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针刺复合镇痛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针刺麻醉,电针,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微波消融术
针刺复合镇痛论文文献综述
沈韩雄,严赟,马思杰,陈海红,王小平[1](2019)在《针刺复合麻醉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镇痛和应激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复合局部麻醉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中的镇痛效果和对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60例择期进行甲状腺良性结节微波消融术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单纯局部麻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针刺麻醉。比较两组各时间点[麻醉前(T_0)、麻醉后(T_1)、消融术中(T_2)、手术结束(T_3)]患者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术毕VAS评分和T_0、T_2、T_3时点血清皮质醇(Cor)、肾上腺素(E)、葡萄糖(Glu)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T_2 MAP和HR与同组T_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3 MAP和HR与同组T_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2、T_3 MAP和HR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术后VAS评分为(1.69±1.43)分,对照组为(3.54±1.27)分,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T_2、T_3 E和Glu水平与同组T_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T_2、T_3各项应激指标与同组T_0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_2、T_3各项应激指标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复合局部麻醉在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中可有效镇痛,并能维持较稳定的血压和心率。(本文来源于《上海针灸杂志》期刊2019年07期)
杨能力,杨沛,王均炉[2](2014)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镇痛的疗效观察》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对在BIS监测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46例。B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复合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法实施麻醉,A组则采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实施麻醉。对比2组患者各观测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麻醉苏醒情况。结果:T1~T44个时间点中,B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值均高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组间及组内对比,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B组血氧饱和度[Sp(O2)]于T1、T22个时间点低于麻醉前水平,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A组上述3项指标各时间点组内对比,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A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B组(P<0.05),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在BIS监测下采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本文来源于《新中医》期刊2014年12期)
童秋瑜,马文,沈卫东,张治军,赵创[3](2012)在《针刺复合麻醉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镇痛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验证针刺复合麻醉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镇痛作用。方法:将90例行功能性鼻内窥镜术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A组行常规局麻;B组、C组均于局麻前行电针刺激,穴取印堂、迎香,诱导30min,在此基础上,B组予常规麻醉药量局麻,C组予减量麻醉药局麻。观察各组患者术中麻醉药量、改良五指法疼痛评分、术后满意度评分。结果:术后丁卡因药量A组为(118.33±26.21)mg,B组为(100.83±4.56)mg,C组为(71.33±8.90)mg,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C组用量最少,A组最多;B组和C组的五指法疼痛评分均低于A组(均P<0.01);B组和C组的术后满意度评分均高于A组(均P<0.01)。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可有效减轻疼痛,明显减少术中的局部麻醉药用量,降低术中的不适感,有助于患者术中的安全。(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12年09期)
孔伟[4](2009)在《针刺复合镇痛在IVF-ET取卵术中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患者在取卵术中给予针刺复合镇痛,探讨其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接受IVF-ET助孕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取卵术前30min至取卵术结束,观察组给予经皮电神经刺激(TENS)﹢盐酸哌替啶注射液30mg复合镇痛,对照组只给予盐酸哌替啶注射液30mg镇痛。用短式McGill疼痛问卷(Short-from of McGill pain questionnaire, SF-MPQ)对患者进行疼痛评分,计算对比两组患者取卵术后和取卵术后1小时疼痛评估指数(PRI)、目测类比疼痛评分(VAS)、现存的疼痛强度(PPI)等,并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中的不良反应;计算两者患者获卵数、手术时间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观察两组患者取卵术日术前生殖激素含量、术前后血清中人β-内啡肽(β-endorphin)的水平;计算对比两组实验室指标:获卵数、受精率、卵母细胞成熟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等。结果:观察组在镇痛效果方面优于对照组,术后及术后1小时SF-MPQ中各数值均低于对照组,有显着性差异(P﹤0.05);手术时间与各项疼痛评分无相关性,获卵数与PRI、术后PPI成正相关;手术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头晕、恶心有显着性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取卵术后人β-内啡肽水平升高,与取卵术前有显着性差异(P﹤0.05)。对照组手术时间与VAS、术后1hVAS、术后1hPRI成正相关,获卵数与PRI成正相关;术后血清人β-内啡肽水平降低,与术前比较有显着差异(P﹤0.05)。两组术前术后人β-内啡肽水平分别比较无显着差异(P>0.05)。两组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在经阴道超声引导下的取卵术中,TENS复合镇痛方法镇痛效果可靠,手术过程不良反应少,对于获卵数、受精率、优质胚胎率、临床妊娠率均无不良影响,是一种可供选择的安全有效的镇痛方法。(本文来源于《山东中医药大学》期刊2009-04-20)
孟平,王玲玲[5](2009)在《针刺复合麻醉对不同痛阈患者的镇痛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观察针刺复合麻醉对不同痛阈患者的镇痛效果。方法:将700例准备行经阴道超声引导取卵术接受体外受精和胚胎移植的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针刺复合麻醉组(347例)和单纯度冷丁组(353例),针刺复合麻醉组于取卵前1日预针刺前30 min测量痛阈,单纯度冷丁组于取卵手术前30 min注射度冷丁前测量痛阈,取卵术前30 min两组分别接受电针(穴取肾俞、次髎、百会、叁阴交等)结合肌肉注射度冷丁和单纯肌肉注射度冷丁镇痛。结果:痛阈为1 mA、1.5 mA和2 mA的患者,针刺复合麻醉组的疼痛积分显着低于单纯度冷丁组(P<0.01,P<0.05),对于痛阈为0.5 mA、2.5 mA、3 mA的患者,两组疼痛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复合麻醉对于痛阈处于中间段的患者镇痛效果最佳。(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2009年01期)
童稳圃,周红,刘圣灵,张敏[6](2001)在《针刺增效药在针刺镇痛复合麻醉肺切除中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effect of application of acupuncture analgesia enhancing synergists combined with acupuncture anesthesia to pulmonary lobectomy. Methods: Before anesthesia, intramuscular injection of tramadol(100 mg, a weak analgesic) and maxolon (20 mg, for enhancing acupuncture analgesia) and intravenous administration of holoperidol and fentany were given to the patients. 80 cases of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nesthetic (ACA) group (n=40) and general anesthesia (GA) group (n=40). Acupoints used were Houxi (SI 3), Zhigou (SJ 6), Neiguan (PC 6), Hegu (LI 4), Ximen (PC 4), Yuji (LU 10), Shugu (BL 65), Zulinqi (GB 41), Taichong(LR 3), Taixi (KI 3) and Taibai (SP 3). After insertion of the needles, every acupoint was stimulated by manipulating the needle for 1 min, 3 times altogether. Then intravenous drip of compound fluid of 1% procaine and scoline and endotracheal intubation were conducted. Before pulmonary lobectomy, procaine 0.25% (60 mL) was injected into the local subcutaneous tissues. During operation, the patient was kept basic consciousness. Results: In ACA group, the excellent rate and successful rate were 78% and 100%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with GA group, the doses of the used anesthetics in ACA group (0.039±0.004 mL/kg/min) were decreased by 45%, being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GA group (0.071±0.014 mL/kg/min) (P<0.001). Conclusion: Acupuncture combined with anesthetics for pulmonary lobectomy is effective and can lessen patients' sufferings and thus is an applicable method in clinic.(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01年03期)
莫孝荣,陈正秋,石宏[7](2000)在《针刺和针药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用电针、电针加半量度冷丁和全量度冷丁叁种方法 ,对 3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疼痛的镇痛作用进行了观察和比较。结果发现 ,单纯电针组在术后第一天基本不出现或仅有轻微疼痛 ,以后 2天不再出现疼痛。其术后第一天和第二天的镇痛优良率或优级率皆高于另外两组。针药复合组较单纯药物组在术后第一天的镇痛优良率好。术后第叁天 3组皆达到完全的镇痛效果。电针开始产生镇痛作用的时间和持续时间皆长 ;度冷丁镇痛与之相反。二者结合可取长补短。为此 ,我们提倡术后镇痛应在早期疼痛未出现前进行预防性电针。若电针后仍出现疼痛 ,则用电针加半量度冷丁即可达到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针刺研究》期刊2000年04期)
王大柱,刘兴华,刘德平,王极盛[8](1985)在《针刺与激光复合镇痛的临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的针刺镇痛实验与针麻临床实践表明,针刺确有镇痛作用,但镇痛不全影响了针麻的推广。近年来我们采用针刺与激光复合镇(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1985年06期)
王极盛,李定忠,赵俊谋[9](1985)在《针刺与气功仪复合镇痛的研究——针刺与非药物复合镇痛研究之一》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验目的大量的针刺镇痛实验与针麻临床实践表明,针刺确有镇痛怍用。但是镇痛不全影响针麻进一步推广应用。针刺与药物相结合是针刺复合镇痛的一种类型。我们认为针刺与非药物、非针刺刺激穴位是针刺复合镇痛的另一种类型。这可能是提高针刺镇痛的一个重要途径。本实验是探讨针刺与气功仪刺激穴位的针刺复合镇痛。(本文来源于《中国针灸》期刊1985年01期)
针刺复合镇痛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观察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对在BIS监测下行甲状腺手术的患者麻醉镇痛的效果。方法:将92例甲状腺手术患者随机分成A、B组各46例。B组采用颈丛阻滞麻醉复合氟哌利多芬太尼合剂法实施麻醉,A组则采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实施麻醉。对比2组患者各观测时间点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及麻醉苏醒情况。结果:T1~T44个时间点中,B组平均动脉压(MAP)与心率(HR)值均高于麻醉前及同时段A组,组间及组内对比,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B组血氧饱和度[Sp(O2)]于T1、T22个时间点低于麻醉前水平,差异均有显着性意义(P<0.05)。A组上述3项指标各时间点组内对比,差异均无显着性意义(P>0.05)。A组呼吸恢复时间、苏醒时间及清醒时间均短于B组(P<0.05),Steward苏醒评分高于B组(P<0.05)。结论:对甲状腺手术患者在BIS监测下采用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镇痛效果良好,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有临床推广价值。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针刺复合镇痛论文参考文献
[1].沈韩雄,严赟,马思杰,陈海红,王小平.针刺复合麻醉对甲状腺良性结节消融术镇痛和应激的影响[J].上海针灸杂志.2019
[2].杨能力,杨沛,王均炉.针刺麻醉复合丙泊酚芬太尼静脉靶控输注法对甲状腺手术患者麻醉镇痛的疗效观察[J].新中医.2014
[3].童秋瑜,马文,沈卫东,张治军,赵创.针刺复合麻醉在功能性鼻内窥镜术中的镇痛作用[J].中国针灸.2012
[4].孔伟.针刺复合镇痛在IVF-ET取卵术中作用的研究[D].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
[5].孟平,王玲玲.针刺复合麻醉对不同痛阈患者的镇痛效果[J].中国针灸.2009
[6].童稳圃,周红,刘圣灵,张敏.针刺增效药在针刺镇痛复合麻醉肺切除中的作用[J].针刺研究.2001
[7].莫孝荣,陈正秋,石宏.针刺和针药复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镇痛作用的临床研究[J].针刺研究.2000
[8].王大柱,刘兴华,刘德平,王极盛.针刺与激光复合镇痛的临床应用[J].中国针灸.1985
[9].王极盛,李定忠,赵俊谋.针刺与气功仪复合镇痛的研究——针刺与非药物复合镇痛研究之一[J].中国针灸.19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