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碱转化率论文-李宗平,覃光炯,陈茂胜,张俊杰,彭灏

烟碱转化率论文-李宗平,覃光炯,陈茂胜,张俊杰,彭灏

导读:本文包含了烟碱转化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白肋烟,规格,行向,烟碱转化率

烟碱转化率论文文献综述

李宗平,覃光炯,陈茂胜,张俊杰,彭灏[1](2016)在《不同栽培方式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率及TSNA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率及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含量的影响,采取裂区试验设计方法,以不同烟碱转化率类型的品系为主处理,不同种植规格、行向为副处理和再副处理,进行了垂垄向和垄向烟叶的光照强度、生物碱含量、烟碱转化率及4种TSNA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转化率的品系是影响烟碱转化率和TSNA含量的主要因素;不同种植规格、行向及不同垄向烟叶的TSNA含量存在显着的差异;品系与行向及种植规格间亦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且HC(高转化)品系受行向和种植规格的影响大于LC(低转化)品系。初步推断,生物碱代谢、TNSA的形成与积累均与光照强度有关。为此认为,在白肋烟生产上首先要选用低转化率品系,确立合理的栽培规格及行向,努力改善烟株的光照条件,是降低烟叶TSNA含量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农业主题》期刊2016-12-01)

向修志,李宗平,覃光炯,陈茂胜,彭灏[2](2016)在《白肋烟烟碱转化率与TSNA含量及烟叶评吸质量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烟碱转化对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及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以不同烟碱转化率类型的白肋烟品系为材料,进行了生物碱、TSNA含量检测和原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表明:低转化(LC)品系生物碱以烟碱为主,高转化(HC)品系则以降烟碱为主,LC品系比HC品系烟碱含量高107.78%,降烟碱含量则减少93.74%,烟碱转化率下降93.28%。HC品系以亚硝基降烟碱(NNN)含量为主,LC品系以亚硝基新烟草碱(NAT)为主,LC品系的NNN和TNSA总量分别比HC品系下降86.43%和66.61%,但NAT和4-(甲基亚硝胺)-1-(3-毗啶)-1-丙酮(NNK)、亚硝基假木贼碱(NAB)含量及其占TSNA总量的比例高于HC。LC品系的原烟感官评吸质量在香型风格、杂气等方面均优于HC品系,HC品系怪味突出。TSNA总量、NNN与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呈正向直线相关,与烟碱存在负向对数相关;NNK与烟碱的存在正向相关、与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存在负向对数相关;与降烟碱的相关系数均大于转化率和烟碱。为此认为,积极选育和推广种植烟碱转化率低的LC品系,是降低白肋烟TSNA含量和提高烟叶品质的有效措施,同时兼顾对NNK、NAB及NAT的选择与控制亦很有必要。(本文来源于《湖南农业科学》期刊2016年06期)

李宗平,覃光炯,陈茂胜,张俊杰,彭灏[3](2015)在《不同栽培方式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率及TSNA含量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探索不同栽培方式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率及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含量的影响,采取裂区试验,以不同烟碱转化率类型的品系为主处理,不同种植规格、行向为副处理和再副处理,进行了垂垄向和垄向烟叶的光照强度、生物碱含量、烟碱转化率及4种TSNA含量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不同转化率的品系是影响烟碱转化率和TSNA含量的主要因素;不同种植规格、行向及不同方向烟叶的TSNA含量存在显着的差异;品系与行向及种植规格间亦存在显着的互作效应,且HC(高转化)品系受行向和种植规格的影响大于LC(低转化)品系。初步推断,生物碱代谢、TNSA的形成与积累均与光照强度有关。据此认为,在白肋烟生产上首先要选用低转化率品系,确立合理的栽培规格及行向,努力改善烟株的光照条件,是降低烟叶TSNA含量的有效措施。(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科学》期刊2015年06期)

赵田,史宏志,樊在斗,徐发华,王新中[4](2013)在《云南宾川白肋烟生物碱含量及烟碱转化率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为确定宾川白肋烟生物碱组成特点和品种更新改良的可行性,对云南宾川白肋烟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及不同白肋烟品种烟碱转化株比例和烟碱转化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宾川白肋烟生物碱含量较低,平均含量为3.31%,与国外白肋烟相似,烟碱转化率较低,烟碱转化问题不突出,且不同试验点降烟碱与烟碱转化率表现出差异性。不同品种烟碱转化率株间分布比较,以OD911和YNBS1烟碱转化问题相对较小,平均烟碱转化率低;TN86大部分为低转化株,烟碱转化率较低;TN90的平均烟碱转化率为11.84%,其中存在10%的高转化株;鄂烟1号烟碱转化株比例较高,有16.67%的高转化株,平均烟碱转化率达30.51%,需要进行系统选择和品种改良。(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3年06期)

李影,舒俊生,苏雷,黄文昌,程新胜[5](2012)在《打顶及仿生型信号分子对白肋烟不同烟碱转化率株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为降低白肋烟烟碱转化率、提高烟叶品质,对白肋烟B37不同转化率株系采用打顶和打顶后涂抹仿生型信号分子(BSM)两种方式处理,分别测定了不同处理烟株烟叶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丙二醛(MDA)含量、生物碱含量,并分析了生物碱比例和烟碱转化率的变化。结果表明:打顶使不同转化率株系的烟叶SOD活性增加且高转化率株系增加幅度大,BSM处理也增加了SOD活性,但高转化率株系增加幅度较小。打顶使烟株的MDA含量增加,但高转化率株系增加幅度较小;BSM处理后烟叶MDA含量下降,高转化率株系烟叶MDA含量下降幅度较大。BSM处理后烟叶4种生物碱含量及总生物碱含量总体上有所降低,其中降烟碱的降低幅度最大。BSM对非转化株上部叶和中部叶烟碱比例影响较小,而对高转化株系B37-38的作用最大,其上部叶和中部叶烟碱比例分别提高了15.52和10.40百分点;B37-38上部叶和中部叶降烟碱比例分别降低了15.16和10.03百分点。从非转化株系至高转化株系随着烟碱转化率的提高,BSM处理其降烟碱的比例降低幅度增加,BSM对高转化率株系的影响较大。(本文来源于《烟草科技》期刊2012年10期)

赵晓丹,史宏志,杨兴有,吴纯奎,周开绪[6](2012)在《白肋烟不同程度烟碱转化株后代烟碱转化率株间变异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烟碱转化早期诱导方法,对白肋烟达所26及其自交后代不同烟株的烟碱转化率进行了分析测定,以确定烟碱转化株鉴别标准的可靠性和有效性。结果表明,烟碱转化率低于2.5%的烟株自交后代株系稳定,株间烟碱转化率变异小,且均低于2.5%,表明母代烟株为非转化株;烟碱转化率介于2.5%和3%的3个烟株自交后代均表现株间烟碱转化性状的分离,变异幅度分别为0.439%-10.331%、0.466%-21.834%和0.394%-3.757%,表明母代烟株为转化株。烟碱转化率大于3%的烟株自交后代烟碱转化率株间变异性大,烟碱转化性状分离严重;烟碱转化率大于50%的2个烟株自交后代烟碱转化率也都较高,是高转化株的表现。因此,烟碱转化率大于2.5%是确定转化株的可靠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12年01期)

史宏志,赵永利,杨兴有,谢子发,刘国顺[7](2009)在《白肋烟不同类型转化株烟碱转化率的叶位间和叶点间变异》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法对具有不同烟碱转化能力白肋烟烟株不同叶位和叶点的烟碱转化率进行测定。结果表明,非转化株和高转化株不同叶位以及同一叶片不同叶点的烟碱转化率分布比较一致,变异性较小,非转化株各样品烟碱转化率均在2%以下,高转化株烟碱转化率均在85%以上,不表现烟碱转化的嵌合特征,取样部位对转化株鉴别效果无显着影响。低转化和中转化烟株,不同叶位烟叶和不同叶点间烟碱转化率存在较大的变异性,表现明显的嵌合特征,低转化株不同叶位烟叶烟碱转化率的变异范围为2.5%~4.8%,不同叶点的变异范围为2.6%~7.0%;中转化株不同叶位烟碱转化率的变异范围为2.51%~90.6%,不同叶点的变异范围为2.7%~66.9%。由于一部分叶片和叶点的烟碱转化率低于3%的现行转化株鉴别标准,取样部位会对转化株的鉴别效果产生影响,降低转化株鉴别标准十分必要。(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09年05期)

史宏志,李超,谢子发,李兰周,刘国顺[8](2009)在《白肋烟达白杂交种亲本烟碱转化率分析及改良效果》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烟碱转化株早期诱导鉴别方法,对白肋烟达白系列杂交种及亲本材料不同烟株的烟碱转化率进行了分析测定,并配置了改良杂交种。结果表明,不同杂交种生物碱组成和含量存在显着差异,其中达白1号和达白2号烟碱转化问题相对较小,但群体中仍然不同程度存在转化株,总转化株比例分别为10.9%和23.7%,其中多为低转化株。达白3号问题比较突出,所测烟株全部为转化株,且转化程度较高,多为高转化株,平均烟碱转化率达到38.3%。达白1号的2个亲本MSKY14和达所26均存在一定比例的转化株,对达白1号群体中转化株的产生均有贡献。达白2号的母本MSVA509多为非转化株,父本达所26对烟碱转化的贡献较大。达白3号父本达所27总转化株比例和高转化株比例都接近100%,是造成达白3号杂交种高烟碱转化株比例的主导因素。严格选择非转化株配置改良杂交种,群体中烟碱转化率显着降低。(本文来源于《中国烟草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赵永利,史宏志,杨兴有,谢子发,刘国顺[9](2009)在《白肋烟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及新烟草碱/降烟碱值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达白1号和鄂烟1号生长早期烟碱转化诱导后烟叶及调制后烟叶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和新烟草碱/降烟碱值(Anat/Nnic)的关系.结果表明,烟碱转化率与烟碱含量呈显着负相关关系,与降烟碱含量呈显着正相关关系,随着烟碱转化率的增加,新烟草碱和假木贼碱含量无显着变化.烟碱转化率与Anat/Nnic存在极显着的幂函数关系.早期诱导烟叶的Anat/Nnic在低于0.8时,烟碱转化率开始显着增加,其对应的烟碱转化率为2.5%;调制后烟叶Anat/Nnic在小于1.1时烟碱转化率显着增加,对应的烟碱转化率为2.8%~2.9%.(本文来源于《河南农业大学学报》期刊2009年02期)

李超,谢子发,史宏志,刘国顺,王涛[10](2008)在《不同白肋烟品种烟碱转化株率及转化率株间分布》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气相色谱仪对我国不同产区白肋烟及四川省不同白肋烟品种调制后烟叶的生物碱组成和含量、烟碱转化株和烟碱转化率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四川白肋烟烟碱转化率显着高于其他产区,四川主栽品种宣汉-5存在严重的烟碱转化问题,其中种植面积较大的窄叶类型的转化株率高达96.0%,平均烟碱转化率为34.8%。达白1号烟碱转化问题相对较小,3个地点的转化株率分别为18.0%,18.0%和52.0%,平均烟碱转化率分别为3.5%,3.1%和14.3%,在经过改良后,有较高利用价值。鄂烟1号和TN90群体中也不同程度存在转化株。新配制的杂交种达白3号和达所24烟碱转化问题突出,转化株率达100%,需要进行系统选择和改良。同一品种在不同地点烟碱转化表现出差异性。(本文来源于《华北农学报》期刊2008年04期)

烟碱转化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为进一步明确白肋烟烟碱转化对烟草特有亚硝胺(TSNA)及烟叶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以不同烟碱转化率类型的白肋烟品系为材料,进行了生物碱、TSNA含量检测和原烟感官质量评吸。结果表明:低转化(LC)品系生物碱以烟碱为主,高转化(HC)品系则以降烟碱为主,LC品系比HC品系烟碱含量高107.78%,降烟碱含量则减少93.74%,烟碱转化率下降93.28%。HC品系以亚硝基降烟碱(NNN)含量为主,LC品系以亚硝基新烟草碱(NAT)为主,LC品系的NNN和TNSA总量分别比HC品系下降86.43%和66.61%,但NAT和4-(甲基亚硝胺)-1-(3-毗啶)-1-丙酮(NNK)、亚硝基假木贼碱(NAB)含量及其占TSNA总量的比例高于HC。LC品系的原烟感官评吸质量在香型风格、杂气等方面均优于HC品系,HC品系怪味突出。TSNA总量、NNN与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呈正向直线相关,与烟碱存在负向对数相关;NNK与烟碱的存在正向相关、与降烟碱及烟碱转化率存在负向对数相关;与降烟碱的相关系数均大于转化率和烟碱。为此认为,积极选育和推广种植烟碱转化率低的LC品系,是降低白肋烟TSNA含量和提高烟叶品质的有效措施,同时兼顾对NNK、NAB及NAT的选择与控制亦很有必要。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烟碱转化率论文参考文献

[1].李宗平,覃光炯,陈茂胜,张俊杰,彭灏.不同栽培方式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率及TSNA含量的影响[C].中国烟草学会2016年度优秀论文汇编——烟草农业主题.2016

[2].向修志,李宗平,覃光炯,陈茂胜,彭灏.白肋烟烟碱转化率与TSNA含量及烟叶评吸质量的关系[J].湖南农业科学.2016

[3].李宗平,覃光炯,陈茂胜,张俊杰,彭灏.不同栽培方式对白肋烟烟碱转化率及TSNA含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2015

[4].赵田,史宏志,樊在斗,徐发华,王新中.云南宾川白肋烟生物碱含量及烟碱转化率分析[J].烟草科技.2013

[5].李影,舒俊生,苏雷,黄文昌,程新胜.打顶及仿生型信号分子对白肋烟不同烟碱转化率株系的影响[J].烟草科技.2012

[6].赵晓丹,史宏志,杨兴有,吴纯奎,周开绪.白肋烟不同程度烟碱转化株后代烟碱转化率株间变异研究[J].中国烟草学报.2012

[7].史宏志,赵永利,杨兴有,谢子发,刘国顺.白肋烟不同类型转化株烟碱转化率的叶位间和叶点间变异[J].中国烟草学报.2009

[8].史宏志,李超,谢子发,李兰周,刘国顺.白肋烟达白杂交种亲本烟碱转化率分析及改良效果[J].中国烟草学报.2009

[9].赵永利,史宏志,杨兴有,谢子发,刘国顺.白肋烟烟碱转化率与生物碱含量及新烟草碱/降烟碱值的关系[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9

[10].李超,谢子发,史宏志,刘国顺,王涛.不同白肋烟品种烟碱转化株率及转化率株间分布[J].华北农学报.2008

标签:;  ;  ;  ;  

烟碱转化率论文-李宗平,覃光炯,陈茂胜,张俊杰,彭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