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论文-罗建华,胡汉傈,许小宁,王燕华,王军明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论文-罗建华,胡汉傈,许小宁,王燕华,王军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策研究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论文文献综述

罗建华,胡汉傈,许小宁,王燕华,王军明[1](2012)在《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自治州转移培训模式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对提升少数民族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劳动力向二、叁产业转移,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城镇化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文章通过对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分析研究,提出少数民族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的对策,以进一步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作的深入开展。(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12年12期)

曾军丽,刘玉萍[2](2011)在《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从"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入手,得出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1991-2010年西部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正相关,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相关。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本文来源于《调研世界》期刊2011年09期)

王明寿,张剑,张再生[3](2011)在《论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定西市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具有显着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已经成为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产业。由于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实践不但呈现出重要特征,也暴露出一定的问题,通过对其特征及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对策建议,以利于推动西部地区劳务经济繁荣。(本文来源于《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王丰[4](2008)在《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消除东西部差距实现共同繁荣成为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西部要想赶上东部的步伐必须加快农村的发展,而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则是西部农村经济发展的突破口。因此,以促进劳动力区域内就业为优先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空间,应当成为西部产业选择的基础。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流向理论,包括产业变迁的基本规律和农村富余劳动力产业转移的供求曲线,表明了西部地区应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实情况是数量较大、转移的产业流向也确实是主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而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流向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因素为西部产业选择和政策建议提供了条件。产业选择条件,即西部的宏微观条件、非农产业的收入水平和就业吸纳能力,是西部地区产业选择的依据,从而可以明确提出西部地区应选择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重点选择制造业、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了培育和发展这些产业则需要政府的制度创新和实施有效的政策措施,同时这也保证了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顺利进行。(本文来源于《广西大学》期刊2008-06-01)

孙妍,韦苇[5](2008)在《西部农村劳动力富余状况及转移形势》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村劳动力指在农村从事农业或非农业劳动的全部劳动力,是我国劳动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发利用的潜力极大,也直接关系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其科学配置对地域广袤、农村人口及劳动力均占全国近1/3的西部来讲,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来源于《中国国情国力》期刊2008年01期)

张唯实[6](2006)在《西部经济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是一个农业地区,人口的绝大部分在农村。西部农村人口多,增长快,而农业自然资源相对较少,因此产生了较大规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这是现阶段西部面临的重要人口问题之一。反贫困是中国的一项国家战略,而西部农村反贫困又是中国反贫困战略的重中之重。要消除西部农村贫(本文来源于《发展》期刊2006年11期)

石林[7](2005)在《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区域内就业的产业空间及其政策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西部大开发以来,西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的趋势加速,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选择区域内就业的机会增加。然而由于结构状况、市场化程度和所有制关系等因素调整不到位,西部各产业并未将资源优势完全转化为经济增长优势,均存在着吸纳劳动力就业的潜在空间。因此,以促进劳动力区域内就业为优先目标、充分挖掘和利用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的产业空间,应当成为产业发展政策的合理选择。(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05年06期)

庄晋财[8](2003)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西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一文中研究指出农民收入水平低 ,城乡差距大 ,是西部农村小康目标实现的主要障碍。形成这一障碍的原因在于西部农村大量富余劳动力的沉淀。以往的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异地转移模式和进入农村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模式 ,尽管对缓解西部农村就业起到一定作用 ,但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因此 ,培育增长极 ,发展企业群 ,建设小城镇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增长极辐射的区域内转移 ,是西部农村小康目标实现的合理路径选择。(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03年05期)

庄晋财[9](2003)在《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安置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初步估计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数量近 80 0 0万人 ,近年来通过向城市异地转移和进入乡镇企业就地转移 35 0 0万人左右 ,尚有 40 0 0多万滞留在农村。而且 ,上述两条途径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绩效目前出现下降的迹象。从现实来看 ,农村富余劳动力跨区域异地转移模式和进入农村社区内乡镇企业的就地转移模式 ,尽管对缓解西部农村就业压力起到一定作用 ,但其负面作用也很明显。我们认为 ,培育增长极 ,发展企业集群 ,建设小城镇 ,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增长极辐射的区域内转移 ,是农村富余劳动力安置模式的创新方向(本文来源于《经济问题探索》期刊2003年09期)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从"关于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问题"的问卷调查统计分析入手,得出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然后运用1991-2010年西部12个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对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的结果显示,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二元经济结构、城镇化水平、劳动力素质、农村劳动力生产率正相关,与城镇登记失业率负相关。其中,城乡二元经济结构是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最主要的因素。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论文参考文献

[1].罗建华,胡汉傈,许小宁,王燕华,王军明.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培训研究——以云南少数民族自治州转移培训模式为例[J].经济问题探索.2012

[2].曾军丽,刘玉萍.影响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因素的实证分析[J].调研世界.2011

[3].王明寿,张剑,张再生.论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以定西市为例[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王丰.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D].广西大学.2008

[5].孙妍,韦苇.西部农村劳动力富余状况及转移形势[J].中国国情国力.2008

[6].张唯实.西部经济发展与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J].发展.2006

[7].石林.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区域内就业的产业空间及其政策选择[J].经济问题探索.2005

[8].庄晋财.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与西部农村小康社会建设[J].生产力研究.2003

[9].庄晋财.西部地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及其安置模式研究[J].经济问题探索.2003

标签:;  ;  ;  

西部农村富余劳动力论文-罗建华,胡汉傈,许小宁,王燕华,王军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