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尾预警论文-薛晴婉

追尾预警论文-薛晴婉

导读:本文包含了追尾预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驾驶模拟平台,驾驶行为,追尾事故,视知觉线索

追尾预警论文文献综述

薛晴婉[1](2019)在《基于驾驶仿真的驾驶员追尾避撞行为特性及不同预警方式功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跟车行为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一种驾驶行为,前车突然减速时若驾驶员跟车距离过近,避撞不及时,制动力度不够等都可能导致追尾事故的发生,如何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减少事故人员伤亡与财产损失,一直是国内外研究者研究的热门问题。驾驶员作为驾驶活动的直接参与者,驾驶员的行为不当是引起交通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分析驾驶员在不同条件下的避撞行为特性,对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提高道路交通安全水平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车内辅助系统被广泛使用,追尾避撞预警系统可以有效减少追尾事故的发生。然而关于何时发布预警信息,发布什么样的预警信息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本研究依托驾驶模拟仿真平台,对驾驶员在不同环境下的追尾避撞行为特性进行分析,同时对不同方式的追尾避撞预警的功效进行验证,本文的研究为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和车内辅助系统的进一步完善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基于高仿真驾驶模拟平台,搭建追尾避撞系列实验场景,开展驾驶模拟实验。根据对以往文献中关于驾驶员追尾避撞表现的研究,本文从正常跟车,不利因素干扰下的跟车和预警干预影响下的跟车叁个方面选取实验场景。实验一为正常跟车的驾驶模拟实验,驾驶员被要求在天气条件良好,无其他因素干扰的环境下完成实验。实验二为手机通话干扰而产生认知负荷下的跟车实验,共设置免提通话和手持手机通话两种通话方式,个位数数学运算和十位数数学运算两种通话内容。实验叁为不同追尾避撞预警方式下的跟车实验,本文在已有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综合考虑时空距离和驾驶员反应所需时间的预警算法,并在实验中设计了前车刹车灯闪烁预警,语音预警和视觉预警叁种不同预警方式,提醒驾驶员避免追尾事故的发生。(2)基于视知觉线索的追尾避撞机理研究。根据实验一中所得驾驶员行为数据,对驾驶员的减速反应时间分别建立混合效应模型和基于视知觉线索的决策机理模型。其中,机理模型包括阈值模型(Threshold model),仅考虑视觉变化刺激一种线索的累积模型(Accumulator model)和同时考虑了视觉变化刺激(visual looming)和刹车灯两种线索的累积模型。模型拟合结果表明,同时考虑了视觉变化刺激和刹车灯两种线索的累积模型对反应时间的分布拟合效果最好。研究发现驾驶员从接收到该信息到作出制动决策的过程,是驾驶员视知觉线索随着时间不断累积的过程,当累积到一定值时,驾驶员便采取制动措施。而导致驾驶员减速反应时间的不同,主要是由于视知觉线索的强弱不同。前车减速时刻,驾驶员接收到的视知觉信息较为强烈,驾驶员更快做出减速反应,同时驾驶员在避撞过程中的减速度增长率和最大减速度都较大。通过对θ和ττ-1这两个可以代表视觉变化刺激的变量分别进行模型拟合发现,τ-1的拟合效果更好,可以认为驾驶员在减速避撞的过程中接收到的视觉刺激信息更接近于τ-1。(3)认知负荷对驾驶员避撞行为影响研究。实验二中设置的通话条件,会对驾驶员正常驾驶产生认知负荷。本研究分别对两个不同减速场景中驾驶员的避撞表现进行分析。减速场景一中,手机通话对驾驶员的初始车头时距和减速反应时间并无显着影响,但与无通话条件相比,进行手机通话时初始车头时距和反应时间的标准差显着增大。且对于职业驾驶员,认知负荷对驾驶员的驾驶行为影响并不明显;非职业驾驶员在有认知负荷下的驾驶表现与无通话时显着不同。但不同通话方式间未见显着差异。减速场景二中驾驶员的避撞表现在不同通话方式和通话内容间差异并不明显。驾驶员的减速反应时间与初始车头时距显着相关,因此分别对两个减速场景中驾驶员的减速反应时间建立基于视知觉线索的累积模型,对驾驶员在不同认知负荷下的减速决策机理进行解释。(4)追尾避撞预警信息对驾驶员避撞行为影响研究。针对实验叁中所得驾驶员避撞行为数据,提取追尾事故数,减速反应时间,最大减速度和最小车头时距等能反映驾驶员在避撞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关键变量进行分析。并结合生存分析方法中的加速失效时间(Accelerated Failure Time,AFT)模型,对驾驶员的减速反应时间和驾驶员开始减速到减速度达到最大所需时间分别建立AFT模型。最后对驾驶员实验后问卷结果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表明,预警可以帮助女性驾驶员更早地作出减速决策,尤其是在不利天气环境下。而预警对男性驾驶员的影响不如对女性驾驶员明显。对于不同天气环境下,基本上晴天时追尾避撞预警对驾驶员的影响较小;而当雾天时,预警系统对驾驶员的辅助效果更为明显。在叁种不同的预警方式中,语音预警和闪烁预警下,没有追尾事故发生;无预警和视觉预警时分别发生追尾事故六起和叁起。此外,语音预警可以帮助驾驶员尽快地作出减速决策,此时驾驶员的减速反应时间相对较短;闪烁预警不但没有使驾驶员减速反应时间减少,部分条件下反而使得驾驶员的反应变慢;闪烁预警的主要作用体现在减速控制阶段,虽然闪烁预警不能起到提醒驾驶员更早作出减速决策的作用,但可以有效地增加驾驶员的减速度增长率和最大减速度,从而达到避免追尾的目的。结合问卷分析结果,整体上来看语音预警效果好于闪烁预警好于视觉预警。图77幅,表39个,参考文献216篇。(本文来源于《北京交通大学》期刊2019-06-04)

鲍伟亮,张晓壮,吴轲,杨雪银[2](2019)在《车辆防追尾预警刹车系统的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状态,任意选择相邻两车建立防追尾模型、超车模型的仿真模型,分析模型中目标车、跟随车的运动状态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过程,推导出两车制动后不发生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通过信息传输延时、GPS误差、路面摩擦系数叁个方面研究安全距离模型,为设计出一套高效智能预警自动刹车装置提供参考。(本文来源于《农机使用与维修》期刊2019年03期)

李泽田,刘占峰,郑培[3](2018)在《小型轿车智能防追尾安全距离预警系统仿真》一文中研究指出设计一种有效的小型轿车智能防追尾安全距离预警系统,对有效减少交通事故发生概率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当前系统忽略了驾驶员特性和不同路面状况的影响,导致安全距离计算结果偏差较大,系统性能较差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基于驾驶员特性与路面状况的小型轿车智能防追尾安全距离预警系统,给出了临界安全距离计算公式和不同驾驶员的反应时间计算方法;根据相关参量对摩擦系数进行实时估计,确定小型轿车的合适减速度。在当前系统中添加一个路面摩擦系数实时估计单元,实时估计路面摩擦系数对小型车辆加速度的影响,改善了当前系统的问题;中央处理器可以根据行驶过程中的各种不同情况来计算防追尾安全距离,判断小型轿车行驶是否安全,如果行驶安全,则不进行操作;相反则系统发出不同等级的预警提醒驾驶员采取相应措施。利用Pc-crash仿真软件模拟工况,结果表明,初速度大,制动距离及安全距离大,路面状况从干燥、潮湿到冰雪变化时,制动距离及安全距离变的更大。(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仿真》期刊2018年08期)

杨少阳[4](2018)在《城市道路行车安全距离及追尾预警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我国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交通事故频发,给国民经济造成了重大损失。如何辅助车辆安全驾驶,这已成为当今交通安全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城市行车防追尾的安全距离模型;在Carsim和Matlab/Simulink中搭建防追尾制动模型对安全距离模型进行仿真验证;基于安全距离模型设计了一种城市道路行车追尾预警装置。论文主要工作如下:(1)提出一种车辆安全距离模型。假定存在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ACC)系统的情况下,引入路面附着系数给出了适应于城市道路行车的安全距离。(2)在Carsim和Simulink中搭建了制动系统、阐述了 Carsim和Simulink之间软件接口问题并进行联合仿真验证安全距离模型的可行性。(3)提出一种汽车安全驾驶预警系统,实现了驾驶员是否出现单手或脱手操作方向盘的监测,同时结合车速及汽车加速度确定危险程度级别,实现了相应危险级别的警示和减速辅助。(4)设计了一种汽车追尾预警装置,不仅设计了系统中的硬件部分,还给出了各主要功能模块的软件设计,最后做出了实物。(本文来源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期刊2018-06-01)

周坚卫[5](2018)在《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汽车为人们的日常出行提供了巨大的便利,而随之带来的是道路行车安全系数不断降低,交通事故发生率逐年增加,这对社会秩序造成了不良影响,也带来了不必要的经济损失。引发交通事故的原因有多种,根据有关统计资料显示,汽车追尾在众多交通事故中占比较高,在高速公路环境下汽车追尾事故的发生率更高,在这种背景下,研究开发一种高效可靠的汽车安全系统成为必要。许多社会科研机构以及国内外众多高校展开了这方面的研究,当今最普遍的降低追尾事故发生率的思路是预警,即在追尾事故发生前的短时间内提醒驾驶员正确合理地操纵汽车,为此本文顺应发展趋势,研究开发了一种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建立安全距离数学模型,研究基于前车的不同状态下的两车安全距离,并从人性化的角度考虑,将安全距离分为两类:提醒报警距离和危险报警距离,这样,预警系统就能根据两种不同的危险级别实行分级预警,综合使用多种报警提醒方式联合作用提示驾驶人进行正确合理的行车操作。(2)对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进行硬件设计。该系统由前车信号采集单元、自车信号采集单元、数字信号处理单元、人机交互单元、主控制单元和报警提醒单元等组成,分别对各个单元模块进行详细的硬件电路设计,选用TMS320F2812DSP数字信号处理器作为从控制器用来处理两车相对信息,STC12C5A60S2单片机作为主控制器处理自车相关信号并控制预警,综合比较各种传感器的特点,选用超声波测距传感器作为前后两车的相对信息(相对距离、相对速度)的测量装置,测量自车车速时选用AH3144E型号霍尔车速传感器,通过节气门位置传感器、制动回路、转向回路对自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监控及信号采集,路况选择按钮用来选择适合当前行驶路面状况的路面附着系数,选用多个报警装置,如蜂鸣器、LED指示灯、LCD液晶显示和WT588D语音播报模块,实现不同危险等级下的综合预警。(3)对系统软件进行模块化设计,在集成开发环境下编写了程序代码,主要有主程序、超声波测距程序、SPI通信程序、霍尔传感器测速程序、驾驶行为识别程序、路况选择程序、安全距离模型程序和报警程序。(4)在搭建的实验平台上进行系统的模拟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系统能够起到预警作用,具有良好的实用性和可行性,能达到预期要求。(本文来源于《重庆交通大学》期刊2018-04-15)

陆增斌,林德富[6](2017)在《车辆后向防追尾预警系统设计与控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汽车跟车距离过近致使追尾事故频发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自车实时向后方车辆发出防撞警示信号的系统。系统分别利用了激光雷达和非接触式路面状况传感器对行车间距与行车环境进行监控,通过单片机程序以监控后车跟车距离,并据此通过控制制动灯、主动头枕以及座椅靠背角度以警示后车及时制动及保护自车乘员安全。所提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实用性。(本文来源于《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期刊2017年06期)

陈柯[7](2017)在《基于车联网的高速追尾预警系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车辆无线自组织网络的发展,车辆协同避撞系统(CCA)已成为车辆主动安全技术的研究热点之一。CCA通过获取自组织网络范围内其它车辆的位置及运动状态信息,提前感知行驶前方车辆紧急情况,有效避免追尾事故发生。但这也对车联网通信的实时性、预警模型的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开展对车联网通信协议及预警/避撞模型的研究具有较好的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针对高速公路环境下多车跟驰场景研究了一种长距离、实时、可靠分发紧急预警消息的广播协议。建立了综合考虑通信可靠性和实时性的链路质量综合评价模型,利用动态调整无线发射功率的方式,结合链路质量综合评价指数,研究了最优中继选择算法和基于功率控制方式的可靠性广播协议。仿真实验验证了该协议可以实时可靠的分发预警消息至后方风险区域内的车辆。2、研究了基于车车通信的两车追尾预警模型。分析了两车追尾避撞实现的时序过程,根据车辆运动学关系建立了紧急预警阈模型,由此得到基于车辆运动学的两车追尾预警模型。考虑到车辆GPS定位误差和通信时延因素,仿真分析了基于车辆运动学的追尾预警模型在漏警性能上的不足。设计了 BP神经网络实现两车追尾预警模型,验证了其在减少漏警性能上的优越性。3、研究了车联网环境下多车协同追尾避撞模型。分析了利用总相对动能的指标来衡量车辆追尾风险程度的可行性,研究了利用MPC实现对车队中每辆车的制动减速度的合理控制,使得整个车队总相对动能最小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完成了基于总相对动能最小的多车协同避撞算法的目标函数设计以及MPC建模。仿真分析了车联网环境下基于总相对动能最小的多车协同避撞方式和非车联网环境下驾驶员反应制动方式在同一场景中的性能,验证了前者在避撞实现上的优越性。(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期刊2017-06-20)

陈涛,方威,安林芳[8](2017)在《基于DSRC的车辆防追尾预警算法》一文中研究指出为弥补传统防追尾预警算法在兼顾虚警率与及时性方面的不足,提出一种新的基于前方车辆的防追尾预警算法。利用专用短程通信技术(DSRC)实现车车之间的信息交互;通过安全车距预警模型计算临界安全车距,自车车载单元(OBU)利用自适应广播算法将安全情况信息发送给前车OBU;通过运用移动节点轨迹的生成工具(Vanet Mobi Sim)和面向对象的网络仿真器-2(NS2)进行联合仿真分析,以及主动安全系统开发工具Pre Scan与Matlab/Simulink进行联合仿真分析。结果表明:自适应广播算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得到验证;预警算法较好地解决了传统预警算法在虚警率和报警及时性方面的矛盾,这对发展与完善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来源于《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期刊2017年02期)

吴经贤,李颖,胡妮娜,郭文静,杨光松[9](2017)在《一种基于AT89S52的车辆防追尾预警系统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在汽车防撞模型的基础上分析了汽车的制动过程,并设计了一种基于AT89S52的车辆防追尾预警系统。当检测到前方车辆在行驶中对本车构成危险时,声光预警模块开始工作,及时提示驾驶员采取制动等相应措施避免车辆追尾。实验表明,该系统可以根据实测距离和自车车速,准确地判断出安全制动距离并给出预警界限。(本文来源于《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7年01期)

张兆豪,吕剑英[10](2016)在《电动汽车防追尾预警刹车系统的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电动汽车及车联网的发展,电动汽车越来越偏向于智能化,文章采用车载雷达测距装置实时测量汽车的状态,在一定的刹车距离之内通过电脑算法计算来防止车辆追尾,撞击静止物体(如静止的车辆)而研发的智能预警自动刹车装置,该装置通过车载雷达信息采集、电脑系统主控实时算法计算、蜂鸣器报警和自动刹车叁个单元模块组成,通过人的主动控制和装置的辅助控制使汽车在行驶中始终与前车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最后的自动刹车更是摒除了人工操作的不足,能够减少疲劳驾驶、醉酒状态下驾驶的车辆追尾事故。(本文来源于《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2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期刊2016-09-24)

追尾预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根据高速公路上汽车行驶状态,任意选择相邻两车建立防追尾模型、超车模型的仿真模型,分析模型中目标车、跟随车的运动状态及遇到紧急情况时的制动过程,推导出两车制动后不发生碰撞的最小安全距离。通过信息传输延时、GPS误差、路面摩擦系数叁个方面研究安全距离模型,为设计出一套高效智能预警自动刹车装置提供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追尾预警论文参考文献

[1].薛晴婉.基于驾驶仿真的驾驶员追尾避撞行为特性及不同预警方式功效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9

[2].鲍伟亮,张晓壮,吴轲,杨雪银.车辆防追尾预警刹车系统的设计探讨[J].农机使用与维修.2019

[3].李泽田,刘占峰,郑培.小型轿车智能防追尾安全距离预警系统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8

[4].杨少阳.城市道路行车安全距离及追尾预警研究[D].南京信息工程大学.2018

[5].周坚卫.汽车防追尾预警系统的研究与开发[D].重庆交通大学.2018

[6].陆增斌,林德富.车辆后向防追尾预警系统设计与控制的研究[J].机电产品开发与创新.2017

[7].陈柯.基于车联网的高速追尾预警系统研究[D].东南大学.2017

[8].陈涛,方威,安林芳.基于DSRC的车辆防追尾预警算法[J].汽车安全与节能学报.2017

[9].吴经贤,李颖,胡妮娜,郭文静,杨光松.一种基于AT89S52的车辆防追尾预警系统设计[J].集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

[10].张兆豪,吕剑英.电动汽车防追尾预警刹车系统的设计[C].第十八届中国科协年会——分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创新发展论坛论文集.2016

标签:;  ;  ;  ;  

追尾预警论文-薛晴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