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国学习者论文-牙曼莎

泰国学习者论文-牙曼莎

导读:本文包含了泰国学习者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泰国,汉语学习,学习策略

泰国学习者论文文献综述

牙曼莎[1](2019)在《泰国汉语学习者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学习策略的正确选择可以简化学习方式,提升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模式。以泰语为母语的成功的汉语学习者,普遍表现出平衡、全面与高效的汉语学习特征。因此,对于泰国的汉语学习者而言,要圆满地完成汉语学习任务,关键在于掌握多种汉语学习策略,同时结合自身的汉语学习状况选择科学的学习策略与学习方式。(本文来源于《现代交际》期刊2019年18期)

熊宁利[2](2019)在《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以泰国学习者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泰国学习者为例,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可能存在的语音偏误大致可分为声母偏误、韵母偏误、声调偏误和轻声与儿化等问题,声母偏误主要出现在舌尖前音和舌面音上,韵母偏误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发音时有拖音的习惯,声调偏误主要是因为目的语本身的困难导致难以正确发音的上声以及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不易正确发音的去声。针对这些偏误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操练,巩固提高。(本文来源于《河南科技学院学报》期刊2019年06期)

白思戚[3](2019)在《泰国初级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赴泰任教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在经过部分汉语知识的学习之后,虽然能用口语进行沟通交流,但在进行书面语写作时,依然存在很多问题。我们在批改学生的作文(中介语语篇)时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每个句子表达基本符合汉语语法,但整篇作文读起来总让人觉得各小句衔接不紧凑,抓不到学生要表达的中心。本文以泰国春府大众中学汉语水平为初级的初叁学生的70篇书面语语篇为语料进行衔接偏误分析,以语篇衔接理论为基础,分别从语法衔接手段和词汇衔接手段对学生作文中出现的衔接偏误进行分析,总结出学生在书面语语篇中使用衔接手段时出现的偏误类型主要有误用、多余、缺失、错序和重复五种。接着在归纳出偏误类型的基础上探求其产生的原因:汉语的特殊性、母语负迁移、已有目的语知识的干扰、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自身的因素(情感因素及回避策略的使用)。最后结合偏误特点与成因及教学实际提出具体建议。(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3)

黄金芬[4](2019)在《汉字学习中“机械重复记忆抄写法”与“回忆默写法”的对比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汉字教学一直是汉语教学的最重要部分之一,对于外国学习者来说,汉字依然是学习汉语的难点之一。本文以泰国小学五年级的初级汉语学习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方法与访谈方法,对汉字记忆教学的“机械重复记忆抄写法”与“回忆默写法”进行比较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汉字教学提出建议。本研究选取了 53名泰国初级汉语学习者当做研究对象,其中26名使用默写法,另外27名使用机械法。实验者的学习材料与时间是相同的。通过四个月的调查之后,再对两组学生进行汉语水平测试。本文通过实验与分析发现:(1)两种汉字学习策略没有显着性差异,如:字形的辨识、词汇意义的理解、词汇与读音的联系、词汇的正确应用以及词汇的正确顺序;;(2)学习者学习汉字的主动性和使用时间会影响到学习的结果;(3)两种汉字学习策略的作用不同,“回忆默写法”是一个能提高学生思考能力的策略,而“机械重复记忆抄写法”却是一个缺乏意义联系的。作者得出结论:与“机械重复记忆抄写法”相比,“回忆默写法”需要的学习时间较短,这意味着“回忆默写法”更能影响学生的记忆能力。近几年来,专门对泰国汉语学习者使用汉字学习策略的研究比较少,本人希望通过此调查、访谈与分析,为他们提供汉字学习策略方面的有益借鉴。(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9-06-01)

杨洋[5](2019)在《泰国加拉信府Khammuang中学初级汉语学习者撮口呼韵母发音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以泰国加拉信府Khammuang中学(以下简称“Khammuang中学”)高中一年级的汉语初学者为研究对象。本文第一步是对汉语韵母中五个撮口呼韵母进行偏误分析,通过对50名初级汉语学习者进行韵母听辨测试,选取在撮口呼韵母发音偏误上具有代表性的8人,借助Praat软件进行实验数据分析,探究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在撮口呼韵母学习中的发音特点及语音偏误形式。本文第二步是探索造成撮口呼韵母语音偏误的原因。本文第叁步是结合第一、二步的分析提出有效的教学对策并进行结果检测。本文旨在为泰国汉语教师进行撮口呼韵母教学提供参考。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以下四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本文的选题来源、文献综述、研究内容与方法、研究意义。第二部分:对Khammuang中学高一年级50名汉语初级学习者进行韵母听辨测试,选取具有代表性发音的8名学生进行撮口呼韵母语音测试。测试内容包括四部分:1.在撮口呼韵母没有其他音素影响的情况下,单个撮口呼韵母的发音测试分析;2.撮口呼韵母自成音节(零声母音节)的发音测试分析;3.撮口呼韵母与j、q、x相拼的发音测试分析;4.撮口呼韵母与n、l相拼的发音测试分析。之后使用Adobe Audition软件进行音频降噪处理,使用语音软件Praat针对波形图、宽带语图及共振峰进行分析,探究泰国汉语初级学习者在撮口呼韵母学习中的发音特点及语音偏误形式。第叁部分:笔者对62位身处泰国一线的志愿者教师进行问卷调查,找出造成泰国初级汉语学习者撮口呼韵母发音偏误的外在原因。之后笔者采用语言对比,分析汉泰两种语言的韵母系统的相同之处和所存在的差异,结合汉语拼音方案对撮口呼韵母发音的影响,找出造成泰国初级学习者撮口呼韵母发音偏误的内在原因。第四部分:笔者通过对学生撮口呼韵母的语音偏误分析,结合问卷调查、汉泰韵母系统对比研究发现造成泰国汉语初学者撮口呼韵母语音偏误的原因,为汉语教师提出了以下教学对策:1.模拟撮口呼韵母的舌位、唇型图进行发音;2.采用手、口进行辅助发音展示;3.选取与撮口呼韵母相关的字词、句子、绕口令进行实际语音操练。经过一个月(8课时)教学实践后,笔者对之前参与语音听辨测试的50名同学再一次进行撮口呼韵母的听辨测试,以检测教学对策的实施效果。(本文来源于《内蒙古师范大学》期刊2019-06-01)

孙文婷[6](2019)在《泰国汉语学习者动介兼类词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兼类问题在汉语国际教育的教学和教材编写中一直存在争议。动介兼类词在本族语使用中属于高频词汇,是初级汉语教学中较早教授的词类之一,也是汉语国际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本文通过考察语料库探究泰国汉语学习者对27个动介兼类词的使用情况,发现在泰国学生作文中,“在”“对”“给”“让”“把”“跟”等词的使用频率依次降低。其中,优势词性为介词的有19个,优势词性为动词的有8个。基于语料库研究和实证调查的结果表明:动介兼类词中叁级词的偏误率最高,介词词性占优势的兼类词出现偏误相对较多,如“把”“被”“由”“对”“连”“用”等。偏误类型主要包括近义动介兼类词之间的误代,动介兼类词本身的遗漏和误加以及介词框架的混淆误用。除此之外,还存在施事与事、状中结构、多层状语的错序和常用句式之间的杂糅问题。造成偏误的原因主要是汉泰语动介兼类词在语义特征和语体色彩上存在差异,教师的教授方式、学习者学习策略以及教材编写在词性标注、释义方式和复现率等方面的问题也对学生的习得产生很大影响。针对以上问题,本文对教材编写和课堂教学提出可操作性建议。教材中需要增加介词框架的内容编排;释义要考虑汉泰语言差异;词性标注应按初中高不同等级循序渐进,具有明确语体属性的词要作口语或书面语标注;针对不同偏误类型增加近义词对比练习、介词框架填空等习题。课堂教学上,可以结合学生汉语水平和教授内容灵活选用情景交际法、任务法、语篇教学法等方式,根据学生习得情况反馈,补充讲解语义特征相似词之间的联系与区别,以及汉泰动介兼类词的异同,帮助学生准确掌握该类词的意义和用法。(本文来源于《鲁东大学》期刊2019-06-01)

赵江雁[7](2019)在《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范围副词偏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副词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备受关注。汉语范围副词作为副词的一个小类,与程度副词、时间副词、语气副词相比,其数量较少,但使用频率较高,范围广;加之其句法功能、语义指向、语用功能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汉语范围副词不仅成为汉语学习者学习的重难点,也是教师教学的重难点。此外,近年来,汉语范围副词的研究也受到了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在以往的研究中,汉语范围副词的本体研究成果相对较丰硕,但对汉语范围副词偏误研究还不够,尤其是以国别为基础的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本文以国别为切入点,结合“北京语言大学HSK动态作文语料库”及自建的“泰国汉语学习者作文语料库”,尝试从偏误分析的角度对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范围副词偏误进行研究。文章分为叁个部分,共五章: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选题缘由、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及语料说明。第二部分是文章的主体部分,一共分为叁章:第一章整理分析偏误。将搜集到的语料进行分析整理,根据偏误产生的方式对汉语范围副词偏误进行统计与描写,得出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范围副词出现的偏误主要有遗漏、误代、错序、误加四种类型,包括“都、只、只有、只是、大约、至少、总共”7个,第二章是分析偏误成因。在所整理的偏误类型的基础上探讨偏误出现的原因,发现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范围副词偏误出现的原因有语际偏误、语内偏误、交际策略和其它影响因素四种。第叁章是提出教学对策及建议。根据出现的偏误类型及成因给出一些针对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范围副词教学的建议。第叁部分是结语。总结全文。(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30)

余碧瑶[8](2019)在《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类特殊的词语群体,可离可合,合用时一般不能直接接宾语,离用时的离析方式复杂多样。这种特殊性对于对外汉语教学和留学生汉语离合词的习得都是一大难题。由于泰语中没有与汉语离合词相对应的词语,这让泰国学习者对离合词的掌握和使用更加困难,因此本文将从对外汉语教学角度研究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本文以《现代汉语离合词用法词典》、《现代汉语离合词学习词典》、《汉语水平词汇与汉字等级大纲》、《HSK汉语水平考试词汇大纲》为依据,从中选取46个使用频率较高且涵盖了甲乙丙丁四个词汇等级的动宾式离合词作为研究对象,并利用叁大语料库中的泰国汉语学习者的作文语料及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收集的语料,从中整理出泰国学习者使用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遵从离合词可离可合的特点,将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分为离用偏误、合用偏误两大类,并借助偏误分析等理论知识系统地分析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偏误情况和成因,最后从教学、教材及学习策略叁方面提出一些建议,以期提升泰国学习者对汉语动宾式离合词的掌握并丰富离合词的课堂教学及教材编写。(本文来源于《云南师范大学》期刊2019-05-25)

李嘉力[9](2019)在《泰国小学阶段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化历程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叁十年来,随着中国的崛起,汉语在全世界迅速升温。在表达拒绝时,中国人一般会充分考虑对方的面子,多采用间接拒绝的方式,而泰国文化中,表达拒绝时多采用明确的直接拒绝的方式,拒绝言语行为是体现中国社会文化的一个较为显着的标志,所以汉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化历程能够很典型的体现汉语学习者的社会化历程。本文采用调查研究法对泰国小学阶段华裔与非华裔儿童汉语拒绝语社会化历程进行研究。首先通过已有的文献来综述语言社会化和拒绝语当前的研究现状,介绍以及本论文的理论基础语言社会化;其次是通过设计相关的问卷调查,通过问卷来获得各个年级的华裔与非华裔儿童在不同的汉语水平、语言接触和社会文化接触理解和产出的语料,通过问卷收集的数据和语料进行数据分析和语料分析,对华裔儿童和非华裔儿童的语言社会化历程进行对比分析,并研究不同汉语水平、不同语言接触、不同文化接触等变量对拒绝言语行为社会化进程的影响;最后通过数据和语料分析得出结论:第一是华裔和非华裔的拒绝言语行为社会化水平随着汉语水平的提高而提高,但提高历程不同步;第二是华裔学习者的拒绝言语行为社会化水平要高于非华裔学习者;第叁是语言接触程度和语言接触意愿对拒绝言语行为社会化影响均比较显着;第四是社会文化接触程度和社会文化接触意愿对语言社会化的影响也非常显着。本文探讨了影响汉语语言社会化历程的因素,对泰国华裔和非华裔儿童在汉语社会化历程中呈现出的不同特点进行分析,从而为泰国华裔和非华裔汉语学习者的汉语教学的“社会化转向”教学分别提供教学建议。(本文来源于《华侨大学》期刊2019-05-20)

林文玉(SURAWET,NATTAPORN)[10](2019)在《泰国学习者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过来”、“过去”偏误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汉语趋向补语是外国留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必须接触到的重要内容之一,但是因为趋向补语的结构调整复杂,并且意义众多,所以外国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得十分吃力。由于在泰语学习中,动词多作为趋向补语用,而没有专门设置趋向补语语法,所以泰国留学生除了对汉语的趋向补语极为生疏外,还极易误用,最终导致学习难度增加。本文在收集、整理,及总结有关泰国学习者学习汉语复合趋向补语文献、着作的基础之上,通过借鉴前人的研究成果,辅以偏误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的方式,重点对泰国学习者汉语复合趋向动词'过来''过去'习得偏误进行了研究,旨在更为全面的掌握其偏误情况,大致总结出泰国留学生在学习汉语趋向补语过程中存在误代、遗漏、误加、错序偏误几个方面的问题。并且及时纠正和修正错误,使学习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从而正确的使用汉语。全文大概分为五个部分:第一章:选题意义的说明。笔者作为一个学习汉语的泰国留学生,在学习趋向补语的过程中曾经对复合趋向动词“过来”,“过去”意义感到陌生,而且发现许多泰国留学生对复合趋向补语动词“过来”“过去”的使用发生明显错误,这就说明结构复杂的汉语趋向补语对学习者来说是一个难点。因此笔者根据这个现象对泰国留学生对学习趋向补语“过来”“过去”的错误进行了分析与探讨。第二章:主要对汉语与泰语的趋向补语“过来”“过去”进行了对比分析,以及汉语趋向补语与泰语相似词比较,并根据汉语趋向补语的意义举例说明。第叁章:首先对泰国留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以泰国东方大学汉语专业的学生为主。采用了选择题和翻译的形式调查学习者对复合趋向动词“过来”“过去”用法的掌握情况,然后通过问卷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出泰国留学生在学习趋向补语的过程中容易产生的偏误类型:误代、遗漏、误加、错序偏误。第四章:考察并分析了泰国留学生对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过来”“过去”所产生的偏误的重要原因,大概分为四类:母语的掺合、母语负迁移、学习者的自我学习水平、教材与教学。第五章:对于以上泰国留学生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过程中产生偏误的几点原因,我们需要深查并制定解决方案,因此、本文对泰国学习者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过来”、“过去”提出关于教学的相关。本文旨在为泰国学习者在习得汉语趋向补语学习提供帮助,并且对外汉语教学方面能提供一些教学上的帮助。(本文来源于《中央民族大学》期刊2019-05-02)

泰国学习者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泰国学习者为例,初级阶段的汉语学习者可能存在的语音偏误大致可分为声母偏误、韵母偏误、声调偏误和轻声与儿化等问题,声母偏误主要出现在舌尖前音和舌面音上,韵母偏误主要是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发音时有拖音的习惯,声调偏误主要是因为目的语本身的困难导致难以正确发音的上声以及受母语负迁移影响不易正确发音的去声。针对这些偏误提出了一些教学策略,让学生在游戏中反复操练,巩固提高。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泰国学习者论文参考文献

[1].牙曼莎.泰国汉语学习者学习策略使用情况研究[J].现代交际.2019

[2].熊宁利.初级阶段留学生汉语语音习得偏误分析与教学策略——以泰国学习者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9

[3].白思戚.泰国初级汉语学习者语篇衔接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9

[4].黄金芬.汉字学习中“机械重复记忆抄写法”与“回忆默写法”的对比研究[D].浙江大学.2019

[5].杨洋.泰国加拉信府Khammuang中学初级汉语学习者撮口呼韵母发音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9

[6].孙文婷.泰国汉语学习者动介兼类词偏误分析[D].鲁东大学.2019

[7].赵江雁.泰国汉语学习者汉语范围副词偏误研究[D].云南师范大学.2019

[8].余碧瑶.泰国学习者汉语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D].云南师范大学.2019

[9].李嘉力.泰国小学阶段华裔与非华裔汉语学习者拒绝言语行为的社会化历程研究[D].华侨大学.2019

[10].林文玉(SURAWET,NATTAPORN).泰国学习者习得汉语复合趋向补语“过来”、“过去”偏误分析[D].中央民族大学.2019

标签:;  ;  ;  

泰国学习者论文-牙曼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