且性别、族别、年龄间比较无差异。脾虚痰湿证与阳虚水停证本质相同。(3)维汉两民族T2DM发生频率前十的症状依次是疲倦乏力、唇咽干燥、口渴、肢体麻木、短气懒言、尿频及视物模糊、多饮、面色萎黄、眩晕。(4)维汉两民族的代谢特征不同,维吾尔族腰围、臀围、心率、呼吸、收缩压、舒张压、糖化血红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高于汉族。而尿酸指标低于汉族。汉族患者空腹、餐后30min、餐后1h、餐后2h、餐后3h的胰岛素释放水平均高于维吾尔族患者。(5)两民族间饮食生活习惯、2型糖尿病的并发症、合并症均有差异。并发症方面,汉族周围血管病变、糖尿病肾病发生率低于维吾尔族,而糖尿病酮症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合并症比较,汉族脑梗塞或出血发生率高于维吾尔族,而血脂异常发生率低于维吾尔族。(6)不同证型的比较,尿酸以气阴两虚证最高;汉族患者不同证型之间舒张压以气阴两虚证最高;维吾尔族患者不同证型间体重有差别,气阴两虚证>气虚血瘀证>脾虚痰湿证。提示尿酸、舒张压、体重可能是气阴两虚证的微观辨证指标。(7)TCF7L2基因的rs290487、rs864745、rs231362的基因型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发病有关,与汉族发病无关。(8)TCF7L2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代谢特征有关: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腰围、臀围、DBP、FPG、Hb A1C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4430796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FPG具有交互关系,TCF7L2基因的rs231362位点与糖尿病患者的HDL-C具有交互关系。(9)TCF7L2基因与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有关: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31362、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汉族2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证候分型与TCF7L2基因rs290487多态性位点有内在关系。(本文来源于《新疆医科大学》期刊2016-03-01)

麦明杰,李芳,张兴展,陈树广,王和银[7](2015)在《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季节及基本证候要素分布特点》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感肺炎患者的季节及基本证候要素分布特点。方法纳入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149例,通过临床调查采集发病季节及中医四诊信息,对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基本证候要素进行判定,同时进行APACHEⅡ评分。结果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冬春季发病明显多于非耐药者(P<0.05);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以虚实夹杂证多见,单纯实证22.1%,单纯虚证仅2.7%;虚证类证候要素依次为气虚证(69.7%)、阳虚证(57.0%)、阴虚证(16.1%)、血虚证(8.0%);实证类证候要素依次为痰证(71.1%)、水饮证(48.3%)、火热证(28.9%)、气滞证(26.8%)、血瘀证(19.5%)。与非泛耐药者比较,泛耐药患者的阳虚证、水饮证明显增加(P<0.05),且出现阳虚证者具有更高的APACHEⅡ评分(P<0.05)。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的中医证候以虚实夹杂证多见,泛耐药患者多发于冬春季,且阳虚证、水饮证较多,提示治疗上重视顾护阳气基础上,辅以化痰逐饮。(本文来源于《广东医学》期刊2015年12期)

许前磊,谢世平,陈建设,潘万旗,刘爱华[8](2014)在《艾滋病基本中医证候因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运用因子分析法探讨艾滋病常见中医证候分型规律。方法采用流行病学方法,收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艾滋病(HIV/AIDS)患者1632例,选取其中出现频率较高的湿热内蕴、湿热蕴毒、痰热蕴肺、邪结皮肤、脾气虚弱、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和肺脾气虚8个证型患者1303例,采用自行设计的《HIV/AIDS中医证候调查表》获取研究对象中医四诊信息,应用因子分析法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依据症状的频率、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和专家意见,最终筛选45个症状体征进行因子分析,按"特征值大于1"原则,共从45个症状体征中提取15个公因子。因子1表现为肺脾气虚;因子2、因子15表现为湿热内蕴;因子3表现为痰热蕴肺;因子4表现为脾气虚弱;因子5表现为风寒袭肺;因子8、因子10表现为脾虚湿盛;因子9表现为邪结皮肤;因子12、因子14表现为气阴两虚;因子6、因子11、因子13表现为气血亏虚;因子7表现为湿热蕴毒。结论因子分析结果提示艾滋病常见临床证型有10个,分别是肺脾气虚、湿热内蕴、痰热蕴肺、脾气虚弱、风寒袭肺、脾虚湿盛、邪结皮肤、气阴两虚、气血亏虚及湿热蕴毒。(本文来源于《中医杂志》期刊2014年19期)

李洁,杨志旭,范铁兵,陈姝,肖宁[9](2013)在《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方法对30例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患者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进行前瞻性研究。结果中医基本辨证要素中病性证素分布呈气虚>血虚>痰饮>热盛>阳虚>阴虚>血瘀的趋势;病位证素分布呈脾>胃>肺>肾>心神>心>肝的趋势。证型分布虚实夹杂证呈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脾肾阳虚,痰饮内停证>脾肾阳虚>痰饮扰神证的趋势;虚证呈脾胃气血两虚证>心脾两虚证>心阳暴脱证的趋势;实证较少,主要为痰瘀阻滞证。结论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病性证素是气虚、血虚、痰饮、热盛等;病位证素是脾、胃、肺、肾等;证候分布是脾胃气血两虚证、气血亏虚邪热壅盛证等。(本文来源于《中国中医急症》期刊2013年03期)

白兆芝,白宇宁,胡明丽[10](2012)在《小肠腑病临床基本证候用药规律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1)对古代文献中有关小肠病证候治疗用药的论述,进行整理、归纳、分析,并为今后的研究提供文献学基础。(2)通过对21位中医专家进行咨询论证,以了解现代临床对小肠腑病的症状范围、基本证候的认识,以及基本证候的分布情况及用药情况。(3)通过临床调查,进一(本文来源于《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期刊2012-08-01)

基本证候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量表评价作为中医临床实践病证观察的方法,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如:体现证候要素观察基点的目的性原则;展现证候要素研究首要条件,及证候要素观察的客观性和医家临床诊疗理性思维的客观性原则;表现以本质上认识证候要素的基本要求和注意异常现象,坚持证候要素观察的全面性原则的必然要求;实现在临床实践杂合证候要素的诊疗中,按照"但见一证便是"的"随证治之"原则,选出适当的观察条件,选择典型的证候要素作为观察对象的典型性原则。在本课题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证候要素的基础上,文章对量表评价作为中医临床实践病证观察的方法中,如何遵循目的性、客观性、全面性、典型性这几条基本原则,予以全面的考察和辩证的衡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基本证候论文参考文献

[1].李靖,刘浩,杨立宏,史红,周铭心.TCF7L2基因rs290487位点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汉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关系分析[J].疑难病杂志.2018

[2].李爽姿,王勤明,李志更.量表评价证候要素的基本原则[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

[3].宫剑鸣.脑卒中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的基本中医证候因子分析[D].河南中医药大学.2018

[4].陈宏志,李静蔚,何建成.基于临床病案文献的帕金森病中医基本证候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6

[5].楚腊梅.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基本证候与B型钠尿肽的相关性研究[D].广州中医药大学.2016

[6].李靖.新疆维、汉两民族2型糖尿病中医基本证候与TCF7L2基因多态性研究[D].新疆医科大学.2016

[7].麦明杰,李芳,张兴展,陈树广,王和银.重症监护室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季节及基本证候要素分布特点[J].广东医学.2015

[8].许前磊,谢世平,陈建设,潘万旗,刘爱华.艾滋病基本中医证候因子分析[J].中医杂志.2014

[9].李洁,杨志旭,范铁兵,陈姝,肖宁.多脏器功能不全并胃肠功能障碍的中医基本辨证要素及证候分布规律研究[J].中国中医急症.2013

[10].白兆芝,白宇宁,胡明丽.小肠腑病临床基本证候用药规律的研究[C].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第二十四次全国脾胃病学术交流会论文汇编.2012

标签:;  ;  ;  ;  ;  

基本证候论文-李靖,刘浩,杨立宏,史红,周铭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