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剩余计算能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船体损伤,大破口,剩余极限强度,Smith方法
剩余计算能力论文文献综述
韩正君,赵耀[1](2018)在《船体大破口损伤下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在大破口损伤下计算船体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时,是否计及船舶的浮态变化以及破口位置和大小等非线性耦合因素的影响,是合理评估船舶破损后的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时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方法]以某船船体舯剖面大破口损伤为研究对象,采用Smith方法对船体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进行计算分析,重点计算船舶因破损可能导致的不同倾斜角和连续浮态变化的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结果]结果表明,不考虑船舶浮态变化,仅在船舶正浮状态下扣除大破口结构的计算结果,将会过高估计船舶破损后的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结论]所用方法较为简便、快捷,可为船舶结构设计以及船舶损伤后的快速决策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中国舰船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赵志强,高跃,付高善,高明,李庆波[2](2018)在《配电系统实际运行的剩余供电能力计算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有配电系统最大供电能力模型(TSC)充分研究了配电网的供电能力,适用于规划未来配电系统和评估已有配电系统,本文改进了已有的TSC模型,得到了一种更适合指导智能配电系统运行的剩余供电能力计算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配电网的TSC模型及相关定义;其次,提出了剩余供电能力的概念,改进已有TSC模型得到了剩余供电能力数学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再次,介绍了剩余供电能力的特点,表明剩余供电能力更适合指导配电系统运行;最后,结合算例说明本文模型的实用性和正确性。本文工作定义了一种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完善了配电网供电能力的理论体系,其更适合指导电网运行,有利于高效利用配电网的供电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本文来源于《现代电力》期刊2018年04期)
郭海涛,周淑慧,孙春良,郑琳,谢青青[3](2016)在《天然气管网剩余能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天然气管网剩余能力是天然气储运设施第叁方准入所需的最基本信息,天然气管网技术能力测算的准确性是基础,操作预留余量的选取是关键。综合国内外相关标准,介绍了天然气管网技术能力测算的影响因素,明确了操作预留余量的界定标准,对于天然气管网的固定剩余能力和可中断剩余能力给出了不同的计算方法,并对我国现有管输服务体制下天然气管网剩余能力的计算提出了需要考虑的问题,为进一步推进我国天然气管网设施公平开放提供了技术支持。(本文来源于《石油规划设计》期刊2016年04期)
韩宏伟[4](2012)在《约束性固定成本处理新思路——基于剩余生产能力对现有成本计算系统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前,现行成本核算存在成本核算程序不科学、成本计算对象不规范、费用分配标准不恰当等问题,应当建立多级作业中心成本计算系统来分配约束性固定成本,计算真实的产品成本和实际成本,以及在内部报告系统上列示闲置成本,从而满足管理层对决策信息的需求。(本文来源于《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5期)
张文昌,夏学知[5](2010)在《基于剩余计算能力的动态负载均衡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剩余计算能力的动态负载均衡系统是一种基于新型负载向量的动态负载均衡系统。该系统使用一种新的负载评价指标:剩余计算能力,它兼顾节点的资源使用情况及节点本身的性能特征两个方面,更好地体现了集群系统的处理能力和系统正在处理的负载情况,比常用的其它负载向量更加灵活、准确。系统还将任务调度和进程迁移结合起来,以达到更有效的系统负载均衡,同时,也减小系统负载均衡带来的额外开销。(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0年09期)
贾慧灵,颜廷俊,李向东,荆云明[6](2010)在《海洋钻机井架剩余承载能力测试和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ANSYS有限元软件建立了某海洋钻井井架的叁维分析模型,计算了钩载为424 kN时的应力,与测试结果吻合。应用该模型对原设计井架和现役腐蚀减薄井架分别进行了受力计算,结果表明,由于型钢壁厚减薄,井架中轴向应力增加了22%,为保证安全作业,井架需降级使用。计算该井架的剩余承载能力,最大钩载降到4 920 kN是安全的。(本文来源于《石油矿场机械》期刊2010年08期)
刘相春,李陈峰,任慧龙[7](2007)在《破损舰船剩余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破损舰船的剩余强度是舰船生命力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为了合理地评估破损后舰船的剩余承载能力,文章基于 Smith 方法,导出了一种计算破损舰船极限弯矩的方法,并研究了一种考虑破口尺寸、材料屈服极限及板厚等不确定性的剩余承载能力的计算方法。用本文的简化逐步破坏方法对 Reckling23号模型进行了极限强度的计算,计算结果表明该方法正确可靠,最后对某舰进行了剩余承载能力的计算,并对不同破口位置及横倾角对剩余承载能力的影响进行了分析。(本文来源于《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期刊2007-10-01)
王作宇,刘鸿泉[8](1994)在《底板空间剩余完整岩体极限抗水压能力的分析计算》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把煤层底板空间剩余完整岩体作为矩形薄板体,根据弹性平板理论,应用变分方程计算板的位移,引用Tresca最大剪力破坏准则,推导出底板隔水层空间剩余完整岩体的极限抗水压值公式,判定与评价其抗水压能力。该理论分析与应用参数选择较接近于工作面的实际,具有实用意义。(本文来源于《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期刊1994年04期)
剩余计算能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现有配电系统最大供电能力模型(TSC)充分研究了配电网的供电能力,适用于规划未来配电系统和评估已有配电系统,本文改进了已有的TSC模型,得到了一种更适合指导智能配电系统运行的剩余供电能力计算方法。首先,简要介绍了配电网的TSC模型及相关定义;其次,提出了剩余供电能力的概念,改进已有TSC模型得到了剩余供电能力数学模型,并给出求解方法;再次,介绍了剩余供电能力的特点,表明剩余供电能力更适合指导配电系统运行;最后,结合算例说明本文模型的实用性和正确性。本文工作定义了一种配电系统剩余供电能力并给出了计算方法,完善了配电网供电能力的理论体系,其更适合指导电网运行,有利于高效利用配电网的供电潜力、提高资产利用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剩余计算能力论文参考文献
[1].韩正君,赵耀.船体大破口损伤下总纵极限剩余承载能力计算[J].中国舰船研究.2018
[2].赵志强,高跃,付高善,高明,李庆波.配电系统实际运行的剩余供电能力计算方法[J].现代电力.2018
[3].郭海涛,周淑慧,孙春良,郑琳,谢青青.天然气管网剩余能力计算方法研究[J].石油规划设计.2016
[4].韩宏伟.约束性固定成本处理新思路——基于剩余生产能力对现有成本计算系统的影响[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
[5].张文昌,夏学知.基于剩余计算能力的动态负载均衡系统[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0
[6].贾慧灵,颜廷俊,李向东,荆云明.海洋钻机井架剩余承载能力测试和计算[J].石油矿场机械.2010
[7].刘相春,李陈峰,任慧龙.破损舰船剩余承载能力计算方法研究[C].2007年船舶力学学术会议暨《船舶力学》创刊十周年纪念学术会议论文集.2007
[8].王作宇,刘鸿泉.底板空间剩余完整岩体极限抗水压能力的分析计算[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