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负氧离子论文-林宜鸿,何中声,杨素慧,刘金福,王松忠

空气负氧离子论文-林宜鸿,何中声,杨素慧,刘金福,王松忠

导读:本文包含了空气负氧离子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空气负氧离子,空间异质性,地统计学,永泰

空气负氧离子论文文献综述

林宜鸿,何中声,杨素慧,刘金福,王松忠[1](2019)在《永泰县夏季空气负氧离子空间异质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是评价空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低直接影响空气清新指数和人体健康。在福建省永泰县辖区内选取102个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监测点,运用地统计学Kriging插值评价夏季永泰县空气负氧离子总体分布与空气清新等级。结果表明:1)永泰县夏季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为1 013.26个/cm~3,其中靠近水源或林地的监测点负氧离子浓度较高;2)永泰县负氧离子浓度服从正态分布,采用四球模型作为半变异函数模型进行空间插值最优;3)永泰县负氧离子由随机变异和结构变异引起的空间异质性比例为59.86%,具有中等空间自相关性,以县城为中心,向四周递增,呈现规则条带及斑块状分布,全县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达到大气清新度指数发布3级以上、有利于人体健康的面积达到99.78%,水平整体较好。(本文来源于《西北林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赵锋[2](2019)在《车载空气负氧离子仪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从空气负氧离子生存的环境、产生的过程、存活的时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采用纳米超微技术、紫外线技术和光催化技术等手段确保空气负氧离子的高洁净度。通过精确计算的大规模金针矩阵排列和负氧离子加速器确保负氧离子的小粒径、浓度和有效发射距离;采用空气自动监测技术,随时监控空气质量;采用低碳节能技术,根据空气质量自动选择工作模式。(本文来源于《焦作大学学报》期刊2019年03期)

廖成章,侯盟,卓凌,黄桂林,唐小平[3](2019)在《我国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技术体系构建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是反映空气质量好坏的重要标志之一。在全国7个城市试点监测的基础上,探索我国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技术体系的构建,主要包括:1)监测站点的布局、建设和编码;2)监测设备硬件要求、软件要求、设备校准;3)观测指标、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及其文件命名、数据处理、均值及其有效性要求;4)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等级划分;5)成果发布的内容、时间和平台;6)系统软件自检、数据显示检查、监测场设备维护;7)评估建议等。该监测体系建设对指导和规范化我国空气负氧离子监测、加快监测步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林业资源管理》期刊2019年03期)

刘毅[4](2019)在《“中国天然氧吧”增至115个》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报北京电 (刘毅)2019年“中国天然氧吧”创建活动发布会近日在北京召开。广东省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浙江省青田县、内蒙古自治区阿尔山市、浙江省遂昌县、黑龙江省铁力市等51个地区,荣获“中国天然氧吧”创建地区称号。至此,中国已有115个地区先后获得这(本文来源于《人民日报海外版》期刊2019-07-30)

司宝华,吴晓丽[5](2019)在《银川市览山公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周围环境空气等的质量越来越重视。空气中负氧离子的浓度,不仅对空气具有改善作用,并且对人的生理机能起到重要的影响。通过测定银川市览山公园和花博园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析览山公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垂直空间变化及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PM2.5、温度、湿度等的相关关系。(本文来源于《安徽农学通报》期刊2019年12期)

马芙蓉,张一舟[6](2019)在《昆明市城区不同区域环境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选择昆明市主城区及周边具有代表性的居民密集区域和森林植被分布区域作为监测对象,对同一天气环境、不同时段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进行测定,探讨不同区域环境下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不同区域环境空气负氧离子含量差异显着,森林植被好的区域空气负氧离子浓度高,空气质量好;在不同时段,上午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中午和下午负氧离子浓度低;在同一天内,森林植被好的区域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大,居民密集区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日变化较小;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森林植被呈正相关关系,森林植被越好,负氧离子浓度越高,空气越清新。(本文来源于《林业调查规划》期刊2019年03期)

李高飞,李巧云,颜立红,廖菊阳[7](2019)在《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城市森林环境空气负氧离子水平,2016年9月至2017年8月,采用便携式负离子监测仪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不同林分森林环境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进行了观测,根据获取的资料分析了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空气负氧离子的季、月和日变化特征,以及空气负氧离子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湖南省森林植物园负氧离子浓度年平均值为845个·cm~(-3);季变化中,其最大值出现在夏季,平均949个·cm~(-3),最小值出现在冬季,平均440个·cm~(-3);月变化中,其最大值出现在8月,平均1 071个·cm~(-3),最小值出现在1月,平均310个·cm~(-3);在日变化中,上午06:00—07: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平均1 600个·cm~(-3),中午12:00—13:00最低,平均620个·cm~(-3)。温度与负氧离子浓度表现出正相关,而湿度与负氧离子浓度表现出负相关。针叶林的空气负氧离子浓度要高于阔叶林。(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2期)

郭慧宇,孙文,宋嘉森,冯国会,黄凯良[8](2019)在《负氧离子发生器的辅助空气净化效果实测》一文中研究指出室内外空气品质问题日益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各种类型的空气净化装置也在不同程度上缓解了空气污染问题,以产生负氧离子为主的保健设备理论上也具备空气净化的效果。采用标定过的PM_(2.5)测试仪跟踪记录了不同工况下负氧离子发生器的辅助空气净化效果。通过测试室外不同污染程度下,室内PM_(2.5)在负氧离子发生器运行时的衰减规律,分析负氧离子发生器分别摆放在室内3个不同位置时对PM_(2.5)的净化效果。研究表明:负氧离子发生器清除室内PM_(2.5)的效果较好,放置于室内中间位置比放置于中间靠边位置时的净化效果更好,而放置于窗边角落位置时,净化效率会降低。(本文来源于《环境工程》期刊2019年02期)

李巧云,李高飞,廖菊阳,刘艳,吴林世[9](2019)在《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要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从2017年8月至2018年7月,对湖南省森林植物园内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等指标进行测定,分析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及导致其浓度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情况与温度变化情况基本一致;春季、秋季、冬季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的日变化规律大体一致,且冬季的日变幅最小,夏季日变幅最大;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降雨量、相对湿度基本呈正相关,降雨量对其存在显着差异(P <0. 05),温度对其存在极显着差异(P<0. 001),相对湿度对其无显着差异。(本文来源于《湖南林业科技》期刊2019年01期)

陈兵红,应俊辉,靳全锋,寿羚言,邓冈[10](2019)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分布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实时监测数据,对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非常清新,空气负氧离子平均浓度明显高于城区;其离子浓度由外向里、自下而上逐渐升高;生态空间变化为水环境>林水环境>林地环境>道路环境。每天20:00到凌晨6:00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持续较高,最高浓度均值达2 538 cm~(-3),17:30—18:30负氧离子浓度相对较低,最低值达1 306 cm~(-3)。空气负氧离子浓度最高在8月,最低在1月。季节变化特征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空气负氧离子浓度与温度、PM_(2.5)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本文来源于《浙江农业科学》期刊2019年02期)

空气负氧离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文章从空气负氧离子生存的环境、产生的过程、存活的时间、量变到质变的过程等各个方面深入研究。采用纳米超微技术、紫外线技术和光催化技术等手段确保空气负氧离子的高洁净度。通过精确计算的大规模金针矩阵排列和负氧离子加速器确保负氧离子的小粒径、浓度和有效发射距离;采用空气自动监测技术,随时监控空气质量;采用低碳节能技术,根据空气质量自动选择工作模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空气负氧离子论文参考文献

[1].林宜鸿,何中声,杨素慧,刘金福,王松忠.永泰县夏季空气负氧离子空间异质性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

[2].赵锋.车载空气负氧离子仪的设计[J].焦作大学学报.2019

[3].廖成章,侯盟,卓凌,黄桂林,唐小平.我国空气负氧离子监测技术体系构建探索[J].林业资源管理.2019

[4].刘毅.“中国天然氧吧”增至115个[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9

[5].司宝华,吴晓丽.银川市览山公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研究[J].安徽农学通报.2019

[6].马芙蓉,张一舟.昆明市城区不同区域环境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特征分析[J].林业调查规划.2019

[7].李高飞,李巧云,颜立红,廖菊阳.城市森林空气负氧离子浓度变化规律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9

[8].郭慧宇,孙文,宋嘉森,冯国会,黄凯良.负氧离子发生器的辅助空气净化效果实测[J].环境工程.2019

[9].李巧云,李高飞,廖菊阳,刘艳,吴林世.湖南省森林植物园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特征及影响要素研究[J].湖南林业科技.2019

[10].陈兵红,应俊辉,靳全锋,寿羚言,邓冈.白云山国家森林公园空气负氧离子分布特征[J].浙江农业科学.2019

标签:;  ;  ;  ;  

空气负氧离子论文-林宜鸿,何中声,杨素慧,刘金福,王松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