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利主义论文-黎熙元,严丽君

福利主义论文-黎熙元,严丽君

导读:本文包含了福利主义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福利话语,社会政策实践,福利模式,香港

福利主义论文文献综述

黎熙元,严丽君[1](2018)在《从港式自由主义到港式福利主义:回归后香港福利模式的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术界普遍认同,"自由放任"和"积极不干预"是回归前香港福利模式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一原则在回归后的命运备受关注。本文通过分析媒体报道、政府施政报告以及统计数据,从福利话语和政策实践两个层面探讨回归二十年来香港福利模式的转变。研究发现,在"自由主义"和"福利主义"两种话语权及其背后不同社会群体利益的争夺角逐中,特区政府通过最低工资立法、一次性纾困补贴等长期、短期措施来回应社会要求。虽然尚未触动"低税制",但一些"少福利"的理财原则已经改变。不过,香港社会在"福利权是人权"这一点上难以形成共识。因此,回归后香港的福利模式不会真正走向福利国家式福利主义,而会走向港式福利主义——一种日趋完整的剩余模式。(本文来源于《当代港澳研究》期刊2018年04期)

魏朝永,邓蜜蜜[2](2018)在《积极福利主义视角下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路径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较具争议的一项公共政策。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自1993年实施以来,在保障低收入劳动者收入、缓解收入差距拉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积极福利主义视角来看,我国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被动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责任主体单一、不重视低收入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问题。因此,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要变被动保障为积极保障,强化多元主体的责任,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自我保障能力。(本文来源于《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期刊2018年08期)

汤剑波[3](2016)在《走向生态福利主义的社会保障》一文中研究指出生态主义是当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的福利意识形态,它扩大了社会福利政策的考虑范围。把生态视角引入社会保障领域,生态质量是社会福利的重要衡量指标之一。生态对社会福利价值观提出了根本性变革的要求:要打破经济永恒增长的信念,树立一种使用物质资源的新道德;要超越福利的狭隘经济含义,克服人类无限的物质欲望冲动,保证可持续发展;要摆脱征服自然的态度,超越狭隘的自利,树立起对整个生态的责任观。生态主义者主张用一种"福利的生态主义模式"去替代"福利的生产主义模式",倾向于一种基于社群的社会保障政策。(本文来源于《浙江伦理学论坛》期刊2016年00期)

高景柱[4](2016)在《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路径——以理查德·阿内逊的福利机遇平等为中心的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进路是当代政治哲学与道德哲学中的平等观的重要分析路径之一,理查德·阿内逊的"福利机遇的平等理论"是其中的一种代表性理论。阿内逊在批判以约翰·罗尔斯与罗纳德·德沃金等人的平等观为典范的平等的资源主义分析路径的基础之上,建构了福利机遇的平等理论,以进一步挽救、修正或发展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路径。然而,阿内逊的尝试面临着不少困境,以至于他有放弃平等理念的嫌疑,比如阿内逊对合理偏好的界定存在模糊性,同时,在多元主义社会中,福利并不像阿内逊所反复申述的那样,是唯一具有内在价值以及重要性的东西。(本文来源于《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3期)

李青[5](2015)在《福利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利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福利主义对稳定与促进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社会发展具有突出作用;福利主义理论与实践既没有解决经济危机、失业等老问题,在推动福利政策的过程中,又衍发了一系列新问题,福利主义自身也陷入了发展的困境。进入90年代中后期以来,欧洲和北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福利主义的理论和实践,表现出了发展上的一些突出倾向:理论上的折衷色彩越来越鲜明;实践上福利主义政策出现了新的变化,社会福利政策遇到了一些新问题。(本文来源于《“时代变迁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论文集》期刊2015-10-01)

孙明璐[6](2014)在《福利主义向非福利主义的变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福利主义认为,判断社会福利的高低,只要判断社会成员效用水平的高低即可。长期以来,福利经济学一直坚持福利主义的观点,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经济学兴起了非福利主义的研究浪潮。福利主义被非福利主义取代的原因有四:阿罗不可能性定理、帕累托标准的缺陷、理论上对效率和公平问题的重新思考,以及实践中对效率和公平问题的重新思考。非福利主义的研究包括对传统的"理性经济人"假设提出质疑,对自由、个人权利、个人生活水平等问题所作的进一步研究等。(本文来源于《知识经济》期刊2014年13期)

汪明亮[7](2014)在《刑罚福利主义不利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西方特别是美国的犯罪治理实践表明,刑事政策的宽严取舍与社会稳定状况相关,社会相对稳定容易助推刑罚福利主义,形成轻缓的刑事政策;社会治安恶化则会导致刑罚福利主义衰弱,刑事政策日趋严厉。这说明,价值理念、刑事政策与社会稳定叁者之间有着密切的内在联系。自上世纪80年代始,西方刑罚福利主义思想对我国的刑事政策理论与实践的影响日益显现,进入新世纪以来,这种影响更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虽然近年来在日益严峻的犯罪现实面前,刑罚福利主义思潮有些收敛,但刑罚福利主义价值理念仍对我国当前的刑事政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并与我国传统的"治乱世需用重典"思想产生了(本文来源于《探索与争鸣》期刊2014年06期)

陈正伟[8](2014)在《香港不会走向福利主义》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年一度,梁振英在1月15日公布了新一份施政报告,与首份施政报告相比,今年的报告字数少了12%,宣读的时间也因此减短了一个小时。不过,这个看似分量减少的报告,在政府开支上却毫不吝啬,甚至有点"大手笔"——今年政府将施政内容重点放在扶贫政策上,此举将令政府每年经常性开支增加100亿至200亿港元。不过,这也让部分港人开始担忧香港是否已走向福利主义。2014重点扶贫"扶贫安老是本届报告的重点",在施政报告媒体预览会上,政府新闻处人员提醒在场的。仔细阅读不(本文来源于《沪港经济》期刊2014年03期)

邓永辉[9](2013)在《从非福利主义分析农民工就业的权利贫困》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70年代以后,福利经济学兴起了非福利主义的研究浪潮。森的非福利主义的研究包括个人生活权利自由和社会生活中个人权利的对策论框架。农民工就业的权利贫困表现自组织型就业导致就业渠道狭窄和流动性就业导致社会保险不足。非福利主义对农民工就业权利贫困的启示是:农民工就业的权利贫困是农民工就业质量不高的表现,影响农民工的幸福感和其子女的自由选择权利。(本文来源于《经济研究导刊》期刊2013年23期)

杨维[10](2013)在《庇古福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类研究经济学的主要动机是帮助社会改进。那么,经济科学应该把消灭贫困、追求全人类的福利作为宗旨。本论文以“福利”为主题,旨在对庇古的福利思想进行伦理思考,之所以选择庇古福利主义伦理思想作为研究主题,是因为福利问题一直是思想家们关注的热点问题,并加之最早的福利思想的根源似乎发源于此。古语有言,水皆有源,木皆有本。为使对福利的认识更加明确与深刻,所以研究重点将围绕庇古的福利主义伦理思想进行展开。关于庇古福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整篇论文的研究思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首先,庇古福利主义伦理思想的时代背景及思想渊源。主要对庇古福利主义伦理思想产生的根源进行探索。以庇古所处的时代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出发,分析曾对庇古产生过较大影响的思想理论,来探索庇古福利思想的背景和思想来源。其次,阐析庇古福利主义伦理思想的主要内容。庇古的福利思想中与前人不同的闪光点在于“社会福利最大化”这一观点,他认为通过国民所得的转移和再分配、通过对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对某些经济行为征税,能使社会福利实现最大化。经济因素并不是直接对福利产生影响,而是通过国民所得的转移和再分配对社会福利产生直接作用。因此,社会福利与国民所得的大小和变化是密切相关的。在庇古看来,国民收入应该平均分配,越平均公民所获得的社会福利就越大。最后,论述庇古福利思想价值和意义,即考察庇古福利思想在伦理思想历史上的贡献和重要性,以及在现实生活给予的思想启发和对我国道德建设方面所带来的实际意义。(本文来源于《江西师范大学》期刊2013-06-01)

福利主义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重要的社会保障制度,同时也是较具争议的一项公共政策。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自1993年实施以来,在保障低收入劳动者收入、缓解收入差距拉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积极福利主义视角来看,我国最低工资制度是一种被动型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着责任主体单一、不重视低收入劳动者的技能培训等问题。因此,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要变被动保障为积极保障,强化多元主体的责任,提高低收入劳动者的自我保障能力。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福利主义论文参考文献

[1].黎熙元,严丽君.从港式自由主义到港式福利主义:回归后香港福利模式的转变[J].当代港澳研究.2018

[2].魏朝永,邓蜜蜜.积极福利主义视角下完善我国最低工资制度的路径探析[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8

[3].汤剑波.走向生态福利主义的社会保障[J].浙江伦理学论坛.2016

[4].高景柱.平等的福利主义分析路径——以理查德·阿内逊的福利机遇平等为中心的考察[J].云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5].李青.福利主义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影响[C].“时代变迁与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学术研讨会暨当代世界社会主义专业委员会2015年会论文集.2015

[6].孙明璐.福利主义向非福利主义的变迁分析[J].知识经济.2014

[7].汪明亮.刑罚福利主义不利于转型期的社会稳定[J].探索与争鸣.2014

[8].陈正伟.香港不会走向福利主义[J].沪港经济.2014

[9].邓永辉.从非福利主义分析农民工就业的权利贫困[J].经济研究导刊.2013

[10].杨维.庇古福利主义伦理思想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2013

标签:;  ;  ;  ;  

福利主义论文-黎熙元,严丽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