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通伤致伤方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法医病理学,事故,交通,致伤方式,生活反应
交通伤致伤方式论文文献综述
孟浩,苟小兵,王波,熊利容,李强[1](2019)在《交通事故损伤致伤方式分析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1.1简要案情某日21:08,郑某醉酒后驾驶"别克"牌小型轿车沿右侧车道行驶至某小学门前路口处时,轿车前部与由道路右侧向左侧横穿马路的行人李某相撞,事故后郑某驾车逃离现场。21:16,同方向王某驾驶"大众"牌小型轿车同向行驶将李某碾压。21:25,"120"急救车到达现场后,发现李某已经死亡。(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9年03期)
季炳均,郑宏[2](2017)在《审查书证材料分析交通事故致伤方式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1月23日18时,郑某(男,70岁)在某国道路面上被发现死亡。因家属拒绝尸体解剖,故于1月26日仅行尸表检查后将尸体火化。1月30日,翻查视频监控,发现张某驾驶的轿车在案发时间经过现场路段,并且其车头左侧前窗玻璃有破损(图1),具有肇事嫌疑。由于初次鉴定时未明确郑某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质,办案单位要求根据尸表检查照片和记录、现场照片、微量物证检验报告等书证材料,从法医学角(本文来源于《法医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刘卯阳,于文,柳世杰,李俊华[3](2017)在《交通事故中摩托车驾驶员与乘坐人员致伤方式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社会管理加强及高科技设备不断使用,道路上的监控设备已基本覆盖大街小巷。但在偏远的乡村,监控设备缺乏,交通事故发生,尤其是摩托车死亡事故中,交通警察常就现场,车辆及死者或伤者的损伤等信息要求鉴定人员推断司乘人员的交通方式。摩托车作为最常见的交通工具,由于其高速,开放,缺少保护设施和稳定性差等特点,发生交通事故多且事故中乘员常被抛离,形成人车分离,更近一(本文来源于《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7-08-08)
毕青莲,兰金霞,张勤健,刘天福,姚磊[4](2017)在《交通事故眼部损伤的致伤方式、损伤特征、伤残等级鉴定等相关问题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交通事故导致眼部损伤被鉴定人的相关情况以及伤残等级鉴定问题。方法对50例鉴定后的交通事故导致眼部损伤致残案例进行针对性的分析,探讨其中的致伤方式、损伤特征、伤残等级鉴定等相关问题。结果交通事故至眼创伤多发,多伴有颅脑损伤眶壁骨折视神经损伤泪器损伤眼睑外伤以及眼球缺失。大部分被鉴定人为单眼损伤,在伤残鉴定等级上主要是Ⅶ-Ⅹ级。结论视力障碍是交通事故导致眼部损伤致残最主要的原因,损伤特征上为单眼损伤,伤残鉴定等级主要是Ⅶ-Ⅹ级。同时在鉴定过程中使用视觉电生理技术以及测试方法可明显提升鉴定效果,有着较高应用价值。(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7年17期)
秦志强[5](2015)在《道路交通事故致伤方式推断2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1.1案例11.1.1简要案情某年7月24日凌晨2时23分,某交警大队接报:在某道路上发现一男子死亡。经现场勘查,死者头部下方有一血泊并向身体左侧路面流淌,未发现车辆散落物及制动痕迹。经调查:死者董某23日晚饮酒后曾与他人发生纠纷,家属怀疑被他人殴打,抛尸到道路上。为此,交警大队委托对死者的死因及致伤方式进行鉴定。(本文来源于《中国司法鉴定》期刊2015年06期)
杨安顺,梁翠芬,龙定峰,吴锡福[6](2014)在《交通事故致伤方式分析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资料简要案情某日6时许,在路边发现一辆电动单车及一具男性尸体。电单车车头向前呈左侧倒地,车把手顺时针90度扭转与车轮平面平行,车身无破坏。尸体位于电动单车前方11m远处,尸体前方10m处有一左脚拖鞋。电单车与尸体之间散落有打火机、烟盒、手机、右脚拖鞋。经查电动单车及现场物品为死者所有。尸体检验当日6时30分尸检。尸斑浅淡,处于形成初期,尸僵弱,瞳孔透亮。左侧额面部有3cm(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6期)
唐俊亮[7](2014)在《交通事故损伤后致伤方式推断的案例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某男,某日驾驶小型面包车(由叁轮摩托车改装而成)在某市的公路上行驶时,撞倒正在路边嬉戏的男孩(6岁)。据该车司机供述,当时车速较慢,避让后未与该男孩直接发生接触碰撞,其损伤是由伤者自己摔跌形成。1.2人体损伤程度检验右小腿明显肿胀,右小腿后外侧皮肤见有0.5 cm大小创口,距离足跟10cm,创缘不规则,余体表未见损伤。读取右小腿X线片示:右胫骨中段横形骨折,骨折处有小碎骨片,骨折近端向外向后移位,骨折处距足跟15 cm。(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14-08-19)
[8](2014)在《司法鉴定重大科研成果展示 交通伤致伤行为方式鉴定及损伤数字化构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由司法部司法鉴定科学技术研究所陈忆九研究员领衔的研究团队,在交通伤致伤行为方式鉴定及损伤数字化构模研究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研究成果获2013年度上海市科学技术奖叁等奖。该项目研究涉及法医学、影像学、生物工程学、计算机仿真学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通过运用数字图像及计算机仿真技术,依托自主构建的损伤有限元模型,利用多刚体动力学法、有限元法等进行交通伤致伤行为方式及损伤生物力学研究,有效求解了人体受载时组织生物力学(本文来源于《中国司法鉴定》期刊2014年04期)
张有明[9](2014)在《交通事故致截瘫致伤方式分析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丘某,女,42岁。2011年11月27日因交通事故致平脐以下截瘫,肌力0级,大小便失禁,经鉴定为一级伤残。丘某指认是被告的拖拉机从自己身上碾过造成截瘫的,而被告则认为是丘某自己从摩托车上摔下造成截瘫的,因原被告双方存在争议,需对丘某伤情的致伤方式进行鉴定。1.2病历摘要患者5小时前骑摩托车时与拖拉机相撞,自诉被(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杂志》期刊2014年02期)
高刚,刘莎[10](2013)在《交通事故致伤方式分析1例》一文中研究指出1案例资料1.1简要案情及现场勘查某年9月18日下午,刘某报案称其中午12时许,驾驶一重型自卸货车下坡途中制动失效,搭车女子孙某(坐于副驾驶位)跳车后死亡。刘某指认现场处路面全宽10m,柏油路面宽9.5m,坡度6.9%,路面无轮胎制动印痕。现场西侧柏油路面上明显擦痕,向西南方向长11.1m,起点距柏油路边1.4m,终点距柏油路边50cm,终点处有50cm×20cm血迹。1.2尸体检验衣着检验死者尸体上身长袖T恤右袖腋窝处衣缝撕裂,双侧肩背部背腰部有广泛黑色片状擦(本文来源于《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期刊2013-10-23)
交通伤致伤方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1案例1.1简要案情某年1月23日18时,郑某(男,70岁)在某国道路面上被发现死亡。因家属拒绝尸体解剖,故于1月26日仅行尸表检查后将尸体火化。1月30日,翻查视频监控,发现张某驾驶的轿车在案发时间经过现场路段,并且其车头左侧前窗玻璃有破损(图1),具有肇事嫌疑。由于初次鉴定时未明确郑某的死亡原因和死亡性质,办案单位要求根据尸表检查照片和记录、现场照片、微量物证检验报告等书证材料,从法医学角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通伤致伤方式论文参考文献
[1].孟浩,苟小兵,王波,熊利容,李强.交通事故损伤致伤方式分析1例[J].法医学杂志.2019
[2].季炳均,郑宏.审查书证材料分析交通事故致伤方式1例[J].法医学杂志.2017
[3].刘卯阳,于文,柳世杰,李俊华.交通事故中摩托车驾驶员与乘坐人员致伤方式分析[C].法医临床学专业理论与实践——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二十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7
[4].毕青莲,兰金霞,张勤健,刘天福,姚磊.交通事故眼部损伤的致伤方式、损伤特征、伤残等级鉴定等相关问题探讨[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7
[5].秦志强.道路交通事故致伤方式推断2例[J].中国司法鉴定.2015
[6].杨安顺,梁翠芬,龙定峰,吴锡福.交通事故致伤方式分析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
[7].唐俊亮.交通事故损伤后致伤方式推断的案例分析[C].中国法医学会·全国第十七届法医临床学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4
[8]..司法鉴定重大科研成果展示交通伤致伤行为方式鉴定及损伤数字化构模研究[J].中国司法鉴定.2014
[9].张有明.交通事故致截瘫致伤方式分析1例[J].中国法医学杂志.2014
[10].高刚,刘莎.交通事故致伤方式分析1例[C].中国法医学理论与实践创新成果精选——全国第九次法医学术交流会论文集.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