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工资剪刀差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出口,目的国市场,工资差距,服务成本
工资剪刀差论文文献综述
杜威剑,李梦洁[1](2016)在《出口与企业内部工资的“剪刀差”:目的国市场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垄断竞争理论框架下引入消费者异质性特征,考察出口目的国市场对不同技能工人工资差距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采用2000—2007年工业企业与中国海关的匹配数据,从目的国市场角度系统考察出口对企业内部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资"剪刀差"的影响。研究证实,随着对高收入目的国市场出口占比的提高,企业对技术工人的相对需求会增加,最终扩大企业内部技术与非技术工人工资的"剪刀差"。此外,还发现服务成本和产品质量升级是目的国市场选择影响工资差距的重要途径。(本文来源于《产业经济研究》期刊2016年05期)
高强,孔祥智[2](2014)在《“工资剪刀差”及外出农民工的隐性贡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进入新世纪以来,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基本消除,但外出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工资剪刀差"却逐步扩大。研究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隐形贡献,弄清外出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工资差距以及在基本服务方面所受的不公正待遇,既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前提,也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力证据。只有切实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抓紧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让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福利待遇,才能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积极性,健康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本文来源于《中州学刊》期刊2014年09期)
万向东,孙中伟[3](2011)在《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珠叁角地区的部分相关数据和访问资料的初步分析,发现农民工工资剪刀差主要体现为四个方面:一是企业内部一线普工与管理、技术层的绝对工资存在巨大差距,二是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和绝对数大大低于城市在岗职工,叁是农民工工资的增长速度低于城镇居民月均消费支出并且绝对差距较大,四是农民工工资增长速度略低于最低工资标准的增长速度。从城乡二元结构、劳动力市场分割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寻求解释,对企业人力资本的低度供应与虚假需求、企业内部的工资决定、GDP主义导向下的制度环境失衡、农民工的工作与劳动力再生产的空间分离以及全球产业链中的农民工用工制度的长期趋势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本文来源于《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11年03期)
张茉楠[4](2010)在《缩小工资收入 与劳动生产率间的“剪刀差”》一文中研究指出名义工资的增长率应相当于实际劳动生产率的增幅加上通胀率,只要劳动生产率与工资同步增长或略高于工资上涨,工资上涨就不会生成通胀或挤压利润空间。因此,工资上涨与劳动效率之间“剪刀差”的缩小不但不会造成中国经济增速的放缓,反而会因为工资水平上升、人力资本积累以(本文来源于《中国经济时报》期刊2010-08-10)
王莹[5](2008)在《公平效率之碰撞:工资与GDP的“剪刀差”》一文中研究指出效率和公平孰重孰轻是经济学中的"两难困境",在CPI一路飙升的背景下,GDP与工资的"剪刀差"如何校正,不仅关系民生,也影响经济发展能力。面对考验,试看宏观调控如何抉择。(本文来源于《产权导刊》期刊2008年05期)
李艳玲[6](2008)在《农民工工资剪刀差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工业化与城镇化的推进,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出现了大规模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的现象。农民工广泛分布在国民经济的各个行业,在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增长做出了极大的贡献。但是由于传统体制的惯性等因素,农民工在就业机会、收入待遇和获得公共服务等方面受到歧视,不能享受到与城镇本地劳动力同等的待遇。在农民工收入方面,农民工的工资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呈现出剪刀差的趋势,这将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增长、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针对农民工工资剪刀差问题做出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解决农民工工资低、工资歧视和工资拖欠问题。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导论,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研究综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创新点。第二部分为基础理论,介绍了相关的工资理论和歧视理论。工资理论主要包括: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新古典经济学的工资理论、现代工资理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工资理论。第叁部分为农民工工资水平现状分析,主要阐述了我国农民工当前的工资水平,并与城镇职工当前的工资水平做以比较分析,说明农民工工资水平增长速度慢于城镇职工工资增长速度,还对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加以论述。第四部分为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分析,首先对农民工工资剪刀差的概念进行界定,并通过相关的统计数据加以验证;其次对工农产品剪刀差进行分析;第叁对农民工和城镇职工对GDP所做的贡献加以比较分析,说明农民工工资与其对GDP所做的贡献相比偏低;最后对工农产品剪刀差和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做出比较分析。第五部分为农民工工资剪刀差产生的原因及造成的影响,首先对农民工工资剪刀差产生的宏观原因和微观原因进行分析;其次对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对社会、经济、企业和农民工自身造成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第六部分为解决农民工工资剪刀差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改变当前的户籍制度和城乡二元结构、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建立健全相关法规和提升农民工的人力资本。(本文来源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期刊2008-05-01)
李艳玲,李录堂[7](2008)在《农民工工资剪刀差的产生原因及对策》一文中研究指出根据农民工工资剪刀差来研究农民工与城镇职工的工资差异问题。对农民工工资剪刀差作出了定义,运用2001~2005年的数据进行了验证,并对农民工工资剪刀差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本文来源于《安徽农业科学》期刊2008年05期)
工资剪刀差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进入新世纪以来,工农业产品的"价格剪刀差"基本消除,但外出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工资剪刀差"却逐步扩大。研究农民工为我国经济发展做出的巨大隐形贡献,弄清外出农民工与城镇职工之间的工资差距以及在基本服务方面所受的不公正待遇,既是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前提,也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有力证据。只有切实落实户籍制度改革的各项政策措施,抓紧制定教育、就业、医疗、养老、住房保障等方面的配套政策,让农业转移人口享有与城镇居民一样的公共福利待遇,才能提高农民工外出务工积极性,健康有序地推进新型城镇化。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工资剪刀差论文参考文献
[1].杜威剑,李梦洁.出口与企业内部工资的“剪刀差”:目的国市场的影响[J].产业经济研究.2016
[2].高强,孔祥智.“工资剪刀差”及外出农民工的隐性贡献研究[J].中州学刊.2014
[3].万向东,孙中伟.农民工工资剪刀差及其影响因素的初步探索[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
[4].张茉楠.缩小工资收入与劳动生产率间的“剪刀差”[N].中国经济时报.2010
[5].王莹.公平效率之碰撞:工资与GDP的“剪刀差”[J].产权导刊.2008
[6].李艳玲.农民工工资剪刀差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7].李艳玲,李录堂.农民工工资剪刀差的产生原因及对策[J].安徽农业科学.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