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钙离子体系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石英浮选,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钙离子
钙离子体系论文文献综述
从金瑶,王维清,林一明,崔雅婷,郑禹[1](2018)在《油酸钠体系下钙离子活化石英浮选机理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电位滴定法研究石英表面酸碱性质及电荷变化,结合浮选试验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阴离子捕收剂油酸钠(Na OL)体系下钙离子对石英浮选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石英表面OH-受体反应pH值范围为3~10,是去质子化反应的过程;Ca(OH)+是Na OL体系下钙离子活化石英的主要活性成分,Ca(OH)2沉淀是抑制石英浮选的主要成分;(OL)22-和OL-是浮选石英的主要成分。(本文来源于《非金属矿》期刊2018年06期)
冯其明,张程,张国范,刘诚,石晴[2](2018)在《钙离子体系下羧化壳聚糖对滑石浮选行为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滑石纯矿物实验,考查钙离子作用下羧化壳聚糖对滑石可浮性影响。结果表明:滑石天然可浮性较好,在pH值为2~12时以MIBC为起泡剂进行浮选,回收率均在90%以上;酸性条件下(p H<5)羧化壳聚糖对滑石的抑制效果显着,随着pH值的升高羧化壳聚糖对滑石的抑制能力逐渐减弱。而钙离子作用时,碱性条件下羧化壳聚糖对滑石的抑制效果显着。结合吸附量和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表明,在碱性条件下钙离子溶解组分以Ca~(2+)和Ca(OH)~+的形式吸附在荷负电的滑石表面,并在滑石表面产生钙位点,减小滑石与羧化壳聚糖之间的静电斥力,促进羧化壳聚糖在滑石表面吸附,实现羧化壳聚糖在弱碱性条件下对滑石的抑制。(本文来源于《中国有色金属学报》期刊2018年06期)
赵微微,陈耀,刘樟,王毅琳[3](2015)在《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EDTA混合体系的聚集行为及钙离子对混合体系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Genimi表面活性剂是通过共价键将两个单链表面活性剂联接而得到,与传统单链表面活性剂相比,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更低的Krafft点和丰富的聚集体形貌[1]。基于这些优异的性能,Gemini表面活性剂被广泛地应用在药物包裹释放、食品工业及个人洗护用品中。硬水中的Ca~(2+)、Mg~(2+)的存在会影响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率。为了解决这一问题,EDTA常用来螯合硬水中的金属离子,同时提高Gemini表面活性剂的清洗效率[2]。但是EDTA对表面活性剂聚集行为的调控却鲜有报道。在本文中,我们研究了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1,6-双(N-十二烷基-N,N-二甲基溴化铵)-己烷(12-6-12)与EDTA混合体系的聚集行为及钙离子对混合体系的影响。通过表面张力、电导及等温滴定量热实验,我们发现EDTA/12-6-12混合体系具有两个临界聚集浓度。当12-6-12浓度低于0.15 m M时,EDTA/12-6-12形成无规网状结构;当浓度大于0.30 m M时,仅观察到胶束;在此两个临界浓度之间经历了网状结构到胶束的转变过程(Figure.1a and 1b)。钙离子对混合体系的影响随12-6-12浓度变化而不同。实验结果证明,钙离子的加入可以调节EDTA/12-6-12混合体系的聚集行为。其原因是EDTA作为联接分子,将螯合作用与静电作用结合,从而导致了聚集体的转变。由此,我们不仅对表面活性剂-螯合剂体系的作用机理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而且为设计抗硬水的表面活性剂体系提供有价值的理论依据。(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期刊2015-07-17)
张海丰,于海欢,郑程,宋连法[4](2015)在《铁钙离子共存体系对MBR运行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针对了膜生物反应器(membrane bioreactor,MBR)污泥混合液在铁钙离子共存情况下对MBR运行的影响进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不同比例的铁钙离子共存时,COD、NH3-N、TP的去除率分别高达94%、98%、98%以上;进一步研究发现,对于调控MBR混合液存在最佳的铁钙离子比,当铁钙离子比为1∶3时,最大程度延缓了膜污染速率;钙离子的加入,MBR混合液中溶解性微生物产物(soluble microbial products,SMP)浓度降低明显,其中SMP中多聚糖含量与钙离子浓度密切相关;在铁钙离子共存体系,钙离子含量对松散结合态EPS(loosely bound EPS,LB)浓度影响较大,对紧密结合态EPS(tightly bound,TB)影响不显着。(本文来源于《硅酸盐通报》期刊2015年06期)
谭军军[5](2013)在《钙离子诱导羟基磷灰石纳米棒水相油相分散体系转变》一文中研究指出羟基磷灰石(HA)作为一种重要的生物材料,其优良的生物相容性和生物活性被人们广泛地应用到生物医学、纳米材料、催化、药物载体等领域。在这些科学和应用领域中,羟基磷灰石的胶体稳定性往往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但是不同的领域往往需要不同的分散体系,例如常规的高分子纳米复合材料往往偏向于非极性溶剂的溶胶,而在一般的药物载体领域内,水体系的溶胶应用较为(本文来源于《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期刊2013-07-21)
张青[6](2013)在《褐藻胶钙离子交联体系肠溶空心硬胶囊制备技术》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制药业的不断发展,肠溶胶囊市场的需求量不断增大。植物肠溶空心硬胶囊,不仅可以解决明胶胶囊原料自身性质缺陷和原料安全性问题,而且具有生物利用度高、剂量小、保护药物免受胃内酶类或胃酸的破坏等特点。以褐藻胶为原料制备肠溶胶囊,不仅开辟了褐藻资源高值化利用的新途径,同时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褐藻胶肠溶空心硬胶囊生产技术。本论文在研究褐藻胶生物膜水蒸气透过系数的基础上,利用褐藻胶和Ca2+的交联作用制备出褐藻胶肠溶空心硬胶囊,并对其药物释放度和性能进行检测。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褐藻胶生物膜的水蒸气透过系数(WVP)。将WVP作为指标,通过单因素实验确定了最佳条件:甘油浓度为5%,褐藻胶浓度为8%,CMC浓度为0.1%,在氯化钙中交联时间为12分钟,氯化钙浓度2%。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固定甘油浓度为5%,氯化钙浓度为2%,选取影响褐藻胶生物膜的WVP叁个关键因素:褐藻胶浓度、羧甲基纤维素钠浓度和在氯化钙溶液中的交联时间,进行Box-Behnken Design和响应面(RSM)分析,得到最优工艺条件:褐藻胶浓度、CMC浓度和在氯化钙溶液中的交联时间分别为8.04%,0.13%和12分钟。在最优条件下,实际测得的平均WVP为0.3898,与理论预测值0.3974相比,表达了很高的相关性。为后续制作褐藻胶肠溶空心硬胶囊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2、以褐藻胶为主要原料制备了褐藻胶肠溶空心硬胶囊。通过实验在一次钙化法和两次钙化法中确定用两次钙化法制备胶囊,并分别研究了两次钙化的钙源、时间、浓度、温度和烘干条件对胶囊成型性的影响,得到了最佳第一次钙化条件:钙源为葡萄糖酸钙,钙化温度、时间、浓度分别为40℃、4min和4%,烘干温度、时间分别为50℃、1h;最佳第二次钙化条件:钙源为乳酸钙,钙化温度、时间和浓度分别为25℃、20min和6%时,烘干温度、时间分别为50℃、1.5h。在此条件下获得的胶囊无顶星顶凹现象,且拔壳易、硬度好。为我国植物肠溶空心硬胶囊开辟了新的发展道路。3、对自制的褐藻胶肠溶空心硬胶囊进行了药物释放度的研究,并对胶囊按照药典和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的要求进行了理化指标的检测。(1)确定了L-谷氨酰胺在模拟胃溶液和模拟肠溶液中的吸收光谱,最终确定模拟胃环境实验选用285nm作为最佳测定波长,模拟肠环境实验选用264nm作为最佳测定波长。在确定最佳测定波长的基础上,考察了其分别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的精密度、回收率和稳定性,结果表明:在模拟胃、肠环境中的精密度实验中,RSD值分别低于1.13%和1.54%;在模拟胃环境中,回收率在99.81~100.19%之间,RSD均在0.7%以下,在模拟肠环境中,回收率在99.91~100.23%之间,RSD均在0.5%以下;在模拟胃环境下,12h内的稳定性实验的RSD值均低于1.17%,在模拟肠环境下,12h内的稳定性实验的RSD值均低于1.52%,说明本品在12h内稳定,本方法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自制的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在模拟胃环境中2h无药物释放,在模拟肠环境中第35分钟时,累计释放度已达标示量的70%,在60分钟时,累积释放度达92%,符合药典规定。(2)对自制肠溶胶囊的规格尺寸进行检测,其帽体长度、单壁厚、口部外径均符合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的规定。对自制肠溶胶囊的外观缺陷进行检测,其外观色泽均匀、有光泽、无明显色差,无裂缝、气泡、夹皱、异色点、刮痕、褶皱、切丝现象,符合中国医药包装协会的规定;对自制肠溶胶囊的理化指标进行检测,未出现漏粉、破裂现象,符合药典规定;在人工胃液中,胶囊2h不崩解,在人工肠液中,2分55秒开始崩解,符合药典规定;干燥失重值为10.98%,小于药典标准,含水量更低,比明胶胶囊更具优势;灼烧残渣值为1.08%;重金属铅、铬的含量均为0,符合药典规定;对自制肠溶胶囊的微生物限度进行检测,细菌总数为10CFU/g,霉菌、酵母菌、大肠埃希菌均未检出,符合药典规定。(本文来源于《中国海洋大学》期刊2013-06-06)
杨英[7](2012)在《浓缩诱导含钙离子的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体系胶凝及其应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是来源广泛的天然水溶性多糖,因其具有独特的胶凝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和医药领域。海藻酸钠凝胶通常用钙离子胶凝方法制备,而高酯果胶的胶凝作用也受钙离子影响。然而,海藻酸钠的遇钙胶凝机理还有待完善,而钙离子对高酯果胶胶凝过程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并且常用的钙离子胶凝方法存在难以控制胶凝过程或需引入研究对象以外的化学物质的弊端,因此不适用于研究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的涉钙胶凝过程。本文首先建立了一种新的钙离子胶凝方法;其次在此基础上,从有利于实际生产应用的角度出发,研究了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的涉钙胶凝过程,以期进一步完善其涉钙胶凝机理;最后,探究了此钙离子胶凝方法在保健食品中的应用前景,以期拓宽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的应用范围。首先,以相同来源但粘度等级不同的海藻酸钠(分别用LA和MA指代低等粘度和中等粘度的海藻酸钠)为研究对象,通过流变学方法构建了海藻酸钠的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体系,并研究了海藻酸钠分子链在含钙离子体系浓缩过程中的相互作用。凝胶渗透色谱和1H核磁共振光谱分析结果表明,LA和MA的结构差异主要在于其分子量分布不同。流变学研究结果表明,1%(w/v)海藻酸钠与4μmol/mL CaCl2是构建LA和MA的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体系的较适初始条件,该体系在水分蒸发过程中由具有良好流动特性的溶液状态转变成了具有均一网状结构的凝胶状态。另外,LA和MA分别按照重量比0:4、1:3、2:2、3:1和4:0复配而成的含钙离子水溶性体系在流动特性和胶凝行为方面呈现出显着差异,说明海藻酸钠的分子量分布对以钙离子为媒介的海藻酸钠分子链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影响。其次,以海藻酸钠的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过程和“蛋盒”结构胶凝机理为参考,用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方法研究了钙离子在高酯果胶胶凝过程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水分蒸发过程中,含有2.72μmol/mL CaCl2的浓度为1%(w/v)的高酯果胶(甲酯化度为75.6%)水溶性体系所形成凝胶的强度(储存模量G′约为1140000Pa)高于海藻酸钠参照体系,证明钙离子参与了高酯果胶的胶凝过程,同时说明可能还存在其它因素导致高酯果胶形成凝胶;与海藻酸钠水溶性体系相比,相同的钙离子添加量对高酯果胶水溶性体系的流体行为具有更强的削弱作用:其流动指数n降低了29%、粘稠指数k升高了1226%、损耗角δ减小了30°,说明钙离子很可能通过非结合性方式与高酯果胶分子相互作用而参与了高酯果胶的胶凝过程;不含钙离子的高酯果胶水溶性体系在单独水分蒸发作用下,δ角减小了33.7%,但该体系不能在水分蒸发过程中形成凝胶,并且钙离子的存在使其δ角从62°减小到29°,说明钙离子对高酯果胶的胶凝过程具有引发和加速的作用;高酯果胶分子与钙离子之间不存在明显的最适相互作用比例,而高酯果胶含钙离子水溶性体系需要蒸发大量水分后才能形成凝胶,并且所形成的凝胶具有明显高于海藻酸钠参照体系的游离钙离子含量,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通过与其在海藻酸钠胶凝过程中不同的作用方式引发和加速了高酯果胶的胶凝过程。再次,在明确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的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作用的基础上,将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分别以3:1、2:2和1:3重量比复配成水溶性体系(分别用A3P1、A2P2和A1P3表示),研究了钙离子对该体系流动特性(用流动指数n和粘稠指数k来表征)、物理状态特性(用损耗角δ来表征)和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特性(用储存模量G′和损耗模量G″来表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钙离子的存在改变了A/P(指代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复配)水溶性体系的n值、k值和δ值与其A/P配比之间的线性关系,使得A1P3、A3P1和A2P2体系的n值依次降低、k值依次升高,而A2P2和A1P3体系的δ值因钙离子的存在而减小至45°以下;在水分蒸发过程中,A3P1和A1P3的含钙离子水溶性体系(分别用CaA3P1与CaA1P3表示)呈现了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过程,而A2P2的含钙离子水溶性体系(CaA2P2)始终保持非凝胶状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钙离子的存在使A/P体系具有与海藻酸钠/高酯果胶单一体系所不同的流变学性质。最后,将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方法与喷雾干燥法结合制备出海藻酸钠/高酯果胶的浓缩诱导型钙离子凝胶,并将其用作原淀粉的生味掩盖剂和共轭亚油酸(CLA)的抗氧化控释载体。首先研究了该凝胶作为淀粉生味掩盖剂的应用效果: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淀粉-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发现,海藻酸钠凝胶包覆于淀粉颗粒表面;与原料蜡质玉米淀粉相比,淀粉-海藻酸钠凝胶微球在牛奶中的淀粉生味、粗糙口感和入喉异感都明显减小,使得牛奶依然保持原来的风味和光滑的口感,因此,该凝胶可用作淀粉生味掩盖剂促进禾谷类原淀粉作为慢消化淀粉的直接应用。然后,研究了浓缩诱导型钙离子凝胶作为CLA载体的应用效果:CaA3P1形成的浓缩诱导型钙离子凝胶在模拟胃和小肠消化试验中显示出相对适用于构建小肠定位释放载体的消化稳定性;25mL1%(w/v)辛烯基琥珀酸淀粉酯(OSA淀粉)糊液能与1mL CLA形成稳定性较好的乳状液,并且OSA淀粉糊液中的游离直链淀粉在乳化操作过程中能与CLA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复合物,因而,利用OSA淀粉的乳化稳定作用能将CLA引至海藻酸钠/高酯果胶的水溶性体系中;钙离子的存在使CaA3P1与OSA淀粉-CLA乳状液的混合物(以4:1体积比混合)经过喷雾干燥后能形成CLA载体;经过同等条件的加速氧化处理后,无载体保护的CLA的过氧化值(POV)是原来的10.3倍,而受载体保护的CLA的POV是原来的1.6倍,说明浓缩诱导型钙离子凝胶载体对CLA具有较好的抗氧化保护作用;该载体在模拟胃和小肠消化条件下对CLA的释放率分别为44(±1.8)%和50(±2.9)%,说明该载体对CLA的小肠定位释放性能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从上述研究内容与结果可以看出:1.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方法是一种简单且便于控制的钙离子胶凝方法;2.可以通过调整粘度等级不同的普通海藻酸钠商品的复配比例来调控海藻酸钠与钙离子的相互作用,以获得具有理想应用性能的海藻酸钠产品;3.高酯果胶在含钙离子水溶性体系浓缩过程中所展现的胶凝特性可应用于生产新的钙离子类果胶凝胶;4. CaA2P2具有最弱流动特性和最强固体状态特性,并且在水分蒸发过程中不能形成凝胶,使其可作为热稳定型增稠剂应用于食品工业,而CaA3P1和CaA1P3具有较好的流动特性和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特性,使其可作为胶凝剂应用于食品和医药工业;5.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的浓缩诱导型钙离子胶凝过程及其与喷雾干燥法相结合的胶凝方法在食品和医药领域具有较好的实际应用前景。(本文来源于《江南大学》期刊2012-11-01)
刘宝全,王剑锋,赵小菁,张丽影,张艳梅[8](2012)在《基于超分子体系的钙离子跨膜信号转导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选择生物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第二信使一叁磷酸肌醇(Inositol 1,4,5-trisphosphate,IP_3)诱导的内质网上的钙离子通道系统为基本模型,通过自组装的方法在细胞外建立能够进行钙离子跨膜信号转导的超分子体系。(本文来源于《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12-10-27)
王莹[9](2011)在《噪声诱导的钙离子体系随机共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研究了外噪声对细胞内钙离子体系振荡的影响,结果表明外噪声可以在确定性体系不存在振荡的区域诱导出随机钙离子振荡。随着噪声强度的改变,振荡会在某一强度下显示最佳的行为,表明随机共振现象的出现。(本文来源于《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11年04期)
张秀芝[10](2011)在《钙离子和耦合钙离子体系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及对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一文中研究指出非线性动力学研究的内容是系统在远离平衡态的条件下进行的非平衡非线性过程以及在这些非线性过程中形成的各种非线性动力学行为的特征、机理及其相互转变的规律。随机共振是非线性系统中的一种反直观现象和非线性现象,它是指非线性系统、输入的信号和噪声之间存在某种匹配时,输入的信号能够得到放大且在某一噪声强度时信噪比能够达到极大值。它在物理、化学、生物、数学以及社会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随后研究发现,在某些具有内禀振荡的非线性体系中,没有外信号时也能发生类似的现象,被称为相干共振。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Ca~(2+)是细胞内最重要的第二信使之一,对细胞内及细胞间的信息传递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由于其高度的非线性,存在着丰富的动力学行为,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同时它对转录因子的调控也成为人们研究的前沿之一。为了解释Ca~(2+)的振荡行为及对转录因子的影响,人们建立了许多有关Ca~(2+)动力学模型及转录因子动力学模型,本文就是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做了一些新的尝试和研究。主要内容如下:1.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了循环噪声对Ca~(2+)体系的积极影响。结果表明:在循环噪声的作用下,再注入噪声分数为ε=1时,随着噪声延迟时间的增加,Ca~(2+)体系表现出多重相干共振现象(Coherent Multiresonance,CMR),且再注入噪声分数ε的正负不能改变相干共振的强度,只能改变相干共振极值的位置,但ε取值的大小对相干共振振幅有重要影响。若加入外信号,相干共振的峰值随着振幅的增大而增大,但不改变共振峰的个数;若振幅一定时,随着频率的变化相干共振的变化比较复杂。振幅和频率的改变,均使第一个相干共振的极值较大,说明在形成第一个相干共振峰时更容易使噪声能量集中在信号低频区域。2.研究了循环噪声作用下一维线性双向耦合Ca~(2+)的动力学行为,发现体系的一端受到循环噪声扰动产生的Ca~(2+)信号可以延着耦合体系进行有效的传递,并随着噪声延迟时间的改变产生周期性的Ca~(2+)振荡。体系距离Ho|¨pf分叉点距离越近,体系发生共振的强度越大。同时发现噪声再注入分数为负值时体系亦发生周期循环始于不同相位的Ca2+振荡,且噪声强度较小时第一个共振峰分裂为较小的两个峰。另外,循环噪声再注入分数的大小也可以作为调控耦合Ca~(2+)的一种追加方式。3.研究发现:加入时间延迟后的Ca~(2+)模型增大了Ho|¨pf分岔点的振荡区域,增加了Ca~(2+)体系的不稳定性。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时间延迟的存在与延迟时间τ=0相比较,距离Ho|¨pf分岔点相同距离的稳态时,在内噪声或外噪声的作用下延迟时间的加入均可引起耦合Ca~(2+)体系的相干共振,延迟存在时相干共振因子CM对应的极大值与无延迟时相比较基本相同,但延迟的存在增加了体系相干共振的抑制,即延迟存在时相干共振因子CM极大值对应的噪声强度与无延迟时比较大得多。4.研究四种构形的耦合细胞如何通过噪音对Ca~(2+)振荡的扰动来实现转录因子活性的有效调控。结果表明:随着噪音强度的变化,在最佳噪音强度之处转录因子的振荡产生了相干共振的动力学现象。说明细胞可通过噪音对细胞中Ca~(2+)振荡的扰动而实现转录因子的最有效调控。当只有一种噪音源(内或外噪音)时,耦合细胞的构形对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大于噪音的影响,此时受噪音扰动的细胞与其它细胞平均距离距离越近,转录因子的振荡频率越高,规整度越大,越有利于信号的传递。而当不同噪音源作用于体系时,噪音的协同作用对转录因子活性的影响强于耦合细胞构形的影响。(本文来源于《广西师范学院》期刊2011-05-23)
钙离子体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通过滑石纯矿物实验,考查钙离子作用下羧化壳聚糖对滑石可浮性影响。结果表明:滑石天然可浮性较好,在pH值为2~12时以MIBC为起泡剂进行浮选,回收率均在90%以上;酸性条件下(p H<5)羧化壳聚糖对滑石的抑制效果显着,随着pH值的升高羧化壳聚糖对滑石的抑制能力逐渐减弱。而钙离子作用时,碱性条件下羧化壳聚糖对滑石的抑制效果显着。结合吸附量和Zeta电位测试,溶液化学计算表明,在碱性条件下钙离子溶解组分以Ca~(2+)和Ca(OH)~+的形式吸附在荷负电的滑石表面,并在滑石表面产生钙位点,减小滑石与羧化壳聚糖之间的静电斥力,促进羧化壳聚糖在滑石表面吸附,实现羧化壳聚糖在弱碱性条件下对滑石的抑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钙离子体系论文参考文献
[1].从金瑶,王维清,林一明,崔雅婷,郑禹.油酸钠体系下钙离子活化石英浮选机理研究[J].非金属矿.2018
[2].冯其明,张程,张国范,刘诚,石晴.钙离子体系下羧化壳聚糖对滑石浮选行为影响[J].中国有色金属学报.2018
[3].赵微微,陈耀,刘樟,王毅琳.Gemini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EDTA混合体系的聚集行为及钙离子对混合体系的影响[C].中国化学会第十五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集(第一分会).2015
[4].张海丰,于海欢,郑程,宋连法.铁钙离子共存体系对MBR运行影响研究[J].硅酸盐通报.2015
[5].谭军军.钙离子诱导羟基磷灰石纳米棒水相油相分散体系转变[C].中国化学会第十四届胶体与界面化学会议论文摘要集-第4分会:胶体分散与多组分体系.2013
[6].张青.褐藻胶钙离子交联体系肠溶空心硬胶囊制备技术[D].中国海洋大学.2013
[7].杨英.浓缩诱导含钙离子的海藻酸钠与高酯果胶体系胶凝及其应用的研究[D].江南大学.2012
[8].刘宝全,王剑锋,赵小菁,张丽影,张艳梅.基于超分子体系的钙离子跨膜信号转导研究[C].全国第十六届大环化学暨第八届超分子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2012
[9].王莹.噪声诱导的钙离子体系随机共振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
[10].张秀芝.钙离子和耦合钙离子体系的动力学行为研究及对转录因子的调控机制[D].广西师范学院.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