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乐舞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文化自信,中国古代音乐史,乐舞表演,乐为统领
乐舞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李荣有[1](2018)在《两汉乐(舞)史上两大认知体系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两汉乐(舞)史上形成了两大认知体系,一是乐本体认知体系(含乐舞一体表演艺术认知体系、乐为统领综合艺术认知体系),二是乐文化认知体系(含兼容并包思想文化认知体系、乐图并立学术文化认知体系)。这两种高屋建瓴的认知体系相互作用长期蔓延,形成了华夏文明独立于世界文化之林的重要标志,并成为当下中华民族文化自信和文化复兴的核心思想支柱。(本文来源于《艺术百家》期刊2018年01期)
朱珂苇[2](2014)在《以乐舞体系为中心谈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乐舞体系中,《诗经》开辟了中国音乐文学的源头,在不断的发展摸索中,汉乐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乐舞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乐舞体系的具体含义和大致的发展框架,然后选取了比较有时代特点的《诗经》乐舞与汉乐府乐舞体系,然后分析两者建立的背景,两者作为诗和乐舞的综合体都有自己独有的社会功能,从多种不同的社会功能演变中进而分析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从多个角度阐述当时社会在乐舞运用上的功能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原貌。(本文来源于《作家》期刊2014年04期)
王晓阳[3](2008)在《以乐舞体系为中心谈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一文中研究指出《诗经》和汉乐府都是音乐文学,是周、汉两代乐舞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有意从乐舞体系的整体观出发,把《诗经》和汉乐府作为音乐文学发展的两个阶段作为对象考察发现:《诗经》和汉乐府在建立乐舞体系的文化思想、乐舞实施的社会功能、乐舞机构、乐舞内容、歌诗风格、音乐表现方式、艺术表现方法等方面都有相同点,也有相异性。两者之间既有内在继承关系,又有创新和发展。本文旨在通过这些对比性研究,考察各自不同的特色和特点,从较为全面的角度分析乐府体系的产生发展状况,形成对《诗经》和汉乐府乐舞内容的原始面貌的认知,和对周、汉两代社会风貌、文化制度的了解。从而对先秦到汉代的音乐文学艺术发展轨迹及辉煌成就有一个全面真实的认识。本篇论文主要由绪论、正文、总论叁部分组成。绪论描述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研究现状,当前研究多是把《诗经》和汉乐府作为文学作品来研究,而本文则是从乐舞体系的整体观去把握这两部作品,通过对比性研究,探讨两者内在的联系和发展。正文分为四章。第一章探讨了《诗经》和汉乐府建立的文化思想。周王朝建立乐舞体系的文化思想是礼乐治国,汉代建立乐府体系的文化思想是出于国家典礼仪式的需要。周乐舞体系的社会教化功能逐渐向汉乐府典礼仪式化功能方向转化。第二章探讨乐舞体系的内容和来源。周代乐舞体系的内容和汉乐府乐舞内容有所不同。他们都是在先代乐舞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本部分内容分析了周代和汉代乐舞体系各自不同的内容和来源。第叁章探讨了周、汉两代乐舞体系的机构设置,和各机构不同的职能作用。第四章探讨了《汉乐府》和《诗经》在艺术形式上的继承和发展。这里面又分为叁个方面论述:(一)从乐舞格局的变化上来分析:周代乐舞体系是以雅乐为主、俗乐为辅的乐舞格局向汉代雅俗并立的乐舞格局变化。(二)在对待异域新声的态度上:周代限制新声的引入和发展,汉乐府则大量引进新声,吸纳外族文化,形成丰富开放的文化品格。(叁)《诗经》的音乐表现形式为汉乐府继承并扩展。《诗经》鲜明的音乐文学的特征:(1)《诗经》本身乐歌说。(2)《诗经》中多次描述使用乐器及乐器的声音。(3)《诗经》的语言节奏表现出和音乐节奏的一致性。汉乐府的整体音乐结构接纳了《诗经》的音乐结构,形成了和《诗经》相类似的音乐形式;同时,汉乐府具有了比诗经更丰富的音乐形式,在乐器使用的多样性、声腔系统的组成性、表现手法的多样性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发展。表现在:(1)周代乐舞以钟磬等打击乐器为主,汉乐府中吹奏乐器日渐兴起,弹弦乐器在数量和使用频率上大幅度增加。(2)《诗经》中的风、南、雅等多元音乐体系向汉乐府叁大声腔系统演进。(3)《诗经》中简单、短篇幅的音乐形式向汉乐府复杂、长篇幅的音乐形式递进。(4)单一句式向复杂句式转化,表明音乐特征的变化:《诗经》中四字句占主导地位的单一句式特点向汉乐府多种句式复杂并存的方向发展,正是当时音乐形式转变的文字反映。(四)表演形式丰富,表现性强化。汉乐府的诗乐舞表演形式明显复杂化,技艺化功能增强,表现性强化,成为一种综合性艺术形式。汉乐府的综艺性表现在:(1)叙事由抒情性向叙事性转化,叙事性特征突出。汉乐府叙事性技巧成熟,叙事手法多种多样,突破了诗经以抒情为主,简单化的叙事艺术。(2)平铺直叙的手法向集中展现的手法迈进,表演性明显。诗经叙事条理清晰,往往采用平铺直叙的手法来展现矛盾冲突;而汉乐府已善于撷取一个生活片段,集中展现社会矛盾。(3)人物塑造更有技巧性和表现力。具有多种人物表现方法。《诗经》的叙事诗在人物刻划上,善于通过铺叙、烘托、细节描写、对比等手法,借助人物自身的言语动作和心理活动,或借助环境描写而实现人物形象的塑造。汉乐府则在人物塑造的技巧性上和表现手法的多样性上,显示出了比《诗经》更为丰富的表现力。总论: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虽然汉乐府的发展渊源来自《诗经》,并且具有《诗经》音乐文学的内在继承性。但是汉乐府在发展中融进了时代的因素和自己的特征,具有了不同于《诗经》的艺术特点和自己独特的风格。这是不同时代赋予的不同特征,也是音乐文学内在发展规律使然。(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08-05-01)
乐舞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乐舞体系中,《诗经》开辟了中国音乐文学的源头,在不断的发展摸索中,汉乐府在此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乐舞体系。本文首先分析了乐舞体系的具体含义和大致的发展框架,然后选取了比较有时代特点的《诗经》乐舞与汉乐府乐舞体系,然后分析两者建立的背景,两者作为诗和乐舞的综合体都有自己独有的社会功能,从多种不同的社会功能演变中进而分析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从多个角度阐述当时社会在乐舞运用上的功能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原貌。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乐舞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李荣有.两汉乐(舞)史上两大认知体系探析[J].艺术百家.2018
[2].朱珂苇.以乐舞体系为中心谈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J].作家.2014
[3].王晓阳.以乐舞体系为中心谈汉乐府对诗经的继承和发展[D].河南大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