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依恋论文-查先进,曹芬芳,郭佳

情感依恋论文-查先进,曹芬芳,郭佳

导读:本文包含了情感依恋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适应性学术信息搜寻,适应性结构化理论,认知转变,情感依恋

情感依恋论文文献综述

查先进,曹芬芳,郭佳[1](2019)在《认知转变和情感依恋视角下适应性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意义】本文探索学术搜索引擎环境下的适应性学术信息搜寻,旨在推动学术搜索引擎的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方法/过程】首先结合认知转变和情感依恋视角构建研究模型;然后通过问卷搜集数据;再利用偏最小二乘结构方程建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结论】任务非线性和主观规范正向影响适应性学术信息搜寻;学术搜索引擎依恋正向影响适应性学术信息搜寻,同时,期望失验和主观规范对适应性学术信息搜寻的影响均受到学术搜索引擎依恋的正向调节;适应性学术信息搜寻正向影响个人绩效。(本文来源于《情报科学》期刊2019年12期)

杨姗,陈淑娟,弓莎莎,张国雯[2](2019)在《抖音用户情感依恋问卷编制》一文中研究指出自抖音App上线以来,在短视频市场就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抖音App依旧经久不衰,有了更多的有效的用户群。用户不仅爱上了抖音,还对抖音忠贞不渝。文章通过对理论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抖音用户情感依恋问卷,了解抖音用户情感依恋的维度,并且对抖音平台的发展给予相应的建议。(本文来源于《新媒体研究》期刊2019年13期)

张永芬,姜冠群,杨光[3](2019)在《情感依恋、收入效应与消费者手机回收意愿——基于禀赋效应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当前日益增长的废旧手机没有得到有效回收,消费者的个性特质是影响手机回收的重要因素。文章研究情感依恋、收入效应对废旧手机回收的作用机制,通过实验和问卷调查,从禀赋效应视角研究了影响消费者废旧手机回收的因素。结果表明:情感依恋和收入效应共同影响消费者的禀赋效应,进而影响消费者的手机回收意愿。在消费者收入较高和较低时,收入效应都占有主导地位,会遮掩情感依恋对手机回收意愿的影响,高低收入的消费者在手机回收意愿上具有差异性。而在中等收入的消费者中,收入效应不明显,情感依恋对手机回收意愿有着显着的负向影响。(本文来源于《生态经济》期刊2019年06期)

范丽先,李昕璐[4](2018)在《品牌情感依恋与品牌信任:基于品牌熟悉度的调节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企业品牌是顾客对特定企业形成的差异化认知,品牌信任则是连接顾客与企业的关键因素。以物流品牌为研究对象,探讨品牌感知因素、品牌情感依恋、品牌熟悉度和品牌信任的关系,将品牌感知因素归结于品牌质量感知、品牌价值感知和品牌声誉感知叁个方面,并建立了各因素之间的结构方程模型。通过实证研究,发现顾客对品牌的价值感知等品牌感知因素既可以对品牌信任产生直接影响,也可以通过品牌情感依恋间接影响顾客对品牌的信任。此外,顾客的品牌熟悉度会调节品牌价值感知和品牌声誉感知对品牌情感依恋的影响。因此,从顾客对品牌的质量感知、价值感知和声誉感知等方面加强服务以提高顾客对品牌的情感依恋是增加顾客信任的必然途径。(本文来源于《工业工程与管理》期刊2018年04期)

任祥铭[5](2018)在《用户互动、情感依恋与用户粘性的关系研究——基于依恋决定理论和情感作用机理的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用户粘性是社交网络发展的双刃剑,当前社会化商务背景进一步加剧了社交网络之间的竞争,因此研究用户粘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根据依恋决定理论和情感作用机理从情感视角构建用户粘性的理论模型,运用PLS-SEM方法验证该理论模型,实证结果发现:用户互动直接形成情感依恋,也可以通过社群感、信息支持和娱乐体验间接形成;情感依恋可以较好地解释和预测用户粘性。为此,社交网络运营商要重视用户互动效应以提高情感依恋进而形成用户粘性。(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期刊2018年03期)

庞佑[6](2018)在《基于华侨情感依恋的旅游社区营造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地方政府在我国乡村社区的发展中仍旧扮演着决定性作用,而居民参与社区发展的情况却不甚理想。社区营造是一种以社区居民自主参与为核心的社区可持续建设手段。随着我国对外交流合作程度的不断加大,海外华侨游客已经成为了我国旅游市场的重要来源之一。但随着华侨后代逐渐登上历史舞台,“与祖籍地之间情感淡薄”的状况变得越发凸显。本研究从培育情感依恋的视角切入,希望通过社区营造的方式,提升社区居民的生活品质;以旅游作为载体,承载地方的特色,并有助于进一步提升华侨对于祖籍地的情感。本文遵循着归纳——演绎的行文逻辑,分以下叁部分开展研究:第一部分,主要讨论本文的研究背景。分析旅游社区营造的意义,并根据研究的需要,进一步提出本文的技术路线;第二部分,建构了本文的理论模型。首先,从社区营造的面向、流程机制保障这两方面梳理了社区营造的理论,分析了情感依恋的形成机理,指出海外华侨对地方的情感部分来自于大众媒体所建构出的社区形象,并对情感依恋的培育措施进行了综述;其次,通过访谈海外华侨,发现情感依恋的内容包括了与祖籍地的社会关系、地方特色文化以及地方环境,表明在旅游社区营造中应该着重营造这叁个方面;再次,结合理论分析的相关内容,以及访谈结果,建构旅游社区营造内容模型,以及营造的流程阶段模型。第叁部分是对理论模型的演绎。以永春县茂霞村作为案例地,通过实地走访、访谈等方式,把握案例地旅游发展的限制因素、社区建设的相关主体、社区营造的资源基础,发现由于地方力量的不足,需要地方政府提供帮助,支持旅游社区营造的开展。指出旅游社区营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人”的营造主要为了实现居民社会资本的增强,宜注重扩大社区的公共交往空间增加互动机会,并在外部资源的介入下,发展社区的自组织力量;(2)“文”的营造主要为了弘扬地方的文化特色,首先需要凝聚居民的共同意识,并以文化空间的思路建设整个社区,通过旅游活动的开发,为地方文化提供展示的载体;(3)“地”的营造关键在于挖掘出地方资源的特色,引导居民参与,通过举办节庆活动、产品开发等方式突出地方特色;(4)“产”的营造要求以旅游作为发展的核心产业,加大支持,并通过非营利性组织的帮扶进行产业的创发,提升居民生活幸福感,加强提高华侨情感依恋,在产品的创造上也可以借助华侨的力量,弥补产品种类单一的问题;(5)“景”是社区居民居住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还是社区形象的重要来源,宜注重社区环境、景观之间的整体协调搭配,同时注重维护好社区的原有格局。本文从培育华侨情感依恋的视角切入研究旅游社区营造,除了从理论层面上弥补了对华侨情感依恋关注的不足,深入揭示了华侨情感依恋的形成机理、依恋内容,以及培育措施。本文的研究内容直接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同时,本文基于文献的梳理,提出了理论架构,并在实践上证明了框架的可应用性,具有一定现实指导意义。(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8-05-14)

黄钦楠[7](2018)在《涉外领养的寄养儿童情感依恋重建》一文中研究指出自1991年中国《收养法》颁布以来,涉外领养也走入了大众视野。据民政部统计数据,截至2016年6月,共有近15万名中国儿童被跨国领养。由此,涉外领养背后引发的儿童跨文化适应、儿童权益保护、对应法律保护措施、亲生父母寻找等一系列问题,也逐步引起学界和社会各界的关注与思考。然而,如何正确处理儿童与领养家庭融合,建立情感依恋关系,对于涉外领养儿童心理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本研究以N市社会儿童福利院涉外领养的寄养儿童为目标对象,着重考察寄养儿童及家庭在面临与寄养家庭分离,以及与领养家庭融合过程中,如何顺利情感剥离并建立起新的情感依恋关系。本研究以儿童依恋理论为指导,在与服务对象建立良好专业关系,积极链接服务对象周边资源,获得支持和信任的基础上,通过制定合理的服务目标,以个案社会工作模式展开5个阶段的服务,从而帮助寄养儿童降低不良情绪反应,促使其以平稳的精神状态面对分离情景,并且通过多项活动和支持体系,帮助他们建立对涉外领养的正确认知,消除各种恐惧和误解,促使寄养儿童和领养家庭的融合,最终实现寄养儿童与寄养家庭间情感顺利分离,并且与领养家庭之间建立起新的情感依恋关系,从而有效帮助儿童获得心理上的“安全感”,为在领养家庭中的生活奠定坚实基础。在研究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面临着来自于多方面的困难和挑战,包括如何寻找服务的突破点,以及在现有的情况下,如何争取领养家庭的参与和支持等,保证情感依恋关系的有效简历等。通过本次研究,希望可以为涉外领养相关工作的开展积累实务经验。(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18-03-01)

曹园园[8](2018)在《情感依恋视角下品牌虚拟社区用户持续参与行为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品牌虚拟社区用户持续参与意向的形成受到情感与认知的双重作用。在整合ECM-ISC模型和情感依恋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研究模型,以小米社区为调研对象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满意与情感依恋之间显着正相关。品牌虚拟社区情感依恋存在人际依恋、品牌依恋和地点依恋叁种类型,且均正向影响持续参与意愿,并间接影响用户持续使用行为。期望确认度、感知有用性和持续参与意愿之间存在显着正向关系。(本文来源于《生产力研究》期刊2018年01期)

曹园园,李君君,秦星红[9](2016)在《SNS采纳后阶段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基于情感依恋与ECM-IS的整合模型》一文中研究指出SNS采纳后阶段的持续使用行为是SNS成功的关键,本研究提出情感依恋在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形成过程中起关键性作用,用户的持续使用意向将受到情感与认知的双重作用。在整合ECM-ISC模型以及情感依恋相关理论、依恋强度ARC模型、情感扩建相关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概念模型,以微信朋友圈经验用户为调研对象,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模型具有更高的解释力,感知有用性、满意和情感依恋对持续使用意向有显着影响,并间接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用户关联、能力以及自主需求的满足会促使用户产生情感依恋并在情感扩大机制的作用下促使用户产生持续使用意向,同时满意度对于情感依恋也具有显着的正向作用。(本文来源于《现代情报》期刊2016年10期)

韩雪亮[10](2016)在《中国本土企业转型变革过程中管理者情感依恋量表开发》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通过对28位中高层管理人员的实地访谈和两次问卷调查,经探索性因素分析(302个有效样本)和验证性因素分析(656个有效样本)开发了一个中国本土企业转型变革过程中管理者情感依恋测度量表。结果表明:管理者情感依恋由生活依恋、工作依恋和情境依恋3个因子构成,生活依恋与工作依恋呈正相关关系,二者还分别与情境依恋呈正相关关系。研究内容不仅给培育组织情感文化带来了启示,同时也为通过情感策略推动企业转型变革提供了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期刊2016年11期)

情感依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自抖音App上线以来,在短视频市场就占有一席之地,随着时间的推移,抖音App依旧经久不衰,有了更多的有效的用户群。用户不仅爱上了抖音,还对抖音忠贞不渝。文章通过对理论分析和开放式问卷调查的基础上,编制了抖音用户情感依恋问卷,了解抖音用户情感依恋的维度,并且对抖音平台的发展给予相应的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情感依恋论文参考文献

[1].查先进,曹芬芳,郭佳.认知转变和情感依恋视角下适应性学术信息搜寻行为研究[J].情报科学.2019

[2].杨姗,陈淑娟,弓莎莎,张国雯.抖音用户情感依恋问卷编制[J].新媒体研究.2019

[3].张永芬,姜冠群,杨光.情感依恋、收入效应与消费者手机回收意愿——基于禀赋效应的研究[J].生态经济.2019

[4].范丽先,李昕璐.品牌情感依恋与品牌信任:基于品牌熟悉度的调节作用[J].工业工程与管理.2018

[5].任祥铭.用户互动、情感依恋与用户粘性的关系研究——基于依恋决定理论和情感作用机理的分析[J].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

[6].庞佑.基于华侨情感依恋的旅游社区营造研究[D].华侨大学.2018

[7].黄钦楠.涉外领养的寄养儿童情感依恋重建[D].南京理工大学.2018

[8].曹园园.情感依恋视角下品牌虚拟社区用户持续参与行为研究[J].生产力研究.2018

[9].曹园园,李君君,秦星红.SNS采纳后阶段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基于情感依恋与ECM-IS的整合模型[J].现代情报.2016

[10].韩雪亮.中国本土企业转型变革过程中管理者情感依恋量表开发[J].中国人力资源开发.2016

标签:;  ;  ;  ;  

情感依恋论文-查先进,曹芬芳,郭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