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论文-张蕴超,尹世强,贾英杰,张瑶瑶,秦磊

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论文-张蕴超,尹世强,贾英杰,张瑶瑶,秦磊

导读:本文包含了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乳腺癌,内分泌治疗,中医药,毒副反应

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论文文献综述

张蕴超,尹世强,贾英杰,张瑶瑶,秦磊[1](2019)在《从叁焦论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中医研究现状》一文中研究指出乳腺癌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术后激素受体阳性的临床常用治疗手段,服用内分泌治疗药物的患者会出现类更年期综合征、骨质疏松、关节疼痛,子宫内膜增厚、肝功能异常、脂代谢紊乱的不良反应,目前西医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文章就中医叁焦角度,从上焦补益心肺,调和营卫;中焦疏肝健脾,合胃消导;下焦活血通络,调理冲任,以治疗内分泌治疗相关毒副反应。(本文来源于《天津中医药》期刊2019年10期)

朱夜明[2](2012)在《中医择时用药治疗结直肠癌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1)观察中药黄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的差异,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FOLFOX4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和中药减毒的临床价值。(2)了解以FOLFOX4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过程中择时给予黄芪注射液对其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中医药黄芪注射液的“时间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为中医药肿瘤时间治疗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武汉市普爱医院肿瘤科住院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全部患者经病理证实为Ⅱ期(具有高危因素)、Ⅲ、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在常规FOLFOX4化疗方案前给予黄芪注射液);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在常规FOLFOX4化疗方案后给予黄芪注射液);单纯化疗组(单用FOLFOX4化疗方案不给予给予黄芪注射液)。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每两周期评价一次,观察毒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及生活质量(包括KPS评分、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结果单纯化疗组共有24例(80.00%)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6例(53.33%),Ⅲ度为6例(20.00%),Ⅳ度为2例(6.67%)。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共有12例(40.00%)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Ⅰ~Ⅱ度为9例(30.00%),Ⅲ度为2例(6.67%),Ⅳ度为1例(3.33%)。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共有17例(56.67%)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2例(40.00%),Ⅲ度为4例(13.33%),Ⅳ度为1例(3.33%)。在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和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与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共有26例(86.67%)出现神经毒副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8例(60.00%),Ⅲ度为6例(20.00%),Ⅳ度为2例(6.67%)。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共有17例(56.67%)出现神经毒副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4例(46.67%),Ⅲ度为2例(6.67%),Ⅳ度为1例(3.33%)。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共有22例(73.33%)出现神经毒副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6例(53.33%),Ⅲ度为5例(16.67%),Ⅳ度为1例(3.33%)。在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神经毒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和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期、6个周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神经毒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和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后,单纯化疗组KPS评分为75.15±6.56;化疗前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5.83±6.85;化疗后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0.13±6.41。4周期后,单纯化疗组KPS评分为74.15±6.56;化疗前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4.53±6.65;化疗后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0.63±6.71。6周期后,单纯化疗组KPS评分为71.85±7.56;化疗前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3.53±6.85;化疗后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78.63±6.41。在第2周期、4周期、6周期结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K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1-6周期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与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的1~6周期贫血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在结直肠癌患者常规FOLFOX4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并不能提高疗效,但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减轻周围神经反应,提高患者KPS评分,并可预防和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2)黄芪注射液化疗前较化疗后使用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降低周围神经毒副反应、提高患者KPS评分,但并不能减轻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提示中药黄芪注射液择时用药可明显减轻FOLFOX4方案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及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本文来源于《湖北中医药大学》期刊2012-05-24)

刘淑英,王晓稼[3](2009)在《贝伐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相关毒副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贝伐单抗具有低毒、高效和特异性强等特点,临床应用安全性、耐受性良好。高血压和出血是其临床较为常见的毒副反应,但可以对症处理和预防,不影响临床的继续治疗。血栓和蛋白尿也是其临床常见的毒副反应,且血栓与贝伐单抗剂量无关,蛋白尿为短暂性及可逆性,临床上仍需加强监测。(本文来源于《肿瘤学杂志》期刊2009年12期)

王天昌,邢海平,梅强,韩孝存,王俊生[4](2000)在《PDT治疗早期食管癌毒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对82例早期食管癌的治疗观察,探讨光敏剂应用不同时间、剂量与疗效及毒副反应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光敏剂采用 ALA,PHOTOSAN 分叁组进行光照前不同时间、不同剂量,而光照剂量不变的光动力治疗(PDT)(A 组:ALA 光照前3小时口服用量 60mg/Kg,PHOTOSAN 光照前1小时静脉推注,用量48mg/人;B 组: ALA60mg/Kg,PHOTOSAN48mg/人,均在光照前3小时给药;C 组: ALA60mg/Kg 光照前3小时口服 PHOTOSAN1.2mg/Kg,光照前12小时静脉推注)尔后评定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一月后进行疗效评定, 叁组疗效均在60%左右,用药时间、剂量与疗效之间亦无显着差异(P >0.05),毒副反应评定显示所观察的项目均随光敏剂剂量增加而明显增加(消化道反应 P<0.05,肝功能异常 P<0.01,体温变化 P<0.01 胸骨后疼痛 P<0.005)进一步分析见性别之间无差异,而年龄之间有显着差异(P<0.005)。结论:光敏剂应用时间、剂量与疗效无显着差异,随光敏剂剂量增加毒副反应明显增加,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性别无关,而与年龄有关。(本文来源于《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期刊2000-10-01)

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1)观察中药黄芪注射液联合FOLFOX4化疗对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毒副反应的差异,探讨黄芪注射液联合FOLFOX4对结直肠癌的治疗作用和中药减毒的临床价值。(2)了解以FOLFOX4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过程中择时给予黄芪注射液对其毒副反应及生活质量的影响,为中医药黄芪注射液的“时间治疗”提供客观依据,并为中医药肿瘤时间治疗学的进一步研究提供基础。方法:对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在武汉市普爱医院肿瘤科住院的90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分析,全部患者经病理证实为Ⅱ期(具有高危因素)、Ⅲ、Ⅳ期的结直肠癌患者。将患者随机分为3组: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在常规FOLFOX4化疗方案前给予黄芪注射液);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在常规FOLFOX4化疗方案后给予黄芪注射液);单纯化疗组(单用FOLFOX4化疗方案不给予给予黄芪注射液)。至少2周期后评价疗效,每两周期评价一次,观察毒副反应(包括胃肠道反应、周围神经系统症状)及生活质量(包括KPS评分、血红蛋白值的变化)。结果单纯化疗组共有24例(80.00%)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6例(53.33%),Ⅲ度为6例(20.00%),Ⅳ度为2例(6.67%)。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共有12例(40.00%)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Ⅰ~Ⅱ度为9例(30.00%),Ⅲ度为2例(6.67%),Ⅳ度为1例(3.33%)。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共有17例(56.67%)出现胃肠道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2例(40.00%),Ⅲ度为4例(13.33%),Ⅳ度为1例(3.33%)。在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胃肠道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4周期化疗结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和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第6周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与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化疗组共有26例(86.67%)出现神经毒副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8例(60.00%),Ⅲ度为6例(20.00%),Ⅳ度为2例(6.67%)。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共有17例(56.67%)出现神经毒副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4例(46.67%),Ⅲ度为2例(6.67%),Ⅳ度为1例(3.33%)。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共有22例(73.33%)出现神经毒副反应,,其中Ⅰ~Ⅱ度为16例(53.33%),Ⅲ度为5例(16.67%),Ⅳ度为1例(3.33%)。在2个周期化疗结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神经毒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和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4周期、6个周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神经毒副反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和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2周期后,单纯化疗组KPS评分为75.15±6.56;化疗前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5.83±6.85;化疗后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0.13±6.41。4周期后,单纯化疗组KPS评分为74.15±6.56;化疗前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4.53±6.65;化疗后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0.63±6.71。6周期后,单纯化疗组KPS评分为71.85±7.56;化疗前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83.53±6.85;化疗后黄芪治疗组KPS评分为78.63±6.41。在第2周期、4周期、6周期结束后,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KP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差异也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化疗后黄芪治疗组分别与单纯化疗组比较,1-6周期化疗前后贫血发生率均有显着性差异(P<0.05),化疗前黄芪治疗组与化疗后黄芪治疗组之间的1~6周期贫血发生率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1)在结直肠癌患者常规FOLFOX4方案化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并不能提高疗效,但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减轻周围神经反应,提高患者KPS评分,并可预防和治疗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2)黄芪注射液化疗前较化疗后使用可减轻恶心呕吐等胃肠道反应、降低周围神经毒副反应、提高患者KPS评分,但并不能减轻化疗相关性贫血的发生率。提示中药黄芪注射液择时用药可明显减轻FOLFOX4方案化疗相关毒副反应及提高结直肠癌患者生活质量。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论文参考文献

[1].张蕴超,尹世强,贾英杰,张瑶瑶,秦磊.从叁焦论治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相关毒副反应的中医研究现状[J].天津中医药.2019

[2].朱夜明.中医择时用药治疗结直肠癌化疗相关毒副反应的临床研究[D].湖北中医药大学.2012

[3].刘淑英,王晓稼.贝伐单抗在肿瘤治疗中相关毒副反应[J].肿瘤学杂志.2009

[4].王天昌,邢海平,梅强,韩孝存,王俊生.PDT治疗早期食管癌毒副反应相关因素分析[C].2000全国肿瘤学术大会论文集.2000

标签:;  ;  ;  ;  

治疗相关毒副反应论文-张蕴超,尹世强,贾英杰,张瑶瑶,秦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