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社会信仰建构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冼夫人信仰,建构,记忆方式,社会记忆
社会信仰建构论文文献综述
杨飘飘[1](2018)在《冼夫人信仰的当代建构及社会记忆转型》一文中研究指出千百年来,冼夫人信仰在广东粤西地区及海南一带广为流传,成为当地最为盛行的民间信仰之一。人们对冼夫人的信仰也由最初的英雄崇拜、祖先崇拜,逐渐发展为对民间保护神,甚至"万能神"的信奉。新中国成立以后(1949~1979),受意识形态的影响,冼夫人这种"亦人亦神"的形象受到批判,一度陷入沉寂;改革开放后,政府对冼夫人文化的认可和对文化建设的积极推动,在"经济搭台,文化唱戏"政策驱动下,冼夫人信仰已成为区域文化资源的代表,成为宣传爱国爱乡教育、维护民族团结的典范。显然,这种形象重构是以官方主导的记忆方式的转变引起的。虽然冼夫人信仰已超越一般民间信仰的范围,但这种当代信仰的建构对社会记忆转型的作用,仍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文化与传播》期刊2018年03期)
施吉芸,龙发科[2](2017)在《信仰、仪式与社会秩序的建构——基于楚雄州彝族民间信仰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信仰是一种自发性行为,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将人们的价值情感表达出来,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习惯得以延续。在文化展演的实践过程中,信仰和仪式得到了强化,对地方的民族文化有了象征性的说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相互交织,构建起了新的社会秩序。通过对楚雄彝族地区神灵崇拜体系、仪式过程和社会秩序构建的研究,可以为解读当地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提供一条脉络。(本文来源于《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期刊2017年06期)
周少斌[3](2017)在《政治社会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教育和塑造过程本质上是一个政治社会化的过程。本文从政治社会化视域,探索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动力机制、规范机制、传播机制、托底机制和激励机制。(本文来源于《改革与开放》期刊2017年23期)
周少斌[4](2017)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要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的政治社会化进程有序推进,需要确立以下八个原则:远与近相统一的原则、虚与实相统一的原则、整体与个体相统一的原则、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漫灌"与"滴灌"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教育与心灵教育相结合的原则、集中教育与渗透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循序渐进与强力推进相结合的原则。(本文来源于《管理观察》期刊2017年29期)
邢婷婷[5](2016)在《“双重脱嵌”与新移民个体意义体系的建构——社会流动视角下的青年多元信仰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讨论的核心问题是在社会流动的过程中,多元信仰对新移民个体意义体系建构的作用。我们通过研究发现,流动中的新移民可能面临着"双重脱嵌"的境遇,这种悬置的状态会给他们带来归属的困境,在主流话语体系无法满足其意义需求时,包括占卜术在内的多元信仰为个体应对融入困境提供了新的精神支持,也成为新一代重建文化信仰体系的尝试。这又与兴起于北美的"新世代运动"遥相呼应,成为当代世界宗教与信仰版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来源于《世界宗教文化》期刊2016年05期)
陈静[6](2016)在《民间信仰仪式中的社会心理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民间信仰与儒释道叁家关系密切,在民间信仰仪式的展示中更是儒、释、道神灵互相渗透,难以区分。本文尝试从心理学的角度,溯本追源地探求人类举行宗教仪式的根本需求,剥离仪式的表现形式,挖掘人类参与仪式的精神内涵,洞察宗教仪式参与者背后的潜意识动机。(本文来源于《海峡教育研究》期刊2016年03期)
周泓[7](2017)在《圣灵信仰的家族村社传统与东正教的国民建构——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社会文化根基》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历史人类学角度关注信仰何以引导认知与过程的问题。提出,宗教的认知可以影响社会认知乃至国家意识,从而宗教信仰或认知的历史可以影响国家的历史。笔者认为,俄罗斯人与白俄罗斯的东正教享有兼容民间信仰、教化国民、整合社会、协佐军队、建构民族的历史积淀和政治支撑,故此东正教具有建构国民、社会、民族-国家的功能,并与希腊东正教的信仰认同对其国家认同构成张力。结论以利奇"文化与制度并非合一"和特纳仪式"阈限"之反结构重构权威之动态平衡的理论,质疑涂尔干等宗教仪式表征结构之研究。(本文来源于《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期刊2017年00期)
罗兆均[8](2016)在《人群与神明:清水江下游地域社会的家族互动与信仰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清水江下游地区是明清中央王朝边疆开发与治理的重点区域,该地域以移民社会为主要特征。飞山公杨再思作为当地巨族杨氏家神,通过国家推动和民间"英雄祖先"建构的双重路径,确立了区域信仰权威。这一模式也成为其他家族塑造家神的蓝本,不同家族依据自身势力,建构了学法祖先、英雄祖先等,并尝试或者不同程度地借用国家"正统化"力量壮大自家家神,由此突破"我家祖先是你家的鬼"的模糊身份界定,获得公共社会空间的正式身份。(本文来源于《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罗兆均[9](2016)在《家神的较量:湘黔桂界邻地域社会的家族互动与信仰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湘黔桂界邻地区历史上是国家边疆治理的重点区域,该区域以移民社会为主要特征。飞山公杨再思作为当地第一大姓杨姓家族的家神,通过民间"英雄祖先"模塑和国家推动两条路径,确立了区域信仰权威。这一模式成为当地各家族塑造家神之蓝本。在这一模式的指导下,各家族依据自身势力和背景,建构了"开基祖先"、"学法祖先"、"英雄祖先",并不同程度地借用国家"正统化"力量壮大自家家神。家神因此突破"我家祖先是你家的鬼"的模糊身份界定,获得公共社会空间的正式身份,并以此与区域信仰权威——飞山公展开较量。(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2期)
姜浩,杨鑫[10](2016)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的科学解析与现实建构》一文中研究指出信仰作为一种内心信念,有着其一般本质与内在机制。要依据对信仰的一般性认识,厘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的科学体系与内在逻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是以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为逻辑起点,是当前社会大众的主流信仰,有着科学的内涵界定。同时我们要根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刻的原因剖析,从巩固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改进党的自身建设和夯实群众基础等多方面探析建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的有效途径。(本文来源于《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社会信仰建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民间信仰是一种自发性行为,借助超自然的力量将人们的价值情感表达出来,并作为一种社会生活习惯得以延续。在文化展演的实践过程中,信仰和仪式得到了强化,对地方的民族文化有了象征性的说明,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相互交织,构建起了新的社会秩序。通过对楚雄彝族地区神灵崇拜体系、仪式过程和社会秩序构建的研究,可以为解读当地的历史和民族文化提供一条脉络。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社会信仰建构论文参考文献
[1].杨飘飘.冼夫人信仰的当代建构及社会记忆转型[J].文化与传播.2018
[2].施吉芸,龙发科.信仰、仪式与社会秩序的建构——基于楚雄州彝族民间信仰的研究[J].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
[3].周少斌.政治社会化视域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机制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7
[4].周少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政治信仰建构的原则[J].管理观察.2017
[5].邢婷婷.“双重脱嵌”与新移民个体意义体系的建构——社会流动视角下的青年多元信仰实践[J].世界宗教文化.2016
[6].陈静.民间信仰仪式中的社会心理建构[J].海峡教育研究.2016
[7].周泓.圣灵信仰的家族村社传统与东正教的国民建构——俄罗斯与白俄罗斯的社会文化根基[J].宗教信仰与民族文化.2017
[8].罗兆均.人群与神明:清水江下游地域社会的家族互动与信仰建构[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9].罗兆均.家神的较量:湘黔桂界邻地域社会的家族互动与信仰建构[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10].姜浩,杨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仰体系的科学解析与现实建构[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