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适宜含水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玉米种子,超低温贮藏,水分,种子活力
适宜含水量论文文献综述
王婷婷[1](2015)在《玉米种子超低温贮藏活力变化及适宜含水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低温保存是指在超低温度低于-80℃保存生物材料的保藏技术,应用于育种材料和种质保存技术,通常在液氮(-196℃)作为超低温冷源。本研究选用PH6WC、郑58、昌7-2、9801和齐319 5个玉米品种种子为材料,各品种通过硅胶干燥或喷水吸湿处理,分别获6%、8%、10%、12%和14%左右的5种水分档次种子,取适量的种子于液氮中密封贮藏7d,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试验,以常温条件下保存的起始水分种子为对照,采用幼苗生长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抗冷测定和电导率测定,以及ADH、POD、CAT、SOD和LOX等5种酶活性测定,来综合评价种子的活力;选用PH6WC起始水分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不同时间和不同处理方式的液氮超低温贮藏试验,选择幼苗生长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电导率测定及ADH活性测定等方法来测定种子活力。旨在探讨液氮超低温贮藏对玉米种子活力的影响,以及玉米种子超低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主要结果如下:1.对常用的种子活力指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5个玉米品种,不同水分档次种子,在液氮超低温条件下贮藏7d,与对照相比,其主要的常用活力指标均有所下降,水分为8%和10%的处理,下降幅度较小,其余水分处理的种子,下降幅度偏大。2.酶活性的测定结果表明:5个玉米品种,不同水分档次种子,在液氮超低温条件下贮藏7d,种子的ADH、POD、CAT、SOD以及LOX等5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各品种大多数处理均表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少数处理有所上升。水分档次为8%或10%的处理,5种酶活性与对照差异较小。3.液氮超低温贮藏7d、14d和21d的PH6WC种子活力均明显低于对照,但不同处理时间的种子之间活力差异不显着。缓速冷冻和缓速解冻两种处理方式的种子活力均明显高于对照,且缓速冷冻处理种子活力高于缓速解冻处理。4.各品种种子含水量为6%~10%的两个较适宜处理的各项活力指标其平均下降幅度表明:不同玉米品种的耐超低温能力大小存在差异,耐超低温能力大小依次为昌7-2﹥齐319﹥郑58﹥9801﹥PH6WC。5.根据玉米种子超低温贮藏主要活力指标及5种酶活性的变化,5个玉米品种种子均可寻找出超低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PH6WC为8.07%;郑58为7.91%;昌7-2为8.06%;9801为7.81%;齐319为7.94%。初步认为,玉米品种适合超低温贮藏,超低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一般为8%左右。(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5-06-01)
周静,辛霞,尹广鹍,陈晓玲,张金梅[2](2014)在《大豆种子在不同气候区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与寿命关系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解不同气候区室温贮藏的大豆种子适宜含水量与贮藏寿命的关系,将含水量为2.0%~8.2%大豆种子置于西宁、哈尔滨、乌鲁木齐、北京、叁亚和南昌6个不同气候类型地区贮藏15年,每年定期检测种子生活力,并计算种子贮藏寿命。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含水量在干燥至3.5%的过程中,种子活力没有明显变化,而当种子含水量低于3.0%(含3.0%)时,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明显降低。大豆种子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范围为5.0%~6.0%,其具有地域广适性。适宜含水量范围与贮藏地点的年均气温和0℃以上积温显着相关,年均气温和0℃以上年积温越高,适宜含水量范围越窄;反之,则越宽。种子在西宁和哈尔滨两地的安全保存年限分别为11和9年,寿命(半活期)则达12年以上。因此,通过将种子干燥至适宜含水量并铝箔袋密封包装,大豆种子可以在室温条件下达到中期保存(10年以上)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大豆科学》期刊2014年05期)
崔俊明,张红艳,卢道文,牛永锋,芦连勇[3](2014)在《适宜机械化玉米遗传育种目标性状系列研究——玉米杂交种不同熟期果穗含水量及苞叶特性测试》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通过在安阳等6个试点对32个玉米杂交种不同熟期果穗含水量及苞叶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成熟时收获、后延3 d、5 d、7 d、9 d收获果穗籽粒含水量均表现为逐渐下降的规律性,成熟后推迟3 d收获果穗水分降低2%左右,推迟5d收获降低3%左右,推迟7d收获降低5%左右,推迟9 d收获降低7%左右。籽粒脱水较快的杂交种有Ymtz09、Ymtz13、Ymtz15、Ymtz17。(2)供试杂交种果穗苞叶层数在5.4~12层之间,成熟时果穗苞叶自然张开度在0~96%之间,果穗苞叶长在14~26.1 cm之间,果穗苞叶宽度在7.6~11.3 cm之间,果穗苞叶厚度在0.15~0.29 mm之间。(3)供试杂交种百粒重各试验点和杂交种间有差异。从成熟时收获、后延3 d、5 d、7 d、9 d收获每个杂交种籽粒重均表现逐渐增加的规律性,说明玉米杂交种合理适度推迟收获,可提高籽粒产量。(本文来源于《农业科技通讯》期刊2014年07期)
胡群文,辛霞,陈晓玲,刘旭,卢新雄[4](2012)在《水稻种子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及其生理基础》一文中研究指出测定在南昌室温贮藏9年的含水量为10.6%、7.0%、6.0%、5.0%、4.0%和3.0%的水稻种子的种子生活力和活力、浸出物电导率,以及胚中抗氧化酶活性、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含量,以期了解水稻种子在室温贮藏条件下的适宜含水量及其生理基础。结果表明,含水量为5.0%~6.0%的种子在室温贮藏9年后发芽率仍高于50%,其他含水量种子的发芽率均显着低于50%,可认为5.0%~6.0%是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适宜含水量贮藏9年的种子吸胀12h后,胚中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APX)、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显着高于其他含水量种子,与在-18℃贮藏9年的种子(对照)相比,活性相当或下降幅度最小;谷胱甘肽还原酶(GR)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变化不显着。表明在适宜含水量下保持较高的APX和CAT活性,可能是延缓种子生活力下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种子浸出物电导率和胚中MDA含量等未表现出与种子生活力和含水量之间有显着相关性。此外含水量3.0%水稻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显着低于其他含水量水平的种子,表明过度干燥会产生干燥损伤。(本文来源于《作物学报》期刊2012年09期)
王冠球[5](2012)在《小麦种子超低温保存活力变化及适宜含水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超低温保存是指在-80℃以下的超低温中保存种质资源的贮藏技术,常用于种质资源和育种材料的保存,超低温的冷源通常采用液氮(-196℃)。本研究选用皖麦33、皖麦48、扬麦158、郑麦9023和W1032(糯小麦)5个小麦品种(系)种子为材料,各品种(系)分别获得16%、14%、12%、10%和8%左右的5种不同水分档次的种子,取适量种子在液氮中密封保存7d,以在常温下保存的原始水分种子作为对照,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试验。采用幼苗生长测定、加速老化试验、冷浸试验、电导率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以及ADH、POD、CAT、SOD和LOX活性测定,来评价种子的活力,研究小麦种子超低温保存活力变化及适宜含水量。主要结果如下:1.常用种子活力指标测定结果表明:5个小麦品种(系)5种水分档次的种子,超低温保存7d,主要活力指标与对照相比都有所下降,种子含水量高于12%或低于10%的处理,下降幅度较大,水分档次为10%或12%的处理,其主要种子活力指标与对照相比差异不显着。2.酶活性测定结果表明:5个小麦品种(系)5种水分档次的种子,超低温保存7d,种子的ADH、POD、CAT、SOD和LOX五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均较小,且大多数差异均不显着。水分档次为10%或12%的处理,五种酶活性与对照相比下降幅度最小,且差异均不显着。3.5个小麦品种(系)10%和12%含水量处理的各项活力指标平均下降幅度表明:小麦品种(系)的耐超低温能力大小依次为,皖麦33﹥郑麦9023﹥皖麦48﹥扬麦158﹥W1032。初步认为,角质、强筋小麦的耐超低温能力比粉质、弱筋小麦强,糯小麦的耐超低温能力较差。4.依据小麦种子超低温保存主要活力指标及五种酶活性的变化,5个小麦品种(系)种子均可寻找出超低温保存的适宜含水量,皖麦33为11.90%,皖麦48为9.99%,扬麦158为9.90%,郑麦9023为12.23%,W1032为11.88%。本研究初步认为,小麦种子可以进行超低温保存,超低温保存的适宜含水量为10%-12%,角质强筋小麦可选择12%,粉质弱筋小麦可选择10%,粉质中筋糯小麦可选择12%。(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大学》期刊2012-06-01)
王冠球,张文明,姚大年,郑文寅[6](2011)在《糯小麦种子超低温保存适宜含水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以5种不同含水量的糯小麦W 1032种子为试验材料,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试验,测定种子的活力指标及有关酶的活性。结果表明:种子含水量为11.88%的处理,其幼苗生长测定、冷浸试验、加速老化试验、电导率测定、模拟田间出苗率测定的主要活力指标以及ADH、POD、CAT、SOD、LOX的活性,与对照相比差异均不显着。说明糯小麦种质资源可以进行液氮超低温保存,其适宜含水量为12%。(本文来源于《种子》期刊2011年11期)
秦兴国,万勇善,刘风珍,张克禄,郑辉[7](2011)在《麦套花生花针期适宜土壤含水量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为麦套花生水分管理和高产高效栽培提供依据。[方法]在人工控水条件下,研究麦套花生花针期土壤相对含水量85%、65%、55%、45%处理对不同生育时期光合特性、干物质积累与分配及产量的影响。[结果]在水分处理期间花生叶片净光合速率、气孔导度、蒸腾速率以土壤相对含水量65%处理最高4,5%处理最低,与其他处理差异在0.05水平显着。花针期之后土壤相对含水量均恢复至65%,各个处理的净光合速率迅速恢复,处理间接近。复水后10 d,气孔导度和胞间CO2浓度出现超补偿效应,土壤相对含水量和55%处理无显着差异,土壤相对含水量45%处理在0.05水平显着低于其他处理。[结论]从节水栽培的角度考虑,麦套花生花针期保持土壤相对含水量55%较适宜。(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11年33期)
方文松,刘荣花,邓天宏[8](2010)在《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含水量》一文中研究指出土壤水分对作物生长发育和产量的影响,在生育过程中具体表现在生长状况和生长量变化上。为了确定冬小麦不同生育期正常生长发育的土壤水分指标,利用河南省气象科学研究所郑州试验基地多年(1994-1996年和1997-1998年)试验资料,将冬小麦不同发育时期的生长状况和生长量测定资料与此发育期前一时段的土壤水分状况进行统计分析,建立土壤水分与产量性状和产量的相关关系,并运用数学方法,以获得较好生长状况和取得较高产量为目的确定冬小麦不同发育期的适宜水分指标,从而为冬小麦干旱风险动态评估模型研究奠定基础。(本文来源于《中国农业气象》期刊2010年S1期)
胡群文,卢新雄,辛萍萍,陈晓玲,张志娥[9](2009)在《水稻种子在不同气候区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及存活特性》一文中研究指出将不同含水量水平的两个水稻品种幸实(粳稻)和桂朝2号(籼稻)分别贮藏在叁亚、南昌、北京、西宁、乌鲁木齐和哈尔滨等6个不同气候类型地区。通过11年的逐年生活力测定,研究了水稻种子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及其存活特性。结果表明,水稻种子经适当干燥后其生活力和活力没有显着下降。但当种子含水量在3.0%以下时种子的生活力和活力受到影响。获得了水稻种子在叁亚、南昌室温贮藏时(贮藏温度不是恒定的)的适宜含水量,且适宜含水量5.0%~6.5%具有地域的广适性。相对于其他含水量,适宜含水量种子在贮藏过程中,其生活力快速下降阶段推迟,且适宜含水量上限和极差与贮藏地点年均温和≥0℃积温呈显着或极显着负相关,且适宜含水量下限与之呈显着或极显着正相关。种子在年均温度相同的西宁和乌鲁木齐的贮藏效果不同,≥0℃积温和气候温差波动的差值可能是其主要影响因素。(本文来源于《中国水稻科学》期刊2009年06期)
谢恒星,张振华,刘继龙,李清翠,谭春英[10](2006)在《果园土壤含水量适宜取样间距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烟台一果园内进行土壤含水量采样后,对土壤水分空间变异特征和土壤水分适宜采样间距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土壤水分实验变异函数符合球状模型,土壤水分空间分布存在几何各向异性,各向异性比为1.01,方向容差为60°,0°方向的滞后距离最大为6.7 m,90°方向的滞后距离最小为4.4 m;对比了东西方向5.7 m、11.4 m、17.1m和南北方向3 m6、m等不同采样间隔的插值精度,结果表明本果园适宜的采样间隔东西方向为5.7 m,南北方向为3 m。(本文来源于《水土保持研究》期刊2006年06期)
适宜含水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了解不同气候区室温贮藏的大豆种子适宜含水量与贮藏寿命的关系,将含水量为2.0%~8.2%大豆种子置于西宁、哈尔滨、乌鲁木齐、北京、叁亚和南昌6个不同气候类型地区贮藏15年,每年定期检测种子生活力,并计算种子贮藏寿命。结果表明:大豆种子含水量在干燥至3.5%的过程中,种子活力没有明显变化,而当种子含水量低于3.0%(含3.0%)时,种子的发芽率和活力指数明显降低。大豆种子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范围为5.0%~6.0%,其具有地域广适性。适宜含水量范围与贮藏地点的年均气温和0℃以上积温显着相关,年均气温和0℃以上年积温越高,适宜含水量范围越窄;反之,则越宽。种子在西宁和哈尔滨两地的安全保存年限分别为11和9年,寿命(半活期)则达12年以上。因此,通过将种子干燥至适宜含水量并铝箔袋密封包装,大豆种子可以在室温条件下达到中期保存(10年以上)的效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适宜含水量论文参考文献
[1].王婷婷.玉米种子超低温贮藏活力变化及适宜含水量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
[2].周静,辛霞,尹广鹍,陈晓玲,张金梅.大豆种子在不同气候区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与寿命关系研究[J].大豆科学.2014
[3].崔俊明,张红艳,卢道文,牛永锋,芦连勇.适宜机械化玉米遗传育种目标性状系列研究——玉米杂交种不同熟期果穗含水量及苞叶特性测试[J].农业科技通讯.2014
[4].胡群文,辛霞,陈晓玲,刘旭,卢新雄.水稻种子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及其生理基础[J].作物学报.2012
[5].王冠球.小麦种子超低温保存活力变化及适宜含水量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2
[6].王冠球,张文明,姚大年,郑文寅.糯小麦种子超低温保存适宜含水量的研究[J].种子.2011
[7].秦兴国,万勇善,刘风珍,张克禄,郑辉.麦套花生花针期适宜土壤含水量的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
[8].方文松,刘荣花,邓天宏.冬小麦生长发育的适宜土壤含水量[J].中国农业气象.2010
[9].胡群文,卢新雄,辛萍萍,陈晓玲,张志娥.水稻种子在不同气候区室温贮藏的适宜含水量及存活特性[J].中国水稻科学.2009
[10].谢恒星,张振华,刘继龙,李清翠,谭春英.果园土壤含水量适宜取样间距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