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主义神学论文-杨林

自由主义神学论文-杨林

导读:本文包含了自由主义神学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自由主义神学,宗教观,基督宗教,神学家,基督教,麦奎利,信仰问题,圣经,施莱尔马赫,仆人

自由主义神学论文文献综述

杨林[1](2019)在《后自由主义神学家对教义本质的界定》一文中研究指出自启蒙运动以来,随着欧美社会的世俗化,关于神学的讨论,人们不能再如以往那样假定所有人都必然接受基督信仰,并对它的内容感兴趣。从那时起,因为人们对世界的起源开始持有不同看法,并进而怀疑上帝的存在,使得神学真理在现代世界逐渐失去讨论的必要。因此,在当今世俗化(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9-12-17)

文革[2](2019)在《“文本世界”与“读者世界”的意义连接~1——谈谈后自由主义神学释经的叙事进路及其对中国基督徒的启发》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引言中国文化在历史上主要通过两种传统方式得以传递;一种是正式的文字记载和经典注释,另一种是民间口传。这两种方式往往都会涉及到一种叙事方法,俗称讲故事,这一方法在口传方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这一方法时,现场生动的语言描述和情景呈现往往使听者着迷并被吸引进叙事的情节中,使他们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对与自己产生意义关联的文本和剧情印象深刻并长久记忆。(本文来源于《天风》期刊2019年12期)

乔恩·贝莱斯,魏妙[3](2019)在《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神学——亚当·科茨科访谈》一文中研究指出亚当·科茨科(Adam Kotsko)是当代神学家、社会理论家,执教于美国中北大学夏默学院。在其新书《新自由主义的恶魔》(Neoliberalism's Demons,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2018)中,科茨斯科将新自由主义视为政治神学的一种形式,以此来理解它在社会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他提出,新自由主义不仅作为一种经济模式发挥作用,还作为一种道德秩序在政治和文化层面发挥着作用。在一般的观念中,新自由主义(本文来源于《国外理论动态》期刊2019年03期)

张明飞[4](2012)在《乔治·林贝克的后自由主义神学思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乔治·林贝克(Gorge Lindbeck,1923-)是美国路德宗神学家,他第一个把后自由主义神学这个名词带入基督教神学界。尽管林贝克在历史神学及普世研究方面的着作颇多,但他对神学的贡献却不在历史神学的领域之中,而是在基督教义的入门方式及方法论上。他不只对教义的如何形成的传统提出质疑及批判,而且重新阐释了教义的内涵,以期为它们在多元的宗教世界里找回濒临被扼杀的生存空间及长久以来被忽略、漠视的功能和地位。实际上,宗教教义本质的问题在启蒙运动之后一直不断困扰着基督教神学界。近半个世纪以来,自由主义神学的宗教经验进路俨然已经成为学术界的共识。林贝克把教义问题再次提到神学讨论的议程上,他的文化一语言学的后自由主义神学思想使得神学界重新正视宗教与教义的本质问题。他在1984年出版了《教义的本质》,倡议一个新的后自由时代的宗教观,呼吁神学界迈向后自由主义神学,为后自由主义神学研究拉开了帷幕。林贝克的后自由主义神学议程是以文化一语言学的方法认识宗教及教义本质的。这种方法把宗教看作是一种类似文化或语言的整全系统或架构。教义在宗教中的功能和作用就像语法在语言中所扮演的角色一样。也就是说,教义和语言的作用具有某种相似性,正如语法规范语言、规定某一种语言的正确的表达方式,教义也制约着人类关于自我提升的经验与认识,什么才是该宗教可接受的思想、态度、价值及行为方式。在这里,宗教被看成一种决定全部生活和思想的文化和语言学框架结构。学习一门语言就是学习这语言的词汇、逻辑、语法等,以及如何适当的运用这种语言去描述实在、阐明信念、以及表达情感、情绪等。信仰一种宗教就是熟练其宗教语言这一特定的符号系统,掌握其特有的宗教习语和习俗,以及依据宗教传统学会如何感觉、行动和思想。也就是说,教义在宗教里面扮演的是规则的作用。林贝克认为这种规则理论可以让各宗教之间摒除偏见,走向普世教会合一。当今世界存在着多元的宗教文化,相互之间不可避免的产生摩擦、间隙,彼此间更需要沟通理解和尊重,因此各大宗教都在寻找自身生存与合作的途径。乔治·林贝克的宗教合一的策略及他提出的文化—语言的方法为宗教间对话与合作提供了一种思路。本文是本着两个目的来谈论述乔治·林贝克的后自由主义思想体系的,第一个目的是弄清楚林贝克后自由主义神学的教义观、宗教观和真理观,第二个是林贝克后自由主义神学的评价及意义。为了理清这两个目的,本文分了六个部分五章内容:前言中简单介绍文章研究目的、意义以及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等。第一章介绍林贝克的生平以及后自由主义神学产生的背景分析等。从第二章到第四章分别重点写林贝克的后自由主义神学教义观、宗教观和真理观。林贝克把当前的教义方法分为叁种模式:认知一命题论模式和经验一表现论模式以及他所提出的文化—语言学模式。在这叁章中,系统论述了这叁种模式的教义观、宗教观以及真理观,并且提出林贝克神学方法的优越性以及对宗教关系与对话的影响等。第五章是写对林贝克后自由主义神学的评价及意义等。通过本文对林贝克文化一语言学方法的论述和梳理,希望可以为当今的宗教对话以及普世教会合一运动提供一种思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2-04-01)

郭鸿标[5](2009)在《自由主义神学转型下巴特的神学知识论》一文中研究指出一、导言巴特面对19世纪欧洲神学弥漫着一股以人为中心言说上帝的风气、把原本应该探讨超越上帝的神学缩减成为文化研究。巴特在1919年出版《罗马书注释》,1922年第二版引进克尔凯郭尔(S?ren Kierkegaard)的观念,强调人与上帝之间有无限的鸿沟。因此,有些学者基于巴特这观点推论巴特的知识论建基于上帝与人对立的二元论,同时亦推论人的理性无法明白上帝的启示。首先,(本文来源于《基督宗教研究》期刊2009年00期)

刘成群[6](2008)在《德国古典哲学与东正教神学的再次对接——俄国自由主义者从合法马克思主义到“寻神派”的内在转向》一文中研究指出在19世纪中叶以前的俄国,德国的古典哲学与东正教思想在知识分子的意识里完成了对接。19世纪中叶以后,随着民粹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思潮的兴起,唯物主义更加盛行。但在一部分被称为"合法马克思主义"的自由主义者那里,德国古典唯心哲学占据了他们的头脑,在与马克思主义者决裂中,这种唯心哲学与其民族血液中固有的东正教神学又一次对接融通起来,产生了所谓的"寻神派"。"斯托雷平改革"时期,原本激进的自由知识分子趋于保守,一部分人更加深入地"寻神",试图在东正教神学中寻找出克服精神危机的良药。(本文来源于《兰州学刊》期刊2008年12期)

方永[7](2006)在《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旨在从政治神学的高度,对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神学思想进行深入而全面的研究,论证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在美国,以莱因霍尔德?尼布尔为主要代表的基督教现实主义是非常重要的一支,它从二十世纪叁十年代到六十年代,主宰着美国新教神学几乎达半个世纪之久,这在二十世纪整个基督教神学史上是绝无仅有的。但是,基督教现实主义是属于新正统主义还是属于自由主义,一直存在着争论。因为尼布尔对自由主义的致命攻击使之成为不可信的,所以人们一般不再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自由主义;同时,尼布尔对老正统派的批评以及他对许多自由主义思想的采用,也使人们很难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老正统派。有一个流行的观点认为,在20世纪的新教神学中主要有叁大派:正统主义、新正统主义、自由主义。既然既无法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自由主义,也不能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老正统派,人们很自然地认为,基督教现实主义属于新正统派。自基督教现实主义出现开始一直到现在,许多神学家认为它是卡尔?巴特的新正统主义神学在美国的表现形式。持这种看法的神学家,既有自由主义神学家,也有基要主义神学家,甚至还有尼布尔自己的一些学生和追随者。但是,那个一般的观点不是没有注意到尼布尔的神学思想与巴特的神学思想之间的根本性的分歧:巴特的神学刻意地逃避现实的实践,尤其是社会政治生活,而尼布尔的神学总是追求实践的表达,尤其是在社会政治生活中的表达;而且没有注意到:正如正统派有老正统主义与新正统主义之分一样,自由派也有老自由主义与新自由主义之分。尼布尔对自由主义的致命攻击虽然使我们不可能把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老的自由主义,但是,把它归入新的自由主义,未免不是一种可能的选择。再者,考虑到尼布尔本人对新正统主义的代表人物卡尔?巴特的激烈而无情的批评以及他拒绝接受新正统主义或巴特主义这个标签,再考虑到不少现代基督教思想史家和政治思想家认为基督教现实主义实际上属于自由主义阵营,我认为,把以尼布尔为主要代表人物的基督教现实主义归入新自由主义,是一个比较合理的观点。许多现代基督教思想史家和政治思想家虽然已经认识到尼布尔的神学思想属于自由主义神学阵营,但是他们苦于没有能够找到一个合适的、足以概括尼布尔的整个神学思想的制高点,没有能够发现隐藏在尼布尔的着作中、但从未被尼布尔本人清楚地表述出来的理论体系,因而没有对此做出详细的理论论证。本文的目的就在于寻找一个适当的立场、并且发现隐藏在尼布尔的思想之中的那个独创性的理论体系,详细地论证尼布尔的神学思想是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神学。笔者经过数年的研究,发现只有政治神学是一个足以概括尼布尔的整个神学思想的制高点。从政治神学这个立场看,尼布尔在基本神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叁个方面的贡献实际上是由他创立的新教政治神学的叁个基本的构成要素。尼布尔的思想来源和思想特征都可以从基本神学、伦理学和政治哲学这叁个方面来说。尼布尔的基本神学源于宗教改革运动,他的政治哲学思想源于文艺复兴运动,他的伦理思想源于先知运动。他力图以先知运动的思想为中心,把宗教改革运动和文艺复兴运动统一起来,实现一种新的综合,结果就是形成了以现实主义的自由主义为根本特征的政治神学。这一根本特征体现在构成其政治神学的叁个要素上。尼布尔在基本神学上属于福音主义,既宣讲个人的审判和得救,也宣讲共同体的审判和得救,强调个人得救是通过履行对其所属的共同体的责任和义务来实现的。这既不同于正统主义所宣讲的个人福音,也不同于旧自由主义所宣讲的社会福音。尼布尔在伦理学上属于社群主义,他严格区分个人道德与群体道德,从而把伦理学的重心从个人与个人之间的关系转移到共同体与作为其成员的“亚共同体”之间的关系,开创了既不同于个人主义伦理学也不同于集体主义伦理学的社群主义伦理学。尼布尔在政治哲学方面属于冲突合作论传统,他强调:和谐是人的理想,但现实的常态是冲突,通过合作的加强,人们逐渐接近、但不可能实现和谐的理想。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这叁个要素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理论体系,在其中,基本神学规定着其他的两个要素。他的基本神学给他的政治神学提供了一个以自由为中心的人学框架,进而确立了一个以生命力为质料、以爱为形式、以正义为现实结构的政治神学。这种政治神学,从根本上讲,属于自由主义神学阵营,但不是旧的自由主义,而是新的自由主义。在尼布尔的思想中,自由比罪更为根本。自由是人的本性,人必然自由,但不必然犯罪。在人的自由中,群体自由比个人自由更为重要。所以,解决社会不义的问题,关键不在个人的不义,而在于群体的不义。群体的自私使解决社会不义问题不可能不诉诸强力。强力是人的生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生命力是自由的质料,它是多样的,而且内在地存在着自我与他者的矛盾。这一内在矛盾的出路是走向他者,在爱中,在对共同体的忠诚、对他者和责任和对权威的服从中,在宽容、互爱和对邪恶的愤怒中,使生命力与爱统一起来,实现人的自由。人的自由之实现,有赖于一个社会生活的基本结构,即社会制度。制度正义是最基本的正义,但是,制度正义的前提条件是存在着给人提供秩序的制度。制度是通过力量的均衡实现的。正义的制度总是体现着爱的原则,它通过确立平等的原则而接近爱。在现实生活中,国内关系的正义和国际关系的正义具有不同的准则,国内关系正义的基本准则是平等,国际正义的基本准则是秩序。他认为,老自由主义的根本缺就是重视个人甚于重视群体,重视道德甚于重视力量,重视情感甚于重视制度,也就是说,它忽视群体,忽视个人对群体的依赖,忽视社会生活中强制的因素,忽视社会制度的建设。因此,老自由主义不但不能解决社会不义问题,反而使社会不义程度更为严重。但是,自由主义所追求的根本价值是没有错的。只要辅以正确的行动方略,自由主义就会获得自己的新生。总之,尼布尔的政治神学是新自由主义的。尼布尔对老自由主义的致命批评,不是为了推翻自由主义,而是为了改造自由主义,使其获得新的生命。他出色地完成了这一历史使命。尼布尔之所以被认为是有史以来美国自由主义在宗教界的最伟大的发言人。(本文来源于《武汉大学》期刊2006-04-01)

温伟耀[8](2005)在《“后自由主义神学”之后——再思基督教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公共性”与“独一性”》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尝试将林贝克(George A.Lindbeck)的"后自由主义神学"(postliberal theology)放在较宏观的"后现代神学"范畴中作评述,从而引进基督宗教教义学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公共性"与"独一性"问题的探讨。后现代思维范式(postmodern paradigm)要建构"后现代基督教神学",我们首先要了解,究竟所谓"后现代"的思维方式,是带着怎样特色的思想取向?我们大概可以简(本文来源于《基督宗教研究》期刊2005年00期)

B.D.马歇尔,文革[9](2001)在《美国后自由主义神学的代表——乔治·林贝克》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生平与事业乔治·林贝克(George A.Linbeck),1923年生于中国,其父母均为瑞典裔美籍路德宗的传教士。他幼时曾就学于中国和朝鲜,后来回到了美国,在明尼苏达州的古斯塔夫斯·阿道福斯(Gustavus Adolphus)学院学习,1943年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之后,又于1946年在耶鲁神学院获道学学士(B.D),1955年又在那里得哲学(本文来源于《金陵神学志》期刊2001年01期)

自由主义神学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一、引言中国文化在历史上主要通过两种传统方式得以传递;一种是正式的文字记载和经典注释,另一种是民间口传。这两种方式往往都会涉及到一种叙事方法,俗称讲故事,这一方法在口传方式中体现得更为明显。在运用这一方法时,现场生动的语言描述和情景呈现往往使听者着迷并被吸引进叙事的情节中,使他们内心产生情感共鸣,使他们能够对与自己产生意义关联的文本和剧情印象深刻并长久记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自由主义神学论文参考文献

[1].杨林.后自由主义神学家对教义本质的界定[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9

[2].文革.“文本世界”与“读者世界”的意义连接~1——谈谈后自由主义神学释经的叙事进路及其对中国基督徒的启发[J].天风.2019

[3].乔恩·贝莱斯,魏妙.新自由主义的政治神学——亚当·科茨科访谈[J].国外理论动态.2019

[4].张明飞.乔治·林贝克的后自由主义神学思想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2

[5].郭鸿标.自由主义神学转型下巴特的神学知识论[J].基督宗教研究.2009

[6].刘成群.德国古典哲学与东正教神学的再次对接——俄国自由主义者从合法马克思主义到“寻神派”的内在转向[J].兰州学刊.2008

[7].方永.论莱因霍尔德·尼布尔的政治神学的新自由主义性质[D].武汉大学.2006

[8].温伟耀.“后自由主义神学”之后——再思基督教在后现代语境中的“公共性”与“独一性”[J].基督宗教研究.2005

[9].B.D.马歇尔,文革.美国后自由主义神学的代表——乔治·林贝克[J].金陵神学志.2001

标签:;  ;  ;  ;  ;  ;  ;  ;  ;  ;  

自由主义神学论文-杨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