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涉美报道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印度时报》,中国形象,美国形象
涉美报道论文文献综述
桑红玲[1](2019)在《《印度时报》呈现的中美国家形象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印、美叁国的关系一直处于不太稳定的状态。当前,印度已经取代中国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其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这对中印关系、美印关系和中美印叁国关系都有很大的影响。作为印度的重要媒体,《印度时报》是怎样报道中国、怎样报道美国的呢?这些报道又塑造了什么样的中美形象呢?本文以2017年10月18日-2018年10月18日的《印度时报》为研究对象,采用内容分析法和文本分析法,对其涉华报道和涉美报道进行分析,探究其呈现的中美形象并将两者进行比较。本研究发现,《印度时报》涉华报道就其内容而言,其关于中国对外关系的报道的数量大于关于中国国内事务的报道数量;其主要的关注点是中国的政治、社会以及中国和美国、印度、巴基斯坦等国的关系;从其倾向性看,其负面报道远远大于正面报道,其报道以负面偏客观的报道为主。《印度时报》涉美报道,与中国不同,其关于美国国内事务的报道数量大于关于美国对外关系的报道数量,其主要关注点是美国的政治、社会以及美国和印度、朝鲜半岛、巴基斯坦、中国等国的关系。就其倾向性而言,负面报道数量同样远远大于正面报道数量,但是客观报道和负面报道持平。《印度时报》主要呈现了一个专制制度全面强化、社会问题层出不穷、全面发展正在腾飞、对外“灵活善变”的中国形象;它也塑造了一个党派纷争不断、社会问题复杂、“不可靠”、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美国形象。(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期刊2019-06-03)
孙芳婷[2](2019)在《1997-2016年《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内容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选取《环球时报》1997—2016年共计20年发展中的一定样本为研究对象,旨在呈现《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纸媒在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方面的坚持。(本文来源于《观察》期刊2019年15期)
李薇薇[3](2018)在《对外传播中的“他者”叙事与“自我”构建——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涉美报道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对《人民日报·海外版》2017年涉美报道进行文本分析和内容分析,考察主流媒体在对外传播中"他者"叙事对"自我"形象的影响。主要发现有:涉美报道数量受国际局势影响,政治主题关注度最高,总体以中立报道倾向为主,对"他者"美国在政治、经济和科技文化等方面的报道,构建出我国热爱和平、反对贸易战和文化自信的大国形象。(本文来源于《新闻研究导刊》期刊2018年14期)
褚静[4](2017)在《蒙古国《乌兰巴托邮报》呈现的中美形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经济、技术和信息都早已全球化的今天,国与国之间无时无刻不在互联互动,而在交流往来和相互竞争之中,国家形象的力量得到极大的展现,地位日渐凸显。对国家形象研究方面而言,虽然已有不少的优秀的研究成果,但是大多数都是关于美、英、日、韩等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流媒体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传播研究,而极少有涉及蒙古国这种在国际舞台活跃度较小的国家的研究。但无论是从政治战略还是经济发展角度,对中国和美国而言,“邻国”蒙古国是一个具有重要意义的国家。鉴于中、蒙、美叁国之间复杂和微妙的关系,本文试图拓展国家形象研究的研究思路,对蒙古国媒体塑造的中美两国形象进行探究。为了使第叁国眼中的中国形象和美国形象能清晰呈现,并考虑到研究样本的可获得性,本次研究以蒙古国主流英文报纸《乌兰巴托邮报》(The UB Post)(2015年1月-2017年1月)为对象,运用新闻传播学的相关理论方法,利用内容分析法,对该报涉华及涉美报道进行内容编码、建立类目、数量统计,从关注程度、议题焦点范围、态度倾向性等几个方面进行统计分析,探究总结蒙古国媒体中的中国与美国形象的构建情况,其中美国的形象是:先进的民主的国度、社会问题复杂、蒙古的隐形“盟友”;中国的形象是:繁荣稳定的富邻、既爱又恨的近邻、危险霸道的恶邻。其次,对形成这种现象的可能性原因,本文从蒙古国自身情况、历史因素、政治格局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此提出了关于国家形象改善的几点建议。(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期刊2017-06-05)
孙梅雪,王华[5](2016)在《当代中国的美国形象认知及其影响力分析——基于《人民画报》涉美报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同美国在碰撞与合作中渐渐熟悉,中国人对于美国的认知也不断变化。中美两国多方面的不同使得双方在彼此的眼中呈现出令人不解的形象,如何客观审视美国形象是一个意义重大的课题。本研究以《人民画报》"涉美报道"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形象为切入点,尝试从形象认知的视角分析媒介对"美国形象"建构的差异,并对比找出原因。(本文来源于《现代视听》期刊2016年05期)
肖玉雯[6](2015)在《后冷战时期中国主流媒体中的美国形象变迁》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21世纪,全球化以势不可挡的形势在世界各地铺展。国际间的关系在日趋紧密的同时,国与国之间的摩擦也日益增多。中、美国两国之间虽然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领域都有着不同程度的交流与合作,但两国之间仍在认识和理解上存在着一些固有的观念和分歧,从根本上阻碍两国进一步扩大交流与合作基础的形成。本研究旨在以冷战后20年间《人民日报》中的涉美报道为研究对象,以美国形象的变迁为视角,对1991年到2010年间的涉美报道进行抽样、编码和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和个案研究法探究美国形象的变迁过程及其表现。在本研究中,笔者通过采用间隔抽样和整群抽样的方式,运用分类指标模式对所有样本进行编码、统计和分析,勾勒出《人民日报》中美国国家形象变迁的基本模式。最后通过对这个变迁模式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进行总结,并结合国际政治发展状况、中美两国外交关系战略、我国的发展状况以及对美国形象变迁的背景因素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研究表明,后冷战时期《人民日报》中美国形象主要以负面形象为主,构建了美国虽然科技发达,但经济形势不容乐观的形象;在政治上则构建了美国蛮横、霸道、单边主义和虚伪的形象。在最后的结论部分,笔者从信息传播角度、国家形象建构角度、国际关系角度对美国形象的形成与带来的经验进行了总结,并提出发展两国关系最为重要的就是发展国家间信任的余论观点。(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期刊2015-06-08)
梁一婷[7](2013)在《国际新闻中涉美深度报道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笔者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发表的报道为例,通过调研、访谈等方法,探讨了国际新闻中涉及美国的深度报道的策划过程、传播技巧和传播效果,并对新闻作品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山东大学》期刊2013-04-20)
陈效[8](2010)在《中美国际新闻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对《新华网》和《纽约时报网》在2009年10月1日至2009年12月31日期间发表的涉美和涉华国际新闻报道进行比较研究,力求客观理性地进行对比研究,以期发现二者有关对方国家的国际新闻报道的特征及其深层原因,并试图揭示一些规律和趋势,以利我国媒体理性地吸收国外着名媒体的各种优点,加强我国主流媒体的国际新闻报道水平和强化总体传播质量。本文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结合,力求多种研究方法互补,以弥补研究方法单一可能导致的结论偏差。在定量研究方面,主要应用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内容分析法。定量研究基于2009年第四季度中美两大着名媒体关于对方国家的新闻报道样本,对比分析了报道频率、发稿地点、新闻议题、新闻体裁、流露态度和配图与否等方面,其中的重点是新闻议题,含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热点地区等一级议题(其下分二叁级议题)。为了弥补内容分析法的局限性,采用新闻构架分析理论进行了定性研究为主的个案研究,涉及《新华网》和《纽约时报网》对奥巴马总统访华相关报道的比较研究。本文在结语部分对《新华网》运作尝试提出以下建议:合理均衡国际新闻报道频率,加强深度报道如特写体裁,设置互动性栏目如读者来信等,设置社论体裁以明确表达对国际事务的观点以为国家利益服务,改进传播质量、加大《新华网》走向世界的步伐。文章最后陈述了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如存在的样本偏小问题,内容分析法的主观性问题等。(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0-06-01)
涉美报道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选取《环球时报》1997—2016年共计20年发展中的一定样本为研究对象,旨在呈现《环球时报》国际新闻报道的特点,向读者展示以《环球时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纸媒在新闻真实性与客观性方面的坚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涉美报道论文参考文献
[1].桑红玲.《印度时报》呈现的中美国家形象比较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9
[2].孙芳婷.1997-2016年《环球时报》涉美新闻报道内容分析[J].观察.2019
[3].李薇薇.对外传播中的“他者”叙事与“自我”构建——以《人民日报·海外版》涉美报道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8
[4].褚静.蒙古国《乌兰巴托邮报》呈现的中美形象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
[5].孙梅雪,王华.当代中国的美国形象认知及其影响力分析——基于《人民画报》涉美报道的研究[J].现代视听.2016
[6].肖玉雯.后冷战时期中国主流媒体中的美国形象变迁[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5
[7].梁一婷.国际新闻中涉美深度报道探讨[D].山东大学.2013
[8].陈效.中美国际新闻比较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