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传统居住形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满族传统,居住文化,现代民居,文化意识
传统居住形态论文文献综述
吴梦洋[1](2018)在《满族传统民居的居住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中华民族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各个地区的文化随着诸多方面影响,不断的融合和演变,五十六个繁荣发展的民族文化组成了中华大家庭。各族人民根据自身民族所处的自然环境、气候条件以及特有的文化习俗和活动意识在一定范围内进行活动,由于受到客观条件的影响,使得生活和生产方式大不相同,也因此建造出适用于自身民族得以生存的民族传统民居文化。居住文化向后人展现的不仅仅是其作为居住和安身之处的功能,更为重要的是它作为一个载体的存在,它承载着中华各个民族间不同的民族文化和人文追求。满族先辈们在我国东北地区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产生了特有的东北满族文化。而满族居住建筑作为满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文化载体,更是我们研究满族文化及人文风俗的重要途径之一。然而,在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全球化和城市化进程逐步加快的同时,民族传统居住文化正在淡化甚至消失。部分现代建筑设计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忽略了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和自然气候等诸多因素而产生了众多问题,有些现代建筑也不合时宜的取代了曾经一些极具价值的生活方式,而就自身而言,对于民族文化意识的逐渐减弱,本质上则是缺乏对传统美的认识和了解,过度的重视一方,而忽略了另一方的体现。“老”的传统与“新”的现代间出现了矛盾,在传统居住文化中存在诸多方面与现代社会格格不入的生活方式,现代文明在高速发展的同时也在一些方面遗失了传统的精髓。本文对满族传统居住文化的背景和现状进行考察、分析以及深入探讨,剖析“新”与“旧”的平衡问题,在选择优质传统文化的基础之上,理性且适宜的结合时代精神,赋予传统居住建筑崭新的生命力,如何在传统居住文化与现代民居形态的矛盾中找出解决之道是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8-05-01)
郭涛玮,王崇恩[2](2017)在《传统居住形态及元素在小区规划中的运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原梧桐旧镇因为周围工业围绕,环境恶化以至于不适宜居住,所以整村搬迁至梧桐新区。梧桐新区在道路、建筑、绿化、商业等方面设计时采用了大量传统元素,部分传承了山西传统的居住形态,力求保持原村镇中良好的邻里关系,同时具备现代居住小区方便快捷的特点,居民反应良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期刊2017-06-01)
肖承光[3](2016)在《中国传统乡村民居的形态美──兼谈风水理念对传统居住形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农耕社会形成的具有田园诗性之美的传统居住形态,其具体的构建模式,是在朴素的"天人同构"文化指导下,受传统风水堪舆思想影响而成。从中国居住文化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来看,传统居住形态与风水堪舆的关系,是一种自觉的、互入的涵盖统摄关系。因此,遵循风水堪舆原则的传统乡村民居,其整体布局与形态,必然呈现出一种和谐、均衡、回环和深幽的美感。而这种饱含田园诗意的传统居住形态,不仅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品性养成,而且对居住环境的建设与保护有着重要功用。(本文来源于《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5期)
魏冀明[4](2016)在《闽南传统聚落居住形态研究——以永春县岵山盆地下灶村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闽南地区拥有1700多年的历史,发展至今形成独特的闽南传统聚落特点。岵山盆地现今尚未受到城市化的冲击,保存了完整的传统聚落形态以及大量的闽南传统建筑。本文通过对岵山盆地中的下灶村进行其形态分析,剖析其形成的动因,从理念、布局、建筑上对闽南传统聚落的规划提出建议。(本文来源于《城市地理》期刊2016年16期)
肖璐[5](2016)在《鄂西土家族传统村落居住形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如今,时代不断进步,社会飞速发展,科学技术也无时不刻在更迭换新,这都使得世界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全球一体化的步伐越发越快。毫无疑问,这是人类史上的一大进步,它推动了世界经济资源配置的更优化,促使科学技术打破地域性而全面发展,但唯独对世界原有的各种地域文化造成了一定程度的威胁与破坏。特别是传统建筑,包罗了一个民族甚至一个国家的历史、风俗民情、文化传统、地形地貌、气候环境等各方面的因素,是各类型复杂因素的集大成者,但却在现代化洪流中受到全球化的损毁,开始表现出建筑文化的趋同性。如何利用现代科技与先进的理论实践知识来合理的规划、开发、保护、利用这些宝贵的建筑资源,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研究课题。位于鄂西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数民族自治州,也是中国最年轻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处于湘鄂川渝交汇的武陵山区,东连荆楚、西通巴蜀、南极潇湘、北靠神农,素有川鄂咽喉、楚蜀屏翰之称。土家族、苗族、侗族等28个民族文化在此汇合交融,传承本土文化、吸纳中原文化、融汇楚蜀文化,形成了一副较为独特的地域建筑文化景观,为我们流下了极为丰富的民族文化遗产。笔者对恩施地区土家族建筑于居住空间的调查与研究,对整个武陵山区地域性的地理环境、自然气候、人文习俗等建筑文化起到了重要补充作用,具有发展性的意义。笔者以此为理论基础,对恩施小溪传统聚落的土家建筑进行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实地调研。最后笔者将理论联系实际,详细分析了恩施地区土家族建筑文化的价值,并根据现状提出了具体的传承与保护的的方法与原则,对日后鄂西土家族建筑文化的发展具有启发性的作用。全文总体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简述了论文的起源与选题意义、国内外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具体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论述了研究对象的地域文化背景,其中包括地理学背景与民族文化背景,并详细分析了土家族的历史与基本文化特征,向读者简明的介绍了研究对象的背景与具体情况,起到了理论支撑的作用。第叁部分是论文实地调研的部分,将调研对象进行了全方位的分析与研究,从建筑学的角度详细分析了小溪传统聚落土家民居的建筑特点、建筑结构以及建筑文化等。第四部分是在整合前面章节资料的基础上,分析总结出来恩施地区土家族传统民居的存在价值,包括建筑价值、文化价值、生态价值以及美学价值四方面。第五部分是通过以上的详细分析,总结出恩施地区传统建筑面临的威胁,并针对这些现状提出合理的建议与解决办法。(本文来源于《湖北工业大学》期刊2016-05-01)
廖慧[6](2013)在《从自发改造中看传统居住形态的继承》一文中研究指出武汉里分住宅是武汉最具代表性的居住建筑形式。该文以传统居住形态的继承作为切入点,对中国和西方传统居住形态、里分建筑空间特色进行比较分析,并通过对居民自发改造的调查分析,探寻居民的生活价值倾向、居住文化选择,以期对未来里分住区的更新改造提供有价值的符合居民需要的更新思路。(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3年11期)
张磊,鲍培培[7](2013)在《将传统的居住形态融入现代住区——上海某度假别墅区的规划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以上海某度假别墅区为例,探讨了如何将传统居住形态融入现代住区的方法,在规划设计时参考传统村落的外部空间作法,注重传统空间类型的塑造,道路交通的布局等。阐述了真正的现代中式住宅不仅仅需要在建筑立面上实现传统的中式风格,更要在住区规划上将传统的居住形态和现代生活相融合,才能在现代住区当中展现传统居住文化的精髓。(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13年04期)
史健,阮洪涛,董钿宇[8](2008)在《观唐:对传统居住形态的探讨与实践》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的发展使一切变得越来越快,居住由一种自发的、漫长的个人行为演变成高效率、目的性很强的社会行为,且被市场化作为商品存在。某一群体的居住形态不再是时间,群体行为的累积,而是个体的价值诉求,及对这一价值认可而组织起来的群体。"观唐"即是这样的项目,有着强烈的设计倾向,中式传统的强烈个性标示着其核心价值:一种近于诗意的旧时居住形态,在设计中的各个方面不断(本文来源于《建筑创作》期刊2008年03期)
刘福智,刘加平[9](2006)在《传统居住形态中的“聚落生态文化”》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分析民居文化现状的基础上,提出“聚落生态文化”的概念,并运用生态学、景观学、建筑物理学等相关理论对其基本特征、形成机制、景观价值、空间特性及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进行进一步分析,指出聚落文化发展与技术结合的重要性,人聚环境规划、开发、利用、保护的设计原则及相关对策,对目前民居聚落生态文化旅游开发、建设及可持续发展有积极的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工业建筑》期刊2006年11期)
高德宏[10](2006)在《传统住宅哲学对现代居住形态的渗透》一文中研究指出该文通过对传统居住建筑所采用的实用哲学的考察,更加清晰地认识到现代城市居住空间的形成及其不足。(本文来源于《华中建筑》期刊2006年03期)
传统居住形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原梧桐旧镇因为周围工业围绕,环境恶化以至于不适宜居住,所以整村搬迁至梧桐新区。梧桐新区在道路、建筑、绿化、商业等方面设计时采用了大量传统元素,部分传承了山西传统的居住形态,力求保持原村镇中良好的邻里关系,同时具备现代居住小区方便快捷的特点,居民反应良好,具有一定的示范性。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传统居住形态论文参考文献
[1].吴梦洋.满族传统民居的居住形态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8
[2].郭涛玮,王崇恩.传统居住形态及元素在小区规划中的运用[C].《工业建筑》2017年增刊I.2017
[3].肖承光.中国传统乡村民居的形态美──兼谈风水理念对传统居住形态的影响[J].设计艺术(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学报).2016
[4].魏冀明.闽南传统聚落居住形态研究——以永春县岵山盆地下灶村为例[J].城市地理.2016
[5].肖璐.鄂西土家族传统村落居住形态研究[D].湖北工业大学.2016
[6].廖慧.从自发改造中看传统居住形态的继承[J].华中建筑.2013
[7].张磊,鲍培培.将传统的居住形态融入现代住区——上海某度假别墅区的规划设计[J].华中建筑.2013
[8].史健,阮洪涛,董钿宇.观唐:对传统居住形态的探讨与实践[J].建筑创作.2008
[9].刘福智,刘加平.传统居住形态中的“聚落生态文化”[J].工业建筑.2006
[10].高德宏.传统住宅哲学对现代居住形态的渗透[J].华中建筑.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