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通信论文-张敏,佟首峰,滕云杰

复合通信论文-张敏,佟首峰,滕云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复合通信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激光通信,伺服控制,单探测器,复合跟踪

复合通信论文文献综述

张敏,佟首峰,滕云杰[1](2019)在《空间激光通信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控制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间激光通信终端伺服系统是一种高精度的跟踪机构,在扰动条件下,通信系统对跟踪系统的稳定性及精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本文主要介绍了激光通信伺服系统的复合跟踪技术,详细论述了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方式的选择以及激光通信伺服系统的控制流程。最后,在振动平台上进行了粗精复合的激光跟踪实验。实验结果显示,当通信终端系统跟踪最大振动加速度为0.22°/s~2的振动平台时,跟踪目标平稳性较好,单独采用粗跟踪时误差为60μrad,采用粗精复合跟踪时位置误差可以达到2μrad。实验结果表明,空间激光通信系统中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技术的设计满足了系统跟踪精度的要求,为激光通信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来源于《激光与红外》期刊2019年08期)

王睿扬,于笑楠,佟首峰,吴天琦,陈星驰[2](2019)在《四象限探测器数字跟踪通信复合接收机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微纳卫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实现空间激光通信接收终端的轻小型化设计,采用四象限探测器(Quadrant Detector,QD)作为通信接收机的探头。设计的四象限探测器数字跟踪通信复合接收机,首先通过四象限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然后经过前置跨阻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压信号,再由模数转换(Analogue-to-Digital Conversion,ADC)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通过现场可编辑门列阵(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数字算法完成跟踪与通信相关的信号处理。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在1064nm波段,当误码率为10~(-6),通信速率为10Mbps,信噪比为90时,探测灵敏度为-45dBm;在光斑半径为400μm时,位置分辨力为6.29μm,实现了0.0016的细分能力。通过对探测信号链的仿真、光斑位置分辨力的仿真、通信解调与数据时钟恢复(Clock Data Recover,CDR)的仿真以及对光斑位置与脱靶量解算的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接收机跟踪与通信复合功能的实现。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得到在误码率为10~(-6),通信速率为10Mbps时,探测灵敏度为-30d Bm,并对光斑位置探测的误差进行了标定。数字接收机的性能参数满足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基于FPGA的软件设计完成了单探测器跟踪与通信功能的复合,并实现了接收机的数字化,满足接收机的轻小型化设计的要求。(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9年03期)

周正,陈家璘,李磊,汤弋,叶露[3](2019)在《基于图模数一体化的通信网立体式复合状态建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不同层级通信网络设施及其实时告警、运行性能、运行隐患等信息进行复合式建模。建立电力通信骨干网与接入网跨层级的复合状态统一模型,利用概念描述模型以及逻辑关系模型充分展现一体化通信网立体式复合状态建模相关研究。(本文来源于《2019智能电网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9-05-22)

吴悦[4](2018)在《智能复合保护组网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智能复合保护组网技术的提出,主要目的解决现阶段电力通信传输网存在的问题,其技术是以当前的网孔形网、变形的的网络拓扑结构以及二纤单向通道保护机制为基础,进行合理的保护,进而保证其自身的安全性。基于此,作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对当前的智能复合保护组网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以供人员参考。(本文来源于《山东工业技术》期刊2018年18期)

林斌[5](2018)在《多频段兼容复合分形移动通信天线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第二代~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对天线的性能要求,文中将矩形环分形结构、康托尔分形结构、谢尔宾斯基分形结构、十字分形结构相结合,设计了一款能够同时覆盖第二代~第五代移动通信频段的复合分形移动通信天线。仿真和实测结果表明,该天线的工作频带范围为0.751~6.353 GHz,工作带宽为5.602 GHz,天线具有全向辐射特性。该款天线实现了对第二代~第五代移动通信系统的兼容,具有尺寸小、回波损耗低、工作带宽大等优点。(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期刊2018年08期)

姚云龙,顾民,区骋,赵欣,秦阔[6](2018)在《聚氨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单管通信塔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试验研究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及老化性能,结果表明采用叁维编制构造形式和纤维缠绕成型技术制作的聚氨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杆塔适合在单管通信塔中使用。对复合材料单管通信塔进行整塔力学性能试验,并与钢材和混凝土材料进行对比,分析3种材料在承载力、位移和经济性上的差别,给出复合材料杆塔适用条件,并对复合材料单管通信塔关键节点处理工艺给出参考意见。通过工程塔检测验证复合材料在单管通信塔中的应用,并给出实际使用中应注意的相关事项。研究成果可供同类工程参考。(本文来源于《建筑结构》期刊2018年13期)

崔钊[7](2018)在《基于LED的星间通信测距复合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一些航天任务靠一颗卫星很难实现,并且单星系统的可靠性、适应性也存在固有的薄弱环节,小卫星的设计思想应运而生。相对于大卫星,卫星编队飞行具有在物理上不受限制的长“基线”,降低航天任务的成本,很强的灵活性,更高的生存能力等优点。编队卫星相对距离的确定是编队卫星群载荷正常工作的必要条件,利用地面设备对编队小卫星实现定位,存在测量弧较短和测量目标多的难处。实现编队卫星间的距离测量,建立信息链路已经成为小卫星技术发展的迫切需求。本文探索性的提出了基于可见光LED的通信测距复合系统,设计了地面60m原理样机,实现了LED通信测距复合功能的验证,分析了用于太空10km工作范围的可行性;并介绍了复合系统的扩展功能:利用LED天线,配合可见光探测相机实现一定距离空间碎片的主动探测及相对方位的确定。具体的研究工作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对可见光通信测距复合系统及信道进行建模。第一,分析了复合系统发射天线LED的电学、光学、调制特性。LED的p-n结由于寄生电阻的影响使I-V特性呈现非线性状态,提出了补偿LED I-V的线性模型,使选用的XT-E-EAQ4线性度由0.5665补偿到0.0838,提高了近7倍。第二,用分立元件建立复合系统接收天线PIN的仿真模型,结合放大电路确定了PIN的带宽分析模型。第叁,研究了可见光信道的衰减特性,分析了影响可见光信道的相关因素,提出了信道的增益模型,以此为基础进行信道增益的光学设计。第四,为了展开地面试验完成对复合系统的原理性验证,分析了地面仿真实验的空间传输特性,建立了大气对光强的衰减模型。(2)分析研究了具有测距和通信两种功能的复合系统的技术方案。为了保证编队卫星组网及相对导航的需求,设计了兼顾通信带宽和测距精度的OOK通信与伪码测距复合方案。在同一条硬件链路可以实现通信和测距两种功能;在采用OOK进行伪码序列测距时,可以同时进行单码测距,提高了系统资源的利用率,降低了系统功耗。比较和分析了伪码测距中单码相位差测量的多种方法,分析得出谱分析法能有效地抑制高斯白噪声。进一步提出,全相位谱分析法能够抑制频谱泄漏,使得系统可以获得准确的相位差测量并提高系统抗噪声能力。(3)设计和集成可见光通信测距复合系统原理样机。第一,提出了运放驱动大电容的补偿电路,设计了具有平坦纹波的Bias-Tee电路和减少LED的偏置电源纹波的处理设计。第二,设计低噪声增益、高灵敏度的信号检测电路。二级信号放大电路使用单片微波集成放大器,减小信号的失真度。叁级电路采用AGC放大电路,保证系统测距的动态范围。第叁,为了补偿发射机和接收机的信号的频率响应,提出一种π型均衡器,并为后文中的幅度相位一致性的差分算法提供了幅度一致的两种频率信号。第四,分析了系统的精度、动态范围等特性,给出了通信系统在太空中实现10km测距动态范围的方案并分析其可行性。(4)深入研究信息处理技术对整个系统性能的作用。第一,针对光接收机中由于接收信号幅度变化造成的相位漂移,提出了引入两种频率信号进行差分测量,并补偿幅度相位的一致性。第二,在对信号采样中,提出了增加相位量化台阶的方法以降低量化误差,提高相位测量精度。这使得相位精度提高了近3倍,并且该方法减小了相位差在0°或者360°附近时测量不准确性。第叁,使用滤波算法对测距数据进行误差修正,降低系统有色噪声及白噪声从而降低相位测量的系统误差。(5)设计相位计稳定性测量实验,确定相位采样数据的最佳幅度及采样位数;对相位计进行回环测试,对同一长度电缆进行多次测量,其距离测量误差在±1.21cm以内,验证了相位计测量的稳定性。(6)对系统的视场能力进行了分析验证,实验结果得到发射机在±2.5°的视场内,相位测量的平均百分比误差为8.73%;经过相位漂移补偿后,平均百分比误差降低到5.41%,提高了37%的准确度。实验表明,可见光测距比激光测距具有更好的视场能力,相位漂移补偿算法得到了验证;对比于传统激光测距方法,可见光LED测距发散角大不需要辅助瞄准系统,较大的视场能力有利于编队卫星在队形构成中实时测距。(7)对可见光通信测距复合系统的原理样机进行了地面测试实验,实现了在17.4us内5.4m~60m测量动态范围内±45cm的准确度测量;基于长基线二目测距原理,设计了小卫星编队的相对导航实验,2km内主动识别空间碎片并对其避撞。(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期刊2018-06-01)

张旭宇,刘艳,陈明亮,刘军[8](2018)在《螺旋地锚复合基础在通信铁塔工程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螺旋地锚复合基础是一种新型的基础,近些年来,在高压输电线的软路地基逐步推广应用,但在通信铁塔工程还未推广使用。通信铁塔工程中地基普遍采用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和灌注桩基础。但与螺旋地锚复合基础相比较,后者的混凝土使用量和基坑开挖量都较小,且充分利用原状土,减少对农作物和植被的破坏量。因此,其便于施工、节省资金投入的特点,使其在通信铁塔工程的应用成为可能。(本文来源于《电子测试》期刊2018年10期)

谭彦婷[9](2018)在《复合调制通信信号的分析识别》一文中研究指出调制识别在无线电频谱资源监测和管理、电子侦察以及干扰识别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复合调制信号一般具有两种调制方式的优点且又弥补了二者的缺点,因此在新型通信信号中已被广泛使用。与传统单一调制信号相比,复合调制信号的信号特征存在明显差异,导致传统的识别方法不能用于复合调制通信信号识别。因此,研究适用于复合调制通信信号的识别方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围绕复合调制信号与单一调制信号混合信号集(BPSK、QPSK、OQPSK、BPSK/FM、QPSK/FM)的识别分析问题,研究了传统决策树与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识别算法,并通过仿真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分析了复合调制信号的信号模型,分别从信号的时域和频域分析了复合调制和单一调制信号的特性,推导出不同信号类别的差异特征,为后续五类混合信号的识别和参数估计提供了理论基础。2.研究了一种基于决策树的调制识别方法,通过能量检测、信号带宽和中心频率粗估、复合调制解调、多级滤波器抽取实现了信号调制类型的自动识别,并仿真验证了该算法的有效性。3.研究了一种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算法的信号自动识别方法,该方法可简化决策树方法的门限设置、阈值调整、频谱分析等步骤。与传统决策树算法相比,能在不解调情况下,实现对FM二次调制的类内识别。4.分析了复合调制信号的参数估计方法,可实现复合调制信号的载频和副载频的准确估计;采用基于时域迭加瞬时自相关码速率估计算法实现了对PSK信号和FM内调制信号的码速率估计;采用基于平方谱的码速率估计算法实现了对OQPSK信号的码速率估计。(本文来源于《电子科技大学》期刊2018-04-01)

孟宇麟,唐成师[10](2017)在《武器系统综合仿真平台强弱实时复合通信网络架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介绍了武器系统综合仿真的原理及组成结构。针对通信系统中的强弱实时层,分别设计了基于反射内存Hub的高速强实时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和基于数据分发服务(DDS)中间件的弱实时通信系统网络架构,并对两者的实时性进行了分析。该研究实现了复杂分布式仿真系统中不同实时性数据的交互以及从单一武器平台仿真到多武器平台综合仿真的跨越。(本文来源于《系统仿真技术》期刊2017年04期)

复合通信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随着微纳卫星技术的迅速发展,为实现空间激光通信接收终端的轻小型化设计,采用四象限探测器(Quadrant Detector,QD)作为通信接收机的探头。设计的四象限探测器数字跟踪通信复合接收机,首先通过四象限探测器将光信号转换为电信号后,然后经过前置跨阻放大电路进行信号放大并转换为电压信号,再由模数转换(Analogue-to-Digital Conversion,ADC)将电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最后通过现场可编辑门列阵(Field-Programmable Gate Array,FPGA)的数字算法完成跟踪与通信相关的信号处理。通过理论分析得到在1064nm波段,当误码率为10~(-6),通信速率为10Mbps,信噪比为90时,探测灵敏度为-45dBm;在光斑半径为400μm时,位置分辨力为6.29μm,实现了0.0016的细分能力。通过对探测信号链的仿真、光斑位置分辨力的仿真、通信解调与数据时钟恢复(Clock Data Recover,CDR)的仿真以及对光斑位置与脱靶量解算的仿真,进一步验证了接收机跟踪与通信复合功能的实现。最后通过实验测试得到在误码率为10~(-6),通信速率为10Mbps时,探测灵敏度为-30d Bm,并对光斑位置探测的误差进行了标定。数字接收机的性能参数满足通信系统的基本要求,基于FPGA的软件设计完成了单探测器跟踪与通信功能的复合,并实现了接收机的数字化,满足接收机的轻小型化设计的要求。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复合通信论文参考文献

[1].张敏,佟首峰,滕云杰.空间激光通信单探测器复合跟踪控制技术研究[J].激光与红外.2019

[2].王睿扬,于笑楠,佟首峰,吴天琦,陈星驰.四象限探测器数字跟踪通信复合接收机设计[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

[3].周正,陈家璘,李磊,汤弋,叶露.基于图模数一体化的通信网立体式复合状态建模研究[C].2019智能电网新技术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2019

[4].吴悦.智能复合保护组网技术在电力通信网中的应用[J].山东工业技术.2018

[5].林斌.多频段兼容复合分形移动通信天线设计[J].电子科技.2018

[6].姚云龙,顾民,区骋,赵欣,秦阔.聚氨酯玻璃纤维复合材料单管通信塔应用研究[J].建筑结构.2018

[7].崔钊.基于LED的星间通信测距复合系统关键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2018

[8].张旭宇,刘艳,陈明亮,刘军.螺旋地锚复合基础在通信铁塔工程中的应用[J].电子测试.2018

[9].谭彦婷.复合调制通信信号的分析识别[D].电子科技大学.2018

[10].孟宇麟,唐成师.武器系统综合仿真平台强弱实时复合通信网络架构设计[J].系统仿真技术.2017

标签:;  ;  ;  ;  

复合通信论文-张敏,佟首峰,滕云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