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交叉保护抗原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鸡致病性大肠杆菌,灭活疫苗,安全性,抗原含量
交叉保护抗原论文文献综述
潘廷云[1](2018)在《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苗安全性、最适抗原含量、免疫持续期及交叉免疫保护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AvianColibacillosis,AC)是由禽致病性大肠杆菌(APEC)引起的禽类传染性疾病,是养禽业重要的细菌病之一。由于抗生素治疗存在菌株抗药性和药物残留的缺陷,有效的疫苗防治禽致病性大肠杆菌病至关重要。本研究分别以鸡致病性大肠杆菌常见血清型O1(E516)、02(E058)、078(E522)叁个菌株及由本实验室构建的脂多糖缺失E516△lpxL△lpxM、E058△lpxL△lpxM、E522△lpxL△lpxM株为抗原,与MontanideTS△71 VG油佐剂制成多价灭活苗。探讨脂多糖缺失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最适抗原含量、免疫持续期和疫苗侯选株与流行株的交叉免疫保护。一鸡大肠杆菌病亲本株和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的安全性比较研究选取本实验室保存鸡致病性大肠杆菌E516(01)、E058(02)、E522(078)和构建的脂多糖缺失株 E516△lpxL△lpxM、E058△lpxL△lpxM、E522AlpxL△lpxM分别制成抗原含量为2.0 × 109 CFU/mL、2.0 × 1010 CFU/mL的多价灭活疫苗,以两倍正常剂量免疫进行安全性试验。结果显示,无论是亲本株还是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抗原含量为2.0 × 109 CFU/mL免疫组的安全性优于2.0 × 1010 CFU/mL免疫组;在2.0 × 109 CFU/mL免疫组中,脂多糖缺失多价疫苗的安全性优于亲本株多价灭活疫苗。二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最适免疫抗原含量研究本研究制备抗原含量分别为2.0 × 108.5CFU/mL、2.0 × 109 CFU/mL和2.0 × 109.5 CFU/mL的01、02、078血清型亲本株及脂多糖缺失株油佐剂多价灭活疫苗。免疫后对其特异性抗体水平、亲本株攻毒保护率及免疫鸡攻毒后内脏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研究数据显示,抗原含量为2.0 ×108 5 CFU/mL免疫,亲本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50.0%、55.6%、55.6%,脂多糖缺失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50.0%、55.6%、66.7%;抗原含量为 2.0 ×109 CFU/mL 免疫,亲本株疫苗对 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80.0%、88.9%、88.9%;脂多糖缺失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90.0%、88.9%、100.0%;抗原含量为2.0 ×109.5 CFU/mL免疫,亲本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70.0%、77.8%、77.8%;脂多糖缺失株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保护率分别为80.0%、88.9%。、100.0%。因此,本实验室制备的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不同抗原含量免疫组的保护率均高于相同抗原含量亲本株疫苗组,该疫苗的最适抗原含量2.0 × 109 CFU/mL。叁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免疫持续期研究本研究以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分别在免疫后30 d、60 d、90 d和120 d进行亲本株攻毒,根据特异性抗体水平、亲本株攻毒保护率及鸡内脏组织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30 d攻毒,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的保护率分别为88.9%、87.5%、87.5%;在60 d攻毒,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的保护率均为66.7%;在90 d攻毒,疫苗对01、02、078亲本株的保护率分别为50.0%、50.0%、66.7%;在120 d攻毒,免疫组和攻毒对照组均未出现病死鸡。因此,免疫后30 d、60 d、90 d攻毒,鸡均得到不同程度保护。但由于成年鸡对致病性大肠杆菌的敏感性降低,免疫后120 d攻毒免疫组和对照组均未出现病死鸡,所以本研究暂定该疫苗的免疫持续期为3个月。四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交叉免疫保护研究本研究以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进行免疫,免疫后检测特异性抗体水平,对01、02、078亲本株和近年流行的菌株O1(Y12,T12)、02(E172,E899)、078(Y14,Y48)进行攻毒和免疫鸡内脏组织的病理变化进行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对01血清型E516、Y12、T12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8.9%、80.0%、87.5%;对02血清型E058、E172、E899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7.5%、88.9%、80.0%;对078血清型E522、Y14、Y48菌株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88.9%、80.0%、80.0%。本研究得出此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疫苗对疫苗候选株和流行株均提供不低于80.0%的保护。(本文来源于《扬州大学》期刊2018-06-01)
叶鹏凌,江丽凤,高风华,冯谦谨,郭中敏[2](2012)在《基于EV71交叉保护抗原P1的前体蛋白B细胞抗原位点的预测》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获得EV71P1保守氨基酸序列COBRA EV71 P1和基于此序列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信息。方法从NCBI(http://www.ncbi.nlm.nih.gov/)上下载获取1970-2010年间世界各地暴发流行的包含P1或VP1基因片段的EV71源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根据VP1基因片段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对源序列进行基因分组;对多基因型的EV71 P1氨基酸源序列采用多序列比对,以优势氨基酸位点代替差异氨基酸位点的方法,获得EV71 P1保守序列(COBRA EV71 P1),并运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 (http://tools.immuneepitope.org/main/)在线预测工具和DNASTAR软件里的Protean模块,运用单参数和二级结构预测综合考虑的方法,对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成功比对出COBRA EV71 P1氨基酸序列,预测结果发现在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第10-24,41-60,68-82,208-225,328-345,498-514,592-609,664-678,772-786和841-855位点均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和抗原指数,并且在二级结构上含有易形成抗原表位的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有可能是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优势表位。结论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COBRA EV71 P1可能具有叁个基因型EV7 1P1前体蛋白的候选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为EV71重组多表位疫苗设计和多基因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热带医学杂志》期刊2012年10期)
李灵娟[3](2008)在《鸡球虫3-1E抗原和NA4抗原对4种艾美耳球虫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鸡球虫病(Coccidiosis)是由艾美耳球虫(Eimeria)引起的一种严重危害养禽业发展的寄生原虫病,传统的防制办法还存在一些问题。核酸疫苗是一种新的生物技术疫苗,具有可靠的安全性、高稳定性、能诱导机体产生全面的免疫应答等优点。近年来,鸡球虫核酸疫苗的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本实验室已从E.acervulina和E.necatrix孢子化卵囊分别克隆得到免疫保护性抗原基因3-1E和NA4,并利用DNA重组技术成功构建了免疫调节型DNA疫苗pVAX1.0-NA4-IL-2和pVAX1.0-3-1E-IL-2,实验表明这两种DNA疫苗对本种球虫感染均具有较好的免疫保护作用。用DNAStar中的MegAlign软件对3-1E和NA4抗原的基因进行分析,结果发现3-1E抗原在E.tenella和E.acervulina之间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9.8%,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99.4%;NA4抗原与E.tenella的TA4抗原之间基因序列的同源性达91.4%,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为86%。用Protean软件对3-1E和NA4抗原的二级结构和抗原性进行预测分析,结果表明这两个抗原均具有很好的抗原性。将免疫调节型DNA疫苗pVAX1.0-3-1E-IL-2经腿部肌肉分别于14、21日龄两次免疫雏鸡,28日龄经口接种新鲜的E.tenella、E.necatrix、E.acervulina和E.maxima孢子化卵囊,34日龄宰杀全部实验动物,分别作肠道病变计分、肠道卵囊计数、增重和存活率几个指标测定,以抗球虫指数(ACI)综合判定其保护性。结果表明,免疫调节型DNA疫苗pVAX1.0-3-1E-IL-2抗E.tenella、E.necatrix、E.acervulina和E.maxhna的ACI值分别为180.11、174.24、180.64和164.74。用同样的方法对免疫调节型DNA疫苗pVAX1.0-NA4-IL-2进行交叉免疫保护性实验,结果发现,pVAX1.0-NA4-IL-2抗E.tenella、E.necatrix、E.acervulina和E.maxima的ACI分别为180.35、181.20、171.63和161.89。本研究通过序列分析和动物交叉免疫保护性实验分别证明了鸡球虫3-1E抗原和NA4抗原对四种艾美耳球虫均具有部分交叉免疫保护作用,这两种抗原有可能作为艾美耳球虫交叉免疫保护性DNA疫苗的候选抗原。(本文来源于《南京农业大学》期刊2008-05-01)
宇捷,张明霞,金家贵,韩景芳,杨春[4](2001)在《大肠杆菌外膜蛋白交叉保护抗原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 阐明大肠杆菌不同菌株的外膜蛋白之间的免疫交叉反应性和外膜蛋白抗血清在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中的交叉保护价值。方法:选择大肠杆菌J5株进行实验研究。采用Triton-EDTA提取Triton不溶物质获得J5外膜蛋白,肌肉途径免疫制备兔抗J5外膜蛋白抗血清:通过ELISA方法,定量测定J5外膜蛋白抗血清与8株大肠杆菌外膜蛋白的免疫交叉反应:用治疗性注射兔抗J5外膜蛋白抗血清的方法,对4株具代表性的致病性大肠杆菌感染6h后的小白鼠进行被动保护试验。结果:(1)兔抗J5外膜蛋白抗血清与8株大肠杆菌外膜提取物存在广泛的交叉反应;(2)兔抗J5外膜蛋白抗血清对致病型大肠杆菌和侵袭型大肠杆菌感染具有较强的保护作用,对产毒素型大肠也具有一定的保护性。结论:大肠杆菌菌属中不同菌株的外膜蛋白之间广泛存在交叉反应抗原,其抗血清对该属致病性菌株感染具有一定的交叉被动保护价值。这一结论为研制临床免疫制剂和疫苗提供了一定基础。(本文来源于《西南国防医药》期刊2001年03期)
DavidCalabotta,RolandF.Sprouse,袁森泉[5](1997)在《核心抗原可提供交叉保护》一文中研究指出猪生殖道呼吸道综合征或猪流感这样的病毒抑制了猪的免疫系统之后,就会加强其它病原体对猪危害,或者使猪容易发生别的疾病。条件性致病微生物主要是细菌,并且通常都是格兰氏阴性菌。在这一类细菌中,有大肠杆菌(E.coli),还有巴氏杆菌、放线菌和沙门氏菌。健康动物(本文来源于《国外畜牧学(猪与禽)》期刊1997年05期)
周学良[6](1982)在《肺炎球菌Forssman抗原(F-多糖)在肺炎球菌亚细胞制剂引起的血清交叉保护中的作用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作者对肺炎球菌Forssman抗原在亚细胞菌苗的保护力中所起的作用进行了研究。实验制备的菌苗用于小鼠自动保护试验及家兔免疫。按照Thompson等的方法制备粗制亚细胞核糖体,并根据Goebel等的方法制备F-多糖。试验方法包括小鼠被动保护力试验、血凝抑制试验及溶血试验。(本文来源于《国外医学.生物制品分册》期刊1982年04期)
赵纯墉,杨学礼,李英才,龙光耀,余顺祥[7](1965)在《羊快疫病原腐败梭菌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的研究 Ⅱ交叉免疫保护试验》一文中研究指出前言在“O”抗原分析的工作中,我们发现所试的19株来自我国四省五个地区羊快疫病例的腐败梭菌,可能分属于叁个基本的“O”抗原类型。为了进一步证明菌株的“O”抗原类型与其免疫原性之间,是否存在着一定的联系,亦即以不同“O”抗原型菌株所制成的菌苗,是否对他型菌株的感染没有免疫保护效力,或其效力较对同型菌株者为低的问题,乃决定在(本文来源于《甘肃农业大学学报》期刊1965年01期)
交叉保护抗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获得EV71P1保守氨基酸序列COBRA EV71 P1和基于此序列的B细胞抗原表位预测信息。方法从NCBI(http://www.ncbi.nlm.nih.gov/)上下载获取1970-2010年间世界各地暴发流行的包含P1或VP1基因片段的EV71源序列和对应的氨基酸序列,根据VP1基因片段信息构建系统进化树,对源序列进行基因分组;对多基因型的EV71 P1氨基酸源序列采用多序列比对,以优势氨基酸位点代替差异氨基酸位点的方法,获得EV71 P1保守序列(COBRA EV71 P1),并运用IEDB Analysis Resource (http://tools.immuneepitope.org/main/)在线预测工具和DNASTAR软件里的Protean模块,运用单参数和二级结构预测综合考虑的方法,对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B细胞抗原表位进行预测。结果成功比对出COBRA EV71 P1氨基酸序列,预测结果发现在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第10-24,41-60,68-82,208-225,328-345,498-514,592-609,664-678,772-786和841-855位点均具有较好的亲水性、表面可及性、柔韧性和抗原指数,并且在二级结构上含有易形成抗原表位的无规则卷曲和β-转角,有可能是COBRA EV71 P1前体蛋白的优势表位。结论经生物信息学分析,推测COBRA EV71 P1可能具有叁个基因型EV7 1P1前体蛋白的候选B细胞线性抗原表位,为EV71重组多表位疫苗设计和多基因型病毒样颗粒疫苗实验提供了理论基础。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交叉保护抗原论文参考文献
[1].潘廷云.鸡大肠杆菌病脂多糖缺失多价灭活苗安全性、最适抗原含量、免疫持续期及交叉免疫保护研究[D].扬州大学.2018
[2].叶鹏凌,江丽凤,高风华,冯谦谨,郭中敏.基于EV71交叉保护抗原P1的前体蛋白B细胞抗原位点的预测[J].热带医学杂志.2012
[3].李灵娟.鸡球虫3-1E抗原和NA4抗原对4种艾美耳球虫交叉免疫保护作用的研究[D].南京农业大学.2008
[4].宇捷,张明霞,金家贵,韩景芳,杨春.大肠杆菌外膜蛋白交叉保护抗原研究[J].西南国防医药.2001
[5].DavidCalabotta,RolandF.Sprouse,袁森泉.核心抗原可提供交叉保护[J].国外畜牧学(猪与禽).1997
[6].周学良.肺炎球菌Forssman抗原(F-多糖)在肺炎球菌亚细胞制剂引起的血清交叉保护中的作用评价[J].国外医学.生物制品分册.1982
[7].赵纯墉,杨学礼,李英才,龙光耀,余顺祥.羊快疫病原腐败梭菌抗原性及免疫原性的研究Ⅱ交叉免疫保护试验[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19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