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双流道污水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双流道污水泵,压力脉动,颗粒物性,回流
双流道污水泵论文文献综述
谈明高,丁荣,刘厚林,吴贤芳,董亮[1](2016)在《双流道污水泵内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拓展的标准k-ε湍流模型和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双流道污水泵内非定常压力脉动进行了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较为吻合,数值计算模型和方法可靠性高。在泵蜗壳内设置了监测点来分析不同颗粒粒径和颗粒体积分数时压力脉动的变化。结果表明:颗粒物性对泵内压力脉动影响明显,加入粒径0.5 mm、体积分数5%的颗粒后蜗壳周向压力脉动强度有减弱的趋势且最大减小了34.80%。隔舌下端与蜗壳出口成15°夹角的TP1点因受隔舌处回流影响主频大多不是叶频,而正对隔舌的TP2点和隔舌上端第9断面的TP3点压力脉动主频均为叶频。颗粒在TP3点处发生沉降离析导致静压波动异常,颗粒体积分数一定时选择合适的粒径或粒径一定时适当增大两相流输送浓度都能有效降低压力脉动强度。(本文来源于《振动与冲击》期刊2016年14期)
谈明高,丁荣,刘厚林,吴贤芳[2](2015)在《双流道污水泵内非定常径向力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研究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径向力非定常特性,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泵内固液两相流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了运行工况、颗粒物性和叶轮外径等参数对泵径向力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各参数方案下径向力基本呈椭圆形分布;随流量增大,平均径向力峰值、径向力及其波动幅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径向力矢量中心从坐标系第二象限向第四象限移动;颗粒体积分数一定时选择合适的输送粒径,或粒径一定时选择合适的输送浓度,都能减小径向力,且相比清水工况径向力最大均可减小5.8%;随叶轮外径增大,径向力峰值及径向力变化幅度清水时均逐渐变小,而加入颗粒后则先减小后增大;各外径下径向力在原点附近分布较集中,而在远离原点的第四象限内分布较稀疏.(本文来源于《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5年12期)
谈明高,丁荣,刘厚林,董亮,何乃昌[3](2015)在《不同叶轮外径下双流道污水泵压力脉动特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叶轮外径是双流道污水泵的一个重要结构参数。基于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双流道泵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了设计工况下不同叶轮外径(101、103和105 mm)对泵内压力脉动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不同叶轮外径时加入适量颗粒后蜗壳周向各点压力脉动基本均在减小且最大减幅达30.9%,各点平均压力脉动减小量随外径增大而减少。加入适量颗粒后随叶轮外径的增大隔舌附近各点压力脉动随时间的周期性越来越不明显,各点压力脉动主频基本都是叶频;随外径变大压力脉动最大幅值相比清水的减小量先增大后减小,各点平均幅值最大减小了22.7%。加入颗粒后叶轮外径增大到105 mm时动静干涉增强各点瞬时静压均剧烈波动,输送固液两相流时选择合适的叶轮外径能减小泵内压力脉动。(本文来源于《农业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13期)
单麟婷[4](2010)在《双流道污水泵流动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双流道泵是一种叶轮结构特殊的离心泵,从叶轮的进口至出口是两个对称的弯曲流道,无堵塞性能好,主要用于抽送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工业流程中含有固体颗粒悬浮物和纤维状悬浮物的液体。双流道形状特殊,内部流动复杂,是近年来国内外热门的研究课题和重点开发的新产品。本文深入研究了50QW25-22-3型双流道污水泵叶轮的水力设计,并运用CFD数值模拟技术分别对其在清水介质、固液两相流介质中的数值模拟,分析不同颗粒浓度和不同颗粒直径对双流道污水泵性能和内部流场的影响,取得了一些创新性的成果。具体研究内容如下:1.根据具体参数对双流道污水泵进行水力设计,提出在水力设计中的改进措施。如K1,b1取值以及蜗壳喉部面积加大到普通离心泵的1.53倍。2.分析湍流K-ε模型,并将其应用于固液两相流的模拟计算中。3.利用Pro/Engineer和Gambit软件对所设计的叶轮进行叁维造型,并生成网格。4.采用Fluent6.3.26软件,选用固液两相流K-ε模型,在不同固相体积分数(浓度)、不同颗粒粒径下对叶轮内部流场、流态的影响分别进行计算,分析模拟结果。5.对所研究的污水泵进行了数值计算,预测出外特性并依据试验结果来判定双流道污水泵的设计是否成功。研究结果表明,双流道污水泵输送固液两相介质的性能是十分优越的。通过模拟数据与实测数据的对比,模拟的污水泵性能曲线与实测的性能曲线基本保持一致,所以总体上来看,本文所研究的双流道式污水泵是成功的,所采用的湍流模型以及边界条件的给定是合理的。为污水泵设计以及数值计算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10-05-25)
齐学义,阎晓伟,姬孝斌,张静[5](2009)在《双流道污水泵内固相体积分数分布规律》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CFD软件Fluent对300QW 930-15-55双流道式污水泵内部流场进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固相颗粒从叶轮进口至出口几乎都聚集于流道中下部,沿流道中线前进,且随着体积分数的增加,这种现象越明显;随着颗粒直径的增大,颗粒体积分数越高、越紧密,亦即高体积分数、大颗粒的固相介质大多数均是从叶轮流道中间通过叶轮,并且对于体积分数分布,颗粒粒径要比颗粒体积分数影响大.这种固相运动规律证明了流道式污水泵输送固液两相流介质具有效率高,抗堵塞、缠绕和耐磨蚀的特点.(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张静,齐学义,侯祎华,王建森[6](2009)在《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内部叁维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Reynolds时均化的N-S方程和标准的k-ε两方程湍流模型,运用流场计算软件Fluent,在不同工况下对QW950-15-55型双流道污水泵叶轮蜗壳耦合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捕捉到了双流道叶轮内流的重要特征。依据计算结果,主要分析了设计工况时双流道叶轮内部的速度和压力分布情况。叶轮内压力分布与叶片式离心泵的数值模拟是类似的;在偏离设计的大流量工况,叶轮流道内的流动呈现明显的不对称性;叶轮内部流动为混合螺旋流,由轴向旋涡作用引发的相对速度旋涡的涡核位置靠近后盖板和压力侧;叶轮出口的压力和绝对速度分布呈现明显的周期性,其周期性与叶轮流道的周期性是对应的;静压周向分布的轴向不对称性较小,而速度周向分布的不对称性则较大。对比试验与数值模拟的扬程和水力效率值,数据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9年01期)
张静,齐学义,冀宏,杨国来,侯祎华[7](2008)在《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叁维设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传统二维设计的双流道式污水泵叶轮容易出现的绘型图与实际木模偏差问题,研究直接在Pro/ENGINEER中进行叶轮的叁维设计方法。二维绘型图则由叁维投影得到,保证了设计结果的一致性。设计实例经试验表明此设计法的合理性。推导了采用变异的阿基米德螺线作为平面流道中线时,中线出口角与包角和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设计中控制流道出口角提供了依据。给出了变异的阿基米德螺线法线方向上到叶轮外径距离的变化规律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给出了确定流道出口点的新方法。(本文来源于《农业机械学报》期刊2008年10期)
张静[8](2008)在《双流道式污水泵叶轮叁维设计及水力模型开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围绕双流道污水泵叶轮的叁维设计方法、基于Pro/Engineer二次开发的双流道叶轮叁维参数化设计程序,和双流道污水泵内部主要过流部件叶轮与蜗壳耦合的全通道数值模拟,本文展开了较为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1.对常用的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图纸的表达方法进行了研究,发现存在平面图上与轴面图中的流道断面投影结果不一致的问题。断面形状为沿对称轴对折的椭圆,此对称轴始终垂直于轴截面,则其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流道中线无关。因此,传统中认为其垂直于平面图上的流道中线而确定的截面尺寸并不符合实际的投影关系。这就是传统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双流道叶轮平面图、断面面积与叶轮木模叁者不一致的主要原因。建议在双流道污水泵叶轮设计时,平面绘型应作为初步设计,然后在叁维造型中确定其余参数,由叁维造型来生成平面绘型,以保证设计与木模一致。2.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形状比较特殊,不同于一般离心泵,造型方法尚有待探讨。在Pro/ENGINEER中进行双流道叶轮叁维造型的方法如下:用投影方法生成空间流道中线,并作为内流道的原始轨迹,各断面形状作为混合用截面,使用扫描混合命令形成内流道;按内流道中线规律,延长内流道中线到叶轮外径,用投影得到的空间曲线作为外流道原始轨迹,按外流道截线位置放置适当截面,由扫描混合命令形成外流道。叶轮在二维绘型图转化为叁维造型时,可能会出现无法形成有效内流道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给出了调整措施。3.研究了在Pro/E中直接进行叶轮的叁维设计方法。4.双流道叶轮设计中,平面流道中线普遍使用变异阿基米德螺线。推导了平面流道中线采用变异阿基米德螺线时,流道中线出口角与包角、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设计中控制流道中线出口角提供了依据,解决了传统设计法中采用变异阿基米德螺线作为平面流道中线时,无法事先确定流道中线出口角的难题。5.推导了变异阿基米德螺线法线方向到叶轮外圆距离的变化规律,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确定内流道出口点的解析方法。6.使用所提出的叶轮叁维设计方法,编写了基于Pro/E二次开发的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叁维参数化设计程序。用户可直接输入参数得到叶轮流道的叁维造型,为叶轮的CFD数值模拟和NC(Numerical Control简称数控)制造提供了基础。在造型前可预览轴面图和平面图,初步筛选设计方案;在外流道造型前,可检查有效内流道是否形成,并提供了修改模块以改善内流道造型。该程序还可交互地修改截面积变化规律曲线以及外流道壁厚规律,能够灵活地控制叶轮流道造型。并采用该程序设计了双流道污水泵叶轮QW950-15-55。7.基于有限体积法,采用SIMPLEC算法及标准κ-ε两方程湍流模型,对双流道污水泵QW950-15-55的主要过流部件内部流场,作了全通道定常流动数值模拟。模拟了包括设计工况在内的11个工况,捕捉到双流道叶轮及蜗壳内部流动的一些典型特征,重现了一些重要的流动现象,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办法。8.由山东双轮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制造的样机,经过试验测定,额定效率达到85.33%,而目前国产泵的各种叶轮形式的污水泵,排出口径为300mm的,效率在74%~83%之间。9.数值模拟得到的预测特性与样机试验结果比较表明,两者吻合较好,说明CFD计算结果是可靠的,可作为进一步完善设计提高性能的依据。(本文来源于《兰州理工大学》期刊2008-10-20)
张静,齐学义,冀宏,侯祎华[9](2008)在《双流道污水泵叶轮流道中线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推导了采用变异的阿基米德螺线作为平面流道中线时,中线出口角与包角和变异系数之间的关系式,为设计中控制流道出口角提供了依据。推导了平面图流道中线上到叶轮外径法向距离的变化规律及断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参考文献上的轴面图数学模型,给出了确定流道出口点的数值方法。研究了空间流道中线的CAD绘制方式,其长度计算及分点位置的确定方法。(本文来源于《流体机械》期刊2008年09期)
张静,齐学义,侯祎华[10](2008)在《双流道污水泵叶轮的绘型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常用的图纸表达方法,发现平面图上的断面投影结果与轴面图中确定的断面形状尺寸不一致的问题.断面形状为沿对称轴对折的椭圆,此对称轴始终垂直于轴截面,其方向与平面图上的流道中线无关.传统设计中认为以垂直于平面图上的流道中线确定的截面尺寸并不符合实际的投影关系.这是设计中经常出现的双流道叶轮平面图、断面面积图与叶轮木模图叁者不一致的主要原因.提出在双流道污水泵叶轮设计时,平面绘型作为初步设计,然后在叁维造型中确定其余参数,再由叁维造型来生成平面绘型,以保证设计与木模一致.设计结果表明,这种设计步骤是合理的.(本文来源于《排灌机械》期刊2008年01期)
双流道污水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研究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径向力非定常特性,采用Mixture多相流模型对泵内固液两相流进行了非定常数值计算,研究了运行工况、颗粒物性和叶轮外径等参数对泵径向力的影响,并进行了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各参数方案下径向力基本呈椭圆形分布;随流量增大,平均径向力峰值、径向力及其波动幅度均先减小后增大,径向力矢量中心从坐标系第二象限向第四象限移动;颗粒体积分数一定时选择合适的输送粒径,或粒径一定时选择合适的输送浓度,都能减小径向力,且相比清水工况径向力最大均可减小5.8%;随叶轮外径增大,径向力峰值及径向力变化幅度清水时均逐渐变小,而加入颗粒后则先减小后增大;各外径下径向力在原点附近分布较集中,而在远离原点的第四象限内分布较稀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双流道污水泵论文参考文献
[1].谈明高,丁荣,刘厚林,吴贤芳,董亮.双流道污水泵内非定常压力脉动特性研究[J].振动与冲击.2016
[2].谈明高,丁荣,刘厚林,吴贤芳.双流道污水泵内非定常径向力特性研究[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
[3].谈明高,丁荣,刘厚林,董亮,何乃昌.不同叶轮外径下双流道污水泵压力脉动特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15
[4].单麟婷.双流道污水泵流动分析与设计方法的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10
[5].齐学义,阎晓伟,姬孝斌,张静.双流道污水泵内固相体积分数分布规律[J].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6].张静,齐学义,侯祎华,王建森.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内部叁维湍流流动的数值模拟[J].农业机械学报.2009
[7].张静,齐学义,冀宏,杨国来,侯祎华.双流道污水泵叶轮叁维设计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08
[8].张静.双流道式污水泵叶轮叁维设计及水力模型开发研究[D].兰州理工大学.2008
[9].张静,齐学义,冀宏,侯祎华.双流道污水泵叶轮流道中线特性研究[J].流体机械.2008
[10].张静,齐学义,侯祎华.双流道污水泵叶轮的绘型方法[J].排灌机械.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