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曲英译论文-马风华

散曲英译论文-马风华

导读:本文包含了散曲英译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红楼梦曲》,散曲翻译,语料库,译本比较

散曲英译论文文献综述

马风华[1](2014)在《散曲英译探微——《红楼梦曲》四种英译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诗歌翻译历来是困扰广大译者的一大难题。作为整部小说的文眼,《红楼梦曲》对"金陵十二钗"和四大家族的命运、结局作了一次暗示性的预叙,其翻译难度更是非比寻常。虽同属诗歌范畴,曲却有着不同于诗、词的特征,其翻译也有独特之处。通过观察分析法,同时借助语料库工具软件,从韵律、句式、语体、修辞四个方面,对《红楼梦曲》的四种英译进行对比赏析,探讨了诗歌翻译,特别是散曲翻译的基本规律。(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4年04期)

杨征[2](2013)在《哲学视野下的元散曲词汇英译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散曲词汇记载着元代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反映了元代的时代精神。它兼有通俗诙谐与绮丽典雅的双面取向,正是这两种取向的紧密结合使得元散曲形成了别具一格、雅俗共赏的风格。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活动,应该紧紧围绕元散曲的这种语言态势来展开。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的《元曲叁百首》为蓝本,比照国内外其他八位译者的元散曲翻译成果,选取38个元散曲词汇,依据其翻译中的难点,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并提出初步的翻译策略。在寻求解决元散曲词汇对翻译造成的困难的方案时,以叁大哲学传统对翻译的启示,对元散曲进行了相关考察及批评,论文即因此分为叁章。本文认为,翻译的过程实为意义的转换过程,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开放性的复杂过程。第一章结合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概念,对元散曲中的普通名词、文学意象以及俚语俗词的英译进行探讨,并进而指出,对于这种双语系统中能够对应上的词汇类别,译文的视域应该尽量向原文作者的初始视域靠近,实现理想的视域融合;第二章将解构主义对翻译的启示运用到模糊延异性词汇——迭词、隐喻修辞以及古今异义词的英译中,解构主义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性受到怀疑,但是本文认为,对于上述叁种极具模糊、延异性词汇的英译,运用解构主义倒是可以完成较好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我们鼓励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创造性,在译文中发出自己的、不同于作者的声音,从而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共生”。第叁章则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器”概念出发,追踪元散曲中的专有名词、译语空缺词汇及非等值词汇的英译,指出,对于在双语系统词汇意义转换中有冲突和矛盾的词汇,译者首先应该突破母语中所设置的“社会过滤器”对于自己的抑制,创造出原味十足的译文,如此译文,才有可能让读者也解除“社会过滤器”对自身的抑制,从而理解到独具汉民族风味的元散曲。笔者希望依据哲学的叁大传统体现元散曲词汇的语言特点及差异,引发专家学者对于构建哲学视野中的元散曲词汇英译体系的关注。(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13-05-01)

吴礼敬[3](2010)在《元散曲英译:回顾与展望》一文中研究指出指出元曲中杂剧的英译自18世纪以降未曾间断,相比之下,散曲的翻译和研究显得不足。回顾散曲翻译在国外的代表译家和作品,同时评价国内主要散曲译作,对元散曲的英译爬梳剔抉,以弥补散曲英译研究的空缺,为以后的散曲翻译提供借鉴。(本文来源于《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5期)

吴礼敬[4](2010)在《元散曲英译中的文体学意识——从曲名英译谈起》一文中研究指出元散曲是中国文学继唐诗宋词以后诞生的又一主要文类,在中国文学中占据重要地位。散曲的发展虽然继承了诗词的形态特征,但也有自身的鲜明特色。这些特色体现在元曲的标题上,就是宫调、曲牌和曲题相结合。散曲英译应体现其形式上与诗词不一致的特征,反映在曲名英译上,应该较好的体现散曲的上述特色,即宫调、曲牌和曲题叁者缺一不可,做到与原曲名相一致。(本文来源于《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0年06期)

散曲英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元散曲词汇记载着元代独特的社会生活风貌,反映了元代的时代精神。它兼有通俗诙谐与绮丽典雅的双面取向,正是这两种取向的紧密结合使得元散曲形成了别具一格、雅俗共赏的风格。作为跨文化交际的翻译活动,应该紧紧围绕元散曲的这种语言态势来展开。本文以许渊冲英译的《元曲叁百首》为蓝本,比照国内外其他八位译者的元散曲翻译成果,选取38个元散曲词汇,依据其翻译中的难点,对其进行较为系统的归类与分析,并提出初步的翻译策略。在寻求解决元散曲词汇对翻译造成的困难的方案时,以叁大哲学传统对翻译的启示,对元散曲进行了相关考察及批评,论文即因此分为叁章。本文认为,翻译的过程实为意义的转换过程,是一个受诸多因素影响的、开放性的复杂过程。第一章结合伽达默尔的视域融合概念,对元散曲中的普通名词、文学意象以及俚语俗词的英译进行探讨,并进而指出,对于这种双语系统中能够对应上的词汇类别,译文的视域应该尽量向原文作者的初始视域靠近,实现理想的视域融合;第二章将解构主义对翻译的启示运用到模糊延异性词汇——迭词、隐喻修辞以及古今异义词的英译中,解构主义在翻译实践中的指导性受到怀疑,但是本文认为,对于上述叁种极具模糊、延异性词汇的英译,运用解构主义倒是可以完成较好的阅读、理解和分析,我们鼓励译者发挥主观能动性与积极创造性,在译文中发出自己的、不同于作者的声音,从而实现译文与原文的“共生”。第叁章则从弗洛姆的“社会过滤器”概念出发,追踪元散曲中的专有名词、译语空缺词汇及非等值词汇的英译,指出,对于在双语系统词汇意义转换中有冲突和矛盾的词汇,译者首先应该突破母语中所设置的“社会过滤器”对于自己的抑制,创造出原味十足的译文,如此译文,才有可能让读者也解除“社会过滤器”对自身的抑制,从而理解到独具汉民族风味的元散曲。笔者希望依据哲学的叁大传统体现元散曲词汇的语言特点及差异,引发专家学者对于构建哲学视野中的元散曲词汇英译体系的关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散曲英译论文参考文献

[1].马风华.散曲英译探微——《红楼梦曲》四种英译比较研究[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

[2].杨征.哲学视野下的元散曲词汇英译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

[3].吴礼敬.元散曲英译:回顾与展望[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4].吴礼敬.元散曲英译中的文体学意识——从曲名英译谈起[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

标签:;  ;  ;  ;  

散曲英译论文-马风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