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并发签名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多方并发签名,公平性,双线性对,随机预言模型
并发签名论文文献综述
叶青,杨赟,郑世慧,常利伟,肖达[1](2014)在《公平的多方并发签名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Tonien等在ISC2006上首次提出了多方并发签名体制,但Xie和谭指出Tonien等的方案并不满足公平性,进而分别重新构造了多方并发签名方案。分别对Xie和谭的多方并发签名方案进行了分析,指出他们的方案也不满足公平性,进而正式定义了公平多方并发签名的安全模型,并基于双线性对及多方密钥协商技术重新构造了一个多方并发签名方案。分析表明,在随机预言模型下,假设CDH问题是难解的,新方案同时满足正确性、不可伪造性、模糊性、并发性和公平性,并且与同类方案相比,新方案在签名长度、计算量、通信代价方面效率较高。(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4年03期)
叶青[2](2013)在《并发签名的设计及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商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由于数字化产品易于复制,交易又在极其复杂的网络上进行,所以电子商务也蕴含一定的危险性。公平高效地进行交易一直是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公平交易协议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基本保障。公平交易协议是研究如何在两个互不信任的网络实体之间进行公平、有效地交易电子数据的一类安全协议,它确保交易的任何一方在任何时候都不占有任何优势,交易的最终结果是要么双方都得到对方的物品,要么双方都没有得到对方的物品。目前的公平交易协议主要使用可信第叁方(TTP)来保证公平性,但TTP参与协议却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并发签名的提出为设计公平交易协议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其不需TTP的参与即可较公平地交换签名,大大提高了协议的执行效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很多并发签名方案,并应用并发签名设计了一些新的密码算法和公平交易协议。这些研究成果使得并发签名的安全性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使得并发签名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这些成果大多研究的是只有两个交易方的双方并发签名,而关于更为实用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多方并发签名的研究成果却很少,并且这少数的多方并发签名方案也存在安全性缺陷;虽然已有研究成果将并发签名与签密技术结合,提出了基于身份的并发签密方案,但该方案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不足;虽然基于并发签名设计的各种公平交易协议层出不穷,但是这些公平交易协议大多是适用于数字商品交易场景的,适用于其他应用场景的基于并发签名的公平交易协议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另外,基于并发签名设计的用于数字商品交易的公平交易协议也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在并发签名及其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目的即是研究并发签名及其应用,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叁个方面:双方并发签名、多方并发签名、并发签名的应用。具体的创新工作如下:1、双方并发签名方面,将Susilo等提出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进行逐步推广,并提出一个完美并发签名算法的通用构造。通过该通用算法可以产生近百种新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这些新算法不仅与Susilo等提出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同样安全高效,而且比Susilo等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用途更为广泛,可以与具体的协议结合形成具有隐私保护的完美并发签名方案,而Susilo等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则不能。2、多方并发签名方面,首先指出当前的多方并发签名方案都不满足公平性,进而形式化定义了公平多方并发签名的安全模型,并基于双线性对和多方密钥协商技术重新构建了一个多方并发签名方案。分析表明,新方案不仅弥补了当前多方并发签名方案的公平性缺陷,而且由于使用多方密钥协商技术取代环签名技术来构建方案,与同类方案相比,新方案在签名长度、计算量、通信代价方面效率较高。3、并发签名的应用方面,首先指出Liu等的基于身份的并发签密方案并不满足公平性,进而基于双线性对重新设计了一个基于身份的并发签密方案。新方案不仅弥补了Liu等方案的公平性缺陷,而且所需的计算量也小于Liu等方案。其次,分析指出罗铭等和孙艳宾等的并发签密方案由于设计思路存在相同的模糊性方面的缺陷,因而基于他们的方案设计的公平交易协议也是不公平的,进而,基于签密的概念和并发签名的概念,采用新的思路,利用双性对重新构造了一个并发签密方案,并基于该方案重新设计了一个公平交易协议。分析表明,新协议不仅能保证用户交易的公平性,并且在计算代价和通信代价方面效率较高。另外,将并发签名与网络易货场景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基于并发签名的网络易货协议。该协议不仅能在可信第叁方不参与的情况下保证双方易货交易的公平性,而且快递人员交货时不必与收货方直接谋面,从而保护了收货方的隐私。另外,交易双方之间、交易方与快递人员之间的交流也简洁高效。(本文来源于《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3-08-28)
叶青,谷利泽,郑世慧,肖达,吕昕睿[3](2013)在《基于并发签名的网络易货协议》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目前易货网站无法保证用户交易公平性的现状,提出了一种网络易货协议.协议双方用户基于完美并发签名在网上进行双方签名的公平交换,在签名交换完成并且双方签名生效后,每个用户将自己欲交换的物品交给邮递人员,由邮递人员将物品送至对方.协议引入了"保密柜"的概念,收货方公开其保密柜地址而不是其真实通信地址,快递人员与之交流的是收货方的保密柜,而不是收货方本人,从而保护收货方的隐私.研究分析表明,协议无需可信第叁方的参与即可让双方用户公平地交易实物,并且能够为用户提供有效的隐私保护.协议只需用户与用户之间发送3条消息,用户与快递人员交互1次,简洁高效.(本文来源于《沈阳工业大学学报》期刊2013年03期)
刘奎,梁向前,李晓琳[4](2013)在《用基于身份的环签密构造的并发签名方案》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身份的环签密算法兼具基于身份的密码体制与签密技术高效性的优点,同时具备环签名的模糊性。针对罗铭等提出的基于签密的公平交换协议(罗铭,邹春华,胡军,等.基于签密的公平交易协议.通信学报,2010,31(8A):146-150)中公平性水平与算法效率不高的问题,新方案引入了一个更加高效的基于身份的环签密算法,并将绑定签名身份与解密密文分开处理,构造了一种新的并发签名方案,并基于该方案构造了一个公平交换协议。分析表明,该方案克服了原方案公平性的不足,并在算法效率上有所提高,能很好地应用在电子支付、合同签署等电子商务活动中。(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应用》期刊2013年05期)
景旭[5](2011)在《并发签名在公平交换协议中的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商务是基于Internet在双方或者多方之间进行有形或者无形的商品交换活动,因此如何实现公平交换在电子商务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公平交换协议是网络上实现公平交换的理论基础,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现如今的公平交换协议大多依靠可信第叁方提供公平性,但可信第叁方却有其不可忽视的缺点,如何抛弃可信第叁方构造公平交换协议成为当今公平交换协议研究的热点,并发签名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2004年,Chen等人第一次提出并发签名的概念,利用并发签名可以无须可信第叁方构造公平交换协议,极大地提高了公平交换协议的运行效率。本论文主要对并发签名和如何基于并发签名构建公平交换协议进行研究。主要做的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1.给出了协议公平性的合理定义,介绍了公平交换协议模块化分析方法。2.对叁个具有代表性的两方并发签名(Concurrent Signature、Perfect Concurrent Signature、improved Perfect Concurrent Signature)的算法组成、协议构造和安全性做了详细的介绍。李云峰在他的博士论文中提出了并发签名可追踪性这一概念,并指出当今的并发签名都不具有可追踪性并可能因此遭受攻击,因此他提出了一个具有可追踪性的并发签名方案。本论文根据此方案设计了一个可以实现实物交换的公平交易协议。3.对现有的多方并发签名方案做了介绍,并将并发签名可追踪性概念引入到多方并发签名方案中,分析发现其也不满足可追踪性要求,并设计了一种针对多方并发签名可追踪性的攻击方法。基于此,本论文对现有的多方并发签名进行了改进,使其满足可追踪性要求,并以改进后的多方并发签名方案为基础设计了一个无需可信第叁方并可以实现多方合同签署的公平交换协议。4.介绍了单元环交换的概念,基于单元环交换的多方并发签名通信量只有常数量级O(n),并且传统的多方并发签名也可以由单元环上的多方并发签名复合而成。本论文根据具有可追踪性的并发签名方案设计了一个基于单元环交换的多方并发签名。(本文来源于《西南交通大学》期刊2011-05-01)
高胜楠[6](2011)在《并发签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使得电子交易业务正以前所未有的广度与深度日益融入到日常生活中去,然而,互联网本身所固有的不安全性,为保障交易过程中的公平性带了新的挑战。所谓公平性,是指交易的参与者无法使用不正当的手段牟取比其他人更多的利益。作为密码学的重要问题之一,数字签名的公平交换问题是指彼此互相不信任的交易者要在网络上公平的交换自己的数字签名。这里,公平性保证了交易完成之后,双方都能够得到对方的有效签名,或者双方什么也得不到。近年来,数字签名的公平交换问题的研究越来越受到密码学界的青睐。并发签名(Concurrent Signatures)的概念由Chen, Kulda,和Paterson等人首次提出的,其设计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更具可行性的解决方案给需要公平交换彼此数字签名的双方。由于并发签名具有其他签名方案所不可比拟的良好特性,使其在数字签名的公平交换及电子商务领域中均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并发签名为互联网上互不信任的通信双方提供了一种较之以往更为公平高效的交换数字签名的方式。目前国内外关于并发签名的相关研究非常活跃。在本论文中,我们首先给出了对马昌社等人提出的一个乐观公平交换协议的攻击方案,并对马昌社等人的方案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方案在安全性方面得到了提高。其次,对多种并发签名体制进行分析后,针对目前并发签名体制中交易双方存在的权利不公平性,我们基于Schnorr签名体制和分割技术构造了一个实现签名的发起者与签名响应者之间强公平性的并发签名方案,通过安全性分析证明我们的方案是公平且安全可靠的。另外,由于环签名所具有的匿名性使得签名者对于自己产生的签名无法认证,因此,论文基于环签名构造出了一个安全可靠的基于身份的并发签名方案,该并发签名是可以实现自认证的。(本文来源于《北方工业大学》期刊2011-04-11)
王子午,叶顶锋[7](2010)在《单元环上的多方并发签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方并发签名由并发签名衍生而来,用于解决多方公平交易电子签名问题。本文指出,在解决多方公平交易的一类特殊结构,单元环交易的时候,可以采用新的签名方案取代传统的多方并发签名,在不失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交易的效率。(本文来源于《信息网络安全》期刊2010年10期)
孙艳宾,谷利泽,孙燕,卿斯汉,杨义先[8](2010)在《基于并发签名的公平交易协议的分析与改进》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一个基于完美并发签名的公平交易协议,分析指出此协议在假设参与双方都诚实可信的情况下不满足不可滥用性,即双方交换2个模糊签名及相关交易数据后,在秘密消息公布之前,任何人都能辨认出是谁签了哪一个签名。进而,提出了一个新的改进方案,改进的方案不仅弥补了原方案的缺陷,实现了不可滥用性,同时保持了原协议的公平性、不可否认性以及简洁高效的特性。(本文来源于《通信学报》期刊2010年09期)
王子午,叶顶锋[9](2010)在《单元环上的多方并发签名》一文中研究指出多方并发签名由并发签名衍生而来,用于解决多方公平交易电子签名问题。本文指出,在解决多方公平交易的一类特殊结构,单元环交易的时候,可以采用新的签名方案取代传统的多方并发签名,在不失安全性的情况下提高交易的效率。(本文来源于《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期刊2010-09-17)
谭肖[10](2010)在《具备非联接性的公平多方并发签名体制》一文中研究指出并发签名体制作为一种特殊的数字签名公平交换协议,自2004年Chen et al.在欧洲密码学会上提出以来,并发签名体制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运行这类协议使得交易双方或者同时获得对方的数字签名,或者都未得到,保证了交易事务的原子特性。与传统的数字签名交换协议相比,并发签名不需依赖可信第叁方,不需假设交易方间具有相近的计算能力,具备更少的计算量和更高的通信效率。目前的研究大多是针对两方的并发签名体制,适用于多方的并发签名体制尚未完全建立,其公平性和安全性问题仍需得到有效地解决。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较好地解决了多方模型下的密钥石控制均衡性问题和公平性问题:在并发签名中,各个用户需要分别产生与某个额外的秘密信息(称作密钥石)绑定的模糊签名,然后通过公布密钥石,使得所有的模糊签名与对应的签名者同时绑定在一起。而在传统模型下,密钥石的产生和发布是由会话的发起方完成的,应答方对密钥石没有任何控制权限。论文对传统模型进行了修改,使得密钥石必须在各个用户的协同计算下产生,赋予了各个用户均等的密钥石控制权限。同时针对Tonien et al.的多方并发签名体制中存在的公平性问题,保证了最终签名必须在所有用户公布密钥石后才能进行验证,排除了模糊签名在公布了部分密钥石后无法同时完成绑定的可能。(2)首次实现了多方模型下具备非联接性的并发签名体制:已知的多方并发签名中都含有密钥石的信息,一方面增加了验证签名的计算损耗,另一方面也留下了用户们运行并发签名的痕迹。通过引入非联接性,可使最终签名的形式转化成不包含任何密钥石信息的普通签名,各个用户的签名可独立进行验证,同时也更好地保护了签名者的隐私。(3)首次在标准模型下证明了协议的安全性:已有的并发签名的安全性证明都是基于随机预言模型,但它作为一种假想模型,在实际应用中只能使用提供类似功能的密码构件进行替换(通常是抗碰撞的哈希函数)。标准模型下的安全性证明能保证协议在实际应用中的安全性,满足更高的安全要求。(本文来源于《复旦大学》期刊2010-05-15)
并发签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电子商务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由于数字化产品易于复制,交易又在极其复杂的网络上进行,所以电子商务也蕴含一定的危险性。公平高效地进行交易一直是电子商务的基本要求。公平交易协议正是实现这一要求的基本保障。公平交易协议是研究如何在两个互不信任的网络实体之间进行公平、有效地交易电子数据的一类安全协议,它确保交易的任何一方在任何时候都不占有任何优势,交易的最终结果是要么双方都得到对方的物品,要么双方都没有得到对方的物品。目前的公平交易协议主要使用可信第叁方(TTP)来保证公平性,但TTP参与协议却有不可忽视的缺点。并发签名的提出为设计公平交易协议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其不需TTP的参与即可较公平地交换签名,大大提高了协议的执行效率。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者提出了很多并发签名方案,并应用并发签名设计了一些新的密码算法和公平交易协议。这些研究成果使得并发签名的安全性和效率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也使得并发签名的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但同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这些成果大多研究的是只有两个交易方的双方并发签名,而关于更为实用和具有普遍意义的多方并发签名的研究成果却很少,并且这少数的多方并发签名方案也存在安全性缺陷;虽然已有研究成果将并发签名与签密技术结合,提出了基于身份的并发签密方案,但该方案安全性方面还存在不足;虽然基于并发签名设计的各种公平交易协议层出不穷,但是这些公平交易协议大多是适用于数字商品交易场景的,适用于其他应用场景的基于并发签名的公平交易协议还有待进一步开发,另外,基于并发签名设计的用于数字商品交易的公平交易协议也仍然存在一些安全问题。因此,在并发签名及其应用方面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深入研究。本文目的即是研究并发签名及其应用,研究内容可以分为叁个方面:双方并发签名、多方并发签名、并发签名的应用。具体的创新工作如下:1、双方并发签名方面,将Susilo等提出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进行逐步推广,并提出一个完美并发签名算法的通用构造。通过该通用算法可以产生近百种新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这些新算法不仅与Susilo等提出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同样安全高效,而且比Susilo等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用途更为广泛,可以与具体的协议结合形成具有隐私保护的完美并发签名方案,而Susilo等的完美并发签名算法则不能。2、多方并发签名方面,首先指出当前的多方并发签名方案都不满足公平性,进而形式化定义了公平多方并发签名的安全模型,并基于双线性对和多方密钥协商技术重新构建了一个多方并发签名方案。分析表明,新方案不仅弥补了当前多方并发签名方案的公平性缺陷,而且由于使用多方密钥协商技术取代环签名技术来构建方案,与同类方案相比,新方案在签名长度、计算量、通信代价方面效率较高。3、并发签名的应用方面,首先指出Liu等的基于身份的并发签密方案并不满足公平性,进而基于双线性对重新设计了一个基于身份的并发签密方案。新方案不仅弥补了Liu等方案的公平性缺陷,而且所需的计算量也小于Liu等方案。其次,分析指出罗铭等和孙艳宾等的并发签密方案由于设计思路存在相同的模糊性方面的缺陷,因而基于他们的方案设计的公平交易协议也是不公平的,进而,基于签密的概念和并发签名的概念,采用新的思路,利用双性对重新构造了一个并发签密方案,并基于该方案重新设计了一个公平交易协议。分析表明,新协议不仅能保证用户交易的公平性,并且在计算代价和通信代价方面效率较高。另外,将并发签名与网络易货场景相结合,提出了一个基于并发签名的网络易货协议。该协议不仅能在可信第叁方不参与的情况下保证双方易货交易的公平性,而且快递人员交货时不必与收货方直接谋面,从而保护了收货方的隐私。另外,交易双方之间、交易方与快递人员之间的交流也简洁高效。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并发签名论文参考文献
[1].叶青,杨赟,郑世慧,常利伟,肖达.公平的多方并发签名方案[J].通信学报.2014
[2].叶青.并发签名的设计及应用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13
[3].叶青,谷利泽,郑世慧,肖达,吕昕睿.基于并发签名的网络易货协议[J].沈阳工业大学学报.2013
[4].刘奎,梁向前,李晓琳.用基于身份的环签密构造的并发签名方案[J].计算机应用.2013
[5].景旭.并发签名在公平交换协议中的应用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1
[6].高胜楠.并发签名的理论与应用研究[D].北方工业大学.2011
[7].王子午,叶顶锋.单元环上的多方并发签名[J].信息网络安全.2010
[8].孙艳宾,谷利泽,孙燕,卿斯汉,杨义先.基于并发签名的公平交易协议的分析与改进[J].通信学报.2010
[9].王子午,叶顶锋.单元环上的多方并发签名[C].全国计算机安全学术交流会论文集·第二十五卷.2010
[10].谭肖.具备非联接性的公平多方并发签名体制[D].复旦大学.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