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耿军祖,刘旭林,常青,范昌政,宋筱蕾

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耿军祖,刘旭林,常青,范昌政,宋筱蕾

导读:本文包含了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椎间盘移位,磁共振成像,对比研究

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文献综述

耿军祖,刘旭林,常青,范昌政,宋筱蕾[1](2018)在《MR常规矢状位-轴位扫描与冠状位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回声不对称与最小二乘法估计技术诊断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MR常规矢状位-轴位扫描与冠状位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回声不对称与最小二乘法估计(IDEAL)技术对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LDH)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手术证实的32例ELDH患者术前行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IDEAL扫描,比较2种技术对椎间盘突出、神经受累、神经受压成角、神经深压迹、神经变细或截断、神经粘连毛糙、神经肿胀的显示情况。结果 2种技术显示椎间盘突出、神经受累、神经周围脂肪减少或消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示神经成角、神经深压迹、神经变细或截断、神经粘连毛糙、神经肿胀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手术证实32例神经受压情况与IDEAL所见吻合。结论 MR矢状位-轴位和冠状位IDEAL均能诊断ELDH,但对神经受压程度的显示能力不同,冠状位IDEAL明显优于常规矢状位-轴位,可直观、清晰、全面地显示神经的受压情况,是一种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本文来源于《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期刊2018年02期)

邱觅真[2](2017)在《脊柱内镜技术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CCNL)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xtraforaminal lumbar disc hernation,EFLDH)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及一般住院指标,以供临床选择参考。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共纳入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49例被诊断为EFLDH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脊柱内镜组22例,行PELD术;胶原酶组27例,行CCNL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6月的疗效、疼痛改善情况、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疼痛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3月、术后6月的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的腰椎功能情况;最后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月的疗效并计算疗效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类似;两组术后6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脊柱内镜组疗效优良率86.36%,胶原酶组疗效优良率88.89%;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胶原酶组术中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一般住院指标方面均低于或短于脊柱内镜组,但术后卧床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与CCNL均是治疗EFLDH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尽管CCNL术后卧床时间长,但其具有术中疼痛轻、住院费用少、操作简单的优势,在EFLDH的微创手术治疗中值得临床推荐。(本文来源于《南昌大学》期刊2017-05-01)

彭浩,梁春平,潘科[3](2014)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患者,男,46岁,因右侧腰腿痛12 d入院。患者于2013年4月15日在我院就诊,行腰椎间盘CT示L_5/S_1椎间盘突出(向左后侧突出);L_(4/5)椎间盘膨隆,经针灸推拿等保守治疗效果欠佳。于2013年4月25日出现右侧腰腿痛症状加重伴右下肢肢体麻木感,来院复诊并收住入院。入院诊断:L_5/S_1椎间盘突出症。查体:脊柱正直,生理弧度变浅,L_(4/5)、L_5/S_1棘间右侧压痛,以L_5/S_1明显,并向右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稍受限,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左/右=90。/30。,双下肢肌力V级,右小腿后外侧(本文来源于《疑难病杂志》期刊2014年09期)

邓树才,郝永宏[4](2013)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2003年1月~2008年1月我院手术治疗的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合理的诊断方式、误诊及漏诊的原因,手术方式的选择。方法 23例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L342例、L4515例、L5S16例。全部病例行CT、MRI检查(部分是外院资料),3例行椎管造影检查。对全部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手术治疗:根据椎间盘突出髓核在椎间孔的位置、是否合并椎管狭窄及腰椎稳定性确定手术方式。8例行扩大开窗椎间盘摘除术;8例合并有椎管、神经根管狭窄及腰椎失稳的患者行椎板、小关节部分切除减压、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PLIF);7例行经峡部关节突切除、椎间盘摘除、椎弓根螺钉固定、椎间融合术(TLIF)其中5例应用的是矩形Cage,2例应用的是TLIF专用香蕉型Cage。结果 23例腰椎CT平扫,正确诊断腰椎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9例,诊断率82.6%。23例行MRI检查,正确诊断20例,诊断率为86.9%,3例行椎管造影为阴性结果。1例行CTM检查,与CT平扫所见相同。术后23例下肢痛均完全缓解。随访时间2-6年,平均3.6年。随访期间无术后腰椎间盘再突出,均未返修。手术前按日本骨科学会腰背痛手术评分标准评分,平均11.3分,术后随访时评分平均24.2分,平均改善率82.9%。扩大开窗术患者术后1.5年有2例出现腰痛,腰椎动力位侧位像显示腰椎有失稳;5例应用矩形Cage做TLIF患者术后复查发现Cage在椎间的位置均偏于手术侧,但术后随访时未见明显冠状位侧凸。8例PLIF和7例TLIF患者在本次终末随访时椎弓根螺钉未见松动和折断。结论极外型椎间盘突出症是腰椎间盘突出症中一个较特殊的类型,容易造成漏诊、误诊和误治,CT或MRI是诊断的主要依据。结合相应的临床表现,CT、MRI、对腰椎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有较高的敏感性和准确性,二者有特征性的影像学表现。漏诊原因:医生尤其是影像学医生对该病认识不清,CT扫描节段过少,如未扫描L34,更常见是只做椎间盘的扫描,不做椎间孔扫描,在单纯腰椎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时会漏掉。MRI检查矢状位扫描过于稀疏、横断位扫描与CT一样只做椎间盘的扫描,不做椎间孔扫描、尤其是几乎不做冠状位扫描,从而漏诊。腰椎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大多数患者需要手术治疗,手术治疗效果可靠。根据椎间盘突出髓核在椎间孔的位置、是否合并椎管狭窄及腰椎稳定性确定手术方式。可行开大开窗椎间盘摘除术、PLIF、TLIF手术。各有优缺点。常规扩大开窗关节突如果切除过多,有可能造成术后腰椎失稳,对于单纯腰椎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TLIF手术是不错的选择,但应该使用专用的Cage以保证椎间融合的效果。(本文来源于《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期刊2013-06-21)

吴剑飞,谢德胜,龚进红,吕建华,汪翔[5](2012)在《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椎旁肌间隙入路(Wiltse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03-2011-05共收治椎间孔外型(Ⅱ型)15例。其中男11例,女4例;年龄36~75岁,平均46岁。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摘除。结果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9个月,平均6.3个月;术后参照Nakai评分标准评定疗效,15例中优9例,良5例,可1例。结论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疗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和对脊旁肌的损伤、干扰少的优点;详细的病史,体格检查,影像检查是保证手术成功的关键。(本文来源于《颈腰痛杂志》期刊2012年06期)

于春立[6](2010)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14例根据临床表现及CT检查诊断为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椎板间开窗、神经根管探查、髓核摘除术治疗。结果14例随访3个月~5年,基本恢复正常,能从事原体力工作,效果满意。结论CT扫描是诊断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较好方法。一旦确诊宜尽早手术。(本文来源于《中国现代药物应用》期刊2010年02期)

梁建科,孙董平[7](2009)在《经竖脊肌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文中研究指出2000年3月~2007年5月,我科采用经竖脊肌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椎间盘突出症9例,取得良好效果。1材料与方法1.1病例资料本组9例,男6例,女3例,年龄25~50岁。L4~56例,L3~43例。病程3个月~1年。9例均表现为严重的下肢根性痛症状,(本文来源于《临床骨科杂志》期刊2009年04期)

邓信昌,李长虎,蔡康,陆松青[8](2009)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不同手术入路的适应证及优缺点。方法:突出位于椎间孔内的3例采用椎管内入路,其中2例保留关节突,1例切除椎弓峡门路及上下关节突。突出位于椎间孔外的3例采用椎旁肌间隙入路。结果:6例均得到随访,其中优5例,良1例,效果满意。结论:位于椎间孔内突出和合并后外侧突出或椎管狭窄的椎间孔内突出应选择椎管内手术入路。向上移位的椎间孔内突出和位于出口区及椎间孔外突出应选择椎旁椎板侧方入路或椎旁肌间隙入路。椎旁肌间隙入路避免了椎板侧方入路骶棘肌过多剥离的缺点,值得推荐。(本文来源于《临床医药实践》期刊2009年14期)

谢晓勇,李平生,郭文荣,李玉茂,林松龄[9](2009)在《经椎板侧方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临床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后正中经椎板侧方入路手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4月至2007年10月本院收治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其中腰4-56例,腰5骶12例,腰3-41例。结果9例患者均取得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平均18个月。根据Nakal分级优7例,良2例。结论后正中经椎板侧方手术入路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方法。(本文来源于《重庆医学》期刊2009年09期)

王海庆[10](2009)在《牵扳法治疗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于以牵、扳法为主的手法治疗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观察其疗效进行分析,并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机理及治疗临床适应证,为今后的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将诊断明确为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62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牵扳法为主的治疗方法,对照组31例采用牵引法的治疗方法。分别通过观察临床症状、影像学改变,进行分析其临床疗效。结果:62例病人接受牵扳法及牵引法治疗后,治疗组治愈8例占25.81%,显效11例占35.48%,有效9例占29.03%,无效3例占9.68%,总有效率为90.32%;对照组治愈5例16.12%,显效8例占25.81%,有效12例占38.71%,无效6例占19.35%,总有效率为80.65%。同时随访还发现病人的疗效较好,神经根受压症状较轻,病人基本都可正常生活和工作,仅极少数的病人不得不接受手术。可见牵扳法治疗不失为一有效的治疗方法,宜作为后外型椎间盘突出病人的首选的治疗方法。结论: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经牵扳法治疗后均能得到良好的临床疗效,疗效让人满意,表明解除突出组织对神经根或马尾的压迫、降低其张力为LDH治疗的基本原则。牵扳法治疗侧凸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很好疗效,并且值得进一步研究和推广。(本文来源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01)

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比较经皮脊柱内镜下腰椎间盘髓核摘除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lumbar discectomy,PELD)与经皮穿刺腰椎间盘胶原酶化学溶解术(collagenase chemonucleolysis,CCNL)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extraforaminal lumbar disc hernation,EFLDH)的近期疗效、并发症及一般住院指标,以供临床选择参考。方法:本研究为非随机临床对照试验,共纳入2014年9月~2016年10月期间在南昌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疼痛科住院的49例被诊断为EFLDH的患者,分为2组,其中脊柱内镜组22例,行PELD术;胶原酶组27例,行CCNL术。主要观察指标为术后6月的疗效、疼痛改善情况、腰椎功能改善情况和手术并发症发生情况;次要观察指标为术中疼痛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卧床时间、住院费用。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患者术前、术后2周、术后3月、术后6月的疼痛情况;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价患者术前、术后3月、术后6月的腰椎功能情况;最后采用改良的MacNab标准评价术后6月的疗效并计算疗效优良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基本情况类似;两组术后6月的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脊柱内镜组疗效优良率86.36%,胶原酶组疗效优良率88.89%;两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VAS评分、ODI指数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胶原酶组术中疼痛评分、手术时间、住院费用等一般住院指标方面均低于或短于脊柱内镜组,但术后卧床时间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ELD与CCNL均是治疗EFLDH安全有效的微创手术治疗方案,尽管CCNL术后卧床时间长,但其具有术中疼痛轻、住院费用少、操作简单的优势,在EFLDH的微创手术治疗中值得临床推荐。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参考文献

[1].耿军祖,刘旭林,常青,范昌政,宋筱蕾.MR常规矢状位-轴位扫描与冠状位迭代分解水和脂肪的回声不对称与最小二乘法估计技术诊断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8

[2].邱觅真.脊柱内镜技术与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比较研究[D].南昌大学.2017

[3].彭浩,梁春平,潘科.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例[J].疑难病杂志.2014

[4].邓树才,郝永宏.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探讨[C].第二十届全国中西医结合骨伤科学术研讨会、第二届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骨伤科学术年会、第十九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骨伤科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论文汇编.2013

[5].吴剑飞,谢德胜,龚进红,吕建华,汪翔.椎旁肌间隙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15例[J].颈腰痛杂志.2012

[6].于春立.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0

[7].梁建科,孙董平.经竖脊肌横突间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J].临床骨科杂志.2009

[8].邓信昌,李长虎,蔡康,陆松青.极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手术入路治疗的探讨[J].临床医药实践.2009

[9].谢晓勇,李平生,郭文荣,李玉茂,林松龄.经椎板侧方入路治疗椎间孔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9例临床观察[J].重庆医学.2009

[10].王海庆.牵扳法治疗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D].长春中医药大学.2009

标签:;  ;  ;  

后外型腰椎间盘突出症论文-耿军祖,刘旭林,常青,范昌政,宋筱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