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城市本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人本位,城市道路,细节设计
城市本位论文文献综述
刘锡正[1](2019)在《基于人本位城市道路细节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本位理念在社会中的影响力提升,细节人性化设计成为城市道路的重要发展方向。通过对城市道路的主要特点分析,分别从道路交叉口、无障碍设施、交通标志以及道路绿化等几个主要方面提出道路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结合实际工程经验,提出必要的建议,可供相关同行进行参考。(本文来源于《城市道桥与防洪》期刊2019年09期)
恩里克·萨蒙,曾龙,汪明杰[2](2018)在《在城市环境中教授亲缘本位的生态学》一文中研究指出笔者撰写了大量有关美国印地安民族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提出了"亲缘本位论"(kincentricity)和"亲缘本位的生态学"(kincentric ecology)两个核心概念(Salmon2000)。这两个概念解释了美国印第安人文化与周围环境的亲缘关系和责任感。传统的美国印第安人明白,他们与每个人和自然环境中的一切都有直接的联系。环境中的一切都充满生命力(life force)。如何在城市环境中教授亲缘本位的生态学?笔者的一项建议是,项目式学习应该帮助学生辨识他们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关系,认识到人类存在于与周围一切事物的关系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学习项目,要求学生定期观察太阳和月亮。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被要求对周围环境有所了解和记录。结果是学生们常常沉浸在自然环境中,从而从一个侧面体悟到万物的亲缘关系。(本文来源于《世界教育信息》期刊2018年22期)
杨源[3](2018)在《基于人本位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细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人本位视阔,针对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细节设计相关内容,做了简单的论述。近年来,行车安全问题被受人们的关注,设计理念也从车本位逐渐转向人本位。在城市交通中,步行者和骑自行车者等处于弱势群体,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如何有效调和机动车和城市慢性者的关系,成为了研究的重点。(本文来源于《低碳世界》期刊2018年03期)
王明山[4](2018)在《基于人本位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细节设计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慢行交通是绿色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缓解城市交通问题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慢行交通规划设计中,通过融入人本位理念,有利于完善慢行交通系统。对此,首先对慢行交通的界定进行了介绍,然后对人本位设计理念进行了分析,并对慢行交通规划细节设计中,人本位设计理念的应用进行了详细探究。(本文来源于《黑龙江交通科技》期刊2018年01期)
唐郁明[5](2017)在《“人本位”在城市导向系统创新设计发展中的体现》一文中研究指出人的创造活动是城市多元化的主要动力。当设计出优秀的"自然—人—环境"和谐共生的感觉系统时,新的文化感受便能凝聚并扩大为对地域情感共存共荣的再认同。通过城市导向系统在造型与材质设计、感官设计、智能化人机交互式导向系统设计创新方面的发展,可以充分体现出当代设计的"人本位"特征。(本文来源于《美术教育研究》期刊2017年22期)
张丛皞[6](2017)在《城市文化本位的“城乡叙事”——李佩甫小说的一个侧面》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国当代文学的"城乡叙事"长久以来一直存在"乡村价值"本位观的倾向。李佩甫的小说长期关注"城市化"这一社会历史进程。其作品一方面扎根于中原文化深厚的传统和民间土壤中,另一方面对"城市化"浪潮中的城乡巨变和进城乡村人的精神症候给予了全面焦聚。李佩甫作品精神立场上的一个重要倾向就是很大程度上挣脱了城乡叙事中的"二元论"和"等级观",既正视城乡意识形态本身的差异性,又将变"乡"为"城"视做历史承前启后和不断提升的发展环节,并从这一立场塑造人物情节和建构价值观念。这一倾向不仅塑成了他小说鲜明的"城市文化本位观",而且对中国当代文学城乡叙事价值维度的开拓也具有启示意义。(本文来源于《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期刊2017年05期)
郭静辉[7](2017)在《城市0-3岁流动儿童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成效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年来,社会工作早期干预的议题受到广泛关注,对流动儿童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尤其是处在城市边缘的0-3岁流动儿童的状况。笔者根据自己参与的城市流动儿童家访项目中所观察到的现状和项目的实施效果,来探究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成效。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适合城市0-3岁流动儿童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新模式。通过质性研究,检验家访项目中家庭本位的“4+1”服务模式的效果,具体来说,主要分为以下叁个方面:(1)提升城市0-3岁流动儿童的智力发展、语言能力发展、运动能力发展、社交情感发展的效果;(2)改善亲子关系的效果;(3)改变家长的养育观念的效果。为达到上述目的,本研究主要运用案例研究法,通过深度访谈八位流动儿童家长和相对应的八位家访员,搜集到16篇访谈纪要。同时结合档案分析和非正式的直接观察,分析家访项目中家庭本位的“4+1”服务模式的实施效果,探索社会工作介入城市0-3岁流动儿童的早期发展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本研究结果及主要发现如下:(1)紧抓流动儿童的兴趣可激发其智力等各方面的发展;(2)家庭环境是培养流动儿童语言的肥沃土壤;(3)流动儿童只有走出屋门,运动能力才能有所提高;(4)良好的家庭氛围对流动儿童的社交情感的发展至关重要;(5)家访教具和道具是流动儿童早期发展的关键因素;(6)父爱在流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影响深远;(7)亲子活动成为家庭本位早期干预模式的核心;(8)家庭本位早期干预对家长的养育观念和整个家庭的未来影响深远;(9)为社会工作介入城市0-3岁流动儿童早期发展提供新方法和新途径。(本文来源于《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期刊2017-05-31)
孙承旭[8](2016)在《基于能力本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并主张把"能力本位"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学生应具有必要的职业能力。以人才培养作为核心课程,从而确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制度,其关键在于人才培养。在地铁运营管理的职业教育课程理论研究下,对专业人员应具备的专业能力进行了深入分析,提供了符合专业课程体系的条件。总之,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应着眼于以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岗位能力,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本文来源于《科技展望》期刊2016年32期)
张晓荣[9](2016)在《低碳生态城市之规划本位思考》一文中研究指出山西路广场是南京市鼓楼区集商业游憩为一体的综合性市民广场,结合场地区位、现状及使用人群等方面对该广场进行的概念性改造设计,是基于城市微气候调节理论的研究成果,以现实依据对场地进行系统的改造设计,为生态可持续性城市广场设计发展提供理论支持,也为生态可持续性城市建设提供助力。(本文来源于《建筑与文化》期刊2016年11期)
郭定平[10](2016)在《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人文本位》一文中研究指出家庭生活与家族联系仍然是中国人日常生活最为重要的部分。鉴于此,中国的智慧城市建设中必须创设足够的家庭、家族生活空间,让人们在现代社会享受天伦之乐的同时重建民间信仰体系,让家规民约成为基层社会的道德行为规范,进而重建基层社会秩序。中国的智慧城市建(本文来源于《中国社会科学报》期刊2016-07-20)
城市本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笔者撰写了大量有关美国印地安民族人与自然关系的文章,提出了"亲缘本位论"(kincentricity)和"亲缘本位的生态学"(kincentric ecology)两个核心概念(Salmon2000)。这两个概念解释了美国印第安人文化与周围环境的亲缘关系和责任感。传统的美国印第安人明白,他们与每个人和自然环境中的一切都有直接的联系。环境中的一切都充满生命力(life force)。如何在城市环境中教授亲缘本位的生态学?笔者的一项建议是,项目式学习应该帮助学生辨识他们环境中发生的各种关系,认识到人类存在于与周围一切事物的关系中。笔者设计了一个学习项目,要求学生定期观察太阳和月亮。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被要求对周围环境有所了解和记录。结果是学生们常常沉浸在自然环境中,从而从一个侧面体悟到万物的亲缘关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城市本位论文参考文献
[1].刘锡正.基于人本位城市道路细节设计探讨[J].城市道桥与防洪.2019
[2].恩里克·萨蒙,曾龙,汪明杰.在城市环境中教授亲缘本位的生态学[J].世界教育信息.2018
[3].杨源.基于人本位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细节设计研究[J].低碳世界.2018
[4].王明山.基于人本位的城市慢行交通规划细节设计研究[J].黑龙江交通科技.2018
[5].唐郁明.“人本位”在城市导向系统创新设计发展中的体现[J].美术教育研究.2017
[6].张丛皞.城市文化本位的“城乡叙事”——李佩甫小说的一个侧面[J].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7
[7].郭静辉.城市0-3岁流动儿童家庭本位早期干预的成效研究[D].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7
[8].孙承旭.基于能力本位的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实施对策[J].科技展望.2016
[9].张晓荣.低碳生态城市之规划本位思考[J].建筑与文化.2016
[10].郭定平.智慧城市建设应坚持人文本位[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