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数荧光论文-朱燕舞,陈燕,姚昌中,窦焰,江欢

导数荧光论文-朱燕舞,陈燕,姚昌中,窦焰,江欢

导读:本文包含了导数荧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芳香族氨基酸,食品

导数荧光论文文献综述

朱燕舞,陈燕,姚昌中,窦焰,江欢[1](2013)在《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3种芳香族氨基酸》一文中研究指出提出了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食品中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方法。试验表明:为排除干扰,色氨酸、酪氨酸和苯丙氨酸的特征同步导数荧光波长宜选定279,224,256 nm,波长差Δλ为55,70,25 nm条件下进行同步扫描。3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浓度分别在一定范围内与其导数荧光强度呈线性关系,检出限(3s/k)分别为6.3×10~(-9),1.6×10~(-8),4.0×10~(-7)mol·L~(-1)。方法用于蜂蜜、羊奶粉和啤酒样品中3种芳香族氨基酸的测定,回收率在92.3%~103%之间。(本文来源于《理化检验(化学分册)》期刊2013年01期)

刘娟[2](2012)在《小分子物质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及导数荧光法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在生物体内,核酸的数量虽然很少,却是生物体细胞内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DNA作为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主宰着生命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它既决定着细胞的形态、组成和功能,又决定着细胞的生长繁殖、变化和变异。因此研究DNA自身的组成结构以及构象,药物、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小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小分子物质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DNA在这些小分子物质的作用下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助于解释DNA的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认识一些疾病的致病原因和某些药物的治疗机制,对于研究超分子体系的化学本质也有重要的意义,并能为研制新型高效的药物提供极具指导性的信息。近来已成为生物学、化学、医学、药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占据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本论文采用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等一系列光谱学的方法,对DNA和一些小分子物质之间的结合方式、结合常数、猝灭类型等进行了研究,从更加微观的分子角度来揭示小分子和DNA之间的作用方式。并且为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很有效的线索。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绪论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DNA的研究背景;DNA的分子结构特征;DNA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DNA和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前景;最后展望了荧光分析法的前景。2.论文的第二部分采用经典的荧光探针盐酸小檗碱(BR),以荧光光谱法为主要手段研究了稀土金属离子、各种表面活性剂对鲱鱼精DNA-BR混合体系所产生的荧光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其作用机理。这对于研究和揭示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体内的毒性作用、了解DNA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原理以及它们对DNA生物功能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3.论文的第叁部分依然采用盐酸小檗碱为荧光探针,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变性曲线及Scatchard方程等手段研究了橙皮素、柚皮素在Tris-HCl的作用下和DNA-BR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证明了小分子橙皮素、柚皮素和DNA之间的猝灭类型均为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二者相结合的混合猝灭,且他们与DNA之间不仅存在着嵌插作用而且存在着非特异性的静电作用,并且求出了它们与DNA之间的结合常数。4.论文的第四部分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等分子光谱法以及热变性曲线等手段研究了姜黄素和青蒿素与DNA-BR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接近人体生理酸度(pH=7.4)的条件下,姜黄素和青蒿素与DNA之间的猝灭类型为单一的动态猝灭;姜黄素和青蒿素与DNA之间主要是以嵌插作用结合的,并不存在非特异性的静电作用。并且求出了它们与DNA之间的结合常数。5.论文的第五部分采用一阶导数荧光光谱法来测定环境水中的对氨基苯酚和2-萘酚,解决了这两种物质的常规荧光光谱相互重迭从而产生干扰的问题。该方法快捷简单,灵敏度高。已经用于环境水中这两种污染物的检测,该方法用于2-萘酚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10-8mol·L-1~8×10-5mol·L-1,R=0.9996。用于对氨基苯酚测定线性范围为1×10-7mol·L-1~6×10-4mol·L-1, R=0.9997。2-萘酚的检出限为8.11×10-9mol·L-1;对氨基苯酚的检出限为3.21×10-8moll·L-1。此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2-萘酚的为1.66%,对氨基苯酚的为6.94%。(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期刊2012-03-01)

王利丹,林琳,刘娟,杨媛,张伟[3](2011)在《二阶导数荧光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的方法。方法:在pH7.4的条件下,测定人血清中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二阶导数荧光光谱,采用峰零交叉测量法,同时求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结果:血红蛋白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0×10-7~12.0×10-7mol/L,r=0.997,回收率为96.6%~100.1%;白蛋白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0×10-7~12.0×10-7mol/L,r=0.998,回收率为95.5%~100.3%。结论:该法无需分离2种蛋白,操作简单快速,结果满意。(本文来源于《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期刊2011年02期)

陈国庆,吴亚敏,魏柏林,刘慧娟,高淑梅[4](2010)在《应用导数荧光光谱和概率神经网络鉴别合成色素》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测量了食品色素胭脂红、苋菜红、诱惑红和工业色素苏丹红Ⅳ溶液分别在波长为300,400,440和380nm的光激发下产生的荧光光谱.对这4种红色素的各8个溶液样本选取60个发射波长值所对应的荧光强度作为网络特征参数,训练、建立概率神经网络.据此,对32个色素溶液样本进行种类识别.为解决原始荧光光谱重迭造成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应用导数荧光光谱,将二阶导数光谱数据作为网络特征参数,建立网络,进行识别,识别准确率达100%.由此,提出了应用二阶导数荧光光谱结合概率神经网络对合成色素方便、快捷、准确地进行种类鉴别的新方法,为食品安全监管提供支持.(本文来源于《物理学报》期刊2010年07期)

韩彩芹,段培同,吴斌,刘莹,骆晓森[5](2010)在《导数荧光法研究异丙醇-水配合物的团簇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获得了异丙醇-水配合物的激发光谱和发射光谱,分析了其荧光发射机理,并用波长为220和232 nm的紫外光激发不同体积百分比的配合溶液得到了荧光光谱,在FFT低通滤波和平滑处理基础上运用导数荧光分析法对其进行优化,进而研究了异丙醇-水配合物的分子团簇性质。结果表明,配合物中异丙醇分子与水分子在H键作用下,以不同方式结合可以形成7种能发荧光的团簇分子,其发射荧光的中心波长分别为277、284、293、309、328、345和362 nm,并根据相对峰位强度得到了各团簇分子数量随溶液浓度变化的规律。(本文来源于《光电子.激光》期刊2010年07期)

杨媛,林琳,李永红,杨忆[6](2009)在《二阶导数荧光法同时测定血清中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一文中研究指出生物大分子的测定主要有色谱法、毛细管电泳法、分光光度法等,这些方法干扰严重,需要用多种方法和试剂进行分离、操作繁杂、耗时长。本文利用二阶导数荧光法同时测定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含量,解决了血红蛋白和白蛋白的常规荧光光谱彼此重迭的问题,不需要分离,可直接测定。(本文来源于《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期刊2009-10-18)

黄仁杰,叶雅沁,鄢雪梨,陈国南[7](2009)在《比值-导数荧光法测定藤茶中的蛇葡萄素》一文中研究指出以10 g/L AlCl_3溶液为络合剂,在λ_(ex)=442 nm,λ_(em)=503、505、507砌下,建立比值-一阶导数荧光分析法测定藤茶中的蛇葡萄素。蛇葡萄素质量浓度在10.08~151.2μg/mL范围内与比值导数光谱的峰谷差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79),平均回收率为97.35%,(RSD=2.3%,n=9)。经配对t检验法分析,与HPLC法的测定结果无显着差异。该法可用于藤茶提取过程中质量控制的检测方法。(本文来源于《分析试验室》期刊2009年01期)

张荣斌,周培琛,林国春,李耀群[8](2007)在《血清一阶导数荧光光谱诊断早期恶性肿瘤》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Wistar大鼠接种恶性肉瘤模拟人患上癌症。取Wistar大鼠眼静脉血制备血清,并用乙醇简单处理得上层清液,扫描获得其一阶导数荧光光谱,确定上层清液原卟啉发射带(630 nm附近)的峰高,观察到健康Wistar大鼠与癌变大鼠的血清样存在明显差异,10例癌变样假阳性率为0,而20例正常样中仅有1例假阳性达到了恶性肿瘤早期诊断的目的。(本文来源于《分析化学》期刊2007年12期)

杨季冬,张书然,刘绍璞[9](2007)在《同步-偏振-导数荧光法同时测定叁种苯二酚异构体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苯二酚的叁种异构体,由于其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均重迭严重,不能用常规分光光度法和荧光法进行同时测定.而以λ=0nm进行同步扫描时,在350~500nm之间具有相似的荧光光谱特征,其荧光强度有良好的加和性,可以对叁者进行总量测定.研究还发现叁种苯二酚异构体与Cu2+和异烟肼形成1∶1∶2的配位合物时,用△λ=30nm进行同步扫描并采用偏振和一阶导数法,间苯二酚的导数荧光峰位于260nm处,对苯二酚的导数荧光峰位于320nm处,两者能很好分开,而此时邻苯二酚荧光峰消失,因此可在叁者的混合物中分别测定间、对苯二酚,然后再从总量中减去间、对苯二酚的含量,从而测到邻苯二酚的浓度,因此本工作通过上述方法可对叁种苯二酚异构体进行同时测定.其线性范围均在3×10-6~5×10-4mol/L之内,间苯二酚和对苯二酚的检出限分别是2.5×10-7mol/L和3.1×10-7mol/L;其混和物总量的检出限是4.5×10-7mol/L,RSD均在5%以下.该方法简便快速,有良好的准确性和重复性,用于环境水样中叁种苯二酚的同时测定,获得满意结果.(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7年20期)

王玉田,崔立超,王冬生,李艳春[10](2006)在《基于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的多组分农药残留测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多组分农药残留物的荧光检测中,由于组分间结构与化学性质相似,导致荧光光谱相互重迭,常规荧光光谱法难以同时进行测量。利用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对西维因与克百威这2种常用农药的荧光光谱进行了研究,并试验了pH值对两者荧光特性的影响。在pH为7.8的条件下,选择Δλ=60 nm,在250~450nm的波长范围内对两者混合溶液进行了同步荧光光谱扫描,并做一阶导数处理。实验结果表明,两者的同步导数荧光光谱完全得到了分离,消除了彼此间的干扰,能够对两者的混合溶液进行同时测定。西维因与克百威的线性范围分别为0.013~1.156μg.mL-1与0.025~1.042μg.mL-1,检出限分别为0.013μg.mL-1与0.025μg.mL-1,回收率分别为98%~104%与96%~103%;相对标准偏差均低于2.25%。(本文来源于《光谱学与光谱分析》期刊2006年11期)

导数荧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生物体内,核酸的数量虽然很少,却是生物体细胞内最重要的生物大分子。核酸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两种。DNA作为生物体内的遗传物质,主宰着生命过程中的全部信息。它既决定着细胞的形态、组成和功能,又决定着细胞的生长繁殖、变化和变异。因此研究DNA自身的组成结构以及构象,药物、离子、表面活性剂等小分子与DNA的相互作用,小分子物质与DNA之间的结合方式以及DNA在这些小分子物质的作用下自身的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有助于解释DNA的功能和结构之间的关系,认识一些疾病的致病原因和某些药物的治疗机制,对于研究超分子体系的化学本质也有重要的意义,并能为研制新型高效的药物提供极具指导性的信息。近来已成为生物学、化学、医学、药学、物理学及计算机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占据了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部分。本论文采用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分子荧光光谱法等一系列光谱学的方法,对DNA和一些小分子物质之间的结合方式、结合常数、猝灭类型等进行了研究,从更加微观的分子角度来揭示小分子和DNA之间的作用方式。并且为新型药物的开发提供了很有效的线索。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绪论部分的内容主要介绍了DNA的研究背景;DNA的分子结构特征;DNA自身的物理化学性质;DNA和小分子之间的作用力类型,研究方法以及发展前景;最后展望了荧光分析法的前景。2.论文的第二部分采用经典的荧光探针盐酸小檗碱(BR),以荧光光谱法为主要手段研究了稀土金属离子、各种表面活性剂对鲱鱼精DNA-BR混合体系所产生的荧光性质的影响,并讨论了其作用机理。这对于研究和揭示表面活性剂在生物体内的毒性作用、了解DNA与金属离子的结合原理以及它们对DNA生物功能的影响具有积极的意义。3.论文的第叁部分依然采用盐酸小檗碱为荧光探针,通过紫外光谱、荧光光谱、热变性曲线及Scatchard方程等手段研究了橙皮素、柚皮素在Tris-HCl的作用下和DNA-BR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结果证明了小分子橙皮素、柚皮素和DNA之间的猝灭类型均为动态猝灭和静态猝灭二者相结合的混合猝灭,且他们与DNA之间不仅存在着嵌插作用而且存在着非特异性的静电作用,并且求出了它们与DNA之间的结合常数。4.论文的第四部分通过荧光光谱、紫外光谱等分子光谱法以及热变性曲线等手段研究了姜黄素和青蒿素与DNA-BR混合体系的相互作用,研究表明,在接近人体生理酸度(pH=7.4)的条件下,姜黄素和青蒿素与DNA之间的猝灭类型为单一的动态猝灭;姜黄素和青蒿素与DNA之间主要是以嵌插作用结合的,并不存在非特异性的静电作用。并且求出了它们与DNA之间的结合常数。5.论文的第五部分采用一阶导数荧光光谱法来测定环境水中的对氨基苯酚和2-萘酚,解决了这两种物质的常规荧光光谱相互重迭从而产生干扰的问题。该方法快捷简单,灵敏度高。已经用于环境水中这两种污染物的检测,该方法用于2-萘酚测定的线性范围为2×10-8mol·L-1~8×10-5mol·L-1,R=0.9996。用于对氨基苯酚测定线性范围为1×10-7mol·L-1~6×10-4mol·L-1, R=0.9997。2-萘酚的检出限为8.11×10-9mol·L-1;对氨基苯酚的检出限为3.21×10-8moll·L-1。此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2-萘酚的为1.66%,对氨基苯酚的为6.94%。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导数荧光论文参考文献

[1].朱燕舞,陈燕,姚昌中,窦焰,江欢.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测定食品中3种芳香族氨基酸[J].理化检验(化学分册).2013

[2].刘娟.小分子物质与DNA相互作用的光谱性质研究及导数荧光法的应用[D].郑州大学.2012

[3].王利丹,林琳,刘娟,杨媛,张伟.二阶导数荧光法同时测定人血清中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J].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

[4].陈国庆,吴亚敏,魏柏林,刘慧娟,高淑梅.应用导数荧光光谱和概率神经网络鉴别合成色素[J].物理学报.2010

[5].韩彩芹,段培同,吴斌,刘莹,骆晓森.导数荧光法研究异丙醇-水配合物的团簇性质[J].光电子.激光.2010

[6].杨媛,林琳,李永红,杨忆.二阶导数荧光法同时测定血清中的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含量[C].第十五届全国光散射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2009

[7].黄仁杰,叶雅沁,鄢雪梨,陈国南.比值-导数荧光法测定藤茶中的蛇葡萄素[J].分析试验室.2009

[8].张荣斌,周培琛,林国春,李耀群.血清一阶导数荧光光谱诊断早期恶性肿瘤[J].分析化学.2007

[9].杨季冬,张书然,刘绍璞.同步-偏振-导数荧光法同时测定叁种苯二酚异构体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7

[10].王玉田,崔立超,王冬生,李艳春.基于同步-导数荧光光谱法的多组分农药残留测定的研究[J].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06

标签:;  ;  ;  

导数荧光论文-朱燕舞,陈燕,姚昌中,窦焰,江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