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集成光伏论文-刘建新

建筑集成光伏论文-刘建新

导读:本文包含了建筑集成光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

建筑集成光伏论文文献综述

刘建新[1](2018)在《加强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建设 开拓建筑光伏新格局》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光伏技术和它赖以生存的环境组成一个新的商业系统,技术水平和商业模式是该系统进步的重要因素。它们的不断创新是开阔建筑光伏新格局的重要保证。现在我就加强系统创新能力的思路谈一下自己的看法,抛砖引玉,请大家批评指正。(本文来源于《中国建筑金属结构》期刊2018年05期)

鞠晓磊,曾雁[2](2016)在《极端气候地区主被动太阳能技术建筑集成应用——以新疆吐鲁番地区光伏示范区中控楼方案设计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疆吐鲁番地区是世界上气候较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其属于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8.3℃(2008年),冬季最低温度可达-28.9℃(1998年),风速≥17.0米/秒的日数,年平均80.3天,年降雨量只有16mm;而吐鲁番地区全年日照32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如何在抵御恶劣气候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是进行建筑设计的关键。本文所论述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光伏示范区中控楼案例,在综合运用主动太阳能系统的同时额外实现了遮阳、通风、隔热等被动效果:通过在外墙外设置半透明光伏幕墙及开启一定数量的空洞实现挡风、导风,遮阳的效果;通过光伏幕墙与外墙间的太阳能通风系统带走光伏幕墙产生及室内的热量;屋面采用光伏采光顶有效调节室内中庭的光照度,避免照度不足或过高;外凸光伏幕墙能阻挡阳光对底层外窗的照射,实现自遮阳。(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6年14期)

霍玉佼[3](2016)在《透光薄膜光伏幕墙建筑集成的空间光环境与能量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透光薄膜光伏幕墙作为新型建筑材料构成的建筑表皮,在阻挡部分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同时改善了室内光环境,也改变了建筑的能量系统构成。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热工性能和光学性能是两项重要的参数。热工性能直接关系到建筑的采暖制冷能耗,光学性能直接关系到室内光环境质量、照明能耗与系统的输出电量。建筑采暖制冷能耗,照明能耗和输出电量耦合形成了新的建筑能量特性。本文采用数学计算和数值模拟的方法进行了研究。首先,对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建筑集成设计进行研究。对透光薄膜光伏电池的材料种类及形成原理进行了分析,然后提出了一体化集成中透光薄膜光伏幕墙可应用的构造形式,系统性的分析了透光薄膜光伏材料的表皮肌理,色彩,形式美等美学法则,并辅以典型案例进行了说明。其次,通过理论计算对四种不同内层玻璃的双层封闭式透光薄膜光伏幕墙在不同空气间层厚度下的综合传热系数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优化后的双层透光薄膜光伏幕墙为基准模型,利用FLUENT软件对不同尺寸通风口、不同层高、不同进风口气流速度的呼吸式双层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综合传热系数,空气间层温度场,出风口气流速度场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呼吸式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通风口为25cm时,进风口风速为1.4m/s时,幕墙的热工性能最好。同时形成了双层透光薄膜光伏幕墙不同设计参数与综合传热系数之间的数学关系。再次,对应用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空间进行了全天然采光条件下的室内光环境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南向空间、东南向空间和西南向空间应采用透光率大于30%的薄膜光伏幕墙,东向空间和西向空间的薄膜光伏幕墙透光率应大于40%。同时对不同朝向小于此透光率的薄膜光伏幕墙应用时如何保证空间采光量至少达到可接受状态和理想状态,提出了量化的解决措施。最后,建立了包含73个透光薄膜光伏幕墙模型的219个空间的综合能耗数据库。基于数据库,对透光薄膜光伏幕墙设计参数的敏感性进行研究。结果显示,就总体而言,朝向的敏感系数最高,其次是替换面积百分比,再次是可见光透射率,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综合传热系数的敏感系数最小。并根据节能率,分别推荐出了适用于南向空间、东南向空间、西南向空间、东向空间和西向空间的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模型,为透光薄膜光伏幕墙的应用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本文来源于《天津大学》期刊2016-05-01)

郝馨颖,汪若江[4](2016)在《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应用技术集成方面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阐述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的应用现状,并对光伏建筑一体化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介绍了太阳能光伏在建筑上的应用优势,并且结合实例,分析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的应用前景。说明太阳能光伏发电的良好经济效益,以及广大的推广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住宅与房地产》期刊2016年12期)

郭其峰[5](2015)在《光伏发电的建筑一体化集成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项目应用基本情况郑州大学光电建筑应用示范项目位于郑州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郑州大学新校区内,在食堂、工科组团、校医院建设光伏发电系统,项目总投资5600万元。示范项目校园楼顶可用面积约2.4万㎡,光伏组件效率16%,太阳能光伏电源系统光电转换效率13.1%,并网后光伏组件年发电量为2498400k Wh,项目费效比0.94元/k Wh。1.1示范项目的技术特点太阳能并网发电系统在原有的线路基础(本文来源于《节能与环保》期刊2015年09期)

卫铭斐,杨冬,王民,王纯,马竞[6](2014)在《局部阴影条件下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效评估》一文中研究指出对于建筑集成光伏系统,局部阴影对系统能效的影响非常大。通过对集中式系统和多串式系统在两种典型阴影条件下的研究,发现当阴影问题较严重时,两种能量变换结构的系统能效有较大的区别,但当阴影问题不明显时,两种结构的系统能效基本相同。通过研究表明,在局部阴影影响较大的系统中,采用合适的能效变换结构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本文来源于《电脑知识与技术》期刊2014年08期)

王渊源,闫胜利[7](2013)在《浅谈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世界对能源节约利用的关注,促进了国家对于能源领域的研究,提倡以环境保护为基础,研发能源的可持续发展,所以在两者结合下促成了科学技术产物—建筑集成光伏系统(英文简称BIPV)的形成,建筑集成光伏系统是以可再生而且清洁的太阳能作为能源,本文通过研究建筑集成光伏系统中的各种能量运用,简单分析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化与控制技术。(本文来源于《山西青年》期刊2013年14期)

蔡文[8](2012)在《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有源功率解耦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筑集成光伏系统作为交流电网的辅助单元,能提高光伏系统的能效,并改善电网的电能质量。在光伏组件向交流电网传递能量的过程中,纹波功率的解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技术。无源功率解耦方案需要采用较大容值的电解电容等器件,影响系统的可靠性。有源解耦方案采用开关器件与少量的电容以及电感来实现纹波功率的抑制,此类方案可减少电容的使用量,在体积成本以及可靠性方面具有优势。本文首先依据元件复用型叁端口变换器的组成思路,在功率传输基本单元的基础上推演出了一系列可用于功率解耦的交直流叁端口变换拓扑。考虑各种光伏系统中逆变器的差异性,与之相适应的解耦方案也不同:小功率光伏逆变器的体积成本的要求高,四开关管型叁端口变换拓扑适合于此应用场合;大功率光伏逆变器中,可靠性、通用性是主要考虑的因素,基于直流有源滤波器(DC APF)的功率解耦方案较为适合;源串联Y型交直流叁端口变换器中功率解耦单元的电压低,适合应用于光储混合系统中。本文提出了一种针对小功率应用的四开关管型叁端口变换拓扑的双电感电流环的控制策略。解耦电容的电压带有直流偏置,其电压、电流的谐波含量丰富,功率控制较为复杂。分析拓扑的系统框图表明:选择单个占空比和占空比之差可独立控制两个端口的功率。双电感电流混合控制策略中,控制器容易设计,实现简便。在方案中引入多次谐波补偿,可达到更好的功率解耦效果。仿真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出的方案的可行性。为了利用源串联Y型交直流叁端口变换器作为光储混合系统中的功率调节装置,本文提出了一种交直流端口直接电流控制策略。双电感电流控制方案虽然简单实用,但直流端口功率的动态调节性能不理想。直接对交直流端口进行功率控制,动稳态性能更为优越;同时,该方案不需要额外的功率计算单元,容易实现。合理地选择控制变量使得控制器设计更为简单。仿真结果验证了理论分析及控制方案的正确性。最后,本文采用了一种基于虚拟电容的控制技术,以改善DCAPF的动稳态性能。基于DCAPF的功率解耦方案具有较好的通用性和可靠性,适用于大功率光伏系统。为了减少DC APF中的电容使用量,DC APF的动态特性是一项重要的优化指标。在基于虚拟电容的控制方案中,通过在反馈回路中引入一个积分环节,省去了低次谐波的提取过程。该控制方案可兼顾DCAPF的动稳态特性,提高系统的可靠性。相关的仿真与实验对比结果验证了所采用的控制方案具有更好的动稳态特性。(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期刊2012-12-01)

王健,王琼,陈子平[9](2012)在《光伏建筑电气设计、用电规划与系统集成》一文中研究指出1、光伏建筑电气设计光伏系统是一个发电系统,它的分类如下(如图1):图1光伏系统分类当然这种分类不是绝对的,例如:太阳能路灯、草坪灯可以作为建筑小品。另外,现在有些建筑的地下车库采用独立光伏系统供电,这些也属于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无论哪种光伏系统都要进行电气系统设计,而不同的光伏系统,电气设计是不同的。本文主要讨论的是与建筑结合的光伏发电系统的电气系统设计。(本文来源于《建设科技》期刊2012年17期)

王昊[10](2012)在《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常见结构及其设计要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太光伏发电技术是新能源发电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建筑集成光伏(BI PV,Building Integrated Photovoltaic)技术作为光伏发电技术的一种应用形式,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BIPV系统在结构上可以分为独立光伏发电系统和并网光伏发电系统,系统设计过程中存在一些有别于一般光伏发电系统的设计要素。BIPV系统是未来光伏发电应用的主要发展方向之一,有很大的研究价值。(本文来源于《变频器世界》期刊2012年06期)

建筑集成光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新疆吐鲁番地区是世界上气候较为恶劣的地区之一,其属于大陆性暖温带荒漠气候,夏季最高温度可达48.3℃(2008年),冬季最低温度可达-28.9℃(1998年),风速≥17.0米/秒的日数,年平均80.3天,年降雨量只有16mm;而吐鲁番地区全年日照3200小时,太阳能资源丰富,如何在抵御恶劣气候条件的同时充分利用太阳能资源是进行建筑设计的关键。本文所论述的新疆吐鲁番地区光伏示范区中控楼案例,在综合运用主动太阳能系统的同时额外实现了遮阳、通风、隔热等被动效果:通过在外墙外设置半透明光伏幕墙及开启一定数量的空洞实现挡风、导风,遮阳的效果;通过光伏幕墙与外墙间的太阳能通风系统带走光伏幕墙产生及室内的热量;屋面采用光伏采光顶有效调节室内中庭的光照度,避免照度不足或过高;外凸光伏幕墙能阻挡阳光对底层外窗的照射,实现自遮阳。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建筑集成光伏论文参考文献

[1].刘建新.加强系统集成创新能力建设开拓建筑光伏新格局[J].中国建筑金属结构.2018

[2].鞠晓磊,曾雁.极端气候地区主被动太阳能技术建筑集成应用——以新疆吐鲁番地区光伏示范区中控楼方案设计为例[J].建设科技.2016

[3].霍玉佼.透光薄膜光伏幕墙建筑集成的空间光环境与能量特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6

[4].郝馨颖,汪若江.太阳能光伏发电在建筑应用技术集成方面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6

[5].郭其峰.光伏发电的建筑一体化集成案例分析[J].节能与环保.2015

[6].卫铭斐,杨冬,王民,王纯,马竞.局部阴影条件下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效评估[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4

[7].王渊源,闫胜利.浅谈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能量变换与控制技术[J].山西青年.2013

[8].蔡文.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有源功率解耦方法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2

[9].王健,王琼,陈子平.光伏建筑电气设计、用电规划与系统集成[J].建设科技.2012

[10].王昊.建筑集成光伏系统的常见结构及其设计要素[J].变频器世界.2012

建筑集成光伏论文-刘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