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水调控论文-张凯,王莹,杨士红,高瑞,霸惠惠

节水调控论文-张凯,王莹,杨士红,高瑞,霸惠惠

导读:本文包含了节水调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控制灌溉,日均需水量,需水高峰期,水分利用效率

节水调控论文文献综述

张凯,王莹,杨士红,高瑞,霸惠惠[1](2019)在《滇中水分调控条件下水稻需水规律及节水潜力》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云南农业大学寻甸试验基地开展不同灌溉条件下水稻需水规律及节水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土壤热通量、净辐射与日均需水量呈正相关关系,相对湿度与日均需水量呈负相关关系,受滇中高原气候影响,水稻需水高峰期出现在分蘖期,而不是常见的拔节孕穗期与抽穗开花期,且生育期较长。控制灌溉较淹水灌溉相比,渗漏量、排水量、耗水量均有所降低,减少了无消耗水,提高了水分利用效率,达到了高效节水的目的。与淹水相比,滇中地区水稻种植区全生育期控灌Ⅰ耗水节水潜力为8 346.24万m~3,控灌Ⅱ耗水节水潜力为1 0672万m~3,表明滇中水稻种植区节水潜力巨大。(本文来源于《江苏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5期)

王建文,闻源长,肖梦华[2](2018)在《南方地区水肥调控下水稻灌区节水减污效果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南方水稻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将水肥调控作为研究载体,研究了不同水肥调控下稻田节水减排效果。研究表明:水稻需水量受灌溉模式影响较大,节水灌溉可显着减少稻田需水量,提高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但蓄雨模式与原有节水模式差异不显着。节水灌溉通过降低排水浓度(排水量)和渗漏水浓度(渗漏量),降低面源污染物排放负荷。通过不同施肥方式比较,3次施肥方式节水减排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期刊2018年11期)

怀宝东,隋文志,闫凤超,李佩然,徐飞[3](2018)在《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于2015年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措施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采用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与常规施肥技术相比较,考察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处理对水稻生育期植株生长发育性状、产量构成因子、产量和水分利用率相关指标,揭示了水稻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对水稻生产栽培过程中植株性状的影响,以期为灌溉水减量和水稻高产高效的应用技术提供依托。(本文来源于《现代化农业》期刊2018年06期)

王宏杰[4](2017)在《保障渭河生态基流的宝鸡峡灌区节水调控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渭河是黄河的第一大支流,是黄河流域治理开发中的重要一环。渭河流域属于相对缺水地区,特别是关中地区,以资源型缺水为主因,并复合工程、管理、污染等因素引起的关中地区水环境问题愈发严重,而尤以直接从渭河引水的关中灌区农业用水对渭河生态基流如何影响引起国家及社会重视。本研究选取渭河关中段最大灌区——宝鸡峡灌区引水对渭河生态基流影响作为研究对象,在灌区水沙污染物运移模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灌区水沙测验资料,构建了灌区渠道水沙运移模型,研究了灌区用水结构变化对渭河生态基流的影响,探讨了渠道水沙综合调度的农业节水对渭河生态基流的影响,给出了保障渭河生态基流的灌区农业节水措施及水资源联合调度方式,取得以下主要成果:(1)渭河来水来沙与宝鸡峡灌区需水引水的关系。通过对渭河长系列的来水资料进行分析发现,空间上渭河关中段最不容易保证生态基流的河段是林家村千河入渭河河段;时间上渭河河道缺水主要集中在枯水季节,尤其是12、1和2月份。渭河林家村渠首多年平均来水量10.91亿m3,渠首年引水量为4.58亿m3。虽然年均引水量不足来水量的50%,但12、1和2月份宝鸡峡灌区渠首多年平均引水量分别占到渭河来水量的91.82%、90.57%、84.41%,即灌区冬灌期多年平均引水量占到河道来水的近90%。很难满足国家、黄委会及渭河管理局给出的林家村魏家堡河段生态基流量标准4~6 m3/s。因此,在冬灌、春灌期间进行宝鸡峡灌区用水调控应是保障渭河生态基流的关键。在现状条件下,宝鸡峡整个灌区作物需水量在2.56亿m3~7.55亿m3之间,多年平均值为2.71亿m3,而灌区引水灌溉发电冲沙总引水量为5.23亿m3~13.2亿m3,引水量远大于灌溉用水量,如何在满足生态基流条件下进行灌区灌溉引水输沙调控是一个重要问题。(2)渠道输沙的减污增肥作用及黄河中下游灌区输沙规律的一致性研究。由于渭河污染,为研究污染条件下的水沙运动规律,构建保障渭河生态基流的灌区节水调控模型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基于已有渭慧渠土渠挟沙能力测量的基础,设计了混凝土渠道条件下污染水流的泥沙输移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渠道泥沙垂线分布大致服从上稀下浓规律。在试验渠道长40m条件下,污染物浓度随水流运移衰减趋势不明显。渠道含沙量对化学需氧量(COD)、总氮(TN)浓度影响明显,试验结果表明,泥沙颗粒降低了水中的COD值,增加了TN值,这说明泥沙颗粒对COD具有一定的降解作用,而泥沙中的氮元素完全溶解于水中;说明渠道泥沙输移有利于降低污染和增加氮元素,即具有减污增肥作用。宝鸡峡灌区水流挟沙能力与黄河下游灌区泥沙输移规律一致,给出了宝鸡峡灌区泥沙输移的土渠及混凝土渠道挟沙能力公式和恢复性饱和系数,研究了宝鸡峡灌区的渠道水力学特性。这为构建宝鸡峡灌区水沙调度对渭河生态基流的影响提供了依据。(3)宝鸡峡灌区水沙调度模型的构建。基于上述水沙运动试验,结合课题组开发的渠道一维恒定非均匀灌区水沙调度模型,通过调试演算给出了宝鸡峡灌区对渭河生态基流影响的水沙调度模型计算机模块,并对其水位、流量、输沙量、渠道冲淤等进行了验证。模型验证结果显示,渠道计算水位与实测水位最大差值0.04 m,相对误差2%;总淤积量为0.16万m3,渠道平均淤积量为0.016m3/延米;计算总淤积量为0.26万m3,比实测淤积量稍大;计算级配与实测级配曲线的趋势基本一致。说明构建的宝鸡峡渠道节水输沙调控模型可以用于宝鸡峡灌区水沙调度对渭河生态基流影响的计算。(4)宝鸡峡灌区农业用水对渭河生态基流的影响。由于宝鸡峡灌区直接从渭河干流引水,因此宝鸡峡灌区用水量的多少直接影响渭河的生态基流。宝鸡峡灌区用水包括灌区农业用水及灌溉渠道排沙排污用水。数学模型调度结果表明,灌区干渠道每淤积1.0m,过水能力平均降低30%;当淤积累计达3.0m时,宝鸡峡干渠已基本丧失过水能力。通过模型计算得出,使灌区淤积渠道冲刷1m,需水3600万m3;冲淤后可使灌区渠道过水能力提高40%,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提高0.1,平水年(p=50%)条件下可实现节水1800万m3。同时根据分析,通过灌区渠道节水改造,灌区渠道水利用系数可以提高0.1,平水年(p=50%)条件下可实现节水1800万m3。通过灌区节水改造和渠道清淤,可实现节水3600万m3,占平水年总引水量的11.26%,对保障渭河生态基流有着十分重要的贡献作用。(5)给出了保障基流的灌区水资源调度模式。宝鸡峡塬上灌区平水年和枯水年灌溉需水量分别为3.17亿m3和5.01亿m3。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在保障林家村4 m3/s生态基流基础上,平水年需调度地表水2.83亿m3和地下水0.33亿m3来保证农业需水;枯水年需调度地表水4.60亿m3及地下水0.41亿m3来保障农业生产。宝鸡峡塬下灌区平水年和枯水年灌溉需水量分别为2.29亿m3和3.63亿m3,通过水资源合理配置,在保障魏家堡6 m3/s生态基流,引水含沙量不高于8%基础上,平水年需引河源水1.59亿m3和开采地下水0.70亿m3来保证灌溉需水;枯水年需引河源水2.80亿m3及地下水0.82亿m3来保障农业生产。(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17-05-01)

周始威,胡笑涛,王文娥,张亚军[5](2016)在《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湿润层深度调控的稳产节水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局部根区水分胁迫可以调节作物的产量、品质及水分利用效率。现有研究多通过调控水平方向作物根区土壤水分分布来构建适宜局部根区水分胁迫环境,而水平方向根区土壤水分分布的调控存在局限性。该文以石羊河流域春玉米为研究对象,通过覆膜和控制不同生育期计划湿润层深度来实现根区土壤水分的垂向调控,分析了调控措施对不同深度土层水分、作物生长指标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根区土壤水分垂向调控措施可以有效调控作物根系分布及根区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调控中选用大的计划湿润层深度可以有效增加深层土壤内的根长密度及其分布比例,减小不同深度土层水分差异;在调控中,水分胁迫多出现于下部土层(50~100 cm),且含水量随时间在胁迫阈值上下波动,存在空间上的局部水分胁迫和时间上的干湿交替,所构建的水分胁迫环境较为理想;该调控措施亦可对灌水量及作物耗水量进行调控,能够调节作物对降雨及深层土壤水的利用,在各生育期使用较大或较小计划湿润均可以增加对非灌溉水的利用,其中,大的计划湿润层深度有利于对深层土壤水的利用;根区土壤水分的垂向调控也会影响干物质在各组织器官间的分配,实现增产增收。以灌溉水利用效率及水分利用效率来评价各调控方案节水效果,最优根区土壤水分垂向调控方案为:地膜覆盖,灌水下限设为65%田间持水量,苗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30 cm,拔节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40 cm,抽雄期至成熟期计划湿润层深度为50 cm。(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6年21期)

叶德练,齐瑞娟,张明才,李召虎[6](2016)在《节水灌溉对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调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节水灌溉下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特征及其与土壤养分之间的关系,在华北平原旋耕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灌溉处理(常规灌溉W1、节水灌溉W2和无灌溉W3,冬小麦全生育期总灌溉量分别为150,75,0 mm)对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量氮、基础呼吸、土壤酶活性和土壤养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减少灌溉量可显着降低土壤微生物量氮和土壤基础呼吸。随着灌溉量的减少,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随之降低;而W3可显着提高脲酶活性。土壤含水量随灌溉量的减少而降低。水分胁迫可显着提高土壤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但有降低铵态氮含量的趋势。相关性分析可知,土壤微生物量氮与土壤铵态氮含量显着正相关。β-葡萄糖苷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均与土壤含水量和铵态氮含量显着正相关,β-葡萄糖苷酶活性与有机碳含量显着负相关;脲酶活性与有机碳和硝态氮含量显着正相关,而与土壤含水量显着负相关。可见土壤微生物特性和土壤酶活性受灌溉处理调控,并且与土壤C、N养分的循环转化关系密切。(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郭攀[7](2016)在《水稻节水减排防污综合调控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概述水稻是我国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耗水、耗肥最多的粮食作物,稻田农业面源污染排放所导致的水环境问题十分突出。我国水稻产量占粮食作物总产量的35.2%,用水量占农业灌溉用水量的55%~65%,氮肥用量比世界平均水平高1倍。2010年公布的《第一次全国污染普查公报》显示农业污染源主要来自总氮、总磷及(本文来源于《中国水利》期刊2016年03期)

王露,刘小刚,张岩,万梦丹,杨启良[8](2015)在《滴灌模式和保水剂对小粒咖啡生长调控及节水效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探讨热带特色经济作物云南小粒咖啡的节水高效生产模式,通过3种滴灌模式(常规滴灌、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和2个保水剂水平(有保和无保)的完全组合试验,研究灌水方式和保水剂对小粒咖啡生理生态、生物量积累及水分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常规滴灌相比,交替滴灌和固定滴灌的叶绿素、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均大幅提高;交替滴灌的根系活力显着提高,而固定滴灌的根系活力减小.交替滴灌能使小粒咖啡减少耗水量32.07%,提高水分利用效率29.87%.施用保水剂的叶片脯氨酸、丙二醛、可溶性糖含量减小,而生物量积累和水分利用效率分别增大24.81%和33.03%.与常规滴灌不加保水剂相比,交替滴灌配施保水剂能显着提高小粒咖啡叶绿素、根系活力和可溶性糖含量,而减少丙二醛和脯氨酸累积,同时增加总生物量13.80%,提高水分利用效率73.41%.因此,交替灌溉配施保水剂是一种小粒咖啡适宜的节水综合调控措施.(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9期)

庞桂斌,杨士红,徐俊增[9](2015)在《节水灌溉稻田水肥调控技术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水和肥是制约水稻生长的重要因素,合理的灌溉和施肥有利于提高水肥利用效率和减轻农田面源污染。根据田间试验资料,分析了不同灌溉和施肥方式对水稻产量和水肥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与淹水灌溉相比,控制灌溉水稻节水45.9%,减产7.8%,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6.3%~79.8%,群体水平和产量水平下达到显着差异,氮肥利用率增加5.2%~38.4%。与农民习惯施肥相比,实地氮肥管理和控释肥水稻施氮量减少59.8%和55.4%,减产2.4%和13.7%,氮肥利用率增加40.8%~70.8%,叶片水平和群体水平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了4.8%~22.8%。水肥综合调控表明,控制灌溉和实地氮肥管理可以作为节水、控污、高效的稻田水肥管理措施。(本文来源于《节水灌溉》期刊2015年09期)

李太龙,沈满洪[10](2015)在《促进工业节水的水价调控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工业水价既存在价格缺失的问题,又存在价格扭曲的问题。优化工业水价具有直接价格效应、结构调整效应、循环用水效应、技术进步效应这四大效应。工业水价应由水利供水工程成本、制水企业成本、制水企业利润、污水治理成本、水生态保护成本和水资源所有者收益等部分构成。促进工业节水的水价调控战略应体现水资源稀缺程度、水资源外部性内部化、制水企业的产业管制要求、各种供水的价格统筹和因地制宜地确定水价等原则。(本文来源于《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5年04期)

节水调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以南方水稻灌区作为研究对象,将水肥调控作为研究载体,研究了不同水肥调控下稻田节水减排效果。研究表明:水稻需水量受灌溉模式影响较大,节水灌溉可显着减少稻田需水量,提高水稻产量及水分生产效率,但蓄雨模式与原有节水模式差异不显着。节水灌溉通过降低排水浓度(排水量)和渗漏水浓度(渗漏量),降低面源污染物排放负荷。通过不同施肥方式比较,3次施肥方式节水减排效果最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节水调控论文参考文献

[1].张凯,王莹,杨士红,高瑞,霸惠惠.滇中水分调控条件下水稻需水规律及节水潜力[J].江苏农业科学.2019

[2].王建文,闻源长,肖梦华.南方地区水肥调控下水稻灌区节水减污效果研究[J].水利科学与寒区工程.2018

[3].怀宝东,隋文志,闫凤超,李佩然,徐飞.叶龄诊断调控节水灌溉技术对寒区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性状的影响[J].现代化农业.2018

[4].王宏杰.保障渭河生态基流的宝鸡峡灌区节水调控技术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7

[5].周始威,胡笑涛,王文娥,张亚军.春玉米不同生育期土壤湿润层深度调控的稳产节水效应[J].农业工程学报.2016

[6].叶德练,齐瑞娟,张明才,李召虎.节水灌溉对冬小麦田土壤微生物特性、土壤酶活性和养分的调控研究[J].华北农学报.2016

[7].郭攀.水稻节水减排防污综合调控技术[J].中国水利.2016

[8].王露,刘小刚,张岩,万梦丹,杨启良.滴灌模式和保水剂对小粒咖啡生长调控及节水效应[J].排灌机械工程学报.2015

[9].庞桂斌,杨士红,徐俊增.节水灌溉稻田水肥调控技术试验研究[J].节水灌溉.2015

[10].李太龙,沈满洪.促进工业节水的水价调控战略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

标签:;  ;  ;  ;  

节水调控论文-张凯,王莹,杨士红,高瑞,霸惠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