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

佟露杨炳君大连理工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116023

摘要:创新团队的激励问题是吸引科研人才,激励人才与提高科研能力与科研团队绩效的保证。为了探究现有激励机制中存在的不足,研究对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现状进行描述,分析概括出存在的问题,并在建设途径上提供几点思考。

关键字: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

一、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激励主体综合考虑环境特征和组织目标,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去激发动力,引导并规范客体行为朝着期望的目标前进的方式。因此,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的激励机制就可以被定义为:组织管理者根据创新团队的需要,制定适当的行为规范和支持奖励制度,用以调动团队积极性,实现知识创新、人才培养,促进重大科研成果产生的方式。一般来说,激励机制主要包括因素激励、考核激励和奖惩激励。

1.因素激励。激励因素在大体上包括情感激励和利益激励两大类。情感激励主要包括:荣誉激励、决策激励、成就激励、创新激励和领导魅力激励。利益激励主要包括薪酬激励、员工福利激励、时间激励、工作条件和环境激励、培训激励等。在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管理办法中,主要通过优先权的界定表示政策上的倾斜。这些制度安排以提供支持、强化保障、注重激励为重点,从制度上确定了团队的优先发展地位。

2.考核激励。在考核流程方面,创新团队每年进行一次阶段检查,建设期满后按照具体目标进行总考核。高校组织同行专家检查评估项目年度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创新团队在规定期限内建设完毕后,由团队向学校提交项目建设总结报告。学校据此组建专家组对项目建设成效进行评估、审计和验收。这种过程和结果的双重检验在形式上有利于实现既定目标。

3.奖惩激励。在团队建设中,这一制度主要表现在对考核结果的处理方式上。管理办法规定,对于阶段考核不合格的团队,学校将责令整改并停发团队津贴,再次阶段检查不合格,学校将取消该团队;对于总考核优秀的团队,学校将继续支持,滚入下一个周期建设,与此同时,有机会被推荐成为国家级创新团队;而对于总考核不及格的团队,学校将停止该团队的建设并取消次年申报资格,同时要根据目标责任制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问责制度的建立,有效地修正了组织及个人的行为偏差。

二、现有激励机制的不足

1.激励机制的设计不完善,激励思想没有得到团队管理者的足够认识,激励手段过多地服务于课题项目的完成,忽视了激励的阶段性和针对团队成员各自特点的针对性和差异性,且精神的激励常常流于形式,物质激励手段单一,结构不合理。由于激励方式的选择忽视了对成员需求的分析,导致虽然花费了大量的财力和人力,但激励效果不显著,

2.缺乏团队内部自己的考核方式,考核方法照搬学校考核指标,忽视了团队特色的凝练与发展。此外,在团队内部的考核激励中,论资排辈现象依旧十分严重,优秀人才难以脱颖而出,不利于增加团队的凝聚力。

3.负激励不到位。在团队内部的管理措施中,正激励占主导,但负激励的辅助作用没有发挥,没有建立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进行管理。奖惩制度中,团队在管理中更倾向于奖,惩罚制度由于挫伤成员积极性,不利于团结,影响工作关系等原因很少或几乎不用于团队内部的激励。这就造成了激励层次拉不开,放纵了允许落后的现象,这对于从众倾向严重的成员具有很负面的影响。

三、完善激励机制

对创新团队进行激励主要通过以下几个途径。

1.建立明确的目标。目标是引起行为的最直接的动机,重视并尽可能设置合适的目标是激发动机的重要过程。在对创新团队进行激励的过程中,也要根据具体目标采取不同的目标激励。要想提高科研水平,强化队伍结构,完善学科建设,那么高校教师的进修、职称评定、考核等需求的满足就要以团队的科研成果、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情况为依据,从而实现团队的目标。

2.增强满意度。对个人需求的满足情况是激励过程的直接动力,满足程度与对个体的吸引程度成正比,因此要尽量满足个体在各个层次上的需求,提高满意度,实现激励效果。但在现实生活中,随着激励效果的下滑,出现了动力不足,热情不高的情况,这时就需要调整奖励手段,增强工作本身对研究者的吸引力,满足研究者的自我实现价值。要根据需求的多层次性和多样性的特点,在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的同时,有层次地进行激励手段组合。

3.提高公平感。公平感直接影响员工的工作动机和行为。此种现象在创新团队中也不例外,为了提高团队成员的公平感,首先,需要树立客观的评价标准,建立客观全面的评价指标;其次,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公平竞争才能产生正面激励效果;最后,奖罚分明,对于保质保量完成科研任务的研究者要适时适度地给予物质的,精神的奖励,对于弄虚作假的行为也要进行严肃惩罚。

参考文献

[1]刘正周管理激励与激励机制[J].管理世界,1996,(5):214。

[2]章冬梅我国高校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0:19。

[3]宋秀兰高校科技创新团队建设政策措施研究[J].高教与经济,2010,(4):26。

标签:;  ;  ;  

研究型大学创新团队激励机制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