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南开话剧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五四新文化运动,南开话剧运动,文学革命,新剧改革
南开话剧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宋宇[1](2016)在《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南开话剧运动的兴衰始末》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一种中国早期学生演剧团体发展模式的典型,南开话剧团浸染于西方话剧的理论与模式,脱臼于文明新戏的传统与规范,既是文学革命在文学形式改革层面重要的组成部分,又是中国话剧从萌芽期向现代话剧转型的标志,它的兴起、发展、繁荣和衰落与五四新文化运动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面,在开通民智、改良社会的教育理念与新文学写实主义风格的形成等层面,二者有着互相的渗透与相互的促进;另一方面,作为整个新文化运动的高潮——五四学生运动既是南开话剧运动走向巅峰的契机,又成为南开话剧运动由盛转衰的节点。(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6期)
王丽[2](2008)在《南开话剧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试图勾勒出南开话剧运动的全貌,从整体上对南开话剧运动进行观照,以期确立南开话剧运动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本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分析南开话剧的演剧历程。从演剧宗旨(重人生、重现实)、编演剧目(据现有资料记载,四十年间共演出剧目246个)、演剧人员(除学生之外,教师也是演剧的重要力量)、编演体制(西方戏剧编演体制)、演出影响(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及文化界、学者的关注,推动了以天津中心的北方话剧运动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论述,力图详实准确地勾勒出南开话剧运动的面貌,全面把握南开话剧运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为下文打下基础。第二章论述南开话剧运动的改译剧本策略。剧本即一剧之本,好的话剧演出必须以优秀的剧本为依托。南开不仅注重剧本创作,还改译了大量西方名剧。他们在坚持主题思想不加更改的同时,对剧目的语言、结构、情节进行改造,既保留了原着的精髓,又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第叁章论述南开话剧运动的舞台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舞台性决定了戏剧需要布景、导演、演员等多方面的配合和调度。南开十分重视舞台演出。他们采用真实自然的布景,以布景烘托剧情,用情景营造意境,在当时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南开剧团还推翻了编剧与排演同时进行的新剧模式,转而实行欧美现代戏剧流行的导演制,以近乎“专制”的态度要求演员按照导演的意图行事,并且善于从生活出发、从性格出发,充分揭示剧作内涵的诗意和哲理。南开良好的戏剧氛围、优秀的戏剧导演使得一大批剧团成员最终走上了戏剧的道路,并培养出了曹禺这样优秀的戏剧家。第四章论述南开话剧运动的理论建设。南开在进行舞台实践的同时,也极为重视戏剧理论的建设。二十世纪初,南开师生就结合自己的话剧编演经验和当时的戏剧发展状态,总结了一大批戏剧理论,主要涉及对传统戏曲的批判与借鉴、悲剧意识的演进与深化、宣传与艺术的辩证关系等叁个方面。在话剧理论的指导下,南开创造出《一念差》、《新村正》等优秀剧目。(本文来源于《湖南大学》期刊2008-04-25)
王丽[3](2007)在《论曹禺与南开早期话剧运动——以《一念差》、《一元钱》、《新村正》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开早期话剧很少被人注意和研究,但其作为中国早期话剧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话剧艺术史上有其自身的价值。文章通过对南开早期剧作和曹禺名剧的比较,可以在《一元钱》、《一念差》、《新村正》中窥见经典剧作的朦胧身影,从曹禺名剧中能依稀寻找到开拓者的足迹。从南开早期话剧到曹禺,中国话剧的不断成熟和发展便是这种生命力的生动体现。(本文来源于《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7年03期)
夏家善,崔国良,李丽中[4](1985)在《新发现的我国话剧运动初期的两个剧本——南开新剧团早期编演的《一念差》和《新村正》》一文中研究指出南开学校的话剧活动始于1908年,一直坚持到全国解放前夕。南开新剧团是我国话剧史上历史最长久的一个业余话剧团体。四十年来,编演了大批剧目,造就了一批闻名中外的戏剧家和社会活动家。周恩来总理在世的时候,一直关心以南开为发祥地的北方早期话剧史的研究。1959年,在纪念中国话剧运动五十年的时候,周总理邀请当年在南开读书的同学开茶话会,一起回忆南开早期的戏剧活动。其后,嘱咐着名戏剧家曹禺同志,写中国话剧史,“要把天津和北方各地早期的话剧活动写上去”。并要求搜集这方面的史料。(本文来源于《天津师大学报》期刊1985年01期)
[5](1984)在《《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为我国早期话剧史研究提供重要史料》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纪念南开学校建校80周年南开大学建校65周年,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了《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一书。该书的出版为研究我国早期话剧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大量珍贵而重要的史料。其中《一元钱》、《一念差》和《新村正》等叁个大型的多幕剧剧本,为迄今为止所仅见的我国最早的剧本。周恩来同志的《吾校新剧观》堪称我国话剧理论的开山之作。书(本文来源于《南开史学(1984年第2期)》期刊1984-12-01)
南开话剧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试图勾勒出南开话剧运动的全貌,从整体上对南开话剧运动进行观照,以期确立南开话剧运动在中国话剧史的地位。本章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分析南开话剧的演剧历程。从演剧宗旨(重人生、重现实)、编演剧目(据现有资料记载,四十年间共演出剧目246个)、演剧人员(除学生之外,教师也是演剧的重要力量)、编演体制(西方戏剧编演体制)、演出影响(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及文化界、学者的关注,推动了以天津中心的北方话剧运动的发展)等角度进行论述,力图详实准确地勾勒出南开话剧运动的面貌,全面把握南开话剧运动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的演变和发展,为下文打下基础。第二章论述南开话剧运动的改译剧本策略。剧本即一剧之本,好的话剧演出必须以优秀的剧本为依托。南开不仅注重剧本创作,还改译了大量西方名剧。他们在坚持主题思想不加更改的同时,对剧目的语言、结构、情节进行改造,既保留了原着的精髓,又符合中国观众的审美情趣和欣赏习惯。第叁章论述南开话剧运动的舞台艺术。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艺术,舞台性决定了戏剧需要布景、导演、演员等多方面的配合和调度。南开十分重视舞台演出。他们采用真实自然的布景,以布景烘托剧情,用情景营造意境,在当时达到了较高的艺术水准。南开剧团还推翻了编剧与排演同时进行的新剧模式,转而实行欧美现代戏剧流行的导演制,以近乎“专制”的态度要求演员按照导演的意图行事,并且善于从生活出发、从性格出发,充分揭示剧作内涵的诗意和哲理。南开良好的戏剧氛围、优秀的戏剧导演使得一大批剧团成员最终走上了戏剧的道路,并培养出了曹禺这样优秀的戏剧家。第四章论述南开话剧运动的理论建设。南开在进行舞台实践的同时,也极为重视戏剧理论的建设。二十世纪初,南开师生就结合自己的话剧编演经验和当时的戏剧发展状态,总结了一大批戏剧理论,主要涉及对传统戏曲的批判与借鉴、悲剧意识的演进与深化、宣传与艺术的辩证关系等叁个方面。在话剧理论的指导下,南开创造出《一念差》、《新村正》等优秀剧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南开话剧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宋宇.论五四新文化运动与南开话剧运动的兴衰始末[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
[2].王丽.南开话剧运动研究[D].湖南大学.2008
[3].王丽.论曹禺与南开早期话剧运动——以《一念差》、《一元钱》、《新村正》为例[J].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
[4].夏家善,崔国良,李丽中.新发现的我国话剧运动初期的两个剧本——南开新剧团早期编演的《一念差》和《新村正》[J].天津师大学报.1985
[5]..《南开话剧运动史料》(1909—1922)为我国早期话剧史研究提供重要史料[C].南开史学(1984年第2期).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