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梅辽宁省丹东市文化艺术学校118000
摘要在多年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教学中,认为要强化专业意识,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注重阅读能力指导;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语文综合能力
中职学校的教育目标是为社会培养实用型人才,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毕业后直接步入幼儿园进行保育、教育工作。所以,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必须加强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培养。
一、强化专业意识,整合教学内容
现行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中等职业学校的语文课程应该向职业化倾斜,以保证学生的就业需要,真正做到语文教学为就业服务,为学生做好本职工作提供扎实的文化基础,。针对我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特点,我们对《语文》教材进行选取、调整、整合,补充教育内容以使教材真正为专业服务,为学生就业服务。
1、把鉴赏、综合能力培养融入语文阅读教学之中。在阅读教学中,通过“以朗读串起课堂互动”的诵读法、美读法;“以情优教”的激起法;以“构建幼儿园环境”的职场创设法等教学方法的尝试,利用多媒体等现代化教学手段,以“幼儿戏剧”、“走进幼儿园调查”、“幼儿主题活动策划”等教学活动安排阅读教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完善了自我人格,提升了人生境界。同时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学会了合作、信息搜集和处理、人际交往的文明态度和语言修养等综合职业能力。
2、说写结合,提高学生的综合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写作教学一直是老大难,中职学生更是如此。我们的做法是在教学过程中,首先采用情景教学方式,构建适合的具体情景,将欣赏、感悟、说写融为一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比如学前教育专业儿歌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在课余时让学生播放儿歌,开展儿歌的赏析,在赏玩品鉴的基础上让学生写简单的儿歌。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能够理解儿歌作品的内涵,再加上教师的引导,既陶冶了情操,又为以后从事幼儿教育工作奠定了基础。其次,我们认为,教师必须把握时机,让学生写其愿写的。比如我们的学生来自全省各地,还有一些是来自外省的,他们时常会涌起一种思乡的情感。这引发了我们的创想,我们把节日的内容引入到语文写作教学中,让学生在节日把思乡的情感写下来,寄给远方的亲人,写作效果良好。另外,为了配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就业,我们让学生写自荐书,并根据自荐书举行模拟应聘活动。同时我们还根据专业需要让学生写读书笔记、通知、启事、广告、申请书等各类实用文,并要求学生给所写的文字配上适当的漫画内容。这样,多样性、专业性、实用性的写作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写作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写作水平。
3、把能力训练融入学前教育专业的语文教学活动中。语文能力主要指的是听说读写,除了按教本计划进行外,我们还将能力训练与学前教育这一专业结合起来。比如在听的训练中,除了训练学生的听问、听辩能力外,还侧重训练学生聆听的技巧,听话的礼仪,接打电话的礼仪。在朗读训练中,主要引导学生将朗读技巧迁移到具体的幼教活动情境中,让学生深刻理解声音的高、低、缓、急在表情达意中的不同表达效果。在说的方面,我们开设了语言课,系统地训练学生讲幼儿故事,进行自我介绍,模拟与家长沟通,设置场景进行应聘面试的模拟训练等,教学效果好。
二、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方法
(一)诵读法。通过有声诵读可以让学生感悟到作品的真谛,不经意之间对语言的那种抑扬顿挫的语音、错落有致的节奏与奇特严谨的结构拥有深切的体验。诵读过程主要包括:初读,以声悟情;再读,以情带声;后读,以声传情。其中,“以声悟情”指在初读中与文本对话,联系背景,体验作者在作品中描绘的形象、寄寓的情感;“以情带声”,指理解了文本形象和作者情感后,带着理解来读;“以声传情”,指运用各种诵读技巧(抑扬、顿挫、轻重、疾徐等),读出音韵,读出意境,读出情致。以《再别康桥》的教学为例,初读第一节“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笔者引发学生质疑“作者为何多次强调‘轻轻’呢”,继而引导学生抓住关键的三个“轻轻”,与文本及作者对话,回到当时情境设身处地地揣摩理解作者感情——“轻轻来,轻轻走,连告别也都是轻轻,不让自己的脚步惊扰了康桥的宁静,如此强调告别的小心翼翼,可见康桥黄昏如此宁静,使人不忍心打扰,更可见诗人爱康桥的深切、欲别时的不舍。”再读,则引导学生体会读时应尽可能读出第一节中告别的轻盈与暗含的离愁。后读,加强点拨,指导学生运用技巧来诵读,做到读对字音、读准停顿、读出形象、读出感情:由教师采用引读、导读、领读、范读等方式作示范;指导学生正确处理重音、停顿,运用适当的语调、速度,表达自己的情感,使有声语言呈现主体变化态势。如让学生找出重音——“轻轻”,并标记停顿——“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以舒缓、轻柔、低沉的语气表现告别的小心翼翼,表达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学生在模仿与实践中掌握诵读的技巧,学会带情入声。
1、利用语音、语调、语气等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摹拟人物情态。
有些课文文笔优美,感人至深,但由于脱离学生的实际生活,学生缺乏深刻的情感体验,朗读时自然不到位进入不了角色。这时,我们应该创设情境,借助精美的图画和生动的课件演示,就能取得较好的效果。例如,教学时,我利用多媒体动画生动地刻画出一个强悍的北风的形象。在呼啸的北风声中,学生边看动画边朗读边做动作,活灵活现地展现出了青草、梧桐树、小鸟等一个个弱小的形象。无需我多讲,学生已深刻体会到了风的凶悍和风带给人们的好处及困难。
2、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让在文章中蕴涵的感情的潮水在诵读中奔涌出来。学生的这种诵读在不断的得以加强,体味作者深刻的情感。例如,教学《荔枝》时,我要求学生用朗读表现我和母亲的心理。第一个学生读得不够好,我没有生硬地批评,而是委婉地说:“你读得很认真,可我只看到了你一点点的悲伤,我感觉不到你心理的变化。第二个学生有点进步,我这样鼓励:“哦,你让我看到了你的内心。第三个学生读得非常好,我表扬道:“哇,你真厉害,老师仿佛走进了你的内心世界。不过,你的成功有前两位同学的一份功劳啊!”这位学生乐滋滋地笑了。然后,我又请前两位学生再读这句话,他们的朗读一下就到位了,全班同学情不自禁地鼓起了掌。可见,开启学生情感的闸门能给学生一把认识自我的梯子,使他们的朗读能力不断提高到一个新的层次。
3、我们要善于体现氛围,让学生渐进入意境。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逐渐的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例如,开展诗文朗诵比赛、课本剧表演、课外读书活动等,将语文诵读教学延伸拓展开去。近年来,我校语文组则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相继展开了经典诵读、“我爱我家”“我爱我校”“我爱祖国”等一系列语文诵读活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4、指导学生品读。从字里行间看出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夫与用心,看出文中的美点妙要,品出意蕴。
(二)师生互动法。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学习民主。
(三)“模拟”法。让学生走上讲台,打破教师独霸讲台的格局。具体作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要求,课文特点,确定一定的目标,然后在班上找一部分同学,让他们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准备,并完成教学设计交给老师,并与老师共同修订教学设计,准备好之后,在课堂上去讲课。学生讲课之后,教师认为有必要作点补充就补充一下,没必要补充就放手让学生去做。
三、注重阅读能力指导
学生综合能力不是自然形成的。环境、教育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综合能力是学生在各门学科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范围越广泛,解决的问题越多,综合能力的发展也就越迅速、越完善。基与于这样的认识。指导学生进行广泛阅读,实现课内课外的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一)扩大阅读场所,任凭自由阅读。要给学生法定时间放开心情、放开眼界大量读,古今中外、文经史哲、军政外交、诗词曲赋、报章杂志、单本套书无所不读,以此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改变无心情读、无时间读、无书读的现状,真正实现阅读课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价值取向。
(二)指导正确阅读方法,培养良好阅读习惯和阅读方法。首先、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能和阅读方法。感受性阅读是阅读能力和方法的基础。理解性阅读是培养阅读良好品质、提高品位和阅读能力的必经途径。鉴赏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一种高层次的阅读境界。比较性阅读是在理解基础上对作品作较为深入的带有创造性成分的阅读。精练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的阅读训练方法。我们在教学中对这几种阅读方法要分别加以指导。其次、鼓励指导学生多读课外书,极力向学生推荐好的课外书。要向学生推荐一些专业性强的、阅读品味高的《语文报》、《读书》、《中国青年报》《青年文摘》、《演讲与口才》等,让学生在阅读中受到感化和熏陶,加强自身文学修养,培养健全的人格。
(三)拓宽知识视野,培养阅读能力。在阅读教学中,要有计划、有目的地锻炼学生的理解能力,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感觉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他们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长此以往,学生阅读能力增强了,知识储备变得丰富了,学习效率也就提高了。
总之,语文综合能力培养的探索,每一步都将付出艰辛的劳动与汗水。它要求教师不仅要熟悉教材,而且要对课文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学生的专业有足够的了解,否则,这一种结合将流于形式,成为一句空话。
参考文献
【1】朱金发,谈创新教育时代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1.12
【2】张富,能力“综合说”.中学语文教学参考,200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