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冷却论文-王振鹏

局部冷却论文-王振鹏

导读:本文包含了局部冷却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冷轧带钢,板形,分段冷却,对流换热系数

局部冷却论文文献综述

王振鹏[1](2017)在《轧辊分段冷却局部换热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板形是衡量冷轧板带质量的重要指标,带钢板形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带钢质量的高低。常用的板形控制方法可以消除一些常见的非高次项板形缺陷,但还不足以消除局部高次浪形的板形缺陷,轧辊分段冷却控制是非常有效的解决办法。目前分段冷却控制板形方法越来越受到重视,已经成为宽带冷轧机中板形控制的最重要手段之一。轧辊分段冷却换热研究的核心是辊身不同段的热对流换热系数,基于此,本文利用有限元软件建立轧辊局部的换热模型,以此来探究轧辊局部的换热特性。首先,分段冷却控制系统是一个复杂的冷却系统,本文以1650mm冷轧机为基础,分析了分段冷却控制板形的原理及结构特点,并对其喷射梁进行了设计。在此基础上建立更加高效的分段冷却控制系统模型,该模型把复杂的分段冷却控制问题简化为单变量的控制问题,简化了分段冷却控制器的设计。其次,分段冷却换热研究的核心就是工作辊不同位置的热对流换热系数。本文建立叁维模型,应用流体计算软件FLUENT进行数值模拟计算。模拟了工作辊局部的表面换热系数分布情况,并详细地讨论冷却液的物性和喷射梁结构参数对工作辊换热特性的影响规律。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各个影响因子对换热系数的影响程度及排序,并讨论在如何提高换热系数方面各个因素的潜力,从而为提高冷却液的冷却效率研究奠定基础。最后,结合实际工厂的现状,通过模拟喷嘴间距在L=52mm和L=26mm两种情况下的对流换热,得出两种间距下工作辊表面的换热情况以及温度的分布,为工厂实际调整提供理论基础。(本文来源于《燕山大学》期刊2017-05-01)

周君辉,张靖周[2](2016)在《气膜孔局部堵塞对叶片压力面冲击-扰流柱-气膜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气膜孔局部堵塞对叶片压力面上射流冲击-扰流柱-气膜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堵塞位置和堵塞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气膜孔内无堵塞还是存在局部堵塞情形,随着吹风比增大,综合冷却效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低的吹风比下,气膜孔出口-尾缘局部堵塞的综合冷却效率略低于无堵塞气膜孔,而在气膜孔进口-前缘和气膜孔出口-前缘的局部堵塞则导致综合冷却效率有较为轻微的上升;在高吹风比下,位于气膜孔出口-前缘和气膜孔进口-前缘的局部堵塞能够抑制气膜射流与主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卵形涡,从而冷却效率下降较少,而气膜孔出口-尾缘的局部堵塞则导致综合冷却效率降低较多;堵塞比对壁面沿程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呈现非单调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冲击-扰流柱-气膜整体式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取决于内部强化传热和外部气膜防护的多重作用机制。(本文来源于《航空学报》期刊2016年09期)

陈北荣[3](2016)在《凹印机冷却辊的故障分析与局部改造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某凹印机在生产过程中发现冷却辊存在设计缺陷,运行超过1年以后,冷却辊传动侧位置陆续出现异常的振动现象,造成机器故障停机。经过对冷却辊的解体与分析,找到故障产生的原因,通过对局部结构的加固改造,使问题得到解决。(本文来源于《常州工学院学报》期刊2016年01期)

魏鑫[4](2016)在《缸盖冷却水腔局部结构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气缸盖作为燃烧室最重要的受热零部件之一,长期承受较高的热载荷、机械约束及周期性的爆发压力,容易发生疲劳失效,从而影响内燃机的整体寿命。本文以数值仿真为主要手段,通过改变缸盖内部水套的局部结构,探究水套结构参数对缸盖温度场分布和高周疲劳安全系数的影响,并提出了一种结构优化的方案。本文的主要工作如下:1.建立某六缸机型的一缸一盖模型,进行网格划分,施加流动与传热边界条件,通过流固耦合计算得到温度场分布,与测温试验进行比较,验证了数值模型的有效性;2.以单缸模型作为研究对象,施加机械载荷和周期性爆发压力载荷,并以流固耦合计算得到的温度场作为热载荷,通过热机耦合计算得到缸盖高周疲劳易失效区域,并针对该区域提取主要结构参数,确定计算分析范围;3.基于上述计算模型,探索水套不同结构参数水平下,缸盖温度场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对易失效区域进行局部结构的变化,以缸盖最高温度、火力面最高温度、研究区域典型节点温度值为评价指标的缸盖温度场的分布基本无变化;4.以原结构缸盖流固耦合计算得到温度场为热载荷统一施加到不同冷却水套结构参数变化水平的计算模型中,探索冷却水套不同结构参数水平单因素作用下,缸盖高周疲劳安全系数的分布状态。结果表明,对于两进气门处冷却水套过渡圆角区域,热机耦合下所承受的为拉应力,单独加厚这两处过渡圆角区域均有利于提高该气门冷却水套区域的疲劳安全系数。两排气门中,靠近缸盖出水口的排气门处冷却水套过渡圆角区域,热机耦合下承受的为压应力,疲劳安全系数较大;另外一处排气门处冷却水套过渡圆角区域,热机耦合下承受拉应力,单独加厚该区域不利于提高该气门处冷却水套区域的疲劳安全系数:5.结合单因素冷却水套结构优化,探究冷却水套不同结构参数水平多因素作用下,缸盖高周疲劳安全系数的分布状态。最终提出一种优化方案:将承受拉应力的叁处气门处冷却水套过渡圆角区域均采取加厚方法,在两进气门处水套过渡圆角区域分别加厚0.8m,在一排气门水套过渡圆角区域加厚0.2mm。该方案能够整体提高先前所述易失效区域高周疲劳安全系数,提高缸盖高周疲劳可靠性。(本文来源于《浙江大学》期刊2016-01-01)

李超越[5](2015)在《局部冷却法在热处理变形矫正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形状复杂工件,热处理变形后难以通过压力矫正的方式对变形进行矫正这一问题,采取局部冷却的方式,利用工件内部热应力分布不均这一现象,有效减小乃至消除工件变形,达到变形矫正目的,使变形工具具备后续机加工条件。(本文来源于《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期刊2015-07-18)

[6](2015)在《塑料模具内部局部冷却装置》一文中研究指出一种塑料模具内部局部冷却装置,包括进水管与出水管,连接于进水管与出水管之间的导水环管,导水环管分别连通有若干根垂直设置的冷却支管,冷却支管沿着导水环管的周向均匀分布,冷却支管的上下两端部均封闭,其侧壁开设有进水口与出水口,进水口以及出水口与导水环管相连通,冷却支管内设置有将其分隔成两半的隔水条,隔水条的底部与冷却支管的底端相分离,其顶部将进水口与出水口隔开,冷却支管的顶(本文来源于《橡塑技术与装备》期刊2015年12期)

林彦良,岳连捷,徐骁,刘艳明,张新宇[7](2014)在《局部冷却壁面对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激波与边界层相互干扰为制约进气道自起动能力的决定性因素,而壁面温度对于边界层以及分离区的有很大的影响,冷却壁面可以有效地提高进气道的起动性能。考虑到工程的可行性和实用性,整体冷却进气道难度较大且没有必要。因此通过数值模拟,将进气道的壁面分为若干区域,分别对壁面不同区域进行冷却,研究影响进气道自起动性能关键区域。得出结论:(1)壁面冷却可以有效提高进气道的自起动性能。一方面冷却壁面有助于边界层内流体的能量传递和耗散,使分离区更容易减小和后移,从而提高近气道的自起动性能;另一方面冷却壁面可以减小边界层厚度,削弱激波边界层的干扰作用,有效减小分离区的大小和强度,从而提高进气道自起动性能;(2)冷却外压后段对提高进气道起动性能作用最大。外压后段处于边界层的重要发展阶段,在此处冷却可以有效抑制边界层的发展;分离区有一部分处于外压后段,冷却此处可以有效耗散分离区的能量,有助于进气道自起动。(本文来源于《第七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期刊2014-11-19)

黄珂楠,张靖周,郭文[8](2014)在《气膜孔内局部堵塞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在吹风比为0.3~1.5,堵塞比为0.1~0.5范围内,对平板上单排倾斜气膜孔内局部堵塞所引起的冷气射流流动和冷却特性变化进行了数值研究,分析了堵塞比、堵塞位置和吹风比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在研究参数范围内的研究结果表明:气膜孔出口端前缘的局部堵塞有利于抑制肾形涡,对气膜孔下游的绝热气膜冷却效率有改善作用,并且随着堵塞比和吹风比的增加,对冷却效果的改善越为明显.而在气膜孔出口端尾缘或侧边的堵塞则在较大的堵塞比下削弱气膜冷却效果.相对于气膜孔出气端的局部堵塞,在气膜孔进气端和中部的堵塞对绝热气膜冷却效率的影响要微弱得多.(本文来源于《航空动力学报》期刊2014年06期)

李永春[9](2014)在《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内局部温度场及两相分布特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压力容器外部冷却(ERVC)作为一项先进压水堆严重事故缓解措施,以其结构简单、良好的经济性和非能动安全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ERVC流道内的两相局部分布和冷却水池的热分层现象通过影响自然循环流动会间接影响到外部冷却能力;而现有的针对ERVC两相局部分布和热分层现象等方面的基础研究实验和数值研究非常罕见,尚无研究者能够确定这两个现象对外部冷却能力的影响程度。本文主要针对先进压水堆外部冷却流道内局部空泡份额和冷却水池内的局部温度场分布进行实验测量,分析和总结局部空泡份额及热分层的分布特征和发展规律,为ERVC流动传热现象和机理研究提供详细的实验数据;同时采用FLUENT程序对下封头外部流道内的两相流分布及水箱热分层现象进行模拟计算,对相关模型的适用性进行评价,为程序计算模型的优化提供改进建议。在ERVC流道内的两相局部分布研究中,采用自制的电导探针测量了不同液相/气相流量下ERVC上升通道内局部空泡份额的分布;实验发现,流道截面局部空泡份额分布特征主要受测点位置和流动条件影响;采用统计学中的峰度系数和偏度系数对局部空泡率的分布进行定量分析:下封头底部的局部空泡份额分布为壁面峰值分布,而中上部则逐渐发展为近壁面峰值分布,上升段则基本发展成为中心分布。对实验段内的两相流动开展FLUENT程序模拟计算时,针对实验段中心剖面进行2维建模,并分别采用欧拉和混合模型对实验工况进行了计算;对比表明,欧拉和混合两相流模型的计算结果均与实验数据存在较大差异;通过修改升力系数,虽然欧拉模型的计算结果显示了与实验相似的分布规律,但仍需要进行模型修改才能提高计算的准确性。而在冷却水池热分层现象研究过程中,通过实验研究和分析总结了温度场分层空间分布特征、随时间发展规律以及循环流量等因素对温度场分布的影响。实验表明温度分层现象主要体现在水箱高度方向上,据此提出了描述水箱温度场分布的一维无量纲模型;随着时间的发展,水箱内的温度场分层具有周期性现象;循环流量对热分层的发展和分布具有重要影响。采用FLUENT程序对热分层实验工况进行的1:1的叁维模拟中,采用实验数据评价了各湍流模型的模拟能力,并通过实验现象与数值计算相结合的方法对水箱内温度场分布和局部流动特点进行了综合分析;计算结果与实验对比表明,合理设置模拟参数后,FLUENT程序能够较好的模拟冷却水箱热分层现象和发展过程。(本文来源于《上海交通大学》期刊2014-02-01)

黄珂楠[10](2013)在《气膜孔内局部堵塞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航空发动机的快速发展,推质比以及热效率不断提高,涡轮进口温度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为防止涡轮叶片过热,必须采用高效的主动冷却技术。气膜冷却作为一种有效的冷却手段,通过将内部低温空气从涡轮叶片表面上的孔或缝喷出以保护涡轮叶片表面不受高温气流的直接冲刷。然而,当燃气涡轮发动机在含砂尘或污染严重的环境中工作时,外部微细颗粒的侵入极易在涡轮叶片冷却结构中形成沉积堵塞。考虑到气膜孔内的局部堵塞会影响到气膜冷却的效果,掌握气膜孔内局部堵塞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进而趋利避害,是非常有必要的。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几种堵塞情况下的气膜冷却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并分析结果,最终得到这几种工况下的堵塞比等因素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首先,将气膜孔内的局部堵塞简化成楔形凸脊;然后,以单排孔平板气膜冷却为研究对象,利用Fluent软件对几种堵塞情况下的气膜冷却进行数值模拟。通过对比和分析几种堵塞比、堵塞位置等条件下的出口下游温度场和流场,得到这些因素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迎风侧出气端上的局部堵塞对出口下游冷却效果有显着的提高作用;而背风侧出气端局部堵塞则在堵塞比高于0.2时对出口下游冷却效果有明显的削弱作用;气膜孔侧边出气端的堵塞物会极大的削弱冷气射流对壁面的保护能力,尤其是在高吹风比或高堵塞比下。相比于出气端局部堵塞,气膜孔中部和进气端局部堵塞对出口下游的冷却效果影响较弱。此外,几种位置上的局部堵塞也使气膜孔内次流流动和出口下游反向涡对等产生一定的改变。接着,本文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针对M=0.3、0.5、0.75、1.0、1.5几种吹风比下,气膜孔内局部堵塞对平板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针对实验结果,本文主要分析了吹风比、堵塞比以及堵塞位置对流量系数、绝热冷却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几种位置上的局部堵塞对出口下游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与数值模拟的结果基本吻合。(本文来源于《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期刊2013-12-01)

局部冷却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运用数值模拟方法研究了气膜孔局部堵塞对叶片压力面上射流冲击-扰流柱-气膜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重点分析了堵塞位置和堵塞比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气膜孔内无堵塞还是存在局部堵塞情形,随着吹风比增大,综合冷却效率均呈现逐渐增大的趋势;在低的吹风比下,气膜孔出口-尾缘局部堵塞的综合冷却效率略低于无堵塞气膜孔,而在气膜孔进口-前缘和气膜孔出口-前缘的局部堵塞则导致综合冷却效率有较为轻微的上升;在高吹风比下,位于气膜孔出口-前缘和气膜孔进口-前缘的局部堵塞能够抑制气膜射流与主流相互作用所形成的卵形涡,从而冷却效率下降较少,而气膜孔出口-尾缘的局部堵塞则导致综合冷却效率降低较多;堵塞比对壁面沿程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呈现非单调的变化趋势,这是由于冲击-扰流柱-气膜整体式冷却结构的冷却效果取决于内部强化传热和外部气膜防护的多重作用机制。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局部冷却论文参考文献

[1].王振鹏.轧辊分段冷却局部换热特性研究[D].燕山大学.2017

[2].周君辉,张靖周.气膜孔局部堵塞对叶片压力面冲击-扰流柱-气膜结构综合冷却效率的影响[J].航空学报.2016

[3].陈北荣.凹印机冷却辊的故障分析与局部改造设计[J].常州工学院学报.2016

[4].魏鑫.缸盖冷却水腔局部结构对疲劳强度的影响研究[D].浙江大学.2016

[5].李超越.局部冷却法在热处理变形矫正中的应用[C].第十一次全国热处理大会论文集.2015

[6]..塑料模具内部局部冷却装置[J].橡塑技术与装备.2015

[7].林彦良,岳连捷,徐骁,刘艳明,张新宇.局部冷却壁面对进气道自起动性能的影响[C].第七届全国高超声速科技学术会议会议日程及摘要集.2014

[8].黄珂楠,张靖周,郭文.气膜孔内局部堵塞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J].航空动力学报.2014

[9].李永春.压力容器外部冷却系统内局部温度场及两相分布特性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

[10].黄珂楠.气膜孔内局部堵塞对气膜冷却特性的影响的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

标签:;  ;  ;  ;  

局部冷却论文-王振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