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时延限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干扰管理,博弈论,几何规划,时延受限
时延限制论文文献综述
付澍[1](2016)在《新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干扰协调与时延限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基于IP(Internet Protocol)的下一代无线通信业务的迅速发展,无线网络的容量及基站之间连接的骨干网络业务调度和路由面临新的挑战。随着学术界和产业界的严密关注,在4G(4th generation)无线网络中对无线物理层进行了一系列的资源整合以提高资源利用率,如OFDMA(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基站协作多点技术(Co MP,coordinated multi-point),CA(carrier aggregation)等。通过资源整合可以大幅度提升网络容量,增强小区边缘覆盖,但与此同时也给干扰管理带来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挑战。因此,下一代无线网络里干扰协调技术呈现出新的内容,如基站多点协作中的基站协作簇形成及用户调度,基于OFDMA的基站发送功率分配等。另一方面,急剧增加的移动IP业务,尤其是5G(5th generation)无线网络物理层提出采用mmwave,massive-MIMO(massive multiple-input multiple-output),超密集小区等方案进一步支持比4G高1000倍以上的无线数据速率后,从提升资源利用率和系统能效的角度出发,如何在各种“大规模”资源消耗之间进行折衷、并在基站之间实现具有时延受限功能的业务调度,路由及无线发送是下一代无线网络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针对上述问题,本文结合下一代无线网络中的基站多点协作等资源整合技术,首先研究其干扰情况并提出切实可行的干扰协调方案。接着,根据无线网络物理层的实际传输能力,从系统能效的角度进一步提出了IP业务包在无线网络中的业务调度及路由算法,所提算法具有能够绑定数据流最大传输时延(worst-case delay)的特点。从无线网络干扰管理的角度,我们提出了一套分布式基站多点协作簇的自适应动态形成机制,对无线通信环境的动态变化具有很强的自适应能力。同时,分布式的决策机制简单且具有可扩展性。得到基站簇和用户调度结果后,我们在小区内所有正交频带上执行经典的WF(water-filling)功率分配算法得到基站在各频带上的功率分配策略空间。接着,我们采用纳什非合作功率博弈方法对基站协作簇中的功率分配进行建模。通过纳什博弈理论,我们证明了所提博弈模型具有唯一纳什均衡点(NE,Nash Equilibrium),并给出了寻找唯一NE点的搜索算法。性能仿真表明,所提出的基站协作方案能大大提高系统容量,且其分布式的设计既简单又具有可扩展性,因此具有很强的工程可实现性。尽管启发式算法具有很高的工程价值,但从理论研究角度,实现系统容量最大化的传输调度及功率分配联合最优解对评估启发式算法性能具有重要意义。然而该优化问题是一个混合型优化问题,现有的文献中几乎都是采用用户调度-功率分配的两步式启发式求解。本文先提出了一种新颖的PFM机制(power-fractionizing mechanism)将离散变量的传输调度与连续变量的功率分配优化问题统一到SP(signomial programming)优化模型中。基于几何规划优化方法(GP,geometric programming)给出了这类联合优化问题的局部最优解,并且从GP算法的经验上,该局部最优解往往就是全局最优解。性能仿真结果也验证了最优化算法比启发式算法具有性能上的优越性与性能表现的稳定性。在物理层资源整合的基础上,如何在下一代无线网络、尤其是5G中各种“大规模”资源消耗之间,以及有线路由与无线传输的时延之间进行高能效的折衷是新一代无线网络所面临的另一个挑战。考虑到下一代无线网络,尤其是5G网络内急剧增加的IP业务量,我们在基站间采用大容量WDM(wavelength division multiplexing)有线光交换,通过在网络端点配置多个可调谐激光发射器(tunable lasers)实现基站同时发送多组IP业务包至不同小区。根据下一代无线网络“大规模,多参数化”的特点,针对网络能效,本文提出了“无线—有线—无线”一体化的系统能效联合优化目标。定义网络最大允许时延为受限时延,则我们通过受限时延在有线和无线之间的分配以及有线与无线资源消耗之间的折衷两个方面提出了具有时延限制功能的高能效业务调度,路由及无线发送一体化算法。所提算法能根据系统时延界限,在联合优化无线及有线参数的同时提升一体化网络的系统能效。通过仿真,我们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我们基于纳什非合作博弈论,几何规划,凸优化等方法,针对不同网络优化目标及场景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同时,所提算法均符合下一代无线网络框架,也同样适用于其他无线网络的干扰管理和时延受限下的高能效传输问题。(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6-04-01)
李建东,姜建,刘鑫一[2](2014)在《采用时延限制和资源预测的异构无线网络选择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异构无线网络中不同业务的时延限制和网络资源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时延限制和资源预测的网络选择(JDPNS)策略。该策略首先预测下一时隙信道资源的空闲概率和占用概率,如果空闲概率大于占用概率,则认为信道资源可以使用,如果空闲概率小于占用概率,则认为信道资源被占用,可以避免盲目接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网络负载不均衡,然后以基于有效容量的信息传输速率作为目标函数,以用户的功率控制作为约束条件,在保障用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凸优化理论得到最大化的网络传输速率,最后用户根据预测结果和传输速率两方面因素,选择具有充足带宽资源和最大传输速率的网络进行接入。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信道衰落条件下,JDPNS策略与注水策略相比,传输速率提高了1倍;JDPNS策略的传输速率更接近已知网络资源空闲情况的速率上界。(本文来源于《西安交通大学学报》期刊2014年02期)
张光林[3](2012)在《基于有向天线和时延限制的大规模无线网络容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和人们对无线网络服务需求的增长,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因其重要的应用受到人们的重视。无线自组织网络具有布网容易、维护方便、价格低廉等特点,在数据的传输过程中采用多跳的方式从源节点传递给目的节点。对于大规模无线自组织网络,因其自组织特性,如何提供有效的数据传输速率以满足用户的需求是一个挑战性问题。分析大规模无线网络的容量限并给出可达网络容量的具体的路由、调度策略对于无线网络架构和布网具有指导意义。本文主要考虑基于有向天线和时延限制的大规模无线网络容量问题,分析了不同传输模式和应用场景下的网络容量界并给出可达网络容量界的路由、调度策略。针对基于有向天线和时延限制的大规模混合无线静态网络单播传输,本文首次系统的研究了当网络中用户(节点)均装备有向天线的情况下,大规模混合网络在最大L跳资源策略传输方式下的网络容量问题。本文基于网络信息论的研究框架,综合考虑有向天线技术和基站的引入对网络容量的提升,并分析了时延限制对网络容量的影响。提出了两种传输模式相互切换的混合传输模型,并引进有向天线技术部分的消除干扰对网络容量降低的影响。给出了基于有向天线和时延限制的混合无线网络容量的渐近闭式表达式,分析了网络容量与节点端到端时延、有向天线波束宽度、网络中基站数量之间的函数变化关系。针对基于有向天线和时延限制的大规模混合移动网络多播传输,本文提出了时延限制下移动自组织网络多播传输的有向发送、有向接收传输模式。得到了在时延限制情况下,混合移动网络多播容量上界的渐近闭式表达式,分析了网络系统参数对移动网络多播容量的影响。给出网络多播容量可达的编码-调度算法的存在性说明,进而为利用改进的Raptor编码技术达到移动网络多播容量的下界提供了理论基础。针对基于混合车载网络的无线多播传输,本文在网络信息论的框架下利用渐近分析的方法分别研究了两种车辆移动模型和两种时间尺度下混合车载网络的多播容量。基于对网络节点的二维快速运动模型的分析,本文建立了更加符合实际车载网络的一维慢速运动模型,并首次考虑了网络满足一定的端到端时延限制和有向传输条件下混合车载网络的多播容量。最后,分析了网络中基站数量、有向天线波束宽度和时延限制对车载网多播容量的影响。(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2-10-01)
吕莉芳,李承家,薛瑜[4](2012)在《一类带有限制向量的时延离散Petri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时延离散Petri网的基础上,该文给出了具有限制向量的时延离散Petri网模型,与时延离散Petri网等价但其标识维数减少。接着分析了该类Petri网运行规则,给出系统运行下标识的累加计算方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说明了累加算法的正确性与合理性。(本文来源于《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王慧,孙志刚,汤庆新,王东[5](2011)在《面向流媒体传输的带宽和时延限制的QoS路由选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流媒体流量在互联网比重的不断增加,支持流媒体应用的QoS服务路由问题逐渐受到关注。本文分析了传输流媒体所需的QoSR目标,对求解满足视频流传输路径建立了问题模型,提出了两种带宽和时延限制的路由选择算法——BCDC和B~2CDC算法,并与其它同类算法的计算复杂度进行了对比分析,算法计算复杂度较低。(本文来源于《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11-08-01)
王玲娜,张丽俊[6](2011)在《一类时延并联限制细胞神经网络的周期解》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一类时延并联限制细胞神经网络的周期解。利用压缩映射原理和构造Lyapunov泛函的方法,给出判定此系统周期解的存在唯一性及指数稳定性的条件,并给出了一个例子说明条件是可行的。这些条件可用于设计周期稳定的时延并联限制细胞神经网络,也很容易用简单的代数方法进行验证,这对此类细胞神经网络的设计和应用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1年01期)
王刚[7](2009)在《时延限制能量有效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无线传感器网络是由部署在监测区域内大量能量有限的传感器节点组成。组成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节点协同工作,从监测区域内感知数据,并将数据传输到网关节点。无线传感器网络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监测、灾难管理、目标追踪等领域。组成传感器网络的传感器节点能量有限,且能量不可以重新补给,大多数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只是将能量有效作为目标,而没有考虑时延、吞吐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这一问题。1、随着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实时系统中的应用,保持实时数据的传输时延成为新的无线传感器路由协议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提出了的应用于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共存的无线传感器网络的DCEA-WFQ协议和DCEA-WFQ-AGG协议。DCEA-WFQ使用了基于加权公平队列包调度模型,使得实时数据和非实时数据的获取的服务得以区分。DCEA-WFQ协议在选择路径时同时考虑能量有效和实时数据的传输时延,使得实时数据的传输时延在限制的范围内。2、DCEA-WFQ-AGG协议在DCEA-WFQ协议的基础上,引入了考虑实时数据传输时延的数据融合策略。DCEA-WFQ-AGG协议选取源节点到目的节点跳数最多的能满足时延的路径为主干路径。其它源节点通过分支路径将数据传输至主干路径,数据包在主干路径合适的中转节点进行数据融合。这种数据融合策略不仅保证路由协议能量有效,而且使得实时数据的传输时延不会超过限定的值。仿真实验证明,DCEA-WFQ会大大降低实时数据的传输时延,满足应用的要求。DCEA-WFQ-AGG协议不仅可以满足实时数据传输时延要求,而且使得网络的能耗大大降低。(本文来源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09-01-01)
李博[8](2003)在《一种基于时延限制的分布式组播路由选择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最短路径算法提出了主树的概念,并且利用组播树的代价和时延限制的定义给出了一种分布式组播路由选择算法.可以在时延限制的前提下使组播树的代价接近最优.最后,说明了本文方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华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3年04期)
王明中,谢剑英,张敬辕[9](2002)在《时延及时延抖动限制的最小代价多播路由策略》一文中研究指出满足多种服务质量请求的多播路由问题是目前多播通信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该文作者在研究受端到端时延及时延抖动限制的多播路由问题的过程中 ,发现当前许多算法所普遍使用的两个最佳链路选择函数并不能完全体现路由的动态过程 ,同时它们还存在一定的缺陷 .而正是由于这种缺陷 ,在某些情况下通过这两个最佳链路选择函数所得到的结果树可能不包含所有的目标节点 ,文中称这种情况为“多播不可达”.针对上述问题 ,该文提出了“多播可达”的假设条件以及一个新的最佳链路选择函数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满足时延及时延抖动双重限制的最小代价多播树的建立算法 (DDVBMRA)以及一种动态重组多播组目标节点的方法 .仿真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很好的时延抖动及代价性能(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2002年05期)
刘海燕,倪明放,汪泽焱[10](2001)在《一个带时延限制的最大连通度信息系统模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系统连通度和系统平均时延指标 ,研究了信息系统的抗毁抗干扰性能 ,利用 0 - 1非线性规划建立了一个带时延限制的最大连通度信息系统模型 ,给出了求解模型的一个线性逼近解法 ,并给出了一个应用实例表明模型及线性逼近解法是有效的(本文来源于《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1年01期)
时延限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针对异构无线网络中不同业务的时延限制和网络资源不确定性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时延限制和资源预测的网络选择(JDPNS)策略。该策略首先预测下一时隙信道资源的空闲概率和占用概率,如果空闲概率大于占用概率,则认为信道资源可以使用,如果空闲概率小于占用概率,则认为信道资源被占用,可以避免盲目接入造成的资源浪费和网络负载不均衡,然后以基于有效容量的信息传输速率作为目标函数,以用户的功率控制作为约束条件,在保障用户服务质量的前提下,采用凸优化理论得到最大化的网络传输速率,最后用户根据预测结果和传输速率两方面因素,选择具有充足带宽资源和最大传输速率的网络进行接入。仿真实验表明:在不同信道衰落条件下,JDPNS策略与注水策略相比,传输速率提高了1倍;JDPNS策略的传输速率更接近已知网络资源空闲情况的速率上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时延限制论文参考文献
[1].付澍.新一代通信网络中的干扰协调与时延限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6
[2].李建东,姜建,刘鑫一.采用时延限制和资源预测的异构无线网络选择策略[J].西安交通大学学报.2014
[3].张光林.基于有向天线和时延限制的大规模无线网络容量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2
[4].吕莉芳,李承家,薛瑜.一类带有限制向量的时延离散Petri网[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12
[5].王慧,孙志刚,汤庆新,王东.面向流媒体传输的带宽和时延限制的QoS路由选择算法[C].2011年全国通信安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1
[6].王玲娜,张丽俊.一类时延并联限制细胞神经网络的周期解[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1
[7].王刚.时延限制能量有效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
[8].李博.一种基于时延限制的分布式组播路由选择算法[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03
[9].王明中,谢剑英,张敬辕.时延及时延抖动限制的最小代价多播路由策略[J].计算机学报.2002
[10].刘海燕,倪明放,汪泽焱.一个带时延限制的最大连通度信息系统模型研究[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