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民事诉讼原则和制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诉讼调解,公平,正义,效率
民事诉讼原则和制度论文文献综述
黄心誉[1](2019)在《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立法原则与实践目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民事诉讼法规定调解应当遵循自愿、合法原则。然而事实上,调解制度在司法实践中没有达到预期。司法实践中的诉讼调解并没有实现立法目的,民事诉讼中"调审合一""调解优先"以及考核法官的"质效指标",已经严重损害了司法裁判权威。这种调解并没有起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立法目的,也违反了民事诉讼法关于调解的规定。本文将对司法实践中调解制度的弊端及解决途径进行探讨。(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社会》期刊2019年16期)
伊万[2](2016)在《意大利民事诉讼制度基本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目次一、意大利民事诉讼法渊源二、意大利司法制度的特点叁、诉讼权利的特点与类型四、法官判定的权利与限制一、意大利民事诉讼法渊源意大利《民事诉讼法典》经1940年10月28日1443号国王法令批准,于1942年4月21日生效。该法典由四编组成:第一编关于诉讼上一般民事管辖活动;第二编关于审理程序;第(本文来源于《私法研究》期刊2016年01期)
刘显鹏[3](2013)在《民事诉讼法院阐明制度之探析——诚实信用原则具体化的一个向度》一文中研究指出2012年8月31日修改的《民事诉讼法》将诚实信用原则引入我国民事诉讼领域,在此背景之下,对该原则的具体适用进行深入探讨很有必要。从该原则对法院审判权规制的角度来看,《民事诉讼法》应对阐明制度予以细化和深化,从而达到充分保障当事人诉讼权利之目的。(本文来源于《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3年03期)
谢绍静,占善刚[4](2013)在《比例原则视角下我国民事诉讼罚款制度的立法完善——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罚款数额为切入》一文中研究指出比例原则作为处理目的与手段之间关系的一项基本原则,可以妥善协调罚款的目的与适用之间的冲突。但就我国现行民事诉讼罚款制度而言,罚款金额的数度增加,单位和个人被区别对待,当事人和案外人的制裁方式同质化,合理救济机制的缺失等皆与比例原则背道而驰。根据比例原则的要求,必须合理限定罚款金额的上限,平等对待单位和个人,区分制裁当事人和案外人,并确立新的救济机制。唯有如此,才能充分发挥民事诉讼罚款制度的实效。(本文来源于《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期刊2013年03期)
李涛[5](2013)在《从原则到制度:诚信原则对民事诉讼伪证行为的规范》一文中研究指出新修改的《民事诉讼法》规定民事诉讼应遵循诚实信用原则,这对遏制民事诉讼伪证行为的泛滥提供了明确的法律依据。但是对民事诉讼伪证仍未作出明确规定和界定,且对行为人伪证行为的惩处措施的规定过于原则。证人制度、受害当事人保护制度及民事诉讼伪证责任追究制度亦有缺陷。我国应建立相应制度规制民事诉讼伪证行为以落实诚实信用原则。(本文来源于《晋中学院学报》期刊2013年02期)
董平[6](2013)在《浅议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制度》一文中研究指出2013年1月1日,新施行的《民事诉讼法》中首次明确规定了诚实信用原则,正式确立了我国民事程序法中的"帝王条款"。随着这一原则的确立,困扰我国诉讼领域的诸多问题有望得以解决。但遗憾的是,该法只在"总则"中作了一般性的原则规定,而在后边的分章中没有将此原则进一步细化,这造成了司法实践中具体操作中的困难,因此,有必要对诚实信用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具体制度进行一定的探讨。(本文来源于《商》期刊2013年03期)
郑志锋[7](2012)在《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原则及适用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民事诉讼调解是民事诉讼的重要制度,是法官息诉止争的重要手段。法院调解在国内素有"优良传统"的美誉,在国外则被誉为"东方经验"。近年来,由于种种因素影响,有的地方出现"重判决,轻调解"倾向。本文从调解原则以及制度弊端等因素处罚,对我国民事诉讼调解亟待解决的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前沿》期刊2012年12期)
刘洋[8](2012)在《论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制度完善》一文中研究指出辩论原则是民事诉讼法中的一项基本原则,辩论权是这一原则的核心内容。根据辩论原则的要求,一方面,辩论权是当事人的诉讼权利,当事人可以在民事诉讼程序中充分地行使辩论权;另一方面,保障当事人的辩论权是人民法院的义务,维持正常的辩论秩序是法院的一项重要的审判职责,法官在必要的时候可以适当地予以阐明以保障辩论权的实现。辩论原则及其程序制度、相关制度在民事诉讼法中规定得是否完备、合理,直接决定了辩论原则是否得到充分地贯彻,从而间接地决定了程序公正价值是否得以实现。我国在沿袭前苏联民事诉讼模式而确立的辩论原则,法官依职权干预色彩较浓,与西方真正意义上的辩论原则相比有明显的缺陷。但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渐完善,和谐社会的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注重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法官的职权干预逐渐弱化,当事人的权利逐渐加强,民事审判方式正在改革中,我国的民事诉讼模式也正从超职权主义向当事人主义转变,我国原有的民事诉讼辩论原则已经不再适应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要求,这就迫切地需要对辩论原则进行改革,即应当赋予辩论原则以约束效力。而且在我国立法上对辩论原则及其相关程序制度规定得不够详尽,有一定的缺陷,导致在司法实践中并未很好地贯彻实施辩论原则,当事人的辩论权也缺乏充分地保障,忽视了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辩论原则在大陆法系国家和地区称作“辩论主义”,在英美法系国家称作“对抗制原则”,在我国称为辩论原则,基本含义虽然各有不同,但是辩论原则的功能的实质却是相同的,即实现程序公正价值、保障当事人的程序主体地位、提高诉讼效率、促进当事人诉权制约法院审判权。通过对两大法系辩论原则的考察和比较,归纳出两大法系辩论原则对我国辩论原则的借鉴意义,为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完善提供了基本思路和参考价值,比如都具有约束效力,都为当事人的辩论权提供了完备的程序和制度保障。我国辩论原则在立法和司法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比如我国是非约束性辩论原则;审前答辩对被告没有约束力;法庭辩论流于形式;当事人的调查取证权缺乏制度保障;当事人缺乏律师代理。针对我国的现状,本文首先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基本思路,分别是应适应我国民事诉讼模式转型的需要;应坚持以程序本位的诉讼理念为主线;应顺应现代辩论原则的发展趋势。然后顺着这叁方面的基本思路,提出了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具体建议,主要从两方面着手:一是对辩论原则及程序制度的完善,包括确定辩论内容的约束效力,完善审前答辩制度,完善法庭辩论程序;二是为贯彻辩论原则对相关制度的完善,包括完善当事人调查取证制度和律师代理制度。(本文来源于《辽宁大学》期刊2012-05-01)
刘宇[9](2012)在《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制度应考虑的价值目标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一文中研究指出从两大法系证明责任分配制度的发展我们可以看出,想要制定一条运用于每一个法律规定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根本就是虚妄的,理由是总是难以穷尽今后将出现的各种情况。不可能将所有情形下的证明责任分配都加以规定,必然出现具体规定不能规制的场合。而要将证明责任分配标准交由法官依内心确信和自由裁量来确定,又注定会造成法律运用的非统一性及由此带来的法律秩序的混乱。由此,笔者认为,在确立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标准的时候,我们应该在立法上规定一个原则性规范,确立一个抽象但明确的证明责任分配原则仍然是有必要的。(本文来源于《法制与经济(下旬)》期刊2012年03期)
张国桥[10](2012)在《论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原则和规则构建》一文中研究指出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确立了我国的证据交换制度,这对于完善我国民事审判程序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相关规定的不完善和相关制度规则化程序化的缺失,在实践中证据交换制度并未完全发挥其作用。完善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应当坚持诚信原则、当事人权利义务平等原则、当事人意思自治与法院适度干预相结合的原则。在具体规则方面,应当由案件的主审法官主持证据交换,适用证据交换的证据范围方面应当尽量宽泛并明确规定例外情形,增加证据交换的方式并根据证据种类设定不同的证据交换方式,还应构建具体的证据交换的实施规则,明确证据交换的效力和制裁方式。(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学院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民事诉讼原则和制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次一、意大利民事诉讼法渊源二、意大利司法制度的特点叁、诉讼权利的特点与类型四、法官判定的权利与限制一、意大利民事诉讼法渊源意大利《民事诉讼法典》经1940年10月28日1443号国王法令批准,于1942年4月21日生效。该法典由四编组成:第一编关于诉讼上一般民事管辖活动;第二编关于审理程序;第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民事诉讼原则和制度论文参考文献
[1].黄心誉.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立法原则与实践目的研究[J].法制与社会.2019
[2].伊万.意大利民事诉讼制度基本原则[J].私法研究.2016
[3].刘显鹏.民事诉讼法院阐明制度之探析——诚实信用原则具体化的一个向度[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
[4].谢绍静,占善刚.比例原则视角下我国民事诉讼罚款制度的立法完善——以《〈民事诉讼法〉修改决定》增加罚款数额为切入[J].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3
[5].李涛.从原则到制度:诚信原则对民事诉讼伪证行为的规范[J].晋中学院学报.2013
[6].董平.浅议民事诉讼中诚实信用原则的具体制度[J].商.2013
[7].郑志锋.论我国民事诉讼调解制度的原则及适用分析[J].前沿.2012
[8].刘洋.论我国民事诉讼辩论原则的制度完善[D].辽宁大学.2012
[9].刘宇.完善我国民事诉讼证明责任分配制度应考虑的价值目标和应遵循的一般原则[J].法制与经济(下旬).2012
[10].张国桥.论民事诉讼证据交换制度的原则和规则构建[J].哈尔滨学院学报.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