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271200
摘要:新时期的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必须以创设德育教育情境、优化留守儿童心理为前提,重视德育实践活动的参与过程,通过学生的主体参与和教师的引领指导,强化德育情感的体验,构建更加科学的学校德育体系,加强留守儿童教育科研,进一步提高学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
关键词: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
留守儿童关系到提高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他们不仅关系到现实社会的安宁与和谐,还关系到祖国下一代的整体素质。因此,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不仅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且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农村留守儿童所在学校和全社会都应该关心这些孩子的生活和德育教育等问题,不仅仅在课堂上,更应体现在日常中的每一处细节,努力为留守儿童营造良好环境,促使他们快乐健康成长。留守儿童德育教育对我国教育领域是一个新的挑战。
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在学校教育及管理中存在着许多问题,因此要通过加强德育教育促使留守儿童的健康发展,加强对留守儿童自理、自立、自强的自我管理和教育。同时要标本兼治,综合考虑,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这就要求学校要贯彻教书育人的宗旨,树立智育与德育并重的教育理念,摒弃重成绩而轻道德的传统思想观念,将符合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道德标准渗透到日常教学过程当中,以达到润物细无声的理想教育状态。同时在这种理念的指导下对留守儿童进行科学系统的思想道德教育,对留守儿童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日常生活中学校老师要和儿童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把握儿童的心理活动和情感动态,在他们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及时对其进行心理干预和情感疏导,帮助儿童排解情感上的困难和疑惑,保证其健康成长。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情况的调查,针对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为了使留守儿童能够像其他家庭的孩子一样在阳光下健康茁壮地成长,经过初步思考,我们有以下不成熟的想法,仅供参考。首先,加快当地经济发展,努力发展支柱产业和产业转型,以服务当地为基本指针,出台相对优越的条件,吸纳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劳动力的就地消化,从而减少留守儿童的数量。其次,建立代理家长制度,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爱。我们建议积极探索建立代理家长制度,让老师成为留守儿童的代理家长,在学习之余给予留守儿童更多的关注。此外,老师应经常与留守儿童谈心,给予他们更多的关爱,可以让他们担任班干部,一方面起到激励和鞭策的作用,另一方面可以加强他们和班上其他同学的沟通和交流,形成良好的团队精神,找到归属感。
留守儿童的监护人要增强责任感,在孩子上初中阶段,家长尽量不外出,或留一方在家照看孩子,给予孩子亲情关怀。外出后也要经常与留守在家中的孩子进行沟通,要对其进行耐心细致的教育,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并导之以行。这一项工作可以在外出打工之前进行统一的教育与培训,从而提升农村村民教育子女的能力和意识。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情况的调查,对留守儿童良好德育教育的创建建议。
1.要建立和睦幸福的家庭教育环境。亲子之间常沟通。可以通过电话、书信、网络聊天等方式进行联络,在联系过程中渗透教育因素,增进情感交流。同时尽可能在农忙或春节时多回家看看孩子。
2.选好托管对象。由于监护人与留守儿童接触的时间长,影响大,他们的言行对孩子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一定要将孩子托付给亲人照管,不仅要考虑孩子的生活问题,更要考虑孩子的教育环境。因此,家长应该尽可能地为孩子选择有精力和能力照顾他生活和学习的监护人。
3.应为子女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如不要让孩子干过多的家务、农活,应保证子女充分的学习时间;为子女提供一个较为安静、不容易分心的学习环境;外出前主动与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联系,委托老师多多管教和关注。在外时时常与老师保持联系和交流,以及时了解子女的发展和变化。其次,要创设和谐积极的社会环境。
首先要加强宣传,引起社会关注。其次,社会要热心帮助留守儿童,更不能歧视留守儿童。再次,要营造切实育人的学校环境。一是任课老师和班主任要对班级里的留守儿童关注、鼓励和帮助。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多关注他们的学习完成和变化情况,多与他们谈话和交流,及时地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对他们的教育,应以鼓励为主。经常与他们的家长和监护人联系和交流,以能共同及时地解决他们存在的问题。二是大力加强农村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如重视学生的心理咨询与辅导,建立留守儿童心理发展档案,及时发现和诊治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最后,要给予惠民、有力的政策环境。一要进一步落实有关法律、法规,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各级政府要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决定和《未成年人保护法》、《义务教育法》、《妇女儿童发展纲要》等法规条例细则落到实处,切实保障留守儿童的合法权益。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切实有效地对留守儿童进行教育与管理。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寄宿制学校的建设力度,并不断完善其基础设施,要尽量为双亲在外地或亲友不能提供良好成长环境的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住宿条件,让留守儿童在老师、同学群体中成长,对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当今农村劳动力转移过程中带来的问题,而且将是一个时期内长期存在且无法回避的问题,由于这一人群仍在加大,问题更加凸显,因此,我们必须把这些问题纳入到社会经济发展总目标中加以解决,同时协调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的努力,只有这样才能够标本兼治,彻底解决留守儿童的德育教育问题。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情况的调查,充分认识到做好留守儿童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做好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真正把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纳入教书育人的重要内容。(1)强化领导,组建工作网络。为切实加强对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的正面引导,学校应成立由校长任组长的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全面安排部署学校留守儿童教育管理工作。(2)健全制度,建立长效机制。建立留守儿童档案和联系卡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建立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每位教师都要有帮扶对象,积极解决留守儿童吃、住、学习、娱乐等方面遇到的问题。建立关爱应急机制,学校建立安全工作责任制和安全工作预案:留守儿童在校期间如遇突发事件,要依法迅速采取适当的救助处理措施,并立即告知留守儿童的委托监护和在外务工的家长,同时按规定及时报告上级主管部门。(3)设立心理咨询室,接待学生的心理咨询。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增强学生的心理调适能力。开通亲情电话,定期组织留守儿童与父母通话,交流、汇报学习和生活情况,倾听父母声音,从而使孩子得到亲情关爱;坚持指导留守儿童用书信与父母沟通,帮扶教师每季度要指导孩子给父母写一封信,密切孩子与父母的沟通,感受亲情温暖。(4)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的性情。学校将经常组织留守儿童开展趣味性文体活动及各类竞赛活动。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让他们在活动中陶冶性情。(5)评选表扬优秀留守儿童,正面引导教育留守儿童。学校定期组织教师深入社会、家庭了解孩子的校外表现,征求对学校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对留守儿童实施有针对性教育。并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一阵地,定期组织对留守儿童家长及委托监护人进行培训,使之转变思想观念和教育方式,提高其教育和监护孩子的水平。积极争取当地政府支持,广泛动员各部门参与。使全社会都来关注、关心、关爱、帮扶留守儿童,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纳入考核,强化责任。留守儿童的教育管理工作将成为学校一项常规性工作。把教职工落实留守儿童教育管理任务情况作为学年度工作目标考评的具体内容,并依据工作开展情况实施考核评估,强化责任意识。
留守儿童德育实践与研究推动了素质教育工作,近几年来取得了丰硕成果。研究对提高学校德育工作整体水平和推进素质教育产生了巨大的作用。原本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严重问题,主要表现在留守儿童纪律观念差,教师责任意识淡化,上课钟响了,尤其是留守儿童还在大街上散步式地往教室走,部分教师也才抱着书本走出办公室。校风不正,学风不浓,教风不端,这些严重制约了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导致我校在社会上的声誉越来越低。如今,校风好了、教师责任心加强了,留守儿童变得也爱学习了,教学质量呈直线往上升,学校的地位也在家长和社会上提高了,这些变化都来源于德育科研工作,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这样说,没有德育科研,就没有今天的变化。德育课题研究重在研究过程而不仅是结果,在参与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老师们认真组织每一次教育活动,认真写实验报告、实验心得、个案分析和经验材料,把研究与实验过程贯穿于每一个教育环节之中。在参与研究与实验的过程中,对搞课题研究的作用有了新的认识,科研能力得到了提高,教书育人的水平也在提升。可以说,德育课题研究成就了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研究使学校留守儿童的思想品德得到了提高。参与研究几年来,留守儿童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培养了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的高尚品德。
参与研究工作,提高了家长对家庭教育方式重要性的认识,也引起了社会对学生的重视,有效构建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教育网络体系。为了提高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水平,每学期都要发给家长一封公开信,告诉家长应该如何对孩子进行教育,从哪些方面进行教育;每学期,都要召开家长会或监护人会议,对家长或监护人进行培训,并征求对学生的教育意见;每学期,都要组织教师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家访,了解学生的家庭教育情况。通过以上形式,学校和家长的沟通加强了,家庭教育水平也得到了提高。
学校是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教育的小天地,社会才是教育的大课堂。为了提高社会的育人功能,每学期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开展卫生清扫活动,学习雷锋的义务宣传活动,预防毒品的法制宣传游行活动,九九老人节献爱心活动,等等,这些活动既让学生在参与中受到了教育,又引起了社会对学生教育的广泛关注。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情况的调查与研究,可以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自我,增加自信心,达到自我矫正、自我教育的目的;可以通过抓留守儿童教育带动整个德育工作的开展,起到以点带面的教育作用。开展养成教育工作,可以养成学生的良好行为习惯,在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与建设和谐校园上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本研究的确立符合时代的要求,顺应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对中国的传统美德是一种传承和发展。研究让留守儿童学生知道什么是文明,应该怎样去学习,培养了学生感恩的自觉行为,从而形成一种新的育人理念。研究使学生的道德素养得到了明显提高,学生能在平常的生活实际中用实际行动去感恩,创新了德育工作模式,构建了多层次教育体系。
通过对农村留守儿童德育教育的实践与研究,要把研究中总结出的德育工作经验用到新的德育工作中,并且根据新的形势发展,不断完善和创新德育工作模式,使之在今后的德育工作得以继承和发展,得以发扬光大。诠释了一种新的育人理念,给德育工作注入一种新的内涵;探索出用德育教育推动学校德育工作的发展的德育课堂教学新模式;构建多层次教育体系,进一步完善家长学校等方面的工作,收到家长、社会的高度评价,形成了学校德育工作一大特色品牌。
参考文献
[1]江立华撰写《留守儿童问题的建构与研究反思》。
[2]叶澜教育创新呼唤“具体个人”意识[J].中国社会科学,2003,(1)。
[3]宋庆泮《自主发展教育论》.教育科学出版社。
[4]蔡克勇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一个重要的教育理念及教育改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