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泷
(铜仁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贵州铜仁554300)
【摘要】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在急性脑梗塞患者的临床应用疗效。方法:将入住我院的70例急性脑梗塞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采用生理盐水250ml+依达拉奉30mg静脉滴注,对照组用常规治疗方法(抗血小板凝集、改善微循环,注意用抗凝及脱水剂)。两组均为2次/d,2周后评价疗效。结果:对照组和治疗组总有效率分别为75.00%和94.74%,两组总有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和治疗组显效率分别为50.00%和68.42%,两组显效率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肯定,安全有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依达拉奉;急性脑梗死;疗效与副作用
脑梗死(cerebralinfarction)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脑部血液供应障碍,使局部脑组织发生不可逆性损害,导致脑组织缺血、缺氧性坏死[1],是临床的常见病之一,近年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及死亡率均较高。自由基(freeradical)是参与脑缺血性损害发生的重要因素之一[2]。依达拉奉(EdaravoneMCI2186)是新型的一种自由基清除剂,对脑缺血时神经细胞膜有良好的脑保护作用,可在改善脑供血的同时,保护脑组织尽可能少受各种代谢毒物的损害,从而改善预后。文章结合近年的工作经验以及对相关资料的查阅,总结我院2009年1月至2012年6月应用依达拉奉治疗56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56例脑梗死患者为2009年1月至2012年6在本院神经科住院患者,其中男37例,女19例,年龄36~81例平均61.2岁,从发病至入院时间6-24h。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0例,对照组26例。所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改的脑梗死诊断标准。并均经头颅CT、MRI检查证实并排除心、肺、肾功能不全等疾病。根据改良的爱丁堡与斯堪得维亚研究组标准,分为轻、中、重型,其中治疗组轻、中、重型12、13、5例,对照组分别为10、12、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通常用银杏达莫加胞二磷胆碱等治疗,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30mg+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连续治疗7-14d。临床疗效判断按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疗效标准。
1.3疗效判定标准
根据2周疗程结束时临床功能缺损评分增减评价疗效。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100%,病残程度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90%,病残程度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45%,生活能自理;无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左右;恶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以下;死亡。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比较采用方差分析或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
2.结果
2.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疗效
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依达拉奉,获得良好效果,总有效率较常规治疗组有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总有效率P<0.01,显效率P<0.05。
2.2不良反应
2组在治疗前后检测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及心肌酶学检查,仅治疗组1例出现转氨酶轻度升高,1例总胆红素稍升高,1例病人表现嗳气外,无明显不良反应。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自由基清除剂,在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中已证实通过抑制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改善神经元损害而起到保护神经元的作用。我科于2009年1月至2012年6对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进行临床观察,疗效确切,安全性好。
3.讨论
急性脑梗死是当今人类死亡率最高的三大疾病之一,也是三大疾病中发展最快、恢复最慢、死亡最多、致残最重的病种。自由基与脑缺血性损害的发生是紧密相关的观点被医学界所认可,与其有关的自由基为氧自由基。氧自由基在脑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不仅可直接导致细胞膜损伤而致细胞死亡,还可通过诱导细胞发生凋亡而导致继发性脑损伤。
依达拉奉是一种新型的脑保护剂,具有强效自由基清除功能的神经保护剂。研究证实依达拉奉可以消除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和血管内皮的脑损伤,减轻脑水肿和脑组织损伤,延缓神经细胞死亡、神经细胞的氧化损伤,改善神经功能损害[2]。本组使用依达拉奉治疗38例,发病时间在72小时内的急性脑梗死患者,显效及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且未见明显的不良反应。提示该药是治疗急性脑梗死的安全有效的药物,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以脑梗死急性期给予依达拉奉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从而降低致死率,使大部分患者生活能力改善。
临床研究还发现,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血小板聚集和凝血功能、出血时间,所以不会增加出血风险,虽然依达拉奉不良反应是肝肾功能损害,但只要定时监测肝肾功能,及时对症处理,不会造成严重后果,临床上应用是安全的[3]。此外,依达拉奉并不影响血液凝固、纤维蛋白溶解、血小板聚集,因而不会增加出血的危险[7]。
总之,依达拉奉用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症状,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为我们治疗急性期脑梗死提供新的方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值得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吴江,等.神经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158.
[2]陈清棠.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
[3]王祎明.依达拉奉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2008,(1):98.
[4]吴玉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新型保护药依达拉奉[J].中华医药杂志,2010,11(12):911.
5.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