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校本英语口语测试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口语测试,反拨效应,校本评估
校本英语口语测试论文文献综述
黄玮莹[1](2013)在《校本英语专业口语测试反拨效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校本英语专业口语测试的反拨效应加以研究,研究发现,校本口语测试由于具有较明确的目的性,确实能对教学和学习起到积极的反拨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方式上,但是对教学整体的作用的广度和深度还很有限。对测试内容和管理方法的改进可以给教学带来更深远的影响。(本文来源于《长春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1期)
刘辉[2](2010)在《小教大专英语专业校本口语测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01年起,英语成为中国各小学从叁年级起必修的一门外语课。有些地方像青岛甚至从一年级就开始。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来描述,特别是后两个: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更是新的提法。因此,以小学英语教师为未来培养目标的小教大专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来适合新课改的需要。胡春洞(2004)认为:“英语口语,这是小学英语教师教好英语的核心能力。”小学生先听老师说,然后才能开口讲英语。然而,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中,小教大专英语学生的口语能力却相对弱:大多数学生不能流利的说英语,有一些甚至连一口较好的语音语调都达不到。一个很重要却被忽视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为小教大专英语学生量身定制的科学的有效度的口语测试。测试对教和学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现在中国应试背景下,学生往往倾向于只学习那些将要考到的知识。而师范现存的英语口语测试现状是:口语测试往往由教这门课的一个老师来考,随意性大,且好多口语教师不知道应该检测那些方面的内容,他们所关注的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分数,因此考试起不到应有的检测作用和反拨作用。为对英语考试进行改革,本文以文秋芳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素质要求为指导,探索小教大专英语专业英语学生的应具备的口语能力构成。并在英语口语测试理论的基础上,以学校内部为测试范围,以学生所学知识为参照,构建设计了校本口语测试体系,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小教大专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考试只在期末进行,因此在两年的大专学习中作者设计了3个学期共3次期末考试口语考试。因为因为每个学期的学习侧重点不同,所以3次考试的题型也都有所不同,也能够从多方面测试学生真实的口语能力。本研究以青岛师范40名全体2009级小教大专英语专业学生为样本,于研究生论文撰写的一年期限里,于2009年和2010年共进行了2次期末口语考试。研究的工具除了两次考试,还有一个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一次针对参与口试测评教师的4名教师的访谈。考试后的成绩说明口试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也证明了此次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其实用性,证明了此次口试测试的有效性。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综述了国内外口语测试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小教大专英语专业学生的相关研究的简介。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的介绍。主要介绍了“语言能力”理论的发展,重点阐述了文秋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另外围绕着构建口语测试各元素的相关理论比如交际性口试的特点,口试常用的评分方式,主要的口试形式等一一作了介绍。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基本要求也呈现在本章中。第叁章主要依据第二章的理论对英语校本口语考试做出设计和实施。第四章主要对该测试的结果做出分析和调查,证明了该测试的有效性,并归纳了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10-10-10)
杨宏[3](2010)在《对工科学院大学英语校本口语测试的建议——以广西工学院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英语口语考试是一种直接的语言行为测试,其设计原则应该体现出语言交际性这一本质,并具有很高的效度。本文分析了大学英语校本口语考试的现状、根据大学英语口语考试的理论基础,对工科学院大学英语校本口语测试模式提出了一些建议。(本文来源于《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期刊2010年02期)
胡华[4](2008)在《校本英语口语测试初探》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的发展,流利的英语口语已成为社会和国际交往中的一项重要技能。中国的传统英语教育一直以来侧重于学生的书面英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而根据这一侧重点发展的英语测试系统也就有着相对的局限性。近年来,大批国外的口语测试涌入中国,对中国国内的英语测试系统提出了尖锐的挑战。而口语测试,作为测试系统的一部分,也受到广大应试者和题型设计者的重视。纵观语言测试历史,语言学的发展与语言测试的变革总是密切联系在一起。在结构主义语言学遭受社会语言学的挑战时,测试也从结构主义语言测试学向交际语言测试转变。同时,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也对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试应运而生。但是由于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的范围局限性,导致大部分学生都不能参加该测试,本文提出设想,以英语口语测试理论为基础,以大学英语课程教学大纲为指导,以学校内部为测试范围,以学生所学知识为参照,以大学英语四六级口语考试为模版,构建设计了校本口语测试(SBSET)体系,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为引言,提出了此项研究的现状,研究可行性和必要性。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的介绍。主要介绍了口语测试的主要分类和发展以及设计原则、结构组成、考察监督、评分标准和考试评估。同时,作为校本口语测试的学习模版和对象,本文重点介绍了大学英语口语测试(CET-SET)的背景,考试规范和评分原则等。第叁章主要在理论的基础上对大学英语校本口语考试做出设计、试测和评估。第四章主要对该测试的结果做出分析和调查,证明该测试的有效性。第五章为结论部分。(本文来源于《西南大学》期刊2008-04-15)
校本英语口语测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2001年起,英语成为中国各小学从叁年级起必修的一门外语课。有些地方像青岛甚至从一年级就开始。在《英语新课程标准》中,对小学英语教学的整体目标即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语言知识,语言技能,情感态度,学习策略,文化意识等五个方面来描述,特别是后两个:学习策略,文化意识更是新的提法。因此,以小学英语教师为未来培养目标的小教大专英语专业的学生的语言能力也应相应地发生改变来适合新课改的需要。胡春洞(2004)认为:“英语口语,这是小学英语教师教好英语的核心能力。”小学生先听老师说,然后才能开口讲英语。然而,在听说读写四种基本技能中,小教大专英语学生的口语能力却相对弱:大多数学生不能流利的说英语,有一些甚至连一口较好的语音语调都达不到。一个很重要却被忽视的原因就是没有一个为小教大专英语学生量身定制的科学的有效度的口语测试。测试对教和学有重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现在中国应试背景下,学生往往倾向于只学习那些将要考到的知识。而师范现存的英语口语测试现状是:口语测试往往由教这门课的一个老师来考,随意性大,且好多口语教师不知道应该检测那些方面的内容,他们所关注的仅仅是给学生一个分数,因此考试起不到应有的检测作用和反拨作用。为对英语考试进行改革,本文以文秋芳的跨文化交际理论为理论依据,以新课改对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素质要求为指导,探索小教大专英语专业英语学生的应具备的口语能力构成。并在英语口语测试理论的基础上,以学校内部为测试范围,以学生所学知识为参照,构建设计了校本口语测试体系,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小教大专英语专业学生口语考试只在期末进行,因此在两年的大专学习中作者设计了3个学期共3次期末考试口语考试。因为因为每个学期的学习侧重点不同,所以3次考试的题型也都有所不同,也能够从多方面测试学生真实的口语能力。本研究以青岛师范40名全体2009级小教大专英语专业学生为样本,于研究生论文撰写的一年期限里,于2009年和2010年共进行了2次期末口语考试。研究的工具除了两次考试,还有一个针对学生的调查问卷,和一次针对参与口试测评教师的4名教师的访谈。考试后的成绩说明口试的样本具有代表性,问卷和访谈的结果分析也证明了此次考试的信度和效度以及其实用性,证明了此次口试测试的有效性。论文共分五章。第一章综述了国内外口语测试的研究现状以及对小教大专英语专业学生的相关研究的简介。第二章为相关理论基础的介绍。主要介绍了“语言能力”理论的发展,重点阐述了文秋芳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构成。另外围绕着构建口语测试各元素的相关理论比如交际性口试的特点,口试常用的评分方式,主要的口试形式等一一作了介绍。未来小学英语教师的英语口语基本要求也呈现在本章中。第叁章主要依据第二章的理论对英语校本口语考试做出设计和实施。第四章主要对该测试的结果做出分析和调查,证明了该测试的有效性,并归纳了学生在考试中的表现。第五章为结论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校本英语口语测试论文参考文献
[1].黄玮莹.校本英语专业口语测试反拨效应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3
[2].刘辉.小教大专英语专业校本口语测试初探[D].山东师范大学.2010
[3].杨宏.对工科学院大学英语校本口语测试的建议——以广西工学院为例[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学科版).2010
[4].胡华.校本英语口语测试初探[D].西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