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水资源约束度,城市化,综合测度,时空变化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论文文献综述
高翔[1](2013)在《西北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约束时空变化——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甘肃段1989-2007年近20年水资源与城市化两大系统的2000多个数据,采用改进的综合测度模型,探讨了甘肃段水资源对其城市化发展约束强度的时空变化.研究表明:1)1989-2007年甘肃段及其9个城市水资源约束强度总体上呈下降趋势,特别是自2000年以来,约束强度下降趋于加快,其中兰州市、金昌市最为突出.但9个城市之间,水资源约束强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反映了变化的丰富性.具体来说,兰州市由强约束降为较强约束,降幅明显;由极强约束降为强约束的城市有5个,包括约束度降幅较大的武威市、酒泉市,降幅不明显的嘉峪关市、金昌市及约束度呈波动变化的定西市;约束度略有下降,但约束类型基本不变的城市包括白银市(极强约束)、天水市(强约束)与张掖市(极强约束).2)甘肃段9个城市水资源约束空间差异按20年约束度平均计,表现为除兰州水资源约束类型属于较强约束、天水市属于强约束外,其余7个城市(酒泉、嘉峪关、张掖、金昌、武威、定西、白银)均属于极强约束,反映甘肃段城市化发展整体一直承受着较大的水资源压力,未来一定时期水资源约束压力也会依然存在.(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高翔,鱼腾飞[2](2012)在《西北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约束时空变化——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从水资源约束的角度研究甘肃段的城市化过程,不仅对形成独立的水资源与城市化关系体系是必要的,而且对推动甘肃段、乃至干旱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及区域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西陇海兰新甘肃段1989-2007年20年水资源与城市化两大系统的2000(本文来源于《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07-23)
高翔,鱼腾飞,程慧波[3](2010)在《西北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水资源是城市化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重要限制因子,研究西北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对于区域水资源、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GRA方法,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1)时间序列上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类似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2)不同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市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而且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基于以上认知,在解决区域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关系问题时,除有效提高城市水资源环境适应及调控能力之外,还要协调好区域之间的关系,构建区域利益共同体以达到"双赢"的目的,这为落后地区解决发展中的资源环境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来源于《干旱区地理》期刊2010年06期)
高翔,鱼腾飞,程慧波[4](2010)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交互耦合时空变化》一文中研究指出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在构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评价指标体系基础上,采用GRA方法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了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规律.结果表明:时间序列上耦合度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表现为类似组合"S"型特征;空间上随人口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耦合度亦表现出与时间序列相同特征;时空耦合度相互印证,说明系统符合"各态遍历假说".不同时段甘肃段各城市耦合度表现出较大差异,具有复杂的空间结构:以兰州为中心向外耦合度"先升高后减小",表明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度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自身发展等内部因素,还与城市之间的区域差异、区域联系等外部因素有关.(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高翔[5](2010)在《水约束下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城市化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大纲:1.甘肃段水资源系统评价2.水约束下城市发展与空间格局3.水资源对城市化约束度的时空变化(本文来源于《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期刊2010-08-02)
王亚龙,白永平,张艳萍[6](2010)在《近10年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对比与发展方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作为甘肃省经济的主动脉,是西部"两带一区"经济格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论述以1997~2006年经济数据为基础,对经济带节点城市在甘肃省的地位;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叁方面进行对比,发现制约经济带可持续发展存在的原因。以此为出发点,对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发展方向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甘肃科技纵横》期刊2010年01期)
高翔[7](2009)在《水资源约束下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城市化过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着力重点开发的“两带一区”区域之一,而甘肃段则是该经济带上重要的区段,更是甘肃省的“黄金线”和“生命线”。甘肃要实现经济的振兴,甘肃段城市化快速发展是必然选择。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未来城市化进程将不可避免地面临越来越严重的水资源短缺的限制。从水资源系统约束的角度研究甘肃段的城市化过程,不仅对形成独立的水资源与城市化关系理论体系是必要的,而且对推动甘肃段、乃至干旱区半干旱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环境友好型城市及区域和谐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按照地理学“格局——过程——模式”的研究范式,论文开展了如下研究:较系统提出水资源约束力基本内涵,基于水约束城市化叁个方面的基础理论,探讨了七种关系对水资源约束城市化的影响,并阐明了水资源约束城市化的作用规律与机理。基于多年份序列资料数据,分别从水资源系列要素(降雨、地表径流、地下水、水资源总量、水质)、水资源禀赋(产水系数、产水模数、农业水资源、人均水资源)城市比较、水资源开发利用(用水结构、用水效益)动态变化等方面系统评价甘肃段水资源时空变化及用水条件,并对42县区的水资源可利用量的丰富程度进行了综合判定。评判甘肃段各城市城市化综合发展水平,金昌最高,定西最低,兰州位居第叁,这由各自的城市化内涵构成差异所致。甘肃段的人口城市化方面,9个城市中提高幅度较快的城市只有嘉峪关、兰州、酒泉、金昌,反映了甘肃段城市化整体推进较慢,突出地区不多;42个县区中城市化两极分化明显,而增速高于平均的县区较多,反映了整体的发展态势较好,有一定增长潜力群的存在。与西北地区、全国相比,甘肃段的城市化发展有一定优势,但与西陇海--兰新海经济带相比,其城市化水平和增速都偏低,反映了甘肃段作为经济带发展洼地情势的继续存在。从历史到将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水资源都将影响着甘肃段城市化发展的时空秩序。甘肃段历史上百余座古城中,直接因水环境变迁而衰败或废弃的有26个;有64座城市分布在河流的两岸或附近,表现出“逐水源而居”的变化规律;有8座古城的位置迁移与水系变化有关,表现出“随河流而迁移”的变化规律。对甘肃段现代城市而言,大多城市经济发展与用水的相关性较好,如嘉峪关市、兰州市、天水市、武威市为高度相关,金昌市与酒泉市为显着相关,反映了目前阶段水资源对城市经济规模扩张有较大的制约作用。甘肃段的水系格局基本上决定了该区域的城市化空间格局,42县(区)中依然有32个县城(城区)直接坐落在河流两岸或一侧,表现出“强烈的亲水性”。大多城镇也都临河布局,沿河川展布,并且附近河流的等级规模也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城镇的等级规模,二者相关性很大。从水资源约束力的变化规律与变化机制出发,分别运用二元指标法和综合指标法,综合定量测度甘肃段水资源对城市化的约束强度、空间差异及其变化。采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及耦合度模型,从时空角度定量揭示研究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相互耦合的主要影响因素及耦合协调程度。(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期刊2009-12-01)
高翔,鱼腾飞,程慧波[8](2009)在《城镇体系结构及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城镇体系结构是城市化格局及演化的基本框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利用甘肃段41个县及以上城镇统计资料,结合相关分析模型、分形理论和GIS空间分析方法,从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空间结构及与城市化的定量关系入手,探讨了城镇体系结构基本特征以及与城市化的时空耦合机制,得到以下结论:①甘肃段城镇体系结构以2002年为转折点,进入第二阶段的倾斜发展,其特征表现为:等级规模不服从位序-规模法则,属典型首位分布;等级规模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单核心增长格局发生分异;空间结构具有分形特征,呈点轴空间分布格局。②城市化水平的高低不仅取决于城市规模的大小(与城市规模呈对数关系),还取决于等级规模结构的均衡性(其对数与不均衡指数成线性关系),同时,城镇体系的空间结构影响其发展的进程。并藉此探讨了甘肃段城镇体系及城市化未来发展方向与策略。(本文来源于《地理科学进展》期刊2009年05期)
王成勇,丁国安[9](2005)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产业集群战略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实施产业集群战略是提升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经济竞争力的关键途径。本文主要探讨了该战略的指导思想、重点、布局和对策。(本文来源于《天水行政学院学报》期刊2005年04期)
王成勇[10](2005)在《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工业集群战略》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以下简称甘肃段)是甘肃经济发展的轴心地带、甘肃的重型工业“走廊”。2003年,甘肃段人口为1596.96万人,占全省的61.34%;生产总值1074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79.46%;有22(本文来源于《甘肃经济日报》期刊2005/06/07)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从水资源约束的角度研究甘肃段的城市化过程,不仅对形成独立的水资源与城市化关系体系是必要的,而且对推动甘肃段、乃至干旱区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及区域和谐发展都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基于西陇海兰新甘肃段1989-2007年20年水资源与城市化两大系统的2000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论文参考文献
[1].高翔.西北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约束时空变化——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
[2].高翔,鱼腾飞.西北地区城市化过程中水资源约束时空变化——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C].自然地理学与生态安全学术论文摘要集.2012
[3].高翔,鱼腾飞,程慧波.西北地区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系统耦合的时空分异——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0
[4].高翔,鱼腾飞,程慧波.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水资源环境与城市化交互耦合时空变化[J].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
[5].高翔.水约束下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城市化发展[C].农业、生态水安全及寒区水科学——第八届中国水论坛摘要集.2010
[6].王亚龙,白永平,张艳萍.近10年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经济对比与发展方向研究[J].甘肃科技纵横.2010
[7].高翔.水资源约束下的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城市化过程研究[D].兰州大学.2009
[8].高翔,鱼腾飞,程慧波.城镇体系结构及与城市化的耦合机制——以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2009
[9].王成勇,丁国安.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产业集群战略研究[J].天水行政学院学报.2005
[10].王成勇.西陇海兰新经济带甘肃段工业集群战略[N].甘肃经济日报.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