凉山雨季开始预报

凉山雨季开始预报

一、凉山州雨季开始期预报(论文文献综述)

杨欢[1](2016)在《川西南山地杨树机械打孔插条造林技术优化研究》文中提出川西南山地地区气候特殊复杂,干旱少雨,加上大多立地条件差,传统的杨树植苗造林和大杆插条造林成活率都较低,通常只有不到40%。“山地杨树机械打孔插条造林技术”是四川农业大学研发的适用于干旱、半干旱山地区的杨树造林专利技术,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易操作等优点。本文通过对川西南山地杨树造林技术的探究试验,进一步优化山地杨树机械打孔插条造林技术,为川西南山地区及类似生态区的杨树造林提供科技支撑。主要结论如下:①秋季比冬季造林成活率高。秋季10月是雨季末期,土壤保持湿润,气温也较凉爽,是比较理想的造林季节。在秋季造林试验中成活率达到90%,冬季造林试验成活率仅有71%。②插条长度对造林效果有明显影响。在一定范围内,插条越长成活率越低。西昌白马乡造林成活率大小顺序为:60cm长度(92%)>100cm长度(84%)>150cm长度(67%)。但在一定范围内插条越长生长量越大。西昌白马乡平均当年生枝长大小顺序为:150cm长度(79.84cm)>100cm长度(63.24cm)>60cm长度(48.15cm);平均当年生枝粗大小顺序为:150cm长度(0.66cm)>100cm长度(0.48cm)>60cm长度(0.35cm)③插条进行包裹处理,可以提高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在西昌白马乡包裹保鲜膜造林的成活率为87%,无包裹造林的成活率仅为67%;包裹保鲜膜造林的平均当年生枝长、枝粗分别为88.31cm和0.70cm,无包裹造林的平均当年生枝长、枝粗分别仅为63.24cm和0.48cm。在汉源九襄镇包裹聚氨酯防水涂料的造林成活率为92%,包裹醇酸清漆的造林成活率为88%,而无包裹的造林成活率仅为71%。④聚氨酯防水涂料和醇酸清漆均具有良好的保水性,且对插条萌芽能力无影响。另外,两种材料的造林成本都较低,聚氨酯防水涂料每公顷造林成本为249.75元,醇酸清漆每公顷造林成本为266.40元,具有实际应用的可行性。综上所述,对山地杨树机械打孔插条造林技术进行以下优化:适宜秋季造林;插条长度在100cm为宜;对插条进行包裹保鲜膜、聚氨酯防水涂料或醇酸清漆处理。

张莹[2](2016)在《我国典型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影响和预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工业化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导致近年来雾霾天气明显增多。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已经日趋凸显,备受科技界、医疗卫生工作者及广大民众的关注。人们迫切希望政府及相关部门依据天气和大气污染状况及时给出相关敏感性疾病预报,以便提前采取防护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大气污染对人体健康的不良影响。近年来,虽然国内外诸多环境医学工作者在大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与机理方面进行了相关研究,但相比于国外,国内仍处于起步阶段,此项研究仍需深入,其预报研究工作还比较少见。基于此,本研究在探明我国空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的前提下,选取7个代表城市探析其污染气象成因,进而选取北京和兰州两座重污染城市,研究其污染物浓度变化、气温变化以及二者协同作用对相关敏感性疾病发病的影响。并在上述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相关敏感性疾病预报模型,从而为我国开展相关敏感性疾病的预报服务提供理论和技术支持,同时为相关政府部门因地适宜地制定应对大气污染及其对人体健康影响的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本文的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利用2004-2013年近10年中国大陆120个重点城市API(Air Pollution Index)资料的研究结果显示:API空间分布整体呈现由北向南降低的趋势,北方城市存在几个污染高值中心,分别为乌鲁木齐、兰州和北京,南方城市API全年稳定在60左右;API季节均值整体呈“冬高夏低”的变化特点,呈冬>春>秋>夏的顺序排列,北方城市API的数值及年内变幅均大于南方城市。从全国来看,PM10作为首要污染物已呈普遍现象。API时间序列呈现明显1年或半年的准周期震荡。2.利用2015年中国大陆366个城市的AQI(Air Quality Index)资料研究结果显示:就全年而言,北方城市的AQI整体高于南方城市,京津冀地区和南疆盆地为全国污染高值中心。春、夏、秋三季,PM10是我国西北地区的主要污染物;而冬季PM2.5是华东和华中地区的主要污染物;夏、秋季节部分城市的O3污染也渐趋凸显。3.通过分析研究我国7个典型代表城市(哈尔滨、北京、兰州、乌鲁木齐、南京、广州)的空气污染气象参数的分布和变化规律及其与API间的关系,发现逆温层厚度年内变化与API呈显着正相关,其年内均值呈冬季厚、夏季薄;最大混合层厚度与API呈显着负相关,其年内变化与逆温层厚度正好相反,呈夏季厚、冬季薄的特征;稳定能量与API呈显着正相关,其最大值出现在冬季,最小值出现在夏初,且北方城市的稳定能量大于南方城市。因此,北方城市冬季污染重,是由取暖引起的污染排放量增加和由污染气象参数反映的大气边界层扩散能力降低双重作用造成的。同时还研究揭示了造成重空气污染的温度阈值,在该阈值附近,大气层结趋于稳定,此时风速易达到最小,稳定能量易接近最大,呈现出最不利于污染物水平输送和垂直扩散的气象条件,可作为空气污染潜势预报的一项重要指标。4.北京市和兰州市3种主要大气污染物pm10、so2和no2对疾病的影响存在滞后效应。北京市上述3种污染物累积2d(5d)的重污染效应对应的呼吸(循环)系统急诊就诊人数增加百分比(er)值均达到最大,兰州市上述3种污染物累积6d的重污染效应对应的呼吸系统住院人数er值达到最大,且均通过α=0.01水平的显着性检验,有统计学意义。在上述最显着滞后时间下,pm10、so2和no2浓度每增加10μg/m3,对应的北京市呼吸(循环)系统疾病逐日急诊就诊人数er分别为1.72%(1.39%)、1.34%(1.56%)和2.57%(1.18%);对应的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er分别为0.45%、1.35%和3.02%。5.北京市污染物对儿童(≤14岁)和老年人群(≥65岁)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影响高于成人(1564岁);对老年人群循环系统疾病发病率的影响高于儿童和成人。兰州市污染物对儿童和老年人群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高于成人,尤其对儿童,影响最显着。简言之,就呼吸系统疾病而言,污染对老年和儿童脆弱人群影响最显着;就循环系统疾病而言,污染仅对老年人群影响最显着。同时两座城市研究结果均显示,女性对污染物的敏感程度高于男性。6.平均气温分别与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和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呈反“j”型分布,分别存在一个12.0℃和14.7℃的发病率最低的气温阈值点;平均气温与北京市循环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呈倒“v”型分布,存在一个10.7℃发病率最高的气温阈值点;与兰州市循环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暴露-反应关系呈倒“u”型分布,存在一个8.0℃-20.0℃发病率高风险的气温阈值区间。7.污染物(pm10、so2和no2)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分析结果显示:低温背景下的高污染,使得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和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均最多,表明此种情况对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具有加剧效应。对北京市循环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和兰州市循环系统疾病住院人数而言,当气温处于高发阈值区间时,重污染对循环系统疾病的影响呈现出加剧效应。8.遴选bp神经网络和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两种预报方法,综合考虑了基本气象要素、污染物浓度和污染气象参数,选择了相关预报因子,分别建立了北京市和兰州市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预报模型,并优化了相关参数。试预报结果显示:北京市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急诊就诊人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试预报准确率分别为66.73%和72.16%,其LSSVM试预报准确率分别为79.73%和85.09%;兰州市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BP神经网络模型试预报准确率分别为44.12%和51.54%,其LSSVM试预报准确率分别为54.45%和63.20%。显然,LSSVM模型的试预报效果整体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具有实用推广价值。

秦晓明[3](2013)在《西溪河洛古水库多种预报应用于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方法探讨》文中研究指明本文结合西溪河流域梯级电站近期龙头水库——洛古水库汛限水位实际运用情况,针对本流域汛期来水陡涨陡落,且近期龙头洛古水库库容有限,下游各梯级水库的基本无调节能力,造成对水库调度的极大压力,防洪与兴利的矛盾尤为突出,在实施"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的必要性分析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以下几个方面:1)降雨预报、云图预报、洪水预报及洛古水库上游干流及两主要支流入库处水文站实时预报信息的利用;2)汛限水位动态控制范围(即约束域)设计方法;1)实时确定汛限水位动态控制值方法的研究与应用;2)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效益分析。随着西溪河流域水雨情信息采集系统的不断完善,洪水预报等多种预报方法研究的进展及流域内各县气象部门降雨预报产品质量的进一步提高,汛限水位动态控制方法的研究与应用不仅对于提高洪水资源利用率有重大的经济意义,而且对于提高水库运用水平及防洪安全具有重要价值,可精确地进行错峰调度和拦蓄尾洪并减少闸门操作的频次。

霍淑霞[4](2013)在《喜德县雨季开始期预报中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基于通过对喜德县1961-2010年雨季开始期进行分析,揭示喜德县雨季开始期的出现一般规律,结合喜德县的地理位置,继而分析其成因。利用本站地面气象资料,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建立了喜德县雨季开始期年度预报、季(月)预报逐步回归方程。根据对雨季开始前15天的资料分析,建立了喜德县雨季开始期短期预报指标。

曹旭平[5](2010)在《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林化产品是重要的非木质林产品,近年来其国际需求及贸易量增长迅猛。中国是林化产品生产及贸易大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日益加快的今天,有必要对中国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进行研究。本研究构建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采用指数法分析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结构和产业内贸易水平,采用CMS模型测定林化产品出口波动成因,采用业绩和质量指标实证评价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构建林化产品国际竞争潜力的三层模型,采用索洛余值法测定中国林化产品制造业技术进步贡献率,采用灰色关联法找出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采用BCG矩阵分析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细分战略,采用PNP、PCA、FMR和FR等指标评价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并构建天然橡胶安全预警系统。实证研究表明中国主要出口林化产品业绩竞争力较高,但质量竞争力偏低。中国林化产品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着诸多问题及挑战,如林化企业规模偏小、生产工艺落后、国内市场恶性竞争、天然橡胶和棕榈油进口依赖严重、出口市场集中度偏高、主要林化产品产地集中度偏高和贸易壁垒较多等。针对问题提出中国林化产品国际竞争的高级生产要素培育战略、细分市场战略、市场控制及期货市场战略、贸易壁垒应对战略和政府支持战略。

罗清,彭国照,阮俊,曹艳秋,房鹏,李达忠,阿尔木冲,黄斗敏,胡巧娟,陈远智[6](2008)在《基于GIS的川西南山地马铃薯晚疫病气候区划》文中认为在川西南山地的冕宁、昭觉选择海拔1600m、1800m、2100m、2500m的4个地区进行各5期的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程度的地理分期播种试验,详细地研究了川西南山地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气象成因、主导因子以及晚疫病发生的气候指标。在此基础上,广泛收集山地短期剖面气候考察资料、气象哨观测资料和最新自动气象站资料,进行整理、订正、延长处理后,结合常规地面观测资料,建立了川西南马铃薯晚疫病发生的气候指标要素的空间分布模型y=f(h,φ,l,β),利用1:250000的地理信息资料和GIS技术,采用因子集优法将川西南地区划分为马铃薯晚疫病气候易发区、气候次易发区和气候不易发生区,为川西南地区马铃薯抗晚疫病品种的选择、布局和制定防治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生产应用价值。

时兴合,马占良,李有宏,秦宁生,汪青春,冯蜀青[7](2007)在《1971~2004年三江源区雨季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文中认为利用三江源区1971~2004年5~10月逐日降水、各月降水和环流特征量资料,计算了雨季的起迄日期、间歇日数和雨季内降水过程出现的总次数,应用气候诊断方法分析了年代际的变化规律及其成因。结果表明:三江源区雨季5月中旬从东南部开始,然后逐步向西北方向扩展,9月上旬从西北部结束,向东南部逐渐撤退;大部分地区雨季出现的日期提前而结束的日期滞后,雨季内总降水量和降水过程出现的次数均呈减少的趋势;雨季间歇时段一般出现在7月中、下旬至8月上、中旬间;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北界位置偏北、西伸脊点位置偏西和高原及印缅地区高度场偏高是三江源大部分地区雨季起迄日期、总降水量、降水过程次数等统计要素出现较大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邓皮,曾文芹,顾林康[8](2002)在《凉山州雨季开始期预报》文中认为本文通过对 1960~ 1999年凉山州雨季开始期的分析 ,揭示了凉山雨季开始期的特点 ,分析其成因。探讨凉山雨季开始期分片预报区域的划分 ,利用环流资料和本地地面场气象要素资料 ,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分片建立了全州雨季开始期年度预报、汛期预报的逐步回归方程。采用VB研制开发了凉山雨季开始期自动化预报系统软件

覃志年,李发忠[9](1994)在《西昌卫星发射场的雨季起始期及其预报指标》文中认为运用发射场区1974—1992年的资料,根据天气学和数理统计方法,探讨了发射场雨季起始期的划分标准。并用环流特征和单站要素,找到了某些预报雨季起始期的指标。

二、凉山州雨季开始期预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凉山州雨季开始期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1)川西南山地杨树机械打孔插条造林技术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川西南山地自然地理概况
        1.1.1 地貌
        1.1.2 气候
        1.1.3 土壤
        1.1.4 植被
    1.2 抗旱造林技术
        1.2.1 苗木选择与处理
        1.2.2 苗木运输与储藏
        1.2.3 整地
        1.2.4 造林方式
        1.2.5 浸泡处理
        1.2.6 覆膜或封土栽植
        1.2.7 造林密度控制
    1.3 杨树山地造林研究进展
        1.3.1 杨树山地造林品种选育
        1.3.2 杨树山地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1.3.3 不同因子对杨树山地造林影响研究进展
    1.4 杨树打孔造林技术研究进展
        1.4.1 适合山地扦插造林的杨树品种
        1.4.2 杨树打孔造林技术的优点
        1.4.3 杨树打孔造林技术的缺点
        1.4.4 打孔方式及应用
        1.4.5 不同土壤情况对造林的影响
    1.5 插条包裹技术研究进展
        1.5.1 插条保水方法
        1.5.2 插条包裹材料
2 研究目的与意义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意义
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3.1 研究内容
        3.1.1 不同造林季节对成活率的影响
        3.1.2 不同插条长度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3.1.3 包裹保鲜膜对造林成活率和生长量的影响
        3.1.4 液体包裹材料筛选试验
    3.2 研究技术路线
4 试验点概况
    4.1 西昌白马乡试验点
    4.2 汉源九襄镇试验点
    4.3 崇州桤泉镇试验点
5 试验材料
6 研究方法
    6.1 不同造林季节试验
    6.2 不同插条长度试验
    6.3 保鲜膜包裹试验
    6.4 液体包裹材料筛选
        6.4.1 保水性试验
        6.4.2 发芽和生长的影响试验
        6.4.3 田间造林试验
7 结果分析
    7.1 不同季节的造林效果
    7.2 不同插条长度的造林效果
        7.2.1 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7.2.2 对造林当年生枝长、枝粗的影响
    7.3 包裹保鲜膜的造林效果
        7.3.1 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7.3.2 对造林当年生枝长、枝粗的影响
    7.4 插条液体包裹材料筛选
        7.4.1 保水性能比较
        7.4.2 对插条萌发性能影响
        7.4.3 对造林成活率的影响
        7.4.4 造林成本比较
8 讨论和结论
    8.1 讨论
        8.1.1 川西南山地杨树造林效果影响因素
        8.1.2 个别试点造林失败的原因
        8.1.3 插条包裹材料选择标准
    8.2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2)我国典型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影响和预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我国大气污染现状
    1.2.2 大气污染健康效应研究现状
    1.2.3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的健康效应研究现状
    1.2.4 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的研究目的和内容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空气污染指数和空气质量指数
    2.1.1 API定义及计算方法
    2.1.2 AQI定义及计算方法
2.2 资料来源
    2.2.1 大气污染监测资料来源
    2.2.2 气象资料来源
    2.2.3 疾病资料来源
2.3 研究方法
    2.3.1 经验正交分解
    2.3.2 小波分解及Mallat算法原理
    2.3.3 聚类分析
    2.3.4 人工神经网络
    2.3.5 空气污染气象参数
    2.3.6 Pearson相关系数
    2.3.7 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
    2.3.8 疾病的流行病学分布特征分析方法
    2.3.9 污染物与疾病的暴露—反应关系研究方法
    2.3.10平均气温与污染物的协同作用的研究方法 第三章 我国空气污染物时空分布特征
3.1 中国大陆重点城市API空间分布特征
    3.1.1 API年均分布特征
    3.1.2 API季节分布特征
    3.1.3 API月分布特征
3.2 中国大陆重点城市AQI空间分布特征
    3.2.1 AQI年均分布特征
    3.2.2 AQI季节分布特征
3.3 API的首要污染物分布及其特征
    3.3.1 空气质量为优天数的季节百分比
    3.3.2 API首要污染物为PM10的季节百分比
    3.3.3 API首要污染物为SO2的季节百分比
    3.3.4 API首要污染物为NO2的季节百分比
3.4 AQI首要污染物季节分布百分比
    3.4.1 AQI首要污染物为PM10的季节百分比
    3.4.2 AQI首要污染物为PM2.5的季节百分比
    3.4.3 AQI首要污染物为O3的季节百分比
3.5 我国API的时间变化特征
    3.5.1 基于EOF的API空间模态型
    3.5.2 基于小波分析的API时变特征
3.6 小结 第四章 典型代表城市空气污染气象成因分析
4.1 边界层特征参数与污染物之间的相关分析
    4.1.1 典型代表城市的选取
    4.1.2 典型代表城市的逆温分布特征
    4.1.3 典型代表城市最大混合层厚度分布特征
    4.1.4 典型代表城市低层稳定能量分布特征
4.2 API与气象条件的相关分析
    4.2.1 API与地面气象要素之间的相关分析
    4.2.2 气温与API、风速及稳定能量的曲线拟合
    4.2.3 北京市和兰州市SO2、NO2和PM10的浓度变化特征
4.3 小结 第五章 污染物与相关敏感性疾病的关系
5.1 疾病、污染物及气象因素的频率分布
    5.1.1 研究区域
    5.1.2 北京市相关疾病日急诊就诊人数、污染物及气象要素的频率分布
    5.1.3 兰州市相关疾病日均住院人数、污染物及气象要素的频率分布
5.2 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间Spearman相关分析
    5.2.1 北京市污染物与气象要素间的相关分析
    5.2.2 兰州市污染物与气象要素间的相关分析
5.3 单项污染物对疾病的健康效应研究
    5.3.1 北京市单项污染物影响效应模型
    5.3.2 兰州市单项污染物影响效应模型
5.4 潜在混杂因素对疾病的健康效应
    5.4.1 北京市混杂因素对疾病的健康效应
    5.4.2 兰州市混杂因素对疾病的健康效应
    5.4.3 季节因素对疾病的健康效应
5.5 多污染物模型
    5.5.1 北京市多污染物模型
    5.5.2 兰州市多污染物模型
5.6 讨论
5.7 小结 第六章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疾病的影响
6.1 气温对北京市相关疾病急诊人数的健康效应
    6.1.1 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逐日急诊人数的影响
    6.1.2 气温对循环系统疾病逐日急诊人数的影响
6.2 气温对兰州市相关疾病逐日住院人数的健康效应
    6.2.1 气温对呼吸系统疾病逐日住院人数的影响
    6.2.2 气温对兰州市循环系统疾病逐日住院人数的影响
6.3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北京市相关疾病的健康效应
    6.3.1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北京市相关疾病影响的显着性检验
    6.3.2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北京市呼吸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影响
    6.3.3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北京市循环系统疾病急诊人数的影响
6.4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兰州市相关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
    6.4.1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兰州市相关疾病影响的显着性检验
    6.4.2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兰州市呼吸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
    6.4.3 污染物与气温协同作用对兰州市循环系统疾病住院人数的影响
6.5 讨论
6.6 小结 第七章 基于空气污染和气象条件的敏感性疾病预报研究
7.1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相关疾病预报建模
    7.1.1 筛选因子
    7.1.2 建立人工神经网络预测模型
    7.1.3 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效果评价方法
    7.1.4 基于BP神经网络的相关敏感性疾病就诊人数预报结果分析
7.2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相关疾病预报建模
    7.2.1 筛选因子
    7.2.2 建立LSSVM预测模型
    7.2.3 LSSVM的预报结果及效果评价
7.3 两种预报方法效果比较
7.4 结论与讨论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8.1 主要结论
8.2 特色与创新点
8.3 存在的不足及展望 在学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研究成果
一. 参加科研项目
二. 发表学术论文
三. 获奖情况 致谢 参考文献

(4)喜德县雨季开始期预报中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雨季开始期的划分标准
    1.1 喜德县干、雨季的划分标准
    1.2 喜德县雨季开始期的标准
2 喜德县雨季开始期的特点分析
3 喜德县雨季开始期的规律
4 喜德县雨季开始期年度差异的原因分析
5 雨季开始期预报
    5.1 前期其它要素分析
    5.2 预报方程的验证

(5)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s
1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文献回顾
        1.3.2 国内文献回顾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
    1.4 研究内容、框架与方法
        1.4.1 研究内容与框架
        1.4.2 研究方法
    1.5 研究数据来源
    1.6 主要创新点
2 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主要林化产品界定与概述
        2.1.1 主要林化产品界定原因与依据
        2.1.2 主要林化产品概述
    2.2 国际竞争力内涵解释
        2.2.1 竞争力概念
        2.2.2 国际竞争力探源
        2.2.3 产业国际竞争力内涵解释
    2.3 国际竞争力理论来源
        2.3.1 马克思经典思想解释
        2.3.2 西方经济学理论解释
        2.3.3 波特竞争优势理论解释
        2.3.4 国内产业国际竞争力理论
        2.3.5 国际竞争力理论研究述评
    2.4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2.4.1 国内外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
        2.4.2 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述评
        2.4.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分析模型的提出
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对外贸易特征分析
    3.1 全球视角下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对外贸易总体分析
        3.1.1 主要林化产品世界贸易格局
        3.1.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对外贸易总体特征
    3.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进出口产品结构及其演变
        3.2.1 中国松香与活性炭出口产品结构
        3.2.2 中国松节油和糠醛出口产品结构
        3.2.3 中国天然橡胶与棕榈油进口产品结构
    3.3 基于指数法的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演变分析
        3.3.1 出口市场结构指数
        3.3.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集中率分析
        3.3.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结构指数分析
    3.4 中国天然橡胶和棕榈油进口市场结构演变
        3.4.1 中国天然橡胶供需矛盾分析
        3.4.2 中国天然橡胶进口市场结构演变
        3.4.3 中国棕榈油贸易地位分析
        3.4.4 中国棕榈油进口市场结构演变
    3.5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分析
        3.5.1 Grubel-Lloyd指数及实证研究
        3.5.2 Bruelhart指数及实证研究
    3.6 基于CMS模型的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波动成因分析
        3.6.1 CMS模型及文献回顾
        3.6.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波动的CMS模型
        3.6.3 基于CMS模型的实证测度
    3.7 本章小结
4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业绩和质量评价
    4.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4.1.1 评价指标选取
        4.1.2 业绩评价指标
        4.1.3 质量评价指标
    4.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业绩评价
        4.2.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占有率
        4.2.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贸易竞争指数
        4.2.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示比较优势指数
    4.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质量评价
        4.3.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进出口价格比
        4.3.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质量升级指数
        4.3.3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净贸易条件
    4.4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4.1 中国松香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4.2 中国活性炭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4.3 中国松节油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4.4 中国糠醛显性国际竞争力的国际比较
    4.5 中国与东盟国家天然橡胶和棕榈油的国际贸易比较
        4.5.1 中国与东盟六国天然橡胶国际贸易比较
        4.5.2 中国、印尼和马来西亚棕榈油国际贸易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蛛网模型的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
    5.1 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蛛网模型
        5.1.1 蛛网模型的引入
        5.1.2 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蛛网模型综合评价步骤
        5.1.3 本研究蛛网模型与以往蛛网模型的不同之处
    5.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的国际比较
        5.2.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及国际比较
        5.2.2 中国与美国四类林化产品显性国际竞争力综合评价及比较
    5.3 蛛网模型综合评价的思考
    5.4 本章小结
6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潜力:三层模型分析
    6.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潜力的三层模型
        6.1.1 三层模型构建依据
        6.1.2 三层模型解释
    6.2 硬件层指标分析
        6.2.1 天然资源与原材料
        6.2.2 组织规模与产能
        6.2.3 市场需求
        6.2.4 相关产业
        6.2.5 市场竞争
        6.2.6 贸易壁垒
    6.3 软件层指标分析
        6.3.1 生产技术
        6.3.2 人力资源与资本
        6.3.3 市场战略
        6.3.4 政府支持
    6.4 基于灰色关联的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影响因素重要性分析
        6.4.1 灰色关联法及其计算步骤
        6.4.2 变量选取及数据来源
        6.4.3 实证测算及主要结论
    6.5 本章小结
7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评价
    7.1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
        7.1.1 评价指标选取
        7.1.2 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测度指标
    7.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省级区域竞争力实证评价
        7.2.1 中国松香与松节油省级区域竞争力
        7.2.2 中国活性炭与糠醛省级区域竞争力
        7.2.3 中国紫胶与栲胶省级区域竞争力
        7.2.4 中国天然橡胶与棕榈油省级区域竞争力
    7.3 本章小结
8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战略
    8.1 高级生产要素培育战略
        8.1.1 成本领先战略
        8.1.2 人才、技术与深加工战略
        8.1.3 企业规模经济与股份制改革战略
    8.2 细分市场战略
        8.2.1 BCG矩阵法及其原理
        8.2.2 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的BCG矩阵构建
        8.2.3 基于BCG矩阵的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出口市场细分战略
    8.3 市场控制与期货市场战略
        8.3.1 市场多元化战略
        8.3.2 市场控制战略
        8.3.3 期货市场战略
    8.4 贸易壁垒应对战略
        8.4.1 主动适应新标准与结盟应对壁垒战略
        8.4.2 开展联合注册与选准代理机构战略
        8.4.3 数据共享与国际认证战略
    8.5 政府支持战略
        8.5.1 行业规范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
        8.5.2 政策引导战略
        8.5.3 组建GLP实验室与协助应对壁垒战略
        8.5.4 省级区域竞争力优化战略
        8.5.5 弱势产业发展与海外投资战略
        8.5.6 产业安全预警及防范战略
    8.6 本章小结
9 主要结论与研究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研究不足之处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专用指标及英文关键词注释
作者简历及攻读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详细摘要

(8)凉山州雨季开始期预报(论文提纲范文)

1 前言
2 凉山雨季开始期的划分标准
3 凉山雨季开始期的特点及成因
    3.1 凉山雨季开始期的特点
        3.1.1 雨季开始期一般是由北向南、或由东向西推移, 移动缓慢。
        3.1.2 各地雨季开始期年度差异巨大。
        3.1.3 同一年内凉山州内不同区域雨季开始期差异显着。
    3.2 分析出现上述特点的原因是
4 凉山雨季开始期预报
    4.1 雨季分片预报区域的划分
    4.2 分片年度、汛期预报逐步回归方程
        4.2.1 年度预报雨季开始期逐步回归方程
        4.2.1.1 北部片区逐步回归方程
        4.2.1.2 中部片区逐步回归方程
        4.2.1.3 西南部片区逐步回归方程
        4.2.2 汛期预报雨季开始期逐步回归方程
        4.2.2.1 北部片区逐步回归方程
        4.2.2.2 中部片区逐步回归方程
        4.2.2.3 西南边缘部片区逐步回归方程
    4.3 逐步回归方程在2001年中的试用 (效益情况)
5 凉山雨季开始期预报软件的研制

四、凉山州雨季开始期预报(论文参考文献)

  • [1]川西南山地杨树机械打孔插条造林技术优化研究[D]. 杨欢. 四川农业大学, 2016(04)
  • [2]我国典型城市空气污染特征及其健康影响和预报研究[D]. 张莹. 兰州大学, 2016(08)
  • [3]西溪河洛古水库多种预报应用于汛限水位动态控制的方法探讨[A]. 秦晓明. 全国大中型水电厂技术协作网第十届(2013年)年会论文集, 2013
  • [4]喜德县雨季开始期预报中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J]. 霍淑霞. 北京农业, 2013(18)
  • [5]中国主要林化产品国际竞争力研究[D]. 曹旭平. 南京林业大学, 2010(06)
  • [6]基于GIS的川西南山地马铃薯晚疫病气候区划[A]. 罗清,彭国照,阮俊,曹艳秋,房鹏,李达忠,阿尔木冲,黄斗敏,胡巧娟,陈远智. 中国气象学会2008年年会复杂地形影响下的天气与气候分会场论文集, 2008
  • [7]1971~2004年三江源区雨季变化的特征及其成因研究[J]. 时兴合,马占良,李有宏,秦宁生,汪青春,冯蜀青. 青海科技, 2007(02)
  • [8]凉山州雨季开始期预报[J]. 邓皮,曾文芹,顾林康. 四川气象, 2002(04)
  • [9]西昌卫星发射场的雨季起始期及其预报指标[J]. 覃志年,李发忠. 气象, 1994(01)

标签:;  ;  ;  ;  ;  

凉山雨季开始预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