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论文-毕勋磊,刘剑,张志强

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论文-毕勋磊,刘剑,张志强

导读:本文包含了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公私合营研发,NASA,SpaceX,治理

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论文文献综述

毕勋磊,刘剑,张志强[1](2018)在《公私合营研发组织模式研究——基于NASA-SpaceX合作研发案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国家战略高技术领域,技术创新具有高风险、高投入、高不确定性、政府管制等特点,存在研发投入不足的"市场失灵"。随着创新范式和组织模式的深刻变化,如何通过有效政策设计和制度安排,在国家战略技术领域,以更少的政府资金投入带动社会资本投入、提升创新效率和公共利益,成为重要的研究问题。本文以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与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SpaceX)通过合营研发推动美国航空产业发展的案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公私合营研发模式中政府与企业扮演的角色以及创新效率的提升机制等关键问题。结果表明,建立利益最大化主体结构、形成有效的竞争机制以及适应调整的治理方式,对公私合营研发模式成功起到了关键作用。(本文来源于《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期刊2018年01期)

孙浚哲,张梅[2](2013)在《山东半岛集群企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与治理对策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占有比较核心的位置。合作研发是企业外部创新的重要环节,研究企业合作研发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对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山东半岛集群企业的现状得出应采用产学研合作研发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研发模式的对策和建议。(本文来源于《湖北函授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7期)

纪占武,王庆[3](2011)在《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解析》一文中研究指出产业共性技术作为产业层面的技术存在形态,其研发具有复杂性、风险性等特点。产业共性技术创新必须在合作研发的基础上才能顺利进行。有效的组织模式则是确保合作研发效率的首要保证。(本文来源于《科技信息》期刊2011年17期)

陈永广,韩伯棠[4](2011)在《企业研发合作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及决策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发合作已经成为企业应对经济危机,提高产品技术水平的重要手段,而研发合作组织模式的选择对企业间研发合作的效果非常关键。总结了企业研发合作的两种主要模式及其特点,对影响企业研发合作组织模式选择的知识因素和非知识因素进行了分析,提出具体的决策流程,对企业决策机制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11年06期)

翟磊,柴立军[5](2010)在《基于研发需求的研发企业项目导向型合作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科技的发展与研发活动的不断深化,研发企业将日益向着专业化的方向发展,这就与我国研发需求的跨学科、跨领域及复杂化趋势产生矛盾。探索性地将项目导向型组织模式应用于研发企业之间,具体探讨了我国研发企业项目导向型合作组织的内涵、特征,并提出了我国研发企业项目导向型合作组织的模型,以期在研发企业间形成一种新型的合作组织模式,解决上述研发供求矛盾问题。(本文来源于《项目管理技术》期刊2010年07期)

张咏[6](2009)在《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以及信息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化正呈现全新的发展趋势。通信行业与媒体、娱乐、金融、电子商务等行业的不断融合,促使通信企业的合作研发越来越广泛,多种合作研发组织模式出现在企业的合作研发项目中。但对于如何进行合作研发项目管理,在项目启动之前对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需要考虑哪些问题以及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产生哪些影响,需要理论结合实际进行必要的研究。影响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为重要的影响因素是技术因素,因为技术因素是合作研发的动因、目的,合作研发始终围绕着技术因素展开。本文聚焦于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分析关键技术因素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之间的逻辑关系,并根据我国上市通信企业的实际样本数据,力图构建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影响的可借鉴模型。按照股权特点分类,合作研发组织模式可分为股权型合作研发和契约型合作研发。契约型合作研发组织具有组织柔性、动态性强、成本低风险小、形式广泛等优点,在通信行业合作研发中越来越流行。根据通信行业的技术特征及发展趋势,影响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关键技术因素主要有:技术目标的模块化程度、技术目标的产品特性、合作项目的技术层次、合作过程技术流向、合作项目技术创新程度等五个方面。在假定其它因素不变的前提下,单个技术影响因素的影响维度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有一定的逻辑关系。为了进一步验证影响维度与合作研发组织模式之间的关系,本文结合实际调查的我国38家上市通信企业的313个合作研发项目样本,运用LOGIT回归方法,对造成模式选择的影响维度进行回归分析,从而找出具有显着影响力的关键因子,并获得评价模型。通过模型的构建与拟合,技术因素中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有显着影响的四个因素是:技术目标的模块化程度、技术目标的产品特性、合作过程技术流向及合作项目技术创新程度。技术层次对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不够显着。本文的特色之处主要在于针对通信行业特点,聚焦于技术因素对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并构建与拟合出评价模型。本文的不足之处在于:研究样本选取上仅限于上市通信企业,还有待于对未上市通信企业模式选择进行研究;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取上仅限于股权与契约型组织模式分类,还有待于对组织模式进一步细化,并研究虚拟研发组织、产学研组织等其他组织模式类型。(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9-09-30)

杜厚维,郑金娥[7](2007)在《基于组织特性的合作研发组织模式的选择》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利用合作研发组织的七个特性因素:对企业的影响、时间水平、对于活动的控制水平、对于产出的控制、启动时间和成本、安排可修正的程度和安排规制化的程度,构建了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层次分析模型,据此进行层次分析,选择层次总排序权值最大的组织模式。(本文来源于《兰州商学院学报》期刊2007年04期)

许春,刘奕[8](2005)在《企业间研发合作组织模式选择的知识因素》一文中研究指出知识因素对企业间研发合作组织模式的选择起着重要作用,恰当的组织安排可以降低研发合作的交易成本,减小交易中的道德风险并遏制机会主义行为.从知识四个方面的特性,即可编码性、交互作用、生命周期以及范围出发,论述了知识与企业间研发合作的两种类型即股权式合作形式以及契约式合作形式之间的匹配关系.当研发合作的知识具有可编码性、互补性、范围较窄情况下,研发合作组织倾向于采用契约式形式;当研发合作的知识具有不可编码性、协同性、范围较宽情况下,研发合作的组织倾向于采用股权式形式.对于知识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采用股权式合作形式的概率大致不变,而采用契约式合作形式的变化幅度较大.(本文来源于《研究与发展管理》期刊2005年05期)

晋盛武,糜仲春[9](2003)在《合作研发的组织空间与组织模式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文章按照合作研发组织参与人的类型及其不同的资源禀赋特点,用集合论的语言描述了合作研发组织参与人可供选择的合作战略的集合,给出了合作研发组织参与人和参与人的战略组合空间的框架;并根据合作研发的组织一体化的水平,在分类和排队的基础上运用经济学的产权理论和契约理论等对现实中存在的具有典型性的合作研发组织特征进行研究和评述。(本文来源于《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期刊2003年12期)

王安宇[10](2002)在《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与治理机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技术变革的加快、产品生命周期的缩短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使得大多数企业的生存环境发生了剧烈变化,及时进行技术创新并且对其商业化成了生存和发展的关键。人们过去强调在企业内部开发新产品和新技术,而今越来越意识到仅依靠内部有限的资源进行知识生产将面临新的挑战。于是,越来越多的企业一方面重构内部研发体系,加强不同部门之间的合作,另一方面把视角转向外部,寻求与其他企业合作,以获取共同的或互补的技术创新目标。在此背景下,理论界和实业界对合作研发表现出越来越浓厚的兴趣。组织结构决定组织绩效,合适的组织形式和治理机制会对合作研发绩效产生促进作用,所以本文主要探讨合作研发组织的模式选择和治理机制问题。不过,现实中存在多种合作研发组织形式,而本文主要关注其中的几种,如垂直型中的研发项目招标(R&D-project procurements),水平型中的合资研究企业(Research Joint Venture,RJV)、交叉许可协议(Cross-Licensing Agreement,CLA)和研发联盟(R&D alliances)等。这主要是出于重构我国松散型企业集团研发体系的现实需要。围绕合作研发组织的模式选择和治理机制问题,全文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第一章和第二章,是全文的研究基础和出发点。第一章是全文的导论。首先从技术发展趋势和技术创新模式演变的角度分析认为合作研发将成为企业知识生产的一个重要途径,接着分别综述了管理学和产业组织理论对合作研发的研究文献,并分析了重构我国松散型企业集团研发体系的现实需要。由此得出本文的研究对象。最后展示全文的研究思路、理论基础、主要内容等。第二章讨论企业知识生产组织的类型及演变。企业知识生产组织可分为内部研发组织和合作研发组织。其中,前者主要包括技术中心、创新事业部、内企业和创新项目小组;后者主要包括股权型合作研发组织、对外委托型合作研发以及非股权非委托型合作研发组织。企业间无形化合作研发组织中的大多数其实就具有虚拟研发组织的本质特征。同时,根据合作各方所共享的知识生产要素种类又可以把前述叁种合作研发组织形式归为水平型和垂直型两种。第二部分包括第叁章、第四章、第五章以及第六章,主要是理论研究。前两章探讨垂直型合作研发组织中的研发项目招标的正式契约类型选择和关系契约治理机制;后两章研究水平型合作研发组织的模式选择与收益分配问题。<WP=6>第叁章研究研发项目招标合同类型的选择。首先通过一个博弈模型证明固定支付合同在处理事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再谈判摩擦方面可能比成本附加合同更有效,接着分析了成本附加合同和固定支付合同在对付项目不确定性方面的优劣,然后介绍了项目投资规模、竞标者人数、项目成果的预期价值大小等对合同类型选择的影响,最后针对研发项目特点构造了一个招标激励合同模式。第四章分析研发项目招标中的关系契约。研究结果表明,在给定的模型中,招标者和中标者之间的对称性关系契约是存在的,并且该契约只与技术成果价值的波动幅度有关,与中标者的特征参数无关。第五章研究水平型合作研发组织的形式选择问题,分析了合资研究型企业和交叉许可协议这两种常见合作研发组织形式的优缺点以及适用条件。第六章研究研发联盟的利益分配问题。首先探讨一次性合作的收益分配系数的确定,然后在关系契约的理论框架下研究了重复合作情形下的收益分配系数特征和收益分配原则,最后详细分析了合作研发组织的成本、收益、风险等。第叁部分(第七章)是应用研究,即以前几章的理论研究为基础重构我国松散型企业集团的研发体系。首先在第一章的基础上分析这些企业集团研发体系的现状和致因,并从集团内各子公司间的技术关联性以及研发组织的发展趋势等方面说明整合集团范围内分散的研发资源、建立技术共享联盟已经成为这类集团提高整体研发实力的必由之路;接着分析综合技术中心应具有的重要特征,并给出了重构或整合现有综合技术中心的一种可能框架。第四部分(第八章)是全文回顾和研究展望。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从新视角对形式众多的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进行重新分类,并且借助该分类给出了虚拟研发组织的具体形式。2、比较了研发项目招标中的两类典型合同-固定支付合同和成本附加合同在对付事后信息不对称所导致的再谈判摩擦方面的效率,纠正了前人研究的缺陷。3、分析了研发项目招标者和中标者之间关系契约的意义及特征,为研发项目招标关系契约的设计提供重要思路。4、研究了RJV和CLA在组织柔性和合作稳定性之间的替代关系,补充了已有文献对这两种常见合作研发组织形式特点的论述。5、探讨了研发联盟在一次性合作与重复合作情形下分配方案的关系及其决定因素。6、提出以合作研发思想来整合我国松散型企业集团的研发资源,并给出了这类集团重构综合技术中心的一种可能方案。(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02-11-01)

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创新在企业发展中占有比较核心的位置。合作研发是企业外部创新的重要环节,研究企业合作研发的发展趋势和规律性,对优化资源配置,引导企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协调,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针对山东半岛集群企业的现状得出应采用产学研合作研发模式,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进一步促进产学研合作研发模式的对策和建议。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论文参考文献

[1].毕勋磊,刘剑,张志强.公私合营研发组织模式研究——基于NASA-SpaceX合作研发案例研究[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18

[2].孙浚哲,张梅.山东半岛集群企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与治理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3

[3].纪占武,王庆.产业共性技术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解析[J].科技信息.2011

[4].陈永广,韩伯棠.企业研发合作组织模式选择影响因素及决策机制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11

[5].翟磊,柴立军.基于研发需求的研发企业项目导向型合作组织模式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0

[6].张咏.技术因素对通信行业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的影响[D].复旦大学.2009

[7].杜厚维,郑金娥.基于组织特性的合作研发组织模式的选择[J].兰州商学院学报.2007

[8].许春,刘奕.企业间研发合作组织模式选择的知识因素[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5

[9].晋盛武,糜仲春.合作研发的组织空间与组织模式研究[J].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3

[10].王安宇.合作研发组织模式选择与治理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02

标签:;  ;  ;  ;  

合作研发组织模式论文-毕勋磊,刘剑,张志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