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动力论文-杨金,刘勇,徐向阳,马俊文,何伟

振动力论文-杨金,刘勇,徐向阳,马俊文,何伟

导读:本文包含了振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往复压缩机,机械振动分析,有限元分析

振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杨金,刘勇,徐向阳,马俊文,何伟[1](2019)在《基于有限元连接刚度计算的往复压缩机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动力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使用有限元法计算往复压缩机系统主要部件之间连接刚度,从而提高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动力响应分析结果准确性的方法。计算的系统连接部位包括压缩机身和中体的连接、中体和底部支撑结构的连接、洗涤罐和底部支撑结构的连接、压力容器筒体和管嘴的连接等。并以分析实例说明了本方法的应用和由此引起的分析结果显着差别。提出的方法为准确进行压缩机组成撬设计分析,确定合理的机械振动控制方案,保证机组安全运行提供了一个有效的手段。(本文来源于《压缩机技术》期刊2019年02期)

黎良辉[2](2018)在《白云机场扩建交通中心大型乔木-树池节点风振动力响应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屋顶绿化建筑作为推动现代生态城市园林发展的一种特殊建筑型式,逐渐为大众所推崇,屋顶绿化建筑涉及建筑、园艺和植物等多个专业学科,但在结构方面,绿化植物特别是大型绿化乔木对整体结构的振动特性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一直鲜有涉及。本文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Ⅱ期扩建交通中心屋顶种植约10m高大型乔木为研究背景,采用重锤轻击树干的激振方式使所测树木产生自由振动,通过现场实测统计分析得到了单株乔木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基于ABAQUS平台建立了树干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等效风荷载作用下大型乔木特征与力学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乔木-树池节点模型,并考虑乔木-土体-树池叁者间的接触形式,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振动力响应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大型乔木-树池节点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结论如下:1.测试树木两个测试方向的自振频率均在4.00Hz~9.00Hz之间,且两个方向的自振频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两个测试方向树冠形状和质量分布的不对称导致的。所测试树木X向阻尼比在5.03%~9.77%,Y向阻尼比在4.63%~9.78%。2.在等效风荷载作用下,四种模型中分层圆锥模型受力更为合理,其应力沿高度方向变化均匀,而分段模型在截面突变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这与乔木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受力特征不符。3.相较于未分层模型而言,分层模型能更为真实的模拟乔木在风荷载下的变形特征和力学性能,因此建议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采用分层模型,同时选取弹性常数比值宜为1:0.90:0.70。在相同弹性常数比值下,分段模型各作用点处位移始终大于圆锥模型位移,但两者顶点位移的差值百分比仅为6%;圆锥模型和分段模型最大拉应力均出现在树冠底部位置;针叶乔木各作用点处位移大于阔叶乔木,针叶乔木模型顶点位移均约为阔叶乔木模型顶点位移的2.3倍。随着地面粗糙度类别由A类变化到D类,其相应树干模型各荷载作用点的位移和基底剪力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树冠透风系数、乔木高度的增大乔木侧向位移和基底剪力均逐渐增大。4.树池中土体对乔木起到了嵌固的作用,同时固定树干底部对模型的风振响应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对乔木-树池节点进行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土体对乔木振动减小的作用。5.四种不同边界条件的模型中,当有土乔木-树池节点模型仅考虑树干与土体、土体与树池间的接触而不考虑树干底端约束方式时,其受力最为合理。(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8-05-01)

吴潇[3](2018)在《双层隔振动力总成系统结构振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内燃动车作为客运列车的一种,在铁路运输领域占有着重要的一席之地。与电力动车相比,内燃动车不需铺设电网在短途运输中成本较低,具有使用灵活的特点,因此被广泛应用在世界众多国家和地区。内燃动车采用动力总成为动力源,系统振动具有多振源激励、频域较广、耦合复杂的特点。为了控制双层隔振系统振动、降低动力总成传递至车身的动反力、提高乘坐舒适性,通常采用双层隔振设计。传统的双层隔振设计中常以多刚体动力学模型为研究对象优化隔振参数,这种仿真分析方法没有考虑机组柔性所引起的结构振动对系统隔振性能的影响。本文在分析机组结构振动对动力总成双层隔振系统振动特性影响的基础上,研究控制系统结构振动不利影响的因素,提出对系统结构振动影响进行控制的有效策略和方法。首先,以两款内燃动力总成振动试验测试数据为基础,定量分析了动力总成主要部件的结构振动和整机振动幅值对比以及传递至车身的动反力中的结构振动成分,并得到了机组结构振动的主要模态信息。之后以Hypermesh和ANSYS软件平台联合仿真,建立了动力总成公共构架和柴油发电机组的有限元模型。在此基础上,通过Adams软件建立了考虑机组和公共构架结构振动的刚柔耦合系统动力学模型,通过对双层隔振动力总成系统模型的自由振动和受迫振动仿真计算,对比分析了机组结构振动对系统模态特性以及部件响应特性和传递力的影响。以动力学模型为基础,研究了调节隔振器参数、改变机组和构架柔性以及在机组间添加阻尼器等方法对结构振动特性的影响,总结出了控制结构振动及其传递的有效策略。最后以动力总成实验台架为对象,通过仿真计算和试验测试验证了控制结构振动策略的有效性。研究结果表明:机组结构振动会使得动力总成在运行工况下机组自身振动烈度显着变大,引起传递至车身的动反力幅值变大,于双层隔振系统隔振性能不利。调节构架和机组刚度可改变构架和机组自身模态特性,通过适当减小构架刚度和增大机组连接套刚度对于控制结构振动的不利影响有着积极作用。通过减小一、二级隔振器刚度,特定频段增大一、二级阻尼器阻尼可以有效控制机组和构架结构振动对动力总成振动特性所造成的不利影响。(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8-04-10)

罗东云,杨保海,蔡苗苗,张波[4](2017)在《基于卡尔曼控制的滑模振动力输出跟随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振动力输出跟随系统无误差跟随和消除控制系统中经常伴有随机噪声和过程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卡尔曼滤波器的滑模控制器。设计了滑模面以保证振动力输出的无静差跟踪;采用了指数趋近律提高趋近速度并削弱抖振。针对具有噪声干扰的场合,在控制系统中加入了卡尔曼滤波器消除了传感器测量带来的随机噪声和过程噪声。在Matlab/Simulink平台上,进行了振动正弦输出力跟随控制仿真研究,并且比较了有卡尔曼滤波器和无卡尔曼滤波器的跟踪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卡尔曼控制的滑模振动力输出跟随系统具有较强的抗噪性、鲁棒性以及良好的稳态性能。(本文来源于《机电工程》期刊2017年12期)

付建中[5](2017)在《强震带厚砂层地层基础桩振动力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昆明南站为例,对强震带厚砂层地区基础桩进行了地震效应分析,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以无荷载+地震工况下的桩体动力响应与无荷载+无地震工况下的情况对比,通过分析桩身内力和桩体位移,研究了厚砂层地区地震作用对基础桩的影响,发现在地震动力作用下,桩体及桩周土岩的应力增幅高达几十倍甚至上百倍,表明在厚砂层地区桩体对地震动力响应效果明显,为今后该地层条件下桩基础设计施工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铁道建筑技术》期刊2017年11期)

管培鹏,张勇,祁玉龙[6](2017)在《复摆颚式破碎机振动力平衡优化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复数矢量法导出复摆颚式破碎机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并获得破碎机在增加配重下对地基的振动力优化模型。以某PE-75106颚式破碎机为例进行配重优化分析,对比不同目标函数对平衡效果的影响,探讨颚式破碎机平衡的最优方法。(本文来源于《煤矿机械》期刊2017年11期)

吴王平[7](2017)在《大跨度输煤栈桥的地震与风振动力特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工业的进步以及煤炭能源的需求不断加大,用于煤矿、选煤厂以及火电厂等能源工程的大跨度输煤栈桥不断增多。大跨度输煤栈桥高柔度、高支架、质量和刚度沿竖向分布不均匀、薄弱部位多,抗震防线少,安全储备低,致使其对地震与风荷载异常敏感。我国80%以上的矿区位于强地震区,地震灾害经常伴随各种次生灾害(如风灾)同时发生,且风灾发生频率高、持续时间长,因此关于大跨度输煤栈桥的地震与风振动力特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的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应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总部与恒大煤业公司委托,基于地震工程学、结构风工程、计算流体力学、计算固体力学、弹塑性力学和结构动力学,通过现场实测、数值模拟以及理论分析多种手段对实际工程恒大煤业公司选煤厂大跨度输煤栈桥的地震与风振动力特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工作及成果如下:(1)大跨度输煤栈桥动力特性实测、风速实测及强风作用下结构响应实测。基于大跨度输煤栈桥现场实测所用的仪器及数据采集系统,获得了输煤栈桥的自振频率、现场实测风速及其风振响应数据。通过对数据的分析计算发现,现场实测风速谱与Karman谱相对吻合,表明实测数据与现场工程实际基本吻合。(2)大跨度输煤栈桥地震与风振动力特性及安全性评价数值模型的建立。考虑流固耦合效应,使用ABAQUS软件建立“栈桥桁架-框架柱”整桥模型、风场模型,并基于实测数据对数值模型修正,通过现场实测与数值模拟结果对比分析,表明该数值模拟方法的可行性与高效性。(3)强震作用下大跨度输煤栈桥的动力特性。输煤栈桥与框架柱连接部位以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处形成高应力集中区,且发生较大的动力响应,表明连接部位及框架柱节点处属于结构体系的薄弱处;框架柱是主要的抗震防线,作为抗侧力构件,其弹塑性水平振动位移相对较大,耗散了大量栈桥桥身桁架的地震能量,导致靠近框架柱的栈桥桁架振动频率明显降低,表现出良好的变形延性与耗能能力;输煤栈桥桥身桁架具有较高的抗震承载力,在7度罕遇地震作用下的变形仍有较大富余,且可抑制框架柱的侧向水平位移,同时具有明显的复位作用,能够起到“第二道抗震防线”的作用。(4)紊流风场下大跨度输煤栈桥的动力特性。输煤栈桥与框架柱连接部位以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处由于狭道效应形成风压集中区,且发生较大的动力响应,说明连接部位及节点处属于结构体系的薄弱处;沿输煤栈桥结构流固耦合处出现明显的压缩、压强及速度集中区域,导致结构空气动力失稳引发输煤栈桥大幅颤振,且输煤栈桥的振动主要集中在约1.0Hz-2.0Hz的低频段内,与风场的卓越频率相近,容易引发涡激共振,表明风场的流固耦合效应不容忽视。(5)风—地震联合作用下大跨度输煤栈桥的动力特性。输煤栈桥与框架柱连接部位以及框架柱的梁柱节点处因地震作用形成高应力集中区,发生较大响应;栈桥桥身桁架节点处由于紊流风场作用的狭道效应形成风压集中区,产生大幅颤振。说明以上部位属于结构体系的薄弱处,应对这些部位定期检查,尤其是连接部位,确保输煤栈桥的安全使用。(6)大跨度输煤栈桥的“风场影响区域空间叁维效应理论”。通过紊流风场下输煤栈桥不同位置处的无量纲位移谱特性的研究得出:输煤栈桥桥身中部为来流湍流旋涡碰撞区,输煤栈桥桥身两端为气流分离区,框架柱上部为旋涡脱落区,框架柱下部为旋涡再附区。(7)忽略风场流固耦合效应的大跨度输煤栈桥的抗震设计比较保守。考虑流固耦合效应的风—地震联合作用下的动力响应值比地震作用下动力响应值减小了11.18%,表明在气动弹性稳定的条件下,描述风与结构的流固耦合效应的气动阻尼值为正,流固耦合作用对输煤栈桥结构起抑制作用,引起结构能量耗散。(8)大跨度输煤栈桥地震与风振动力安全性评价。通过对同一大跨度输煤栈桥结构抗震、抗风以及风—地震联合作用下抗震性能及其动力特性的系列深入研究发现,结构变形远低于相关规范的规定,表明辽宁阜新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集团旗下恒大公司选煤厂敞开段输煤栈桥结构具有良好的抗震与抗风性能,无需加固改造。(本文来源于《辽宁工程技术大学》期刊2017-06-01)

崔健[8](2017)在《基于自激振动力补偿红枣采收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红枣(jujube)是我国广泛种植的特色林果,其种植面积和产量均占全世界的99%。近年来新疆红枣种植面积不断增加,人工采收红枣效率低、成本高等问题已成为制约新疆红枣产业持续发展的瓶颈,亟待研发红枣机械化采收机具。本文在对国内外林果机械化收获现状研究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传统的树冠强迫振动方法作业过程中,采收效果差及伤树(枣)率高等问题,提出一种将自激振动理论与力补偿理论相结合的振动采收方式,并设计出一种基于自激振动力补偿的红枣采收装置,拟提高振动采收效果,降低红枣与果树的损伤。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红枣种植模式调研与物料特性测试。红枣的种植模式与物料特性是确定采收装置结构参数与工作参数的基础。通过田间调研,对新疆矮化密植红枣的种植模式进行了统计分析,分别得到了2年生枣树与5年生枣树的平均株距与平均行距,测得枣树的树冠直径、树高以及最低分枝高度;并对红枣物料特性进行测试得到了红枣的叁轴尺寸以及单粒质量。(2)动态特性传递研究。首先对动态传递进行了理论分析,建立了红枣动态传递模型,分析其频率和振幅与采收效果的关系。在动态传递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针对枣树进行动态特性传递试验,通过振动试验台调节不同的振动位移和振动频率针对枣树不同侧枝进行振动试验,在设定振动频率范围内,分析得到枣树枝上各测试点在14Hz、16Hz以及18Hz出现加速度峰值,即枣树一阶固有频率为14Hz,二阶固有频率为16Hz,叁阶固有频率为18Hz,此时动态传递效果越明显。(3)红枣采收装置设计。依据矮化密植红枣种植模式以及前期试验研究,确定了红枣采收装置的总体结构和工作原理,对关键零部件进行了设计和理论分析。通过对激振装置主要运动部件的运动过程进行运动分析,获得了拨杆滚筒的运动学方程,并计算出拨杆滚筒需要力补偿控制系统进行激振力补偿的扭转角度阈值为19.4°,并根据力补偿控制系统的要求设计了电控系统。(4)试验装置仿真分析。对试验装置的关键零部件进行了有限元仿真分析,得到了关键零部件在试验过程中的等效应力与总变形,通过校核验证了设计的合理性,并根据分析得到的受力集中和变形量大的部位,提出了优化改进意见。(5)红枣采收装置台架试验。以小车前进速度,激振频率和角度阈值为影响因素,采用叁因素五水平二次回归旋转正交组合试验设计的方法,对红枣采收装置进行了台架试验,建立了响应指标的回归方程,并得到了试验装置的最佳工作参数:小车前进速度0.4m/s,激振频率14Hz,角度阈值25°,与实测值误差较小,满足采收需求。(本文来源于《石河子大学》期刊2017-06-01)

黄聪[9](2016)在《基于振动力和风力作用的服装仿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虚拟现实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各行各业,在服装领域的应用研究备受关注。虚拟人服装动画能够模拟服装模型跟随虚拟角色的肢体动作产生相应的运动、变形等叁维动画效果,随着叁维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广泛应用,叁维虚拟服装动态仿真逐渐成为虚拟现实领域研究的热点和难点。在动漫影视、3D网络游戏、虚拟试衣和虚拟时装表演等领域中,我们可以感受到叁维服装带给我们的强烈视觉效果。叁维服装的深入研究不仅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经济价值,还可以促进和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创新。为了真实地模拟服装在外力作用下的动态效果,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四元数产生振动运动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椭圆的参数方程,自上而下逐层的快速构造服装模型,接着为模型添加质点-弹簧结构,服装最上两层质点的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弹簧的弹性系数非线性逐层变化。然后利用四元数的旋转特性实现裙子顶层质点的旋转,并给出了由服装顶层质点产生振动运动的过程。最后通过定义两个四元数分别控制振动运动的幅度和频率,振动力的作用可以通过弹簧自上向下传递,调节不同的仿真参数,仿真出裙子在振动力下的动态效果。本文实现服装在振动力和风力作用下的动态效果。首先对布料的动态仿真进行研究;接着利用参数方程快速构建裙子模型,然后对其添加质点-弹簧模型,添加重力、振动力、风力的作用;最后,利用欧拉积分更新质点位置、速度等信息,仿真出一系列外力作用下裙子的动态效果,实现动态服装快速逼真的仿真。(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6-06-28)

刘明奇[10](2016)在《白云机场扩建交控中心大型乔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建筑由横向转为纵向发展的今天,屋顶种植大型乔木逐渐成为现代建筑发展的一种趋势,不仅与我国节能建筑、绿色建筑的设计理念相符合,而且有利于减少建筑能耗,是一条增加城市绿化面积的有效途径。虽然乔木绿化在建筑、节能、生态环境方面具有较多的研究和应用成果,但其在结构分析与设计方面却进展缓慢。本文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II期扩建交控中心屋顶大面积种植10m高大型乔木为研究背景,设计提出了在建筑结构屋顶种植乔木的九种树池节点型式,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建立了树池节点考虑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的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九种不同树池节点的力学性能;采用ABAQUS和SAP2000软件分别建立交控中心有限元模型,通过对比分析验证ABAQUS模型的合理性,并以此为基础进行大型乔木-结构在设计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振动力响应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大型乔木-结构树池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结论如下:1.在对比分析6种网格划分模式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计算时间和精度要求确定了合理的网格划分模式;通过采用清华大学陆新征教授和曲哲博士提出的USteel02钢筋本构关系,更为准确的模拟了构件真实耗能能力,与文献对比可知,本文所模拟得到的普通T性节点滞回曲线与文献中实验所得到的滞回曲线基本一致。分析结果表明,本文树池节点网格划分较为合理、所取混凝土和钢筋本构关系能够准确模拟构件实际滞回性能,可以用于下文进一步分析。2.设计提出了在建筑结构屋顶种植大型乔木的九种树池节点型式,基于ABAQUS软件平台建立了树池节点考虑塑性损伤本构关系的有限元模型。在竖向设计荷载、竖向极限荷载以及水平荷载作用下,对比研究了九种不同树池节点的峰值拉压应力、滞回耗能性能、塑性损伤性能以及裂缝发展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型钢加强型和复合加强型树池节点具有优越的水平和竖向承载能力,滞回耗能性能稳定、能量耗散系数曲线平滑,在极限荷载作用下的塑性拉伸损伤及裂缝发展程度最低;暗梁加强型和暗梁环形牛腿加强型树池节点较无加强型节点在力学性能上的改善程度有限,加载后期强度和刚度退化显着,出现大面积混凝土损伤破坏和裂缝发展现象。3.基于ABAQUS和SAP2000软件平台,分别建立了扩建交控中心的叁维有限元模型,开展了模态分析和地震作用下的动力响应时程分析,针对周期、振型、位移及加速度响应进行了对比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二者计算结果具有很好的吻合性,最大周期误差仅为3.63%,验证了基于ABAQUS建立的结构分析模型的合理性。4结合已验证的交控中心分析模型,在设计风荷载作用下进一步对大型乔木-结构的风振动力响应展开研究,探讨了不同乔木弹性模量、树干直径、树冠质量等参数条件下结构风振响应的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树冠质量的增加,结构动力响应先增大后减小;树干直径在区间10cm~15cm增大时,结构位移及加速度峰值随树干直径的增加而增加,增加速率较缓,但当树干直径在区间15cm~20cm时,结构位移及加速度峰值增加迅速;结构位移及加速度响应随着树干弹性模量的增加而增加。(本文来源于《广州大学》期刊2016-06-01)

振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屋顶绿化建筑作为推动现代生态城市园林发展的一种特殊建筑型式,逐渐为大众所推崇,屋顶绿化建筑涉及建筑、园艺和植物等多个专业学科,但在结构方面,绿化植物特别是大型绿化乔木对整体结构的振动特性及风荷载作用下的动力响应一直鲜有涉及。本文以广州白云国际机场Ⅱ期扩建交通中心屋顶种植约10m高大型乔木为研究背景,采用重锤轻击树干的激振方式使所测树木产生自由振动,通过现场实测统计分析得到了单株乔木的自振频率和阻尼比;基于ABAQUS平台建立了树干叁维实体有限元模型,对比研究了等效风荷载作用下大型乔木特征与力学性能研究,在此基础上建立乔木-树池节点模型,并考虑乔木-土体-树池叁者间的接触形式,进行风荷载作用下的风振动力响应分析,研究成果可为大型乔木-树池节点结构的合理设计提供参考和技术支撑。本文开展的主要工作及取得的结论如下:1.测试树木两个测试方向的自振频率均在4.00Hz~9.00Hz之间,且两个方向的自振频率存在一定差异,这是由于两个测试方向树冠形状和质量分布的不对称导致的。所测试树木X向阻尼比在5.03%~9.77%,Y向阻尼比在4.63%~9.78%。2.在等效风荷载作用下,四种模型中分层圆锥模型受力更为合理,其应力沿高度方向变化均匀,而分段模型在截面突变处应力集中现象明显,这与乔木在风荷载作用下的实际受力特征不符。3.相较于未分层模型而言,分层模型能更为真实的模拟乔木在风荷载下的变形特征和力学性能,因此建议在进行有限元分析时采用分层模型,同时选取弹性常数比值宜为1:0.90:0.70。在相同弹性常数比值下,分段模型各作用点处位移始终大于圆锥模型位移,但两者顶点位移的差值百分比仅为6%;圆锥模型和分段模型最大拉应力均出现在树冠底部位置;针叶乔木各作用点处位移大于阔叶乔木,针叶乔木模型顶点位移均约为阔叶乔木模型顶点位移的2.3倍。随着地面粗糙度类别由A类变化到D类,其相应树干模型各荷载作用点的位移和基底剪力均呈逐渐减小的趋势;随着树冠透风系数、乔木高度的增大乔木侧向位移和基底剪力均逐渐增大。4.树池中土体对乔木起到了嵌固的作用,同时固定树干底部对模型的风振响应有较大影响,因此在对乔木-树池节点进行分析时有必要考虑土体对乔木振动减小的作用。5.四种不同边界条件的模型中,当有土乔木-树池节点模型仅考虑树干与土体、土体与树池间的接触而不考虑树干底端约束方式时,其受力最为合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振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1].杨金,刘勇,徐向阳,马俊文,何伟.基于有限元连接刚度计算的往复压缩机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动力响应分析[J].压缩机技术.2019

[2].黎良辉.白云机场扩建交通中心大型乔木-树池节点风振动力响应分析[D].广州大学.2018

[3].吴潇.双层隔振动力总成系统结构振动特性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8

[4].罗东云,杨保海,蔡苗苗,张波.基于卡尔曼控制的滑模振动力输出跟随系统[J].机电工程.2017

[5].付建中.强震带厚砂层地层基础桩振动力影响分析[J].铁道建筑技术.2017

[6].管培鹏,张勇,祁玉龙.复摆颚式破碎机振动力平衡优化探讨[J].煤矿机械.2017

[7].吴王平.大跨度输煤栈桥的地震与风振动力特性分析及安全性评价[D].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17

[8].崔健.基于自激振动力补偿红枣采收装置设计及试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7

[9].黄聪.基于振动力和风力作用的服装仿真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6

[10].刘明奇.白云机场扩建交控中心大型乔木[D].广州大学.2016

标签:;  ;  ;  

振动力论文-杨金,刘勇,徐向阳,马俊文,何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