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板协同工作论文-李党

梁板协同工作论文-李党

导读:本文包含了梁板协同工作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楼板,刚度,计算模型,承载力

梁板协同工作论文文献综述

李党[1](2016)在《梁板协同工作的设计方法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梁板协同工作为研究内容,分析了楼板作为翼缘对梁刚度和承载力的影响,并利用梁板顶面对齐的弹性楼板计算模型,进行了梁板协同设计的计算,使梁板协同工作的设计达到安全、合理、节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山西建筑》期刊2016年01期)

王敏[2](2011)在《柱下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柱下条形基础加水板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良好的综合效益,目前这种结构做法已经在我国广泛应用,然面对这种新体系的协同工作性能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针对柱下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进行研究,最终提出了设计建议,具体内容如下:1.对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时考虑防水板下设置聚苯板垫层对整体协同工作的影响,同时考虑材料非线性以及基础与地基土之间的接触非线性问题,研究表明:①防水板下设置聚苯板软弱垫层后,防水板受到的地基反力较小,聚苯板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减小防水板地基反力的作用。②由于整体浇筑混凝土,基础梁与防水板的整体协同效用,使得防水板在仍然承担一定的地基反力,所承担的地基反力使防水板产生向上的挠曲,并出现裂缝。因此实际工程中,防水板所承担的地基反力不能被忽略,应给予一定的考虑。2.对柱下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分析中考虑防水板厚度、聚苯板厚度、基础梁高度、地基土的弹性模量等因素对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的影响,得出基础沉降与地基反力分布的变化规律。3.对防水板承担地基反力平均值与条形基础承担地基反力平均值之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考虑防水板跨厚比、基础梁跨高比、聚苯板厚度以及地基土弹性模量等四种因素下,防水板承担地基反力平均值与条形基础地基反力平均值之比在为20%-30%。因此偏保守的提出:将条形基础承担地基反力的0.3倍作为防水板承担的地基反力值,对防水板进行设计。(本文来源于《长安大学》期刊2011-06-14)

蒋利学[3](2010)在《竖向荷载下现浇梁板协同工作对楼板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现浇梁板协同工作对无次梁楼盖中楼板内力的影响。首先通过理论分析,证明了梁、板内轴向力的存在。然后采用全实体单元模型进行弹性有限元计算,并与传统弹性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楼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楼板内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考虑梁板协同工作后,板支座截面中部的计算弯矩略小于传统方法,而跨中截面中部的计算弯矩大于传统方法;一般楼盖中楼板支座与跨中截面的中部弯矩大于端部,而对宽扁梁楼盖,楼板支座截面的中部弯矩小于端部;楼板支座截面的轴拉力和跨中截面的轴压力呈中部小两端大的规律,中部轴力接近0。(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0-11-05)

蒋利学[4](2010)在《竖向荷载下现浇梁板协同工作对梁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竖向荷载作用下现浇梁板协同工作性能对无次梁楼盖中梁内力的影响。采用全实体单元模型进行弹性有限元计算,并与传统弹性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无次梁现浇楼盖在楼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的梁内力分布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完全弹性分析且梁翼缘宽度取全宽(即相邻梁的间距)时,梁支座与跨中截面基本处于纯弯曲状态,而其截面弯矩可近似用仅考虑单向受力的杆系单元模型计算;当翼缘宽度减小时,梁支座截面和跨中截面分别处于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状态:影响梁内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梁板区格跨度比。最后给出了翼缘有效宽度内梁支座和跨中截面弯矩的估算方法。(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0-11-05)

蒋利学[5](2010)在《现浇主次梁楼盖中梁板协同工作对次向梁和楼板的影响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全实体单元模型进行弹性有限元计算,并与传统分析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了楼面竖向均布荷载作用下现浇主次梁楼盖中次框架梁、楼盖次梁和楼板内力的分布规律,研究了现浇梁板协同工作对次框架梁、楼盖次梁和楼板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支座刚度差异引起相互之间的内力调整,完全弹性分析且梁翼缘宽度取全宽(即梁间距)时,次框架梁的支座与跨中截面分别处于偏心受压和偏心受拉状态,而楼盖次梁的支座与跨中截面分别处于偏心受拉和偏心受压状态。有效翼缘宽度内次框架梁和楼盖次梁的弯矩建议按传统杆系单元模型计算值分别乘系数1.1和0.9估算。考虑梁板协同工作后,不同截面的楼板内力呈现不同的分布规律,次框架梁位置支座截面的弯矩明显大于楼盖次梁位置支座截面,楼板在次框架梁位置有轴拉力,而在楼盖次梁位置有轴压力。用传统查表法计算的不同截面的楼板弯矩可能出现明显误差,这是传统查表法中"四周梁均为楼板的竖向不动支座"的假定不符合实际所致。(本文来源于《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期刊2010-11-05)

胡小勇[6](2009)在《内廊式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协同工作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楼盖)是水平承重结构,是多层和高层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楼盖不但将其上荷载传递给竖向承重结构,而且与竖向承重结构一起形成建筑物的空间承重骨架,共同抵抗各种荷载作用。目前大多数设计人员在计算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时,假定支承梁的抗弯刚度很大,其竖向位移忽略不计,假定支承梁的抗扭刚度很小,可以自由转动。当计算楼盖的内力和挠度时,假定梁为板的不动铰支座,梁和板的内力和配筋分别单独计算,不考虑梁板的相互作用对板内力的影响。实际上,梁板共同破坏的机构要早于只有板单独破坏的破坏机构,为了探讨梁板相互作用对楼板内力和挠度的影响,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SAP2000对内廊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体系进行了大量的数值计算,分析了梁与板相互作用的内在规律及影响因素,并与现有计算方法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对内廊式现浇钢筋混凝土楼盖的计算提出合理的建议。(本文来源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期刊2009-05-01)

蔡俊杰[7](2009)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协同工作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Ⅰ》一文中研究指出我国目前的钢筋混凝土梁-板设计理论仍沿用“边支承板”的观念。有限元弹性分析表明,在梁板结构中,梁、板所承担的弯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梁和板的刚度比。按照“边支承板”设计的楼板与实际楼板的受力特点有较大的差异,特别是在梁板刚度比较小的情况下,如宽扁梁结构。本研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提供的SOLID65单元和LINK8单元,探讨并建立了符合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特点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文献模型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选择合适的计算分析参数,ANSYS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受力性能。计算分析模型为一层双向等柱距3跨×3跨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足尺模型),按“边支承板”弹性理论、“边支撑板”塑性铰线法以及ACI318直接设计法设计梁-板结构配筋。ANSY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设计荷载及极限状态下的内力分布、裂缝状态、边梁协调扭转扭矩、楼板边缘负弯矩的分布规律等,以及叁种设计方法的差异。分析表明,不同设计方法对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下内力分布规律影响不大;影响梁-板弯矩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是梁-板刚度比α,当α=0.0~0.5时,梁分配的弯矩由0.0急升至60.0%;当α≥2.0后,梁分配的弯矩大体维持在67.0%;梁中支座截面处于偏心受压状态、跨中截面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板中支座截面处于偏心受拉状态、跨中截面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导致梁跨中截面、板支座截面钢筋应力偏大,以及梁支座截面、板跨中截面钢筋应力偏小。在上述计算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考虑梁-板结构协同工作的设计方法。并对α=0.6、3.0的模型结构进行了试设计,比较了不同设计方法梁-板的弯矩分布规律和各截面的钢筋应力;比较了结构在不同荷载作用下各截面的钢筋应力值。结果表明,按本文中所总结的设计方法设计的结构满足正常使用状态的要求,且结构设计合理。(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5-01)

吴飚[8](2009)在《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板结构协同工作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Ⅰ》一文中研究指出按照“边支承板”的观念设计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板结构,无法体现主梁-次梁-板之间的协同工作特点,导致结构分析内力的分布(特别是楼板内力)与结构实际内力分布有较大差异。因此,揭示“边支承板”设计理论存在的问题,研究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板结构协同工作机理,完善其内力分析方法,是工程界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研究采用大型有限元软件ANSYS提供的SOLID65单元和LINK8单元,探讨并建立了符合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特点的非线性有限元模型,并通过与文献模型试验数据的对比分析表明,选择合适的计算分析参数,ANSYS可以较为真实的模拟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的受力性能。计算分析模型为一层双向等柱距3跨×3跨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一板结构(足尺模型),按“边支承板”弹性理论设计主梁-次梁-板结构配筋。ANSYS非线性有限元分析结构在正常使用状态、设计荷载及极限状态下的内力分布规律。初步分析表明,由于次梁刚度小于主梁刚度,多数情况下位于次梁处的楼板仍为正弯矩,这与按“边支承板”分析的楼板负弯矩有较大的差异;影响主梁、次梁、板弯矩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是综合梁板刚度比α,影响次梁与板弯矩分配比例的主要因素是次梁板刚度比γ;梁中支座截面处于偏心受压状态、跨中截面处于偏心受拉状态,板中支座截面处于偏心受拉状态、跨中截面处于偏心受压状态,导致梁跨中截面、板支座截面钢筋应力偏大,以及梁支座截面、板跨中截面钢筋应力偏小。在上述计算分析的基础上,初步提出了考虑主梁-次梁-板结构协同工作的设计方法。(本文来源于《厦门大学》期刊2009-05-01)

丁圣果,郑涛,肖常健,穆文伦[9](2003)在《现浇框架结构梁、柱、板协同工作体系的有限元方法及其内力特征》一文中研究指出应用多种单元集成总刚的有限元法,分析现浇梁、柱、板结构体系在不同工况下的内力分布及组合设计内力,从理论分析角度揭示一些设计计算及构造上值得重视的特征。(本文来源于《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3年06期)

梁板协同工作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柱下条形基础加水板具有其独特的优点和良好的综合效益,目前这种结构做法已经在我国广泛应用,然面对这种新体系的协同工作性能和设计方法的研究几乎是空白。·本文针对柱下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进行研究,最终提出了设计建议,具体内容如下:1.对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进行非线性有限元分析,分析时考虑防水板下设置聚苯板垫层对整体协同工作的影响,同时考虑材料非线性以及基础与地基土之间的接触非线性问题,研究表明:①防水板下设置聚苯板软弱垫层后,防水板受到的地基反力较小,聚苯板的设置在一定程度上能起到减小防水板地基反力的作用。②由于整体浇筑混凝土,基础梁与防水板的整体协同效用,使得防水板在仍然承担一定的地基反力,所承担的地基反力使防水板产生向上的挠曲,并出现裂缝。因此实际工程中,防水板所承担的地基反力不能被忽略,应给予一定的考虑。2.对柱下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分析中考虑防水板厚度、聚苯板厚度、基础梁高度、地基土的弹性模量等因素对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的影响,得出基础沉降与地基反力分布的变化规律。3.对防水板承担地基反力平均值与条形基础承担地基反力平均值之比进行研究,研究表明:在考虑防水板跨厚比、基础梁跨高比、聚苯板厚度以及地基土弹性模量等四种因素下,防水板承担地基反力平均值与条形基础地基反力平均值之比在为20%-30%。因此偏保守的提出:将条形基础承担地基反力的0.3倍作为防水板承担的地基反力值,对防水板进行设计。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梁板协同工作论文参考文献

[1].李党.梁板协同工作的设计方法探讨[J].山西建筑.2016

[2].王敏.柱下条形基础与防水板协同工作性能研究[D].长安大学.2011

[3].蒋利学.竖向荷载下现浇梁板协同工作对楼板的影响[C].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0

[4].蒋利学.竖向荷载下现浇梁板协同工作对梁的影响[C].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0

[5].蒋利学.现浇主次梁楼盖中梁板协同工作对次向梁和楼板的影响分析[C].第19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2010

[6].胡小勇.内廊式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协同工作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9

[7].蔡俊杰.钢筋混凝土梁—板结构协同工作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Ⅰ[D].厦门大学.2009

[8].吴飚.钢筋混凝土主梁—次梁—板结构协同工作机理及设计方法研究Ⅰ[D].厦门大学.2009

[9].丁圣果,郑涛,肖常健,穆文伦.现浇框架结构梁、柱、板协同工作体系的有限元方法及其内力特征[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

标签:;  ;  ;  ;  

梁板协同工作论文-李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