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热盐双扩散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陆架水,水体结构演变,双扩散,扩散对流
热盐双扩散论文文献综述
张贤良,程灵巧,高郭平[1](2018)在《双扩散在南极文森湾海域热盐结构演变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利用22头象海豹携带的CTD观测到的2012年3—4月南极文森湾中西部海域的海水温盐剖面数据,研究了双扩散效应在海水热盐演变过程中的作用。结果显示,该海域双扩散效应显着,其中"扩散对流"作用在水柱中所占比例超过50%,并普遍存在于500—800 dbar深度的深层水中;"盐指对流"作用在水柱中所占比例不超过10%,存在于300—500 dbar的中层水中;随着时间进入南极冬季,海水结冰盐析过程会使水体中重力不稳定状态加剧。"扩散对流"会产生向上的热通量和盐度通量,热通量大约在0.02—0.5 W·m~(–2),盐度通量平均在10–8 m·s~(–1)左右;"盐指对流"则会产生向下的热通量和盐度通量,平均热通量约为–0.5 W·m~(–2),平均盐度通量约为–10–8 m·s~(–1)。在结冰初期,文森湾陆架海域的海表结冰过程对低温高盐水体的产生具有补充作用,进而通过扩散对流作用使得高密度陆架水(DSW)在水体内部得到补充生长与积累。因此,双扩散作用对于该海域高密陆架水的形成有不可忽视的贡献。(本文来源于《极地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苗晶玉[2](2017)在《双扩散对流对盐梯度太阳池热盐迁移规律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能源日益匮乏的大环境下,对新能源的利用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盐梯度太阳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利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环境友好无污染等一系列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对盐梯度太阳池的研究是国内外太阳能新型利用方面热点研究课题之一。盐梯度太阳池是一个典型的热盐双扩散系统,其非对流层同时存在着温度梯度与盐度梯度,太阳池得以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在于太阳池非对流层内同时存在的温度梯度与盐度梯度所引起的热盐扩散过程。本论文以稳定运行状态下的盐梯度太阳池的非对流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非对流层内的热盐迁移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数值模拟方面,建立了盐梯度太阳池非对流层的物理数学模型,定义其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并验证了网格的独立性。通过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太阳池在稳定状态下,非对流层内的温度与盐度均近似呈线性分布,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大;从速度矢量图中可以看出,在非对流层内存在微小尺度的环型扩散现象,即扩散成层;另外分析了非对流层内的质量流率,为太阳池梯度层的维护提供了借鉴。在实验研究方面,通过在室内搭建小型的试验台,对盐梯度太阳池的非对流层内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部分主要包括两层实验研究和多层(即太阳池非对流)实验研究两部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得:当盐度差不变的情况下,温差的增大会加快流体内盐分的扩散速度,温差过大,则非对流层盐度梯度的破坏速度亦会加快;在实验过程中同样发现,当盐度梯度一定时,存在一个最大温度梯度,使得太阳池非对流层在不高于此温度梯度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状态;此外,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在稳定状态,非对流层内同一时刻的温度与盐度分布曲线图趋势相同,且吻合度较高。本论文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验分析两方面的研究发现,对太阳池非对流层热盐迁移规律的研究,为盐梯度太阳池的稳定运行及后期维护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王守元[3](2010)在《计及交叉扩散时热盐双扩散对流系统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热盐双扩散对流系统的非线性稳定性进行了研究,其中考虑了交叉扩散的影响.利用一个有限表达式来求解非线性方程组,得到了较好的结果.只需将交叉扩散系数表示为两个参数,就得出了更一般的R_T-R_S关系式,以及定常有限振幅的表达式.而当交叉扩散系数取为零时,该式就还原为前人在不计及交叉扩散时导出的关系式.(本文来源于《力学与实践》期刊2010年05期)
卜一凡,孙文策,任显龙,史玉凤[4](2010)在《太阳池的热盐双扩散模型及性能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建立了太阳池热盐双扩散数值模型,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对比,吻合较好。讨论了提热过程对太阳池热盐特性的影响规律,在提热速率不破坏NCZ稳定性的前提下,随着提热量的增大,热损失和盐损失都减小。热损降低,太阳池热效率提高;而盐损失降低,则利于NCZ内盐梯度的保持。模拟了太阳池受池底热损影响的热盐扩散规律。Soret通量所占总通量的比值在提热量和池底热损较小的情况下最大超过10%,因此Soret效应引起的盐扩散对总盐扩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本文来源于《太阳能学报》期刊2010年02期)
卜一凡[5](2008)在《太阳池热盐双扩散特性的数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太阳池是一个典型的双扩散系统,包括传热和传质过程。目前太阳池传热模型已经比较成熟,可为太阳池的传热问题提供理论依据。由于传质过程会对太阳池的盐梯度造成破坏,近几年来对传质模型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但是一直以来学者们都将传热和传质作为两个独立的过程处理,使得模拟结果和实际运行情况偏差较大。本文将热扩散与盐扩散耦合,建立了太阳池的热盐双扩散模型,同时计算太阳池的动态传热和传质过程,考虑两种扩散的综合影响,更符合太阳池的实际运行情况。传热模型当中采用逐日平均太阳能辐射能模型,采用能够较好地计算具有浊度盐水的透光性能,尤其是能够处理非均匀浊度分布的情况的W.S.辐射透射率模型。在传质模型当中,同时考虑了由盐浓度梯度引起的分子扩散和由温度梯度引起的Soret效应。模拟结果与实验值对比吻合较好。通过模拟太阳池的温度、密度和质量通量分布,总结得到对太阳池的盐梯度进行控制的主要方法应为在温度高的时期重点在NCZ的中下部以及LCZ补充损失的盐,质量通量的计算值可用于指导补盐或冲刷表面的速率。利用所建热盐双扩散模型模拟了提热和池底热损对太阳池热盐扩散性能的影响。发现变速率提热相比恒定速率提热更为经济可行,利于太阳池的长期运行。在提热速率不破坏NCZ稳定性的前提下,提热量越大,热损越小,太阳池LCZ吸收的能量越大;NCZ内盐的扩散速率越小,利于太阳池内盐梯度的稳定与保持。夏季池底热损从10W/m~3增大到50W/m~3时盐扩散速率降低19.8%,但是储热温度下降高达48.7%。通过小型实验研究发现,在太阳池池底加设多孔介质层既可以起到保温作用,又可以降低盐扩散速率,同时还可以保持土壤的跨季度蓄热作用,对太阳池的稳定运行非常有利。模拟结果表明Soret扩散占总扩散的百分比在提热量和池底热损都很小时最大超过10%,Soret扩散对总盐扩散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随着提热量和池底热损增大,Soret通量所占总通量的份额逐渐减小。采用有限差分法建立了NCZ提热的数学模型,通过对NCZ提热方式的模拟计算得知,采用NCZ提热可增加太阳池的热效率,与传统的只从LCZ提热方式相比热效率最大可增加42%,并分析了太阳池热效率提高的本质原因。(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8-12-01)
葛少成[6](2005)在《太阳池辐射透射及热盐双扩散特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能源短缺的今天,可再生能源的开发、利用已成为我国乃至全球的战略性措施。太阳能作为一种清洁而又持久的新能源,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太阳池是一种收集和储存太阳能并作为热源用的盐水池,目前,太阳池的研究也是国际国内的热点课题之一。 论文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研究内容,一是进行太阳池辐射透射模型的研究,二是进行卤水太阳池的实验研究,叁是关于太阳池热盐双扩散的研究,叁者的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辐射透射模型通常用辐射透射率来表示,太阳辐射在水中的透射率(进入水中的太阳辐射能经水体吸收后在某一深度处的剩余量与到达水面的太阳辐射能的比值)是影响太阳池热性能的重要因素。辐射透射率越高,太阳池的热性能才会越好。本文以不同水质作为研究对象,详细测试了不同浊度下的辐射透射率,测试结果同W.S.模型作了比较,证明了W.S.模型在低浊度并且没有池底反射时的适用性。对W.S.模型适用范围外的浊度与辐射透射率进行了测试,通过回归分析,得出较大浊度水质的辐射透射率模型,拓宽了W.S.模型的适用范围。由于W.S.模型以及本文的大浊度辐射透射模型是在没有池底反射的实验条件下经测试回归得出的,所以引入反射理论,总结出既考虑池底反射又考虑浊度的辐射透射模型,称之为改进的辐射透射模型。基于改进的辐射透射模型,通过数值模拟的手段,分析了水浊度和池底反射率对太阳池热性能的综合影响,同时较为全面地分析了太阳池非对流层最佳厚度以及稳态热效率的相关影响因素,为太阳池高效率运行提供了有意义的指导。 建造了面积为80m~2的卤水太阳池,以制盐的废弃液“老卤”灌注太阳池底层,以不同比率的卤水和海水逐层灌注太阳池的中部,用淡水冲洗水面,进行了太阳池蓄热的实验,测量了太阳池的密度、温度和浊度的分布。对卤水太阳池特有的问题,如浊度的特性、老卤的澄清化处理和卤虫的杀灭进行了实验,提出了卤水太阳池的灌注方式和维护措施。分析了卤水太阳池的可行性和经济性,研究表明卤水太阳池是一种成本低、用途广泛的太阳能集热和蓄热装置。 太阳池是一个典型的双扩散系统,由浓度梯度造成的正密度梯度有利于太阳池的稳定运行,而由温度梯度造成的负密度梯度却有害于其稳定运行。早期的太阳池热性能预测模型的应用大多是以太阳池的稳定为前提的,要求有准确的交界面位置,没有从本质上考虑热盐双扩散对太阳池性能的影响。针对这方面的不足,引出描述太阳池双扩散行为的湍流卷吸模型。该数值模型包含了水分蒸发、浊度和外界风流对太阳池双扩散系统的影响,是比较全面的。通过在实验和理论方面的分析,指出双扩散卷吸湍流模型优点(本文来源于《大连理工大学》期刊2005-12-30)
热盐双扩散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能源日益匮乏的大环境下,对新能源的利用自然而然的受到了广大学者们的关注。盐梯度太阳池作为一种新型的太阳能光热转换和利用系统,具有结构简单,造价低廉,环境友好无污染等一系列优点,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所以对盐梯度太阳池的研究是国内外太阳能新型利用方面热点研究课题之一。盐梯度太阳池是一个典型的热盐双扩散系统,其非对流层同时存在着温度梯度与盐度梯度,太阳池得以稳定运行的关键因素在于太阳池非对流层内同时存在的温度梯度与盐度梯度所引起的热盐扩散过程。本论文以稳定运行状态下的盐梯度太阳池的非对流层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值模拟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非对流层内的热盐迁移过程进行了分析与探讨。在数值模拟方面,建立了盐梯度太阳池非对流层的物理数学模型,定义其边界条件及初始条件,并验证了网格的独立性。通过数值模拟结果显示:太阳池在稳定状态下,非对流层内的温度与盐度均近似呈线性分布,且随着时间的变化不大;从速度矢量图中可以看出,在非对流层内存在微小尺度的环型扩散现象,即扩散成层;另外分析了非对流层内的质量流率,为太阳池梯度层的维护提供了借鉴。在实验研究方面,通过在室内搭建小型的试验台,对盐梯度太阳池的非对流层内的传热传质过程进行了实验探究。实验部分主要包括两层实验研究和多层(即太阳池非对流)实验研究两部分。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与分析可得:当盐度差不变的情况下,温差的增大会加快流体内盐分的扩散速度,温差过大,则非对流层盐度梯度的破坏速度亦会加快;在实验过程中同样发现,当盐度梯度一定时,存在一个最大温度梯度,使得太阳池非对流层在不高于此温度梯度的情况下能够保持稳定状态;此外,对比数值模拟结果,在稳定状态,非对流层内同一时刻的温度与盐度分布曲线图趋势相同,且吻合度较高。本论文通过数值计算与实验分析两方面的研究发现,对太阳池非对流层热盐迁移规律的研究,为盐梯度太阳池的稳定运行及后期维护提供了参考依据和理论支撑。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热盐双扩散论文参考文献
[1].张贤良,程灵巧,高郭平.双扩散在南极文森湾海域热盐结构演变中的作用[J].极地研究.2018
[2].苗晶玉.双扩散对流对盐梯度太阳池热盐迁移规律的影响研究[D].燕山大学.2017
[3].王守元.计及交叉扩散时热盐双扩散对流系统的非线性稳定性分析[J].力学与实践.2010
[4].卜一凡,孙文策,任显龙,史玉凤.太阳池的热盐双扩散模型及性能分析[J].太阳能学报.2010
[5].卜一凡.太阳池热盐双扩散特性的数值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8
[6].葛少成.太阳池辐射透射及热盐双扩散特性的实验和数值模拟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