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肃反运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肃反,群众运动,顺义县小学教职员
肃反运动论文文献综述
马思宇[1](2017)在《群众中的肃反与肃反中的群众——1955年顺义县小学教职员肃反运动的典型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1955—1958年的肃反运动不仅是既有肃反运动的路径延续,同时也是肃反运动的扩大化、社会化、群众化。本文拟通过观察1955年在顺义县小学教职员中开展的肃反运动的酝酿、发动、收束过程,从地方社会的视角,挖掘这场群众运动中所展现出的政治运作机制、基层社会结构、群众思想风貌等层面不易为人察觉的政治社会文化意蕴。(本文来源于《近代史学刊》期刊2017年01期)
王小平[2](2016)在《建国初期山西兴县肃反运动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56年7月至1962年3月,山西兴县县委采用党委重视、调查取证、开展肃反斗争、甄别定案四种方法开展了一场肃清反革命运动。通过这场政治运动,兴县县委改进了基层人事组织工作、锻炼了基层干部、促进了生产,还弄清楚了干部的政治面貌并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同时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对敌斗争的能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本文来源于《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6年01期)
任安梁[3](2016)在《不负职责 不负心——1955年肃反运动亲历记》一文中研究指出1955年7月至1960年9月,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肃清内部"反革命分子"的运动(简称肃反运动)。1955年,我在湖南省一家国企工作。在当年开展的肃反运动中,被抽调到"五人小组"办公室,即在"五人小组"领导下的肃反专干办做事,我当时担负的任务是,既要综合材料,与被派往外地调查肃反对象的历史或现实情(本文来源于《文史博览》期刊2016年02期)
朱正[4](2015)在《陆定一和尤金谈肃反运动》一文中研究指出不久前,我看到了一件关于肃反运动的重要文献(沈志华主编《俄罗斯解密档案选编·中苏关系》,东方出版中心2015年1月出版)。《尤金与陆定一会谈纪要:介绍中国政治运动的状况》这一件档案(1955年10月22日)的附件《与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陆定一的会谈纪要》(见第六卷,第73~80页,下同),就是在肃反运动初期,概述整个运动情况的十分重要的历史文献(以下简称"陆定一谈话"),它提供了比胡乔木文——《在肃反问题上驳斥右派》(195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更多的信息。当时陆定一的身份不仅仅是中共中央宣传(本文来源于《炎黄春秋》期刊2015年09期)
胡博[5](2015)在《20世纪30年代中共党内肃反运动爆发的原因及经验教训》一文中研究指出20世纪30年代的中共党内肃反运动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场“亲者痛,仇者快”的历史悲剧。从1930年开始,一直持续到长征结束,在短短六年时间里,有7万多名“AB团、2万多名“改组派”和6352名“社会民主党”被冤杀(这只是有名有姓的受害者,实际则更多),“肃反”运动、“扩红”运动和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动摇了中国革命的根基,伤害了苏区人民的革命热情,迫使红军放弃了苦心经营多年根据地,走上了大范围战略转移的长征之路。肃反运动虽然是由王明极“左”路线指导下的中共中央发起的,但在整个过程中,受到了共产国际反“右派”政策的误导和苏联国内斗争思想的消极影响,在“宗派主义”、“唯成分论”、“血统论”的指导思想下,知识分子的“原罪”被无限放大,对担任党内重要职务的知识分子由“完全依赖”转为“残酷斗争,无情打击”,直至“肉体消灭”,仅从个人品德、领导机制上作解释,的确还不能令人信服。本文从社会心理学的一般原理出发,着重分析肃反运动直接指挥者的人格缺陷和政治品质,解析他们在危机环境下的变态反应,以此来说明肃反运动扩大化的复杂动因,也许能让这段令人困惑、百思不解的历史之谜,有一个合乎逻辑的解释。20世纪30年代的肃反运动给后人带来的思考是沉重,也是痛心的。它既没有公平、正义可言,又不符合中华民族的“人本”思想和“仁爱”精神,是中国共产党革命史上一次重大的历史挫折。这场历史悲剧告诉人们:只有搞清楚悲剧发生的原因,才能有效避免悲剧的再次发生。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只有建设好党内民主,正确处理好人民内部矛盾,建构完善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党的领导体制才能从无序走向有序,从动刀流血的“剖腹产”变为十月怀胎、一朝分娩的“顺产”。(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5-06-30)
刘晶蕊[6](2015)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肃反运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经过1950年至1952年的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和镇压了一批公开的历史反革命分子,但是也有一些对共产党和人民政府不满的人,仍然存在于国家机关、企业、学校、群众团体等组织之中。1955年至1957年,中共中央和毛泽东领导、发动了一场全国规模的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群众性政治运动,史称“肃反运动”。这样一场大规模、长时间的政治运动,确实清除了不少暗藏的反革命分子,但也发生了一些误判误杀的虚假错案。这场运动不仅给作为全国经济文化中心和运动“重灾区”的上海人民的生活和工作带来巨大影响,而且也在相当程度上影响着全国肃反运动的发展进程。迄今为止学术界对这场运动少有专题研究,利用原始档案,还原当时上海肃反运动的历史进程,总结经验教训,无疑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来源于《上海师范大学》期刊2015-05-01)
李爱红[7](2015)在《湘鄂西苏区肃反运动概况及历史教训探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932年至1934年,湘鄂西苏区开展了四次大规模的"肃反"运动,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回顾这段历史不是为了批判前人,而是要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避免历史悲剧重演。(本文来源于《传承》期刊2015年03期)
郝铁川[8](2015)在《1955年“肃反”运动中的杨兆龙——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五)》一文中研究指出1955年7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展开斗争肃清暗藏的反革命分子的指示》,《指示》认为"在很多部门,在很多地方,大量的暗藏的反革命分子是还没有被揭露和肃清的"。因此决定在全国范围开展一场肃清暗藏反革命分子的运动。这场运动至1957年年底结束。据1957年7月18日《人民日报》社论公布的数字,这次肃反运动在国家机关、人民团体、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内部,清查出反革命分子8.1万人,其中(本文来源于《世纪》期刊2015年02期)
王小平[9](2014)在《肃反运动的来龙去脉(1951—1960年)》一文中研究指出1955年7月至1960年9月,中共中央发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肃清内部反革命分子的运动(简称肃反运动)。这场运动涉及面广、被清洗人员多,持续时间长,对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术界对这场运动的研究现状、起点、过程有各种不同的看法,但都不能合理解释肃反运动。因此,厘清肃反运动的研究现状、起点、过程,具有一定意义。(本文来源于《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4年08期)
王小平[10](2014)在《五十年代肃反运动的来龙去脉探究》一文中研究指出1955年7月至1960年9月,全国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肃清内部反革命分子的运动(简称肃反运动)。这场运动涉及面广、被清洗人员多,持续时间长,对中国当代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肃反运动的开始时间应该是1951年5月。运动经过了1955年7月-1956年12月的发动阶段,1956年12月-1958年12月的高潮阶段,1958年12月-1960年9月的结束阶段,于1960年9月结束。(本文来源于《西部学刊》期刊2014年04期)
肃反运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956年7月至1962年3月,山西兴县县委采用党委重视、调查取证、开展肃反斗争、甄别定案四种方法开展了一场肃清反革命运动。通过这场政治运动,兴县县委改进了基层人事组织工作、锻炼了基层干部、促进了生产,还弄清楚了干部的政治面貌并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同时提高了基层党组织对敌斗争的能力,有利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肃反运动论文参考文献
[1].马思宇.群众中的肃反与肃反中的群众——1955年顺义县小学教职员肃反运动的典型考察[J].近代史学刊.2017
[2].王小平.建国初期山西兴县肃反运动探析[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
[3].任安梁.不负职责不负心——1955年肃反运动亲历记[J].文史博览.2016
[4].朱正.陆定一和尤金谈肃反运动[J].炎黄春秋.2015
[5].胡博.20世纪30年代中共党内肃反运动爆发的原因及经验教训[D].北方工业大学.2015
[6].刘晶蕊.20世纪50年代中期上海肃反运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5
[7].李爱红.湘鄂西苏区肃反运动概况及历史教训探析[J].传承.2015
[8].郝铁川.1955年“肃反”运动中的杨兆龙——民国政府末任最高检察长杨兆龙(五)[J].世纪.2015
[9].王小平.肃反运动的来龙去脉(1951—1960年)[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4
[10].王小平.五十年代肃反运动的来龙去脉探究[J].西部学刊.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