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采样状态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快感缺失,亚临床抑郁,期待性愉快体验,即时性愉快体验
采样状态论文文献综述
张雨婷,黄挚靖,陈雪蕾,李旭[1](2019)在《状态与特质愉快体验在亚临床抑郁群体中的分离:来自体验采样研究的证据》一文中研究指出快感缺失指的是愉快体验程度的降低和缺失,是抑郁症的核心症状之一。快感缺失可分为期待性愉快体验缺失和即时性愉快体验缺失两个成分,过去大量的研究都围绕即时性愉快体验,对抑郁群体期待性愉快体验的研究比较少。前人研究主要采用实验室研究或自我报告量表,难以反映个体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愉快体验水平,体验采样法(Experience Sampling Method)可以记录个体在现实生活中的瞬时情绪体验,并提供情绪动态变化的信息。本研究根据贝克抑郁量表(Beck Depression Inventory-II, BDI-II)筛选出亚临床抑郁个体(n=46, BDI-II> 19)和对照组(n=47, BDI-II <14),所有被试均完成为期14天、每天3-4次的日常情绪体验采样。采样内容包括期待性愉快体验和即时性愉快体验。在进行情绪采样前,每位被试需先完成时间性愉快体验量表和思维反刍量表,用以评估特质水平上的愉快体验和反刍思维。多层线性模型分析结果表明亚临床抑郁个体的状态期待性愉快体验和即时性愉快体验均显着低于对照组,γ01=-0.633,SE=0.297;γ01=-0.755, SE=0.232;特质水平上的期待性愉快体验和即时性愉快体验组间差异均不显着, t(91)=1.200, p=0.233;t (91)=0.862, p=0.391。回归模型的结果表明状态期待性愉快体验能显着预测亚临床抑郁个体的反刍思维严重程度,β=-0.51, p=0.005。综上,本研究表明亚临床抑郁个体仅在状态性愉快体验表现出功能缺损,且状态期待性愉快体验显着预测思维反刍,提示状态期待性愉快体验与抑郁相关症状的密切关系,为抑郁群体的快感缺失研究提供了新的证据。(本文来源于《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期刊2019-10-19)
王晓帆,林飞,方晓春,张新宇,杨中平[2](2019)在《基于高采样率状态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数字控制系统延时补偿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中,由于逆变器开关频率较低,数字控制延时限制了电流闭环的控制带宽。针对大功率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的运行特点,分析了控制延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应用高采样率-低开关频率的控制方法大幅减小了采样延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流控制性能,利用改进Z变换理论在离散域对高采样率控制方法进行了建模分析,并提出一种基于高采样率观测器的延时补偿方法。Matlab/Simulink仿真和大功率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补偿方法可以加快电流控制的动态响应并减小稳态电流纹波。(本文来源于《铁道学报》期刊2019年09期)
吕春婉,任寒景,欧阳正勇,陈剑,吴泽浩[3](2019)在《一类不确定随机非线性系统的采样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与观测误差的收敛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实际系统中普遍存在各种干扰和不确定性因素,并且对控制系统的性能造成负面影响,因此设计对干扰和不确定性具有优异估计性能的观测器显得尤为重要.针对一类具有采样输出的不确定随机非线性系统,设计相应的采样扩张状态观测器用于在线估计不可量测状态和影响系统性能的随机总干扰.所估计的随机总干扰包含系统内部未建模动态、统计特性未知的外部有界噪声干扰以及不确定性因素的非线性耦合作用.在每个采样区间内,设计一个输出预估器用于估计实际输出,相应的输出估计值用于采样扩张状态观测器的设计.证明了所设计的采样扩张状态观测器对不可量测状态和随机总干扰的观测误差的均方收敛性.最后,一个具体仿真实例用于证实理论结果.(本文来源于《数学的实践与认识》期刊2019年13期)
殷蔚翎,何思阳,王帅,黄力,陈浩[4](2019)在《导线运动状态识别和导线倾角参量采样策略技术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输电线路覆冰监测中,为保证传感器测量的精确性,故引入导线运动状态识别概念,实现在稳定状态下对输电线路力学参数进行采样的目的。本文通过模拟导线运动状态试验,分析导线运动状态,判断导线运动状态是否满足传感器的采样条件,并提出相应的导线倾角参量采样策略,从而保证采样数据的准确性。(本文来源于《科技风》期刊2019年06期)
戴明哲[5](2019)在《基于相对状态测量的多智能体系统采样控制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近些年来,多智能体协同控制已经成为控制理论领域的重要研究主题。其主要关注点在于,在信息交互下所有个体如何去进行协同合作以实现控制目标。作为协同控制的核心问题,多智能体分布式采样控制吸引了大量研究者的关注。每个个体装配的传感器如何采样来更新控制器以实现控制目标,这是其中的技术关键。本文主要研究基于相对状态测量的分布式采样控制理论,提出了基于时间触发、事件驱动和自驱动分布式采样控制策略,探讨在不同的采样机制下的多智能体系统动力学行为分析。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基于相对位置测量的任意采样分布式控制协议,我们研究了二阶多智能体系统在领导-跟随者拓扑下的动力学行为,将一致性和包围控制统一到了同样的框架下。本文分别进行了网络具有单个领导者情况下的一致性分析和具有多个领导者情况下的包围控制分析,并基于Hermite-Biehler定理将理论推广到有向任意弱连通拓扑。严格的数学证明确保了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使系统在不同的拓扑连接下分别达到不同的控制目标,在这样的策略中采样时间间隔的大小可以任意选择。这可以适用于采样抖动、数据丢包等带来实际信息采样交互周期发生变化的场景,这拓展了传统的时间触发分布式采样控制理论,使其具有更广泛的适应性。基于组合式相对状态测量的事件驱动和自驱动采样控制协议和算法,我们提出了具有较低系统资源消耗的新策略来调度控制器和传感器,以解决一阶和二阶多智能体系统的一致性问题。所提出的事件驱动策略要求每个智能体集中处理所有关联的相对状态信息,通过所设计的触发条件来判定是否进行控制器更新。相比周期采样控制,这种算法能大大降低控制器更新次数,从而节约系统资源。所提出的自驱动采样控制协议则进一步避免了传感器周期检测相对状态信息的要求,确保其只在事件触发时刻进行采样,这进一步降低了传感器的负载,利用计算的复杂度提升换取了传感器负载的降低。组合相对状态测量的事件驱动和自驱动采样控制,对控制器和传感器的不同调度方式,适应于各类资源可利用程度不同的场景,都降低了系统资源消耗。基于分离式相对状态测量的边事件驱动和边自驱动采样控制协议和算法,我们提出了不同于上面组合式方案的新策略来调度控制器和传感器,以解决耦合调和振子的同步控制问题。所提出的边事件驱动控制协议和算法中,不同信息边之间互不影响的单独判定事件驱动触发条件。相比于组合相对状态测量,这是一种不同的传感器和控制器的调度方式,适应于传感器资源可利用程度不同的其他场景。所提出的异步触发边事件驱动方案,可以使得信息边两端控制器被异步更新。进一步考虑时滞的影响,为了确保参数选择的自由度,我们提出了同步触发的边事件驱动方案,使得信息边两端控制器在每次事件时刻被同步更新。相比于周期采样控制,这能降低控制器更新次数。为了减少传感器采样次数,本文提出了两种同步触发的边自驱动分布式采样控制算法,其对传感器和控制器不同的调度方式,均可以保证二者触发采样的次数减少从而节约系统资源。基于相对状态测量的积分型边事件驱动和边自驱动采样控制协议和算法,我们提出了具有较宽松触发条件的新策略来调度控制器和传感器,以解决一类非线性多智能体系统的同步控制问题。在所提出的事件触发条件中,只需要在给定的积分时间区间内测量误差的累积小于给定的触发条件即可,这放松了对测量误差的要求,比非积分型的传统事件驱动方案的事件触发频率更低,更节约系统资源。而且所给出的触发条件包含状态信息和指数函数项,是一种状态依赖和时间依赖相结合的混合触发方案,这能有效的确保系统不发生Zeno行为。为了进一步降低传感器测量相对状态的负载,本文进一步设计了积分型边自驱动采样控制算法,从而使得控制器和传感器都零星的执行操作,进一步节约传感器采样的资源消耗。(本文来源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期刊2019-01-01)
于彦凤,姚张春,孙锋[6](2018)在《分析采样设施在线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分析采样设施越来越受到重视。对分析采样设施的在线状态进行监测,可以降低其运行成本,提高其运行效率。本文将具体探讨分析采样设施在线状态检测和故障诊断路径,希望能为相关人士提供一些参考。(本文来源于《当代化工研究》期刊2018年12期)
杨过[7](2016)在《基于随机采样的复杂网络状态观测器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人类在生产活动的过程中往往会引入数字化设备,所以在使用这些设备传输信息的过程中,就不得不引入数字采样的过程。再者,由于我们只有通过采样的方法才能进行数字通信,以此连接起数字设备,因此研究采样控制对人们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我们知道复杂网络的一些特性反映出了自然界的一些独有特性,深入的了解复杂网络的特性对人类生产,社会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也在近年引起了国内外大量学者专家的广泛关注,其中对于复杂网络状态观测器的研究是其主要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基于Lyapunov稳定性理论,针对多频采样的复杂网络状态观测器进行了主要研究。本文主要工作如下:一、考虑状态耦合的复杂网络,用采样的方式获取节点输出信息设计状态观测器。其中,采样过程为多个已知发生概率满足贝努利分布的r个固定采样周期随机切换发生,并且在信号传输过程中考虑未知扰动。设计了一种新的自适应比例积分控制器,来控制节点的观测器输出值,其中将节点的状态误差以及节点的输出误差作为积分控制的反馈信号,并且以节点的输出信号误差作为比例控制的反馈输入信号。设计过程根据Lyapunov-Krasovskii稳定性理论,以及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给出观测器稳定性理论。最后通过数值仿真给出,设计的观测器的可行性以及相比于简单的比例控制器的优越性。二、考虑输出耦合的复杂网络,通过采样获取节点输出值,在设计的状态观测器观测值的输出端,也引入观测值的采样,并将其作为状态观测器的输入反馈之一。同时,采样的过程是通过信号输入时的时变时延的作为采样过程,时变时延的上下界已知。对于采样过程的不同采样周期的发生概率,设定为满足贝努利分布且概率已知。然后,根据LyapunovKrasovskii泛函来处理,包含时变时延复杂网络的稳定性分析。通过线性矩阵不等式(LMIs)求出适合的控制器参数,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设计的观测器的可行性。叁、考虑满足马尔科夫过程切换拓扑的输出耦合复杂网络,通过采样的形式获取节点的输出信息构建复杂网络的状态观测器并且采样的过程沿用上一研究内容的采样过程,但在采样过程中考虑时滞相关的噪声。并且考虑系统结构,设计了分布式状态观测器。设计分布式的状态观测器时则根据实时的拓扑进行状态估计。然后通过Lyapunov-Krasovskii稳定性理论,It(?)积分公式以及LMIs,求得使观测器可观测的稳定性理论,最后通过数值仿真验证了理论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南京邮电大学》期刊2016-11-18)
王少芳,刘广一,黄仁乐,秦帅[8](2016)在《多采样周期混合量测环境下的主动配电网状态估计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主动配电网中远程终端单元(RTU)、相量测量单元(PMU)与高级量测体系(AMI)多采样周期量测数据长期共存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种基于RTU,PMU,AMI混合量测的主动配电网状态估计混合算法。该混合算法由非线性静态状态估计、线性静态状态估计与线性动态状态估计3种算法组成。线性动态状态估计与线性静态状态估计利用PMU量测与RTU量测,实时跟踪系统注入节点有功功率与无功功率的变化,在非AMI量测的采集时刻,为非线性静态状态估计提供高精度的虚拟量测。所提算法缩短了非线性静态状态估计的计算周期,提高了非线性静态状态估计的精度,提升了对主动配电网运行状态的预测能力。通过算例仿真,验证了所提算法的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力系统自动化》期刊2016年19期)
肖利群,李云川,李燕[9](2016)在《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电力负荷采样概率分布估计》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长期电力负荷预测中存在的预测准确度不高的问题,提出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电力负荷采样概率分布估计预测方法。首先,对电力负荷时间序列预测的回声状态网络模型进行研究,在构建网络训练集和测试集的基础上,利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实现数据维度降低,提高预测效率;其次,为提高预测准确度,采用分布估计算法对模型参数进行优化,同时为提高分布估计算法性能,基于Gibbs采样方式构建Markov链特征的概率条件分布模型,实现联合概率分布逐渐逼近;最后,通过在标准测试函数和法国电力负荷实测数据上的实验对比,验证所提算法有效性。(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16年18期)
杨健康,李红领,杨新旺,尚世锋[10](2016)在《基于有限状态机的串行通信采样数据分析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物理层波形的串行通信测试方法是通过对物理层波形的采样并分析得到数据链路层数据。根据CAN总线和RS232的协议结构,各数据域的前后相关且状态有限,采用有限状态机对数据流进行扫描分析可实现数据的快速处理。(本文来源于《计算机与数字工程》期刊2016年08期)
采样状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在轨道交通牵引传动系统中,由于逆变器开关频率较低,数字控制延时限制了电流闭环的控制带宽。针对大功率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的运行特点,分析了控制延时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并应用高采样率-低开关频率的控制方法大幅减小了采样延时。为了进一步提高电流控制性能,利用改进Z变换理论在离散域对高采样率控制方法进行了建模分析,并提出一种基于高采样率观测器的延时补偿方法。Matlab/Simulink仿真和大功率永磁同步牵引电机的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补偿方法可以加快电流控制的动态响应并减小稳态电流纹波。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采样状态论文参考文献
[1].张雨婷,黄挚靖,陈雪蕾,李旭.状态与特质愉快体验在亚临床抑郁群体中的分离:来自体验采样研究的证据[C].第二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2019
[2].王晓帆,林飞,方晓春,张新宇,杨中平.基于高采样率状态观测器的永磁同步牵引电机数字控制系统延时补偿方法[J].铁道学报.2019
[3].吕春婉,任寒景,欧阳正勇,陈剑,吴泽浩.一类不确定随机非线性系统的采样扩张状态观测器设计与观测误差的收敛性分析[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9
[4].殷蔚翎,何思阳,王帅,黄力,陈浩.导线运动状态识别和导线倾角参量采样策略技术研究[J].科技风.2019
[5].戴明哲.基于相对状态测量的多智能体系统采样控制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9
[6].于彦凤,姚张春,孙锋.分析采样设施在线状态检测及故障诊断分析[J].当代化工研究.2018
[7].杨过.基于随机采样的复杂网络状态观测器设计[D].南京邮电大学.2016
[8].王少芳,刘广一,黄仁乐,秦帅.多采样周期混合量测环境下的主动配电网状态估计方法[J].电力系统自动化.2016
[9].肖利群,李云川,李燕.基于回声状态网络的电力负荷采样概率分布估计[J].电气应用.2016
[10].杨健康,李红领,杨新旺,尚世锋.基于有限状态机的串行通信采样数据分析方法[J].计算机与数字工程.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