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血管迷走神经性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同伴教育,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
血管迷走神经性论文文献综述
闫琪[1](2019)在《同伴教育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分析同伴教育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方法:搜集本院于心血管内科接受治疗的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行同伴健康教育。分析两组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以及自我管理能力变化。结果:观察组负性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自我管理能力高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总体幸福感评分比对照组更为突出(P<0.05)。结论: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开展同伴健康教育有助于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同时有利于提高患者总体幸福感,确保患者身心健康,该模式值得采纳应用。(本文来源于《医学理论与实践》期刊2019年21期)
罗立宏[2](2018)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疗效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1例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西医(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38例(西医组),中西医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方+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43例(中西医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治疗后的倾斜试验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后电话随访半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西医组及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SBP、DBP和抑郁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1、18.679、13.568、10.424,7.742、19.830、10.077、16.663;P<0.05或0.01)。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心率、SBP、DBP和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3、1.770、2.886、6.793,均P<0.05)。西医组患者治疗有效19例(76.32%;痊愈10例,有效19例),中西医组治疗有效36例(93.02%;痊愈17例,有效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5)。西医组患者治疗后倾斜试验阳性29例、半年内复发6例,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倾斜试验阳性22例、半年内复发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3.083,均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是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有效西医方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方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心率、血压及抑郁焦虑症状,降低患者近期晕厥复发率。(本文来源于《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期刊2018年02期)
罗立宏,马旭辉,方天富,岑明秋[3](2018)在《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对心内科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究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对心内科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S)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2017年间在西溪医院进行VS治疗的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给予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40例)在此基础上给予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治疗,治疗3个月,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舌下硝酸甘油倾斜试验结果,血流动力学变化以及血浆儿茶酚胺水平,随访6个月观察药物副作用并比较2组患者晕厥症状复发率。结果观察组在倾斜前的基础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在治疗前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晕厥或终止试验时的收缩压、舒张压和心率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前,观察组在晕厥发作时伴有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显着升高,与平卧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晕厥或终止试验时患者血浆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水平与平卧时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患者HUTT试验转阴率显着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P<0.05);随访6个月,2组晕厥复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平均晕厥发作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用于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治疗,能够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降低血浆儿茶酚胺水平,有效减少晕厥发作次数,预防晕厥复发,值得临床推广。(本文来源于《中华全科医学》期刊2018年05期)
罗红[4](2018)在《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不容小视》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名外企白领在上班途中因突发晕厥而摔倒,导致颅骨骨折、颅内出血等严重颅脑损伤,后经北京天坛医院救治脱离了生命危险。该患者30岁,自述7岁时就曾发生过晕厥,意识丧失约2~3分钟,后来每两叁年发作一次。为此,他多次到医院就诊,做过脑电图、头颅CT、核磁、心脏超声和心电图等各种检查,但都没有发现异常,因而也未接受特殊治疗,直到此次发病,才被确诊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本文来源于《家庭医学(下半月)》期刊2018年02期)
梁敏,刘晓燕[5](2017)在《儿童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病机制及治疗》一文中研究指出晕厥(syncope)是指一过性全脑供血不足导致的短暂意识丧失,常伴有肌张力不能维持而跌倒,特点是发生迅速、一过性、自限性并能够很快完全恢复正常~([1])。晕厥占儿科急诊的1%~2%,20%~25%男孩和40%~50%女孩至少经历过1次晕厥~([2])。儿童晕厥病因复杂,血管(本文来源于《儿科药学杂志》期刊2017年06期)
姜华,李淦洪,刘璐璐,杨俊[6](2016)在《肾造瘘管和双“J”管拔除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2例诊治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指各种刺激在神经反射的作用下,导致机体肌肉和内脏的小血管舒张以及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大脑血流量急剧减少,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但能自行恢复,且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的一种综合征。VVS是一种少见但极其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内科性疾病或操作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术后大部分患者需要(本文来源于《吉林医学》期刊2016年08期)
茅静,施如春,陈传英,吴剑秋[7](2016)在《PICC术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预防及护理》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术(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原因及护理方法。方法对江苏省肿瘤医院PICC门诊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发生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9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针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发生的相关因素采取积极的应对护理措施。结果 9例患者晕厥发生于PICC术后10 min内,持续时间均<1 min。经平卧、吸氧后迅速恢复意识,症状消失,无需药物治疗,亦未遗留后遗症。结论 PICC术前必要的心理疏导和沟通,术中和术后的密切观察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本文来源于《中国肿瘤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姜华,李淦洪,刘璐璐,杨俊[8](2016)在《肾造瘘管和双J管拔除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2例诊治报告》一文中研究指出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asovagal syncope,VVS)是指各种刺激在神经反射的作用下,导致机体肌肉和内脏的小血管舒张以及心率减慢、心排血量减少,出现低血压,大脑血流量急剧减少,临床主要表现为短暂的意识障碍,但无神经系统定位体征。VVS是一种少见但极危险的并发症,多见于内科性疾病或操作中,严重者可危及患者生命。随着泌尿外科微创技术的迅速发展,术后大部分患者需要留置内引流或外引流管,拔管时出(本文来源于《微创泌尿外科杂志》期刊2016年03期)
白丽娜[9](2016)在《癌症患儿合并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护理体会》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回顾科室一例左下肢纤维肉瘤术后患儿同时合并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治疗护理;对患儿发生血管迷走性晕厥的原因进行分析:心理因素、治疗过程避免不了的疼痛、体位影响、环境及其它;患儿接受治疗期间需避免不良情绪、饥饿、低血糖、劳累、疲倦、高温等诱因的发生;专业的心理治疗师全程心理疏导;晕厥发作时的护理措施;尽管患儿未完成全部的治疗过程,但舒缓的人文关怀护理为患儿保持乐观的心态,减少VVS发作次数起到了一定的作用。让科室的护理同仁再遇到此类患者时,对VVS先兆症状、临床表现、相关治疗及护理做到心中有数,应对自如。(本文来源于《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期刊2016年40期)
翁智远,林苏,万发银,郑勇,晋学庆[10](2015)在《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荟萃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通过荟萃分析及试验序贯分析(TSA)系统评价起搏器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VVS)的治疗效果。方法检索PubMed、Medline、Cochrane、Cochrane临床对照试验注册数据库(CENTRAL)、万方、中国知网数据库,收集2015年1月前有关起搏器与VVS治疗的随机对照研究。利用RavMan5.3软件对起搏器治疗VVS后晕厥复发率进行荟萃分析,利用TSA0.9软件进行TSA。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424例患者。结果显示,与药物及一般治疗比较,起搏器能够降低晕厥的复发率(4.8%比46.5%,RR=0.15,95%CI 0.08~0.30,P<0.01)。TSA分析显示,其累计Z值同时穿过传统界值和TSA界值,该结论较为可靠。而起搏治疗组与假手术组(指安装了心脏永久起搏器,但仅启用起搏器的感知功能而未启用起搏功能)相比,晕厥事件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63,95%CI0.25~1.56,P=0.32)。DDD起搏器组较非DDD起搏器组的晕厥发生率减少(RR=0.17,95%CI0.06~0.48,P<0.01)。但上述两项比较的TSA曲线既没有穿过传统界值也没有跨过TSA界值,提示该结论尚需更多随机对照试验来验证。具有闭环刺激功能的起搏器与无闭环刺激功能的起搏器相比,晕厥发生率下降(RR=0.08,95%CI0.08~0.42,P<0.01)。结论起搏器治疗相对于药物治疗或一般治疗,能够降低晕厥复发率,但仍不能排除手术的安慰剂效应,DDD起搏器优于非DDD型起搏器的结果只存在于成人中,具有闭环刺激功能的起搏器优于无闭环刺激功能的起搏器。然而以上结论仍需要更多的随机对照试验来证实。(本文来源于《中华高血压杂志》期刊2015年11期)
血管迷走神经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疗效。方法选取杭州市西溪医院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收治的81例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门诊及住院患者,其中西医(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38例(西医组),中西医结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方+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治疗43例(中西医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抑郁焦虑评分,以及治疗后的倾斜试验情况、临床疗效。治疗后电话随访半年,记录复发情况。结果西医组及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的心率、SBP、DBP和抑郁焦虑评分均较治疗前显着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551、18.679、13.568、10.424,7.742、19.830、10.077、16.663;P<0.05或0.01)。治疗后,中西医组患者心率、SBP、DBP和抑郁焦虑评分均明显低于西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73、1.770、2.886、6.793,均P<0.05)。西医组患者治疗有效19例(76.32%;痊愈10例,有效19例),中西医组治疗有效36例(93.02%;痊愈17例,有效19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62,P<0.05)。西医组患者治疗后倾斜试验阳性29例、半年内复发6例,中西医组患者治疗后倾斜试验阳性22例、半年内复发1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147、3.083,均P<0.05)。结论美托洛尔缓释片+倾斜训练是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有效西医方案,联合柴胡疏肝散加味方进行治疗效果更好,可改善患者心率、血压及抑郁焦虑症状,降低患者近期晕厥复发率。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血管迷走神经性论文参考文献
[1].闫琪.同伴教育对血管迷走神经性昏厥患者总体幸福感、负性情绪及自我管理能力的影响[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9
[2].罗立宏.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疗效分析[J].中华老年病研究电子杂志.2018
[3].罗立宏,马旭辉,方天富,岑明秋.生脉散联合倾斜训练对心内科老年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影响[J].中华全科医学.2018
[4].罗红.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不容小视[J].家庭医学(下半月).2018
[5].梁敏,刘晓燕.儿童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发病机制及治疗[J].儿科药学杂志.2017
[6].姜华,李淦洪,刘璐璐,杨俊.肾造瘘管和双“J”管拔除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2例诊治体会[J].吉林医学.2016
[7].茅静,施如春,陈传英,吴剑秋.PICC术中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预防及护理[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6
[8].姜华,李淦洪,刘璐璐,杨俊.肾造瘘管和双J管拔除后并发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2例诊治报告[J].微创泌尿外科杂志.2016
[9].白丽娜.癌症患儿合并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的护理体会[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6
[10].翁智远,林苏,万发银,郑勇,晋学庆.起搏器治疗血管迷走神经性晕厥荟萃分析和试验序贯分析[J].中华高血压杂志.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